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被主管盯到哭?
再怎麼努力也找不到突破口?
人生無法重啟,但工作絕對可以破關
「擋住我的,竟是職場這些小事?」
努力,不該用在小數點以下
成功,來自於看懂背後的大局☆Podcast百萬聽眾狂推
☆獲選Apple年度推薦節目、教育類第一
☆大人學課程,每年學生直逼20000
傳聞說,螞蟻看到的世界是2D的,
前後左右被遮擋,就困死了。
職場上,我們也常陷入螞蟻視角,
但出路,其實有賴望向另一個維度。
愈在食物鏈下層,愈要仰望星空,
人我之間就像眾星,
因各自的重力牽引達成微妙平衡。
若無法看清全局,一味橫衝亂撞,
便可能淪為流星,撞得粉身碎骨。
公司不公平?
▼
長期而言,公司的評選機制還是符合「某種」公平概念,而這套「公平機制」並不僅僅指電腦系統裡那些分數,而是在績效考核分數之外、高層沒有明說的評選標準。這些隱而未宣的原則未必會寫在員工手冊中,如果能看懂,就會發現職場突然變得超級公平......
努力,老闆卻看不見?
▼
從小,父母師長耳提面命「少說話,多做事」;於是,進入職場後,默默工作、避免邀功。沒想到,老闆不但沒看見拚命工作的自己,反而每次被注意都是因為出包。職場中,謙虛到底是美德、還是壞習慣?
當責,是騙人賣命的話術?
▼
當責之前,先理解自己的興趣和專長,投入賦予自己人生意義的工作;當你找到了「天賦與熱情」,剎那間,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自己而做,不是為了老闆,更不是為了客戶。你拿回工作的主導權和方向盤,自然就成為當責的人。
馬斯克曾說,他思考事情的祕訣在於第一性原理:「去除事物的表象,直達核心本質,再由此向外推導。」當你知道脈絡、理解規則、清楚接下來的可能動盪,你就會更心安,甚至能預先做對的事情。
▍大人學創辦人Bryan×Joe
18年企業顧問+輔導上萬工作者
從萬人提問淬取精華,找到根本解!
●這間公司適合我?→挑選你要的局
●該走還是留?→看出你的發展機會
●報告老被挑剔?→請說老闆的語言
●升遷機會被搶?→看懂評選的邏輯
●累死卻被當雞肋?→摸清商業模式
職場這盤棋,有人俯瞰全局,搶得機先;有人後知後覺,陷入僵局。
唯有退後一步,看懂局,方能取得先行者優勢
【百萬聽眾狂推,五星回饋】
☆謝謝大人學,再次被拯救了!
☆一天天往更成熟的方向思考人生。
☆就像職場人的自我提升百科全書!
☆打通了我的開關,終於看懂局,蛻變為成熟大人。
作者簡介:
‧「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Podcast節目《大人的SmallTalk》主持人
‧企業顧問、講師、作家
姚詩豪Bryan
擁有美國西北大學專案管理與成大土木結構材料雙碩士,創作風格為運用獨立思考與邏輯分析來釐清人生的各種「局」,涵蓋職涯發展、個人成長、溝通表達、創業經營等議題。
張國洋Joe
擅長理解事物背後的「局」,並把抽象概念轉換成系統化做法。為了對抗雙魚座的感性,一直在努力強化理性思維與邏輯思考。相信邏輯發展能解構任何事物,並讓我們找到合宜的人生策略與方向。
個人著作:《愛情市場學》、《為何會拿好人卡?》。
兩人合著:《沒了名片,你還剩下什麼?》、《三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大人學選擇》。
章節試閱
理解職場的「公平」
――做事不是重點,做人與曝光才是?
曾有署名「小蔡」的聽眾提問,「工作表現」在公司的升遷制度裡真的很重要嗎?假如做人跟曝光才是升遷的關鍵,那我們這麼努力工作真的有意義嗎?
