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克
唯一中文傳記
獨家揭露2007至2009年金融危機、聯準會的作為,
以及量化寬鬆政策最不為人知的內幕與詳情
柏南克在任八年,他的每一步,都撼動世界。
他帶領全球安度金融海嘯,但航向卻飽受爭議:
他為何沒察覺房市泡沫的前兆,一上任就3次升息?
2007年次貸風暴爆發,他為何低估其影響讓情況一發不可收拾?
為何他前後救了貝爾斯登和AIG,卻獨漏雷曼?
危機時刻,他為何大膽推出QE(量化寬鬆)政策?
到底他是拯救世界經濟的舵手?還是歷史的罪人?
柏南克曾說:「當國家的經濟福祉需要我們採取強勁而有創意的應對措施時,我在聯準會的同仁,包括制定貨幣政策的理事與其它同事,即使面對嚴厲的批評與指責,也都能鼓起做該做的事情的道德勇氣。我感謝他們。」
2006年,柏南克獲得提名,出任聯準會主席。他從南卡羅萊納州小市鎮力爭上游,創造傑出學術名聲後,最後意外攀登頂峰,前往華府的權力中心,擔任重要公職。
然而,他還來不及慶祝就面臨2007年房市泡沫化,引發一連串的骨牌效應,將全球金融系統推至崩潰邊緣。柏南克和聯準會同事們竭盡心力,從拯救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公司的內爆,到推動規模空前的保險巨擘美國國際集團緊急紓困案,不眠不休,在阻止金融危機蔓延的戰役中,動用所能掌握的所有工具,對抗危機,維持美國與世界經濟免於滅頂。
面對國會眾多派系的批評、華爾街惡行所激發的民眾怒火,聯準會和美國財政部的同僚密切合作,在兩任美國總統的支持下,成功地安定了岌岌可危的金融體系。他們發揮創意與決心,防止了規模難以想像的經濟崩潰,進而創造非正統的解決方案,協助振興美國經濟,成為其他國家的學習典範。
本書描繪出十分精彩且豐富的決策細節、人物特寫和紀錄,並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大衰退,提供最不為人知的內幕與詳情。
關於勇氣……
隨著問題漸漸減少,我望過去,看到雷德參議員疲憊地用雙手搓著臉。最後他終於開口。他說:「主席,部長,謝謝你們今晚來到這裡,告訴我們這些,並回答問題。這對我們很有幫助。雖然你們聽到一些評語和反應,但請不要把任何人在此說的任何話,誤認為代表國會對此行動的認可。我要說得非常清楚,這是你們的決定和你們的責任。」
關於行動……
柏南克曾說,「我聯準會的同事、決策者及幕僚,每當國家的經濟福祉需要強有力且富創意的回應時,他們經常不顧外在嚴厲的批評和譴責,鼓起道德勇氣,為所當為。」
柏南克以獨特的角度觀察美國經濟,為讀者帶來不同的視野,首次揭露少數幾位重要領導者如何以創意和果決的判斷避免經濟陷入嚴重的崩解。詳述當初自己與聯準會理事們如何應對金融系統失靈,與接踵而至的經濟衰退,以及不曾公諸於世的內情……
作者簡介:
柏南克(Ben S. Bernanke)
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曾任教於史丹佛商學院,並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終身教授職務,還擔任了6年的經濟系主任,專研1930年代經濟大恐慌。2005年為進入政府擔任公職,辭去大學教授一職。
2005年10月被任命為新一任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接替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因其著名的QE(量化寬鬆)政策的突出表現,透過財政和金融手段緩解整體形勢,帶領美國度過大蕭條以來最惡劣的經濟危機,2009年獲《時代雜誌》評選為「年度風雲人物」。
獲得連任後,一路擔任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至2014年。卸任隔年,更成為全球最大固定收益投資公司PIMCO高級顧問。
他也是知名的總體經濟學家,主要研究貨幣政策和總體經濟史。2022年以其對銀行研究和金融危機方面的貢獻,幫助世界各國央行、金如監管機構採取相關行動,以因應經濟衰退與疫情造成的經濟低迷危機,與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W. Diamond)和菲利普·迪布維格(Philip H. Dybvig)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譯者簡介:
顧淑馨(譯:第一篇)
台大歷史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業餘從事翻譯工作近二十年,主要譯作有《樂在溝通》《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反挫》《全球弔詭》《競爭大未來》《世界又熱又平又擠》(合譯)等。
劉道捷(譯:第二篇、結語)
台大外文系畢業,曾任國內財經專業報紙國際新聞中心主任,現專事翻譯。曾獲中國時報、聯合報年度十大好書獎及其他獎項。翻譯作品包括:《祖魯法則》《這次不一樣:800年金融危機史》《2014-2019經濟大懸崖》《投資大師羅傑斯,人生、投資養成的第一堂課》《善惡經濟學》《大逃稅》等。
陳重亨(譯:第三篇)
淡江大學國貿系畢業,曾任《財訊快報》《經濟日報》編譯,譯作散見於財信、皇冠、時報、遠流、臉譜、麥田、新星球、聯經、今周刊等出版公司。譯有《獲利的法則》《自食惡果:歐債風暴與新第三世界之旅》《大緊縮:人類史上最危險的觀念》《失控的撙節》《正如身體駕御意識》。
章節試閱
第十五章 一半的人說絕對不可能
九月二十三日星期二,鮑爾森和我陪同總統在白宮玫瑰花園發表對記者談話後的第四天,我們再度並肩坐在一起。看來火冒三丈的參院銀行委員會委員坐在我們對面,他們對問題資產救助方案的建議,報以強烈的懷疑。七千億美元的方案打算怎麼運作?一般的美國民眾能得到什麼好處嗎?
