喚醒對音樂中個性的知覺與想像力
每位想喚醒藝術性能源的習樂者必讀之書!
光動手指,還不足以瞭解這些音樂大師的語言。音樂的精神、內涵,只能被一個具有豐富靈性的意志吸取。
「靈感」可不能只像是個 「新年新希望」,「有創作力」也完全不只是一種態度。它是一種「知識」,一種不止於意識,卻是對生命中所有事物的知識!
鋼琴家嘗試著融聚二十多年來的鋼琴教學經驗,來省思教育之實質與真諦。以幽默而富實驗性的風格寫作,並加上在文學、藝術、生活上的廣博涉獵與趣事來豐潤此書。幫助讀者吸取任何能夠滋養藝術性靈感的知覺、情感、經歷,進而建立成長為一種藝術性圖象的具意識形象。
作者簡介:
音樂家/魏樂富
畢業於德國漢諾威音樂院(Staatliche Hochschule für Musik Hannover), 1987年獲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Manhattan School of Music, New York)鋼琴演奏博士學位。
目前執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曾任教於東吳大學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為1990 年國家文藝獎得主,是第一位獲此殊榮之外籍人士。
2010 年榮獲金曲獎最佳古典音樂專輯獎、最佳演奏獎,並獲外交部睦誼獎章。2020 年為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
多張錄音作品於Philips 與Universal 國際品牌出版,並出版多冊音樂及文學創作,在教學上亦有極大成就,學生們多就讀於國內外頂尖學府,獲國際鋼琴比賽大獎,任教於國內外音樂院校,並在音樂的各種領域中發光發熱。2018 年為首位藝文界人士依功勛歸化中華民國國籍,希望對台灣樂壇有所貢獻。
譯者簡介:
葉綠娜
自1978 年起任教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畢業於奧地利薩爾茲堡莫札特音樂大學及德國漢諾威音樂院。曾在普雷特涅夫和卡羅‧ 龐帝的指揮下,二度與俄羅斯國家管絃樂團合作。
由於葉綠娜與魏樂富在雙鋼琴演奏的傑出表現,1990年共同獲頒國家文藝獎。1996 年起擔任台北愛樂電台「黑白雙人舞」節目主持人。2010 年《雙鋼琴30 禮讚》專輯獲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最佳演奏獎及外交部睦誼獎章;2013 年《在野的紅薔薇:郭芝苑鋼琴獨奏曲集》獲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最佳專輯製作人獎。2015 年獲教育部頒發傑出藝術教育優良教師獎。
曾經翻譯許多國內外音樂著作,如《西洋音樂百科全書》中文國際版部分文章,及莫札特《提琴教學之根本探索》等。
章節試閱
演奏
難道這表示,我們—演奏者—是貝多芬大將軍指令下的士兵嗎?
如果音符是嚴謹的指令,那我們應該可以像忠誠軍人一樣遵從指揮,而從不發問:
「史特拉汶斯基(Stravinsky)一直都懊惱著人類演奏家的存在,並且夢想著有個遵從他命令的機器。」
但是把一份樂譜轉換成為電子合成器的檔案,您將會得到一個非常愚蠢的結果:
連當今最偉大的演奏家也無法與一個由電腦控制「演出」而全然不可理喻的「準確性」相匹敵。
樂譜必須由人類來詮釋:
「讓我們將自己的個人特性傳送到樂譜裡,『求得譜外之意』,只遵從一些我們所喜歡的,而忽視不再流行或策略上錯誤的指令。讓我們添加些東西到音樂裡去,遵循演奏的傳統。」
「一般被接納的風格需求,還有我們老師、同學的有趣觀念,都要比樂譜來得真實。」
正確嗎?當然不正確!
「『詮釋』是說謊者的藝術,而『傳統』與『風格』則是教條的公式—是對懶惰的模仿者,和只希望取悅老師、裁判與聽眾的懦夫來說的祕訣。」
真理是比客套更富於藝術性的。
對一個有前瞻性的演奏家而言,唯一的真理仍然是作品的原稿內容。相較之下,甚至連作曲家自己的演出,都與原稿毫無關聯(雖然它可能也絕對非常有趣)。
但是音符並非是「指令」:
它們是展現藝術個性的記號,且必須被視為如此。
在理性的層面上,它們多多少少是音樂變數的準確指示(如音高、音長、色彩、音量、速度等)。
但是這些變數只是藝術圖像的外在表明,我們的任務是經由準確地觀察去重新創造此圖像—並非毫無關聯的變數—而是它們在音樂中所包含個性的意義。
我們必須觀察一切:
但是這一切的觀察都必須在藝術性的前後關聯間。
一部偉大作品的構造都是層系組成的,而且每個細節只有在整個樂曲聯貫個性的隸屬地位中,才能獲得它們個別的重要性與個性:
錯綜複雜是服侍於單純之下的。
我們演奏的藝術水準將取決於再創作出圖像的水準,而我們圖像的創造水準則取決於我們觀察力的藝術水準。
我們的分析必須是直覺與理性的綜合。
我們不是士兵:我們是將被其他藝術家圖像引發靈感的藝術家。
演奏
難道這表示,我們—演奏者—是貝多芬大將軍指令下的士兵嗎?