小蔡之所以這麼問,原因在於他任職的公司有升遷制度,每年由人資根據同仁的資歷、工作表現等,提供合格人選給主管提名,人評會再從中選出獲得晉升資格的同仁,每個部門限額一位。
某一年度,部門主管告訴他,當年有三位同仁符合晉升資格,但只有小蔡和同事B會獲得提名。沒想到在提名截止當日,人資突然通知主管,表示還有一位留職停薪的同事C也符合晉升資格,之前是因為系統失誤才沒顯示,於是主管也提名了同事C。
據說,同事B和C都跟人評會的成員很熟,而且主管還特別告訴小蔡,同事C人緣很好、很受總經理喜愛,並暗示最後可能是C升上去,要小蔡做好心理準備。最後,仍在留職停薪的同事C真的獲得了晉升資格。
因為這件事,小蔡對升遷制度感到疑惑;他也想知道,人資系統是真的發生失誤,還是有人為操作?
首先,工作表現在晉升制度中是不是重點?這一直是不少人想了解的問題。我先說,當然是,只不過老闆的「是」跟你的「是」常常有落差。所以第一個該思考的問題是:我們在什麼樣的組織裡工作,以及我們的工作表現跟組織目標的連動程度。
怎麼說呢?
每個組織的資金來源都不相同,原則上,有助於組織取得資金的人,就會被組織看重。
比方說,國營組織的資金來自政府預算,能幫助組織爭取預算的人就很重要;如果是新創公司,資金由背後金主提供,那公司裡跟金主關係好的人必定享有地位,至於他們的其他工作能力是不是頂尖,就未必重要。對更多數的組織而言,資金是透過向市場提供各種服務或商品來取得的。在這類公司中,立下戰功、幫忙帶錢進來的人最受重視。
我們可能不時聽到有人抱怨:「我們公司的業務老是出一張嘴,事情也做得不怎麼樣,單據都亂填,常常遲到早退,可是老闆還是很器重他。」
這很可能是因為這個業務總能幫公司簽下別人簽不到的大單,於是他平時文件做得差、不注重細節、出勤不太好、有點工作態度上的小毛病,老闆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相對地,如果你文件做很好、很重視細節、每天準時上班,但你做的事情對於帶錢進來一點幫助都沒有,那這工作表現也就沒有你想像的重要了。
所以,升遷關鍵絕對還是工作表現。絕對不會有公司覺得員工的工作表現不重要,只是老闆的衡量標準跟員工以為的標準未必一致。
小蔡雖然覺得自己上班準時、每天兢兢業業、份內工作也有做好,應該比留職停薪的人更有資格升遷,但就結果來看,高層顯然未必這麼想。因為同事C會突然冒出來,顯然是高層認為他完成的事情可能對公司更有價值、做事效率更好,或是對外有更強的人脈。總之,他一定有什麼長處,即便留職停薪都能脫穎而出。
換言之,並不是長時間全勤、每天準時打卡上班的人就是老闆眼中最好的員工,我們反而要思考一下公司高層「真正在意的是什麼」。
另外,小蔡還問到做人。在職場上做人絕對跟做事一樣重要。能把工作做好,又能跟大家和睦相處,對主管而言是大大加分。千萬不要覺得,「我做事OK,做人失敗,應該不影響升遷」。除非你的同儕都不擅長做人,不然老闆一定選擇能兼顧兩者的。
也因此,所謂「工作表現」並不單指在專業領域的技能突出,只要能幫助團隊更有效地達成最終成果,都算是工作表現。
站在主管的角度來思考,最完美的升遷對象永遠是那種「最平衡的人」:專業技術不錯,也跟大家相處得很好,當自己的部門需要尋求其他部門支援,他也能靠著平時累積的人緣來促成。
相反地,如果有個員工技術超強,但公司裡很多人討厭他、不信任他,比如說大家不願意跟他合作,或者每次開完會,其他部門的人都來找主管抱怨他的言行舉止,那升他上來造成團隊不和諧,甚至內耗,主管豈不是自找麻煩嗎?
所以我們應該思考的,其實是怎麼把自己培養得更平衡,而不是有稜有角、只在意個人績效,這無論是對於想爭取升遷,或希望在職場上做事順利,都非常重要。
再來,小蔡也想知道:人資到提名截止日才說同事C也符合晉升資格,背後是不是有人為操作?