我在攝影機燈光的照射與委員嚴厲眼神的注視下,做了我在國會聽證會上空前絕後的事情:我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只用當天早上粗略寫下的重點,即興發揮。當時我表示,我同意支持購買資產,也認為自己是負責解釋箇中原因的適當人選,告訴大家為何透過購買資產可以強化金融機構、穩定金融體系,同時也公平對待納稅人。經濟學教授在我身上還魂了。
「我先從一個問題開始,」我說:「金融市場為什麼不能運作?金融機構和其他人持有價值千百億美元的複合型證券,包括很多跟房貸有關的證券。我想請你們想一下,假設這種證券有兩種不同的價格,第一種是跳樓大拍賣價格,就是在不流動市場拋售的價格;第二種價格是持有至到期日價格,就是證券透過長期收益最後會有的價值。因為這些證券性質很複雜,加上經濟和房市狀況十分不確定,這些證券當中,有很多證券沒有活絡的市場,因此,今天跳樓大拍賣的價格可能遠低於持有至到期日價格。」
我繼續說:「購買資產可能有幫助,如果政府付出的價格介於跳樓大拍賣和持有至到期日價格之間──換句話說,價格雖然也不高,卻比較接近賣方在正常運作市場中可能得到的價格。金融機構可以用這種中間價賣掉資產,也可以用來估算帳上資產的價值,不必承受會導致耗盡剩餘資產的損失。同時,如果像我們預期的一樣,這個方案有助於重振經濟和房市,用低於長期持有至到期日價值的價格購買,可以確保納稅人拿回本錢」。
我認為,政府不必計算這些資產的跳樓拍賣價和持有至到期日價格,介於這兩種極端價格之間的價格,會在政府以大買家身分參與、同時民間部門買家可能一起現身的標售中,自動出現。我指出,光是宣布資產購買建議案,就已經造成次貸資產價格躍升,就是這個方案可能行得通的證據。
我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相信,用這種方式來思考購買資產最有道理。貝兒也支持這個構想。不過,要設立公平、有效的標售機制,來處理十分複雜、難以估價的證券,在概念上和操作上都會引發不小的問題。
這些參議員逼問我們將近五小時,提出問題,也提出他們自己的建議。精通財金事務的羅德島州民主黨籍參議員傑克.利德(Jack Reed)說,如果購買資產推升金融機構的股價,應該分潤納稅人。聽證會半途,委員會主席達德簡短地指出鮑爾森沒有指出的一點──法案中沒有限制政府取得金融機構股權的文字。利德和達德的說法,顯示他們不見得反對公共部門取得銀行的部分股權,不過他們似乎認為,這樣做是為了提高納稅人的報酬率,而不是強迫銀行改組或讓政府取得銀行控制權的方法。在回應這個問題時,我促請參議員讓行政部門可以視情況的變化或結果的不同,擁有足夠的彈性空間運用這七千億美元。
參議員不斷重申對一般大眾公平的主題。懷俄明州共和黨參議員麥可.安濟(Mike Enzi)問起這樣對沒有不良資產可以賣給政府的小銀行公平嗎?這樣我們向承做很多最差勁貸款的較大金融機構購買資產,豈不是獎勵失敗嗎?實際上,很多小型銀行確實持有不良資產,但是,安濟指出了深陷困境的銀行從這個方案中獲利最大的事實,的確凸顯了採取必要行動挽救制度,和避免道德風險之間有所衝突的又一例證。好幾位參議員說,從這個方案中得到好處的金融機構經理人薪酬應該受到限制。另外,包括達德在內的其他參議員也推動資金分批發放、而不是一次發光的方式,這樣做如果國會對結果執行不滿意,才有機會可以中止這個方案。這次聽證會漫長而辛苦,我卻認為我們獲得了一些進展。
…………………
不是只有美國才陷入金融機構和市場搖搖欲墜的困境。從去年九月北岩銀行遭到擠兌以來,英國和歐陸國家都一直在撲滅金融大火。星期五那天,我們聽說比利時和荷蘭合資、銀行和保險業務規模高達七千七百五十億歐元金融巨擘富通集團(Fortis)陷入絕境,起因是投資擔保債權憑證,與未能有效管理併購來的荷蘭銀行(ABN AMRO)。到了星期六,柯恩報告歐洲央行副總裁盧卡斯.帕帕季莫斯(Lucas Papademos)打電話來,柯恩扼要地說:「富通集團一片混亂。」帕帕季莫斯告訴柯恩,總部設在阿姆斯特丹的跨國企業荷商安智銀行(ING),和二○○七年八月宣布停止旗下次貸基金贖回、協助引發金融危機的法國巴黎銀行已經聯手,正在標購富通集團。但是,他告訴柯恩,交易在周末期間可能無法完成,歐洲央行對於市場會有什麼反應深感憂慮。