如果音符是嚴謹的指令,那我們應該可以像忠誠軍人一樣遵從指揮,而從不發問:
「史特拉汶斯基(Stravinsky)一直都懊惱著人類演奏家的存在,並且夢想著有個遵從他命令的機器。」
但是把一份樂譜轉換成為電子合成器的檔案,您將會得到一個非常愚蠢的結果:
連當今最偉大的演奏家也無法與一個由電腦控制「演出」而全然不可理喻的「準確性」相匹敵。
樂譜必須由人類來詮釋:
「讓我們將自己的個人特性傳送到樂譜裡,『求得譜外之意』,只遵從一些我們所喜歡的,而忽視...
作者序
再版前言
學音樂的人,必須找出自己對某種美妙景象、情緒全然感動,忘卻自我的時刻,再把這種感受引申到藝術創作或「再創作」上。這些美感經驗可來自大自然中各種生命現象,乃至其它類型的藝術。音樂只是藝術想像中的一部分,學音樂的人尤其是演奏者,只有時時刻刻對生命中各種景象的深刻感受引申成為藝術上的音樂表情,才能「再創造」音樂的表現內涵,奏出有著「個人風格」的音樂。
魏樂富
再版譯者序
《鋼琴家:醒來做夢!》起始於1998 年,在24 年後的2022 年,感謝五南出版社張毓芬女士之「喚醒」,及大呂出版社鐘麗慧女士的無私授權,讓沉睡中的《鋼琴家,醒醒來做夢!》得以新面貌再跟大家見面。1998 年的版本為中英對照,2022 年版則將中文、英文分開出版。
原文書名標題[Pianist : Wake Up and Dream !]一開始就帶來疑問,鋼琴家為何需要「醒醒」?為何又要「作夢」?
作者四十餘年的教學經驗,有感而發,希望喚醒激發「沈睡無意識」的習樂者,面對音樂「具有意識」,充滿好奇心,隨時質疑,找出作品中作曲家寫出的音樂個性,並「作夢」,然而這夢可不是渾沌的,而是充滿想像與靈感。
如果音樂作品如人類生命,那麼書中所引用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Tolstoy)對人類生命之看法,也可換成對音樂作品的見解:「假使我們承認人類的生命(音樂)只能以理智來駕馭的話,那麼生命(音樂)的可能性就被毀滅了。」
這是一本另類的「音樂教本」!從自身學習,練琴至演出,實際教學的經驗與領悟,作者以德國式的哲思邏輯、辯證風格、充滿趣味之筆調,從日常生活中找到比喻,以問答方式,有時自問自答,有時對著讀者發問並回答,試圖說明音樂中「藝術性」、「個性」、「想像力」成形之過程。
作者在此書中,並未提一般鋼琴練習之指引,彈鋼琴不只是摹仿,不只動手指。而是希望引發讀者能感受生活中每一時刻,並隨時質疑:「最終的真理代表著發展的終點嗎?」
「『知識』有時會如思想上的短暫阻塞,只是一種隨時得『被清除』、『被修改』的殘餘物,如果無法確保問題的永恆流暢。」
相隔24 年再看此書,「激發靈感」,「以生動靈活的反思讓習樂者找到音樂作品中的真正個性」,仍然是音樂教學中最難達到的境界。希望讀者閱讀此書後,真能被喚醒—醒來—然後「做夢」!
葉綠娜
初版前言
我確信,諸位所期待有關鋼琴演奏(或是鋼琴教學)的書,是呈獻諸多良善建議,諸如:
‧ 每天得練三小時又五十分的琴。
‧ 練琴時要聽、注意聽、注意聽!
‧ 及早建立你的技巧!
‧ 早早上床!
‧ 當與你的經紀人會面時一定得微笑!
至少,我確信您一定希望能在書中找到一些有關指法和手臂運轉上的建議。
恐怕我真要讓您大失所望。至少在拙作的第一章中,我隻字未提如此「俗氣」的問題。取而代之,卻一開始就選擇了談論藝術性、個性和想像力。
通常,大家都以為鋼琴家,或是任何音樂演奏者,首先必須面對的是對音符穩固地掌控。抽象的構思,有如個性,或藝術性的圖像,則是能夠在考試前兩天,才由老師來添加進去的—「您想在湯裡加一些胡椒粉嗎?先生。」(難道藝術性圖像的作用就只像湯裡的胡椒粉嗎?)