我的答案是:不知道。
因為我們欠缺足夠的資訊去判斷,只能說「有可能,但又不是必然如此」。不過,比起追問有沒有人為操作,更重要的反而是理解這類升遷系統背後的目的。
年輕的朋友常有一個誤解,以為公司的升遷是由電腦經過一連串分數的加減乘除決定的;雖然評選工讀生或作業員等基層員工時,確實可能會這麼決定,但當工作層級提高了,通常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實際上,公司裡的升遷系統不是要做超然的數字分析,而是「要避免老闆不認同的人浮現」!
這是什麼意思?
很多公司為了讓員工「感到公平」,會告訴大家「我們有個系統會透過計算決定大家的升遷」,但這未必百分之百是真的,因為中階與高階管理職的挑選,最終還是基於老闆的主觀評估。
換言之,電腦挑出來的人選永遠僅供參考,因為還會有各種主觀判斷,是電腦無法用量化方式篩選的。比方說前面提到,一個人跟大家都處得很好,另一個則天天跟別人起衝突,這就是電腦數據未必能完整呈現的。
所以關於小蔡碰到的狀況,其中到底有沒有人為操作其實並不重要,因為只要是重要的職位,老闆幾乎都會加入自己的「主觀判定」。
固然準時上下班、沒有缺失、考到證照等會是基本條件,但老闆多半還有一些主觀的要求不會放在系統裡進行統計,比方說好相處、人緣好、善於救火等等。也就是說,評分講到的你要做好,但這不表示評分沒講的就可以不當一回事。
事實上,就結果來看,很可能是總經理或其他高層看了原本的提名人選,疑惑「同事C平時在他們心裡的印象分數很高,怎麼沒有在名單上」,於是C就被人資加進去了。
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可能也表示公司高層對小蔡的表現不夠滿意。因此,小蔡若想在公司裡繼續發展,就需要調整。
至於要做什麼調整?我會建議小蔡先思考看看,自己跟被升遷的同事C究竟有什麼差別?有什麼事情是C做到,但自己沒做到的?
雖然不少人可能無法認同「突然冒出一個人搶了升遷機會」這件事,但我得說,多數公司的評選機制在長期而言,其實仍然符合某種「公平」的概念。這邊所謂「符合某種公平」並不僅指電腦系統裡那些分數,而是系統分數之外、高層沒有明說的評選標準。
如果你認真觀察,其實一定有這麼一個原則,只是傷腦筋之處在於,這原則未必會寫在員工手冊中,你得靠自己的敏銳度去看出來。
所以,我們若想在一家公司發展得好,必須盡早搞懂上級真正在意什麼:包含有明確指標跟隱而未宣的標準。這些都理解了,那我們該做什麼,也就呼之欲出了。此外,如果你能讓自己看懂,就會發現職場突然變得超級公平。因為具備這些條件的,很高機率會被升遷,甚至可以在公司橫著走。
而且當我們心裡有這個意識,並認真去觀察,你會發現老闆在意的事情其實並不這麼難找,因為關鍵就是回歸一開始提到的:「公司的錢從哪裡來,我的工作又能如何加值這一部分。」把這點想得通透,而且做出符合老闆期待的行動,我們就容易在公司冒出頭。
但如果一心覺得升遷只是由電腦數據決定,比方說準時打卡加幾分、每天加班加幾分,或者拿到某張證照能加幾分等等,那我得說,這樣子上班,永遠都會疑惑「為何老闆升的是別人而不是我」。
═══════════════
擺脫「被埋沒」的困局
――為什麼少說話、多做事是最差策略?
「欸欸,我聽說小李被升官,之後要當我們的主管耶。」
「真傻眼,他每次都出一張嘴,事情還不都是我們在做……。」
在工作上,你是否碰過類似的狀況,明明自己做了好多事情,最後老闆獎勵的卻是其他人?更氣的是,被獎勵的竟然是那個沒怎麼做事、只出一張嘴的人。
這類狀況在職場上很常見,但在抱怨不公平的同時,你可曾想過為什麼一個不做事的人可以升職,而每天辛苦加班的你卻連一杯羹都沒分到?真的只是老闆糊塗嗎?還是對方其實做到了一些很重要的事情,而你卻忽略了?