歐洲人的行動比帕帕季莫斯預期的還快。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政府星期天聯手行動,挹注富通集團超過一百十二億歐元(一百六十億美元)的資本;歐洲央行也動用跟聯準會建立的換匯額度,貸給富通集團美元資金。德國第二大的商業不動產貸款業者海波不動產控股公司(Hypo Real Estate),在德國政府更大規模的干預行動中,接受總額大約三百五十億歐元(五百億美元)的政府與民間擔保。其他問題機構,包括英國的布拉德福賓利銀行(Bradford & Bingley,到了九月底,英國政府利用在北岩銀行事件中發展出來的程序,把布拉德福賓利銀行部分收歸國有),以及德國和愛爾蘭合資的德普發銀行(Depfa,是遭到德國政府收歸國有的抵押不動產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到了九月二十九日,對德普發銀行貸出大筆貸款的比利時德克夏銀行(Dexia)也必須接受紓困。
再來看美國的情況,美聯銀行的惡化速度甚至比我們預期的還快。美聯銀行當時是美國第四大的銀行控股公司,和華盛頓互惠銀行或雷曼公司相比,甚至可能是更大的金融炸彈,該行的銀行子公司持有大量沒有保險的債務,包括沒有保險的債券、批發市場短期資金融資和外國存款。此外,美聯銀行跟華盛頓互惠銀行不同,美聯銀行在銀行子公司之外的證券自營商之類關係企業中,或在控股公司裡(控股公司發行的長期債券金額超過五百億美元)經營大量業務活動。
貝兒很清楚美聯銀行崩潰可能構成的風險,希望找到買主,買下包括母公司、非銀行關係企業和銀行子公司在內的整個公司。華許已經帶領一些人,評估高盛和美聯銀行合併的可能性,然而,在高盛對美聯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虧損感到不安後,這種選擇已經消失。
花旗公司和富國銀行也表示濃厚的興趣。把美聯銀行併入另一家大銀行並不理想,會提高已經由大公司主導的銀行業整體集中程度,也可能削弱併購方銀行。然而,因為形勢所迫,加上我們的選擇快速減少,併購似乎是最好的解決之道。有一點值得安慰,就是花旗和富國銀行在美國東南部的勢力相當小,美聯銀行才是勢力最大的銀行,因此,跟兩家銀行之一合併,不會削弱地區性存款和放款的競爭力。
美聯銀行的處理耗掉整個周末,然後在星期日到星期一、也就是在九月二十八到二十九日的另一次徹夜談判中,事件的發展來到最高潮,參與其事的包括美聯銀行控股公司、可能的買家和聯邦存款保險
…………………
星期一美聯銀行賣給花旗的消息宣布後、但還沒有成為定局前,柯伐契維奇和富國銀行捲土重來,提出收購美聯銀行,卻不需要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彌補虧損保障的建議案。富國銀行會重行進場,原因之一是受到國稅局九月三十日發布的通知鼓勵,這項通知在富國銀行完成併購案後,會提高富國銀行原本預期的租稅利益。貝兒非常喜歡富國銀行的提議,原因之一是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風險會降低;原因之二是她認為富國銀行是比較強而有力的接手人。她鼓勵美聯銀行和富國銀行重新談判。
聯準會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再度有了不同意見。我們認為,貝兒為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爭取更好交易的願望,壓倒了其他重要考慮。政府努力促成與花旗的協議,事後卻拒絕履行,這種做法可能危及未來的談判。我們也擔心現有的交易終止後,會助長市場擔心花旗有問題的恐懼心理,因為花旗已經宣揚這件併購案會強化自己的事業。
十月二日星期四晚上,柯恩告訴我,貝兒努力推動美聯銀行和富國銀行的併購案,柯恩說,她「完全不關心標售程序的誠信」,也不關心先前的交易取消後,市場可能認為花旗前途不確定的問題。這個
訊息是另一場徹夜談判的序曲,美聯銀行和富國銀行的律師拚命趕工,同時,花旗被蒙在鼓裡。華許在午夜來臨前片刻,發電子郵件給我,說史帝爾(可能跟貝兒一起)要在美聯銀行董事會批准跟富國銀行的交易後,打電話給花旗。
…………………
我們設法居中協調,為了安撫花旗,我們支持讓花旗併購美聯銀行在東北部幾個州裡的分行,增加花旗的存款基礎,花旗同意不阻攔富國銀行和美聯銀行的合併,不過花旗會繼續向富國銀行追索六百億美元的損害賠償。十月九日,聯準會理事會批准美聯銀行和富國銀行的合併。我花了好幾小時,向北卡羅萊納州的參議員和眾議員保證,完成這件併購案,不表示美聯銀行扮演夏洛特市重要僱主的日子結束,我告訴他們,情形正好相反,避免美聯銀行垮台應該有助於維護當地銀行的就業機會,又可以避免對全國造成更嚴重的經濟影響。