我正巧無法同意如此觀念。我們與音樂之間的羅曼史應非僅如一場相親安排的婚姻結果,我們不應吞食藝術如維他命丸,並抱著虛榮而幼稚的信念,以為如此將有助於我們的健康、事業,甚至視此為盡孝道的實效展現。
「如果我們承認人類的生命是能以理智來駕馭的話,那麼,生命的可能性就被毀滅了。」
—里奧‧ 托爾斯泰(Leo Tolstory)
我們最主要的關切應在藝術本身,身為藝術家,我們應為靈感而飢渴,就如樹根為水而飢渴似的。我們的注意力應如那些樹根,隨處建立觸鬚的網絡,來誘發任何能夠到手的養分。藝術是覺醒。
只是樹根仍非整棵樹(雖然中文稱樹根為「樹頭」)。養分仍然得被消化、發展、密集、濃縮、集中,然後才經由枝幹來傳送至枝葉。沒有一棵樹是沒有枝幹的。藝術是
精聚。
而最終,我們必須將藝術的訊息分枝而散播開,在某方面看來,枝幹的網絡是根形的鏡子影像。藝術是一種投射。
然而,藝術性的真理全然只是過程,對樹根的真理顯然有別於對樹枝的真理,就如藝術家在構思的範疇中與正在靈悟中的藝術家是相互矛盾的。貝多芬的知覺絕對是超凡的!然而有時,當他正埋首工作時,經常長達數小時,完全忽視學生的存在(如此的行為,在今天足以讓這位老師被開除了。)
「留意每件事情!」「不能不專注!」這兩個忠告都是正確的—但兩者也都是錯誤的。「激發靈感時,應注意每件事;而構思時,卻不應被擾亂。」
最後,在投射的行動中,我們不應將自己假裝成卑微的學徒。一場無骨幹的演出是無法讓人信服的,我們對自己的權威不應羞怯,我們可以愛或恨我們的觀眾。但我們絕不該取悅他們。
「藝術家是獨自生活的,當境遇將他擲入社會正中心時,雖然身處吵雜不安中,他仍會在靈魂間創造出一個無法穿透,沒有任何人類聲音能夠突破的孤寂。虛榮、野心、貪婪和私情,所有人類激動的強烈情感都會停留在他所繪,圍繞在他理想的神奇圓周之外。在那裡,如置身於神殿內,他默思,敬拜全部生命所欲探尋再生的理想。在那裡,他能擬想,從未呈現在眼前過,宛如春日光澤中最絢麗的花朵;神聖而難以置信的形狀和色彩。在那裡,他聽得見永恆而諧和樂音的聲韻,調節著宇宙。而所有創造物之聲,都將在一場美妙音樂會中為他結合。而後,一陣燃燒的狂熱攫取了他,他的血液奔騰,穿流過靜脈前行,數千個強烈構思填滿於腦中,唯有藝術的神聖勞役才得將他從此解脫。他感到自己以一種無名的苦痛而犧牲;一股未知的力量召喚著,期以語言、色彩或是聲音顯像,那個占據了他的理想,強制著他去忍受一種慾望的飢渴,一種占有的狂暴,好似無人曾經對此目標有過如此俗世的強烈情感。然而他的創作一旦完成—一個可能是全世界都狂熱激賞的作品—他仍然只會局部滿意,仍然無法滿足,假使沒有一個新的圖像出
現,將他的目光從已經完成的作品,轉移至極樂,而且苦痛的狂喜中,他甚至可能摧毀此作品。也因此,他的生命回歸到一個無法完成目標的永恆追逐,而心志無止境的努力,則提升到實現,一些當他與永恆,無烏雲之美邂逅的奇特時光中所孕育出的事物。」
—法蘭茲‧ 李斯特(Franz Liszt)
魏樂富
再版前言
學音樂的人,必須找出自己對某種美妙景象、情緒全然感動,忘卻自我的時刻,再把這種感受引申到藝術創作或「再創作」上。這些美感經驗可來自大自然中各種生命現象,乃至其它類型的藝術。音樂只是藝術想像中的一部分,學音樂的人尤其是演奏者,只有時時刻刻對生命中各種景象的深刻感受引申成為藝術上的音樂表情,才能「再創造」音樂的表現內涵,奏出有著「個人風格」的音樂。
魏樂富
再版譯者序
《鋼琴家:醒來做夢!》起始於1998 年,在24 年後的2022 年,感謝五南出版社張毓芬女士之「喚醒」,及大呂出版社鐘麗慧女士的無私...
目錄
再版前言
再版譯者序
初版前言
藝術的圖像
I. 楔子
教授(與學生)
老師們
II. 醒來做夢
靈感
想像力與圖像
III. 此章有關什麼?
好奇心
感應力
藝術的知覺
藝術的經驗
IV. 藝術的圖像
個性
有意識的感覺
觀察力
反思
在音樂中的個性
V. 音樂中個性的識別
這是音樂─但對我的耳朵卻不是
演奏
音樂裡個性的識別
實驗
個性中的深度
VI. 演奏
以外形為媒介
投射
再版前言
再版譯者序
初版前言
藝術的圖像
I. 楔子
教授(與學生)
老師們
II. 醒來做夢
靈感
想像力與圖像
III. 此章有關什麼?
好奇心
感應力
藝術的知覺
藝術的經驗
IV. 藝術的圖像
個性
有意識的感覺
觀察力
反思
在音樂中的個性
V. 音樂中個性的識別
這是音樂─但對我的耳朵卻不是
演奏
音樂裡個性的識別
實驗
個性中的深度
VI. 演奏
以外形為媒介
投射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精裝頁數:184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