主管機關忙於處理美聯銀行的談判時,鮑爾森繼續和國會領袖討論問題資產救助方案。九月二十九日星期一清早,他打電話來,他們已經在半夜一點談定了。鮑爾森在華爾街仲介交易的經驗派上了用場,他成功地抗拒大幅改變這項立法案的壓力。資金會分兩批發放、每批各為三千五百億美元。而國會未來只能藉著通過法案,來阻止第二批資金的動用。不過國會當然有權阻止第二批資金的發放,但只能透過一個方法,那就是通過新法案,並且還要有辦法推翻總統的否決。如果經過五年後,這個方案出現虧損,總統必須提出計畫,利用向金融服務業收費的方式,彌補虧損。這個方案會有好幾個主管機關,包括一位特別監察長和一個國會監督小組,還有一個部長級官員組成的理事會(我最後出任主席),負責提供資金最好運用方式的建議。
方案中包括參議員傑克.利德的構想,也就是利用股票權證(以固定價格買進普通股的權利)讓參與的納稅人分享參與其中公司股價反彈回升的利益。方案也要求財政部制定計畫,協助陷入困境的房貸戶。財政部送到國會的三頁計畫現在變成超過一百頁的法案。財政部建議案中的重要因素─資金的授
權和運用資金所需要的彈性都完整無缺。法案中也有聯準會對銀行準備金付息的授權提前生效的條文。鮑爾森宣布這項立法案後,兩黨總統候選人都小心謹慎地表達支持之意。
同時,我在星期一早晨的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視訊會議上,向各地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報告美聯銀行的最新發展,以及我們新近得到的對準備金付息授權有什麼意義。我也要求委員會,把我們跟主要央行的外匯換匯額度提高一倍以上,增加為六千二百億美元,獲得委員會的同意。這次危機對歐洲銀行的衝擊超過美國銀行。光是星期一那天,英愛爾蘭銀行(Anglo Irish Bank)的股價就慘跌46%,德克夏銀行慘跌30%,德國商銀(Commerzbank)和德國郵政銀行(Deutsche Postbank)分別暴跌23和24%,瑞典銀行(Swedbank)暴跌19%。我幾乎想像不到還有什麼是更明確的不信任投票。
但是,九月二十九日最重要的事情是國會對問題資產救助方案的投票,美國人民希望我們終止金融危機,但是我們卻無法說服他們,在金融體系中挹注千百億美元納稅人的資金,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亞歷桑納州參議員瓊‧ 凱爾(Jon Kyl)告訴我,他的選民對問題資產救助方案的看法呈現兩極:「一半的人說不行;另一半的人說絕對不行。」社論和評論作家大致都支持這項立法案,《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寫道:「無可否認的是,這種不完美又高度不確定方案的替代方案,可能絕對、絕對的糟糕多了。」
我認為這個立法案會通過,因為兩黨領袖都已經簽字認可。但是到了接近中午的時候,監看國會山莊情勢發展的華許發來一封令人困惑的電子郵件:「謹供參考,我們最不樂見的事,那就是眾院共和黨可能湊不到足夠的票數,以至於議長都選邊站,支持反對的立場。」我相信這句話一定是在匆忙中寫的,因此句法有點錯亂,但是,訊息很清楚:共和黨的支持者不多,眾院議長裴洛西的同黨不希望大家把民主黨,看成是支持問題資產救助方案的政黨,因此,無法補足所需要的贊成票。
華許發來電子郵件兩小時後,情勢變得很清楚,眾院會否決這項法案,眾院領袖把原定十五分鐘的投票時間,延長為四十分鐘,希望說服「反對」票轉向。下午二時十分,議事槌敲下時,有二百零五位眾議員贊成,二百二十八人反對。我從辦公室裡的電視,看著情勢發展,同時用我的彭博資訊螢幕,看著市場的反應。覺得好像遭到卡車撞擊一樣,股市也有一樣的感覺。道瓊指數暴跌將近七百七十八點,創下歷來單一交易日最大跌幅紀錄,這個紀錄到現在還沒有打破。用百分比計算的跌幅為7%,是九一一攻擊後市場恢復交易當天以來最大的跌幅。同時標準普爾指數下跌將近9%。總之,一天之內,美國股市總市值蒸發掉一.二兆美元。
對我們結束危機的努力來說,眾院的投票似乎是嚴重挫折,但是在美國人民看到自己的四○一(k)計畫退休帳戶─或是他們所謂的二○一(k)計畫帳戶─的資金縮水後,支持問題資產救助方案的呼聲大增。頭腦清楚的國會領袖重新整合,努力再試一次,為了增加法案的吸引力,還把存款保險金額從每個帳戶十萬美元,暫時提高(後來改成永久提高)為二十五萬美元的條文,納入法案中。十月一日星期三,參議院以七十四對二十五票的票數,通過這項法案,十月三日星期五,眾議院以二六三票贊成、一七一票反對的比數,通過法案,總統那天下午就在法案上簽字。
行政部門有了一樣力量強大的新武器,聯準會終於不用再獨自扛著恢復金融穩定的重責大任。
第十五章 一半的人說絕對不可能
九月二十三日星期二,鮑爾森和我陪同總統在白宮玫瑰花園發表對記者談話後的第四天,我們再度並肩坐在一起。看來火冒三丈的參院銀行委員會委員坐在我們對面,他們對問題資產救助方案的建議,報以強烈的懷疑。七千億美元的方案打算怎麼運作?一般的美國民眾能得到什麼好處嗎?
我在攝影機燈光的照射與委員嚴厲眼神的注視下,做了我在國會聽證會上空前絕後的事情:我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只用當天早上粗略寫下的重點,即興發揮。當時我表示,我同意支持購買資產,也認為自己是負責解釋箇中原因的適當人選,告...
推薦序
【推薦序】
推薦序:知者不惑,勇者不懼/曾銘宗
班.柏南克(Ben S. Bernanke)任職美國聯準會主席8年(2006至2014年)期間,遭逢百年一遇的次級房貸風暴及隨後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重創金融體系及實體經濟,惟其憑藉著智慧及勇氣,果決地採行一連串因應措施,並實施量化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QE),帶領美國走出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及經濟危機。這位學識涵養深厚的經濟學家,以研究經濟大蕭條及貨幣政策理論見長,其在學術上的貢獻讓他早負盛名,一路由學者身分進入美國最高的經濟金融政策核心,擔任聯準會理事及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最後獲任命為聯準會主席,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財經領袖,為學而優則仕的典範,並能夠將其學術理想具體實踐於政策上,令人敬佩。
我個人過去從事金融業及目前擔任金融監理機關首長前後也有數十年,對於柏南克先生在推動各項金融政策及因應危機蔓延所採行各項措施時所遭遇的艱辛與困難,甚有所感。現代經濟體系多元複雜,金融市場環境變化多端,監理工作益趨困難,任何政策工具通常都是一刀兩刃,猶如聯準會的紓困政策,雖可保護美國經濟免於遭受金融體系災難性失靈的危害,卻也引發可能助長企業道德風險之疑慮。因此,金融政策的推動必須有全局的觀照,以及有策略、有配套、有步驟地執行。我在擔任金管會主委之初,體認到臺灣金融市場可以進一步開放,非常重視金融業務的鬆綁創新與市場開拓,因此採行了一連串發展面的政策措施,但如市場一味地追求發展,很容易陷入失序的泥沼中,所以必須同時在監理面的工作上持續加強,強調風險控管與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重要性;而在金融業的獲利能力有所提升之後,再進一步要求金融機構強化體質,全面推動金融基礎工程計畫,使金融市場能平衡發展,金融機構能永續經營,以建構前瞻與穩健的金融體系。
相信各國金融監理機關都盡力地避免金融危機的發生,但為何危機仍彷彿歷史循環般的層出不窮呢?柏南克先生指出困難就在於金融問題形成之始,通常難以辨識,導致主管機關未能及時採取積極行動加以防範。誠然,能夠一葉知秋般的察微知著,實為所有金融監理工作者臨淵履冰的追求,固然容有力所未逮之處,但持平而論,許多金融失序現象也在金融監理機關的努力下,在問題尚未成為燎原星火之前就已消弭。金管會近來針對國內金融機構惡性低價競爭情形,嚴加取締,並進一步修法,訂定相關法源,我們的想法就是在形成嚴重問題之前,就積極建置防備機制,讓金融產品及服務價格更為合理化,以防杜金融機構因削價競爭導致經營不善問題之發生,避免日後造成龐大的社會成本。
柏南克先生於書中提到在任職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期間發生卡崔納(Katrina)風災,在一個討論重建計畫的call-in節目裡,暢談拯救該地方經濟的各種策略,結果第一個call-in民眾發言:「我覺得你只顧著講那些數字,根本忘了活生生的受害者。」。這給予他一個很好的啟示,即「絕不要忘記數字後面的人們」。的確,政府部門施政思維容易以總體性效果為考量,常忽略了個體面庶民的需要與人性的感受。尤其是現今經濟體系的發展有集中化的趨勢,分配正義的呼聲日益升高,而金融業以市場機制的經濟效率原則從事資源分配,必須輔以政策引導才能充分滿足產業與民眾的需求。有鑒於此,近年金管會除了持續推動中小企業放款,也建置了「創櫃板」、開放設立群眾募資平臺,並採行「金融挺創意產業專案計畫」相關措施,希望金融資源能夠深入微小企業及青年創業者。此外,金管會也希望金融業能夠帶頭推動企業社會責任,並先由金融周邊機構推動社會公益活動做起,以期形成社會一股正面的力量與向上提升的良性循環,共同創造更美好的社會。
西諺有云:「自信為勇氣之真髓,智慧為自信之泉源」。本書是柏南克先生的回憶錄,特別以「行動的勇氣」為書名,標識出他公職生涯的註解。書中提到「每當危機發生時,有人會勇於行動,有人則會畏怯。但這一次,我們行動了。」,回顧危機四伏的2007年至2009年金融海嘯期間,以及其後百廢待舉的金融秩序重建期,柏南克先生的任何決策都將深遠影響世界經濟的走向與億萬人的福祉,他一貫勇於行動,即便遭受多方的壓力與批評,仍堅定地貫徹其政策主張。雖然對其推動量化寬鬆,各國存有仁智互見的看法,但從整體的結果來看,美國逐步脫離金融海嘯的困境,世界金融秩序也逐漸回穩,柏南克先生確實秉持智慧及堅持專業的勇氣,成功地執行了美國聯準會主席的職責。
對於金融海嘯前因後果的分析評論不乏精闢的專書論述,但必須強調這本書是以柏南克先生第一人稱記述,內容詳載美國經濟金融政策事務的運作,以及金融海嘯期間各項政策形成思維與過程的第一手資料,堪稱金融史的重要文獻。衷心推薦給讀者,如能細讀本書,將會對國際金融局勢、金融政策涵義,以及金融體系穩定對國家社會的重要性,產生更為深入且具體的認識。(本文作者為立法院國民黨團總召集人)
【前言】
前奏 我還來得及煞車…
時間是二○○八年九月十六日,星期二,晚上八點。我精疲力盡,心智與感情都已枯竭,可是我坐不住。在聯邦準備理事會所在的艾寇斯大樓裡(Eccles Building),從我辦公室的窗戶望出去,可以看到憲法大道上往來的車燈,還有排列在國家廣場上美洲榆樹的模糊樹影。這時,還有數十名職員尚未下班,可是緊接我門外的走道上寂靜無聲,空蕩蕩的。我們的傳播組組長、也是我的幕僚長蜜雪兒.史密斯(Michelle Smith)安靜地坐著,辦公室裡除了我,只剩她一人。她正等著我開口說話。
四小時前,財政部長漢克.鮑爾森(Hank Paulson)與我在白宮無窗的羅斯福廳,並肩坐在棕色皮椅上,那裡距橢圓形總統辦公室僅數步之遙。廳內有個壁爐上掛著老羅斯福總統當莽騎兵的畫像,他正騎在前腿躍起的駿馬上。在閃閃發亮的原木桌對面,面向著鮑爾森和我的,是白宮的主人,悶悶不樂的小布希總統(George W. Bush),他旁邊是副總統迪克.錢尼(Dick Cheney),接著依序是總統的顧問、鮑爾森的資深助理、其他金融監理機關的代表,他們坐滿了會議桌旁的另外十二張座椅。
通常總統開會喜歡保持輕鬆的氣氛,以俏皮話或是無傷大雅地戲弄親近的顧問作為開場。那天下午則不然,他開口就問:「我們怎會落到這步田地?」
總統是明知故問。一年多以來,我們一直在對抗一場失控的金融危機。三月,聯準會融資三百億美元,協助摩根大通集團(JPMorgan Chase)解救華爾街投資銀行貝爾斯登(Bear Stearns)免於倒閉。九月初,小布希政府接管了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以免這兩家公司破產,美國約有一半的房屋抵押貸款出自它們。就在此刻開會的前一天,凌晨一點四十五分,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在鮑爾森與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提姆.蓋特納(Tim Geithner)的主導下,極力尋求合併夥伴未果,已經聲請破產。
而我當時正向總統說明,聯準會為何計畫融資八百五十億美元,給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AIG)。該公司運用奇特的金融工具,為次級房貸擔保的證券提供保險,輕率地冒險投機。到如今,次級房貸的違約率打破以往紀錄,投保過那種保險的金融公司和其他AIG的交易對象,均要求它理賠。要是沒有這筆現金,AIG不出幾天,也許不要幾小時,就會破產。我向總統表示,我們的動機不是要協助AIG、其員工或股東。而是我們認為,整個金融體系,更重要的是美國經濟,恐怕會承受不住AIG破產。
市場對雷曼倒閉的反應,已經陷入完全的恐慌之中,其嚴重程度是經濟大蕭條以來前所未見。周一道瓊指數暴跌五○四點,是二○○一年九月十七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那一天是九一一恐怖攻擊後的第一個交易日,而這一波賣壓已擴散到全球的市場。由於金融機構喪失信心,銀行間的拆款利率向上狂飆。禍不單行的是,我們陸續接獲報告,自從某大基金因雷曼倒閉而虧損累累後,其大小投資者都陸續把現金撤出貨幣市場共同基金。
每個人都知道,在總統大選年去救AIG將會產生嚴重的政治後果。總統所屬的政黨,才剛在兩周前的二○○八年全國代表大會政綱中斷然宣布:「本黨不支持政府紓困民營機構。」而且聯準會提議的介入行動,將違反一個基本原則,即企業應遵循市場紀律,政府不應庇護企業因本身錯誤造成的後果。然而我知道,以當前金融情勢如此混亂,若AIG違約,情況將會糟糕到難以想像的地步──對美國和全球各經濟體,將造成無法預知,但必然是大災難的後果。
資產超過一兆美元的AIG,規模比雷曼大50 %以上。其營運遍及一百三十多國,在全球共有七千四百萬個人和企業客戶。它對十八萬家小型企業和其他法人實體提供商業保險,這些機構僱用員工一億六百萬人,相當於美國三分之二的勞工。AIG的保險產品保護著地方政府、退休基金、及四○一(k)退休福利計畫參與者。AIG若是倒閉,將會引發美國和國外更多的金融巨人倒下。
總統表情嚴肅地認真聆聽。鮑爾森當天稍早已警示過他,對AIG的行動可能勢在必行,他也知道我們的選項極其有限。無民間投資者有興趣買下AIG或借錢給它。而小布希政府沒有錢,也沒有去救它的權限。可是AIG的許多關係企業若有足夠的價值,可做為融資的抵押品,聯準會就能借錢給它,使它繼續營運下去。
如同他在此次金融危機期間一貫的回應,小布希重申他信任鮑爾森和我的判斷。他說,我們應該採取必要的行動,他也會盡可能地扛起政治責任。我感謝他的信任,更感謝他肯不顧對個人和政黨可能的政治後果,去做對的事情。獲得總統的支持十分重要。另一方面,總統基本上是在告訴鮑爾森和我,美國和全球各經濟體的命運掌握在我們倆手中。
我們接下來的會議,則是當晚六點半在國會大廈,應對起來更加棘手。鮑爾森、我及國會領袖們,擠在一間狹小的會議室裡。眾議院議長南希.裴洛西(Nancy Pelosi)無法參加這次匆忙安排的集會,不過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哈利.雷德(Harry Reid)和眾院少數黨領袖約翰.博納(John Boehner)都在場,另外還有參院銀行委員會主席克里斯.達德(Chris Dodd)、眾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巴尼.法蘭克(Barney Frank)、及其他數人。
鮑爾森和我再次解釋AIG的情況,和我們提議的因應方案。我們被各種問題圍攻。國會議員們問到,聯準會是否有借錢給保險公司的權限。一般情況,聯準會只獲准融資給銀行和儲蓄機構。我說明《聯邦準備法》(Federal Reserve Act)一項針對大蕭條時代的條文:第十三條第三款,賦予我們在「特殊與緊急狀況」下,可以借錢給任何個人、合夥公司或股份公司。議員們想要了解讓
AIG倒閉的後果,和融資後的償還方法。我們竭盡所能地答覆:「是,我們認為這個步驟確屬必要。」「不,我們無法做出保證。」
隨著問題漸漸減少,我望過去,看到雷德參議員疲憊地用雙手搓著臉。最後他終於開口。他說:「主席、部長,謝謝你們今晚來到這裡,告訴我們這些,並回答問題。這對我們很有幫助。雖然你們聽到一些評語和反應,但請不要把任何人在此說的任何話,誤認為代表國會對此行動的認可。我要說得非常清楚,這是你們的決定和你們的責任。」
我回到辦公室。負責談判紓困方案的提姆.蓋特納打電話來,表示AIG的董事會已同意我們提出的條件。那些條件嚴苛,但有很好的理由。我們不想獎勵經營失敗,也不想給其他公司誘因,去冒那種把AIG帶到破產邊緣的風險。那筆融資要收很高的利息,並取得AIG將近80%的股份,以便紓困成功時,納稅人也能受惠。聯準會本身的理事會,當天稍早已通過這個方案。我們現在僅須發出新聞稿。
可是我需要幾分鐘好好思考一下。我認為我們的作為是對的;我相信我們沒有其他合理的選擇。可是我也知道,決策過程有時會像脫韁野馬,所以確認很重要。
毫無疑問,我們要冒的風險極大。八百五十億美元固然是一筆龐大的金額,然而其間涉及的利害遠超過金錢。要是AIG獲得這筆融資仍然救不起來,金融恐慌只會加劇,且市場對聯準會控制得住這場金融危機的信心將被摧毀。此外,聯準會本身的前途也可能岌岌可危。雷德參議員已經表明,國會不負任何責任。雖然總統會替我們辯護,可是再過幾個月,他的任期便屆滿。如果我們失敗,憤怒的國會可能拿聯準會開刀。我不想讓後人記得,我是因決策不當導致聯準會難以為繼的那個人。
我望著憲法大道,心想:我還來得及煞車。對AIG融資必須由理事會一致通過,所以我只要改變我的投票即可。我對蜜雪兒說了這些,並加上一句:「我們什麼都還未宣布。」
要是我們行動,沒有人會感謝我們;可是,我們不行動,又有誰會伸出援手?為美國長遠的利益著想,做出政治上不受歡迎的決定,是聯準會以政治獨立的央行存在的理由。它正是為此目的而創設:做別人不能或不願,但一定得做的事。
蜜雪兒打斷我的思路。她輕聲地說:「我們必須發布一點東西。」
我說:「好吧,該做的還是要做。我們再把新聞稿看過最後一遍。」
新聞稿的開頭是:「東部日光節約時間下午九時發布:聯邦準備理事會在財政部全力支持下,於周二授權紐約聯邦準備銀行,融資八百五十億美元予美國國際集團……」
【推薦序】
推薦序:知者不惑,勇者不懼/曾銘宗
班.柏南克(Ben S. Bernanke)任職美國聯準會主席8年(2006至2014年)期間,遭逢百年一遇的次級房貸風暴及隨後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重創金融體系及實體經濟,惟其憑藉著智慧及勇氣,果決地採行一連串因應措施,並實施量化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QE),帶領美國走出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及經濟危機。這位學識涵養深厚的經濟學家,以研究經濟大蕭條及貨幣政策理論見長,其在學術上的貢獻讓他早負盛名,一路由學者身分進入美國最高的經濟金融政策核心,擔任聯準會理事...
目錄
推薦序:知者不惑,勇者不懼/曾銘宗
推薦序:勇氣底下的啟示/胡勝正
自序
前奏 我還來得及煞車…
第一篇 序幕
第一章 小城大街
第二章 優遊學術天地
第三章 理事還是州長
第四章 參與大師團隊
第五章 次貸星火
第六章 新手上路
第二篇 危機
第七章 第一次震撼、第一次反應
第八章 前進一步
第九章 序幕的結束
第十章 亞洲開盤前的貝爾斯登慘劇
第十一章 漫長酷暑考驗兩房
第十二章 雷曼兄弟:水壩潰堤
第十三章 美國國際集團令人憤怒
第十四章 我們向國會求助
第十五章 一半的人說絕對不可能
第十六章 寒風入侵
第十七章 過渡期間
第十八章 從金融危機到經濟危機
第三篇 餘波蕩漾
第十九章 量化寬鬆:正統的終結
第二十章 建立金融新體系
第二十一章 曙光乍現又消失的第二次量化寬鬆
第二十二章 逆風而行
第二十三章 「縮減」鬧劇
結語 回顧與展望
謝辭
資料來源說明
精選參考書目
推薦序:知者不惑,勇者不懼/曾銘宗
推薦序:勇氣底下的啟示/胡勝正
自序
前奏 我還來得及煞車…
第一篇 序幕
第一章 小城大街
第二章 優遊學術天地
第三章 理事還是州長
第四章 參與大師團隊
第五章 次貸星火
第六章 新手上路
第二篇 危機
第七章 第一次震撼、第一次反應
第八章 前進一步
第九章 序幕的結束
第十章 亞洲開盤前的貝爾斯登慘劇
第十一章 漫長酷暑考驗兩房
第十二章 雷曼兄弟:水壩潰堤
第十三章 美國國際集團令人憤怒
第十四章 我們向國會求助
第十五章 一半的人說絕對不可能
第十六章 寒風入侵
第...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592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