很多時候,問題其實出在「少說話,多做事」這個長年被奉為職場美德的觀念上。
從小,父母或師長經常耳提面命「少說話,多做事」的重要性,告訴你不必宣揚自己的功勞,只要埋頭苦幹,總有一天會被老闆注意到。從人品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謙虛和不求回報確實值得尊敬,不過在職場上,很多時候這卻不是值得採行的做法。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可以先從員工的四種類型談起:
1.多說話,多做事。
2.多說話,少做事。
3.少說話,少做事。
4.少說話,多做事。
上面這四種員工裡,相信多數人都同意「多說話,多做事」的人最受老闆器重。這類員工除了願意在工作投入大量心力,還會主動跟老闆報告自己做了什麼、為何這樣做等。
多數老闆在日理萬機的情況下未必都能掌握員工的狀況,也因此,能夠主動向老闆回報或提問的員工,自然能在老闆心裡留下更深的印象。
老闆心中的第二名員工,則經常是「多說話,少做事」的那群人。本文一開始的對話中,最後被升職的那位同事或許就屬於此類。
這類員工往往意見很多,至於他們實際有多少能力,或做了多少事情,不一定很明確,甚至在同事眼裡,他們常被視為投機取巧,但就現實面來看,他們的小聰明確實能帶來正面效果。
這種員工懂得踴躍提出意見,即便其中只有少數幾個被採用,甚至也不是由他自己負責執行,但只要能確實創造效益,老闆就會記得這個點子最初是由他提出的,因而對他留下不錯的印象。
剩下兩種少說話的員工,哪一類是第三名、哪一類墊底?很遺憾地,墊底的經常是「少說話,多做事」的苦力型人物。
怎麼說呢?如果是「少說話,少做事」的員工,他們通常很注重工作的CP值,比較在意自己能不能少接一點事情,或是如何以最少的心力完成老闆交辦的任務,因此沒受到老闆注意,對他們來說反而輕鬆。而且他們往往會避開艱難的工作,因此出錯被盯的機率也比較低。
相對來說,「少說話,多做事」的員工覺得認真工作是盡本分,也認為找老闆邀功是相當厚臉皮的行為,應該避免;而且當老闆給了聽起來不太合理的指令時,他們就算感覺怪怪的,也不太會提出疑問,而是會摸摸鼻子去執行。
然而,少說話、少主動跟老闆溝通的員工,本來就難以在老闆心中留下印象;當他們又抱著「總有一天會被看見」的態度,承接愈來愈多任務,他們犯錯的機率也隨之提高。
於是,就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平時的努力沒能讓老闆看見,反倒第一次受到老闆注意就是因為工作出包。平心而論,這樣的員工怎麼能讓老闆留下好印象呢?
而就員工自身的感受來看,「少說話,多做事」也並非好事。因為這類員工雖然默默付出,但他們通常還是期待能被老闆讚賞,結果就是,長期埋頭苦幹不只累積工作壓力,也讓他們容易陷入負面情緒,質疑「為何自己這麼努力,老闆卻都沒有發現」,因而加重心裡的不平衡感。
同樣都是多做事,「多說話者」是老闆心中的第一名,而「少說話者」則落到最後一名,其中最重要的關鍵,經常在於前者比後者多做一件事:「主動」又「高頻率」地與老闆溝通。
多數員工只會在碰到問題的時候才去找老闆討論,因此在老闆心中,就容易把這些員工跟「問題多」聯想在一起。
但如果你調整一下做法,平時就多主動與老闆聊聊工作狀況,不要只是求救的時候才開口,或許就能避免老闆對你留下這樣的印象。
我建議你養成每週找老闆溝通兩、三次(依據個人狀況而定)的習慣,你可以跟老闆閒聊,也可以進行簡單的工作報告。如此,就能很自然地讓老闆知道你做了哪些事,也不會因為久久才報告一次而覺得自己像是在邀功那樣很突兀;倘若你真的碰上什麼難題,在這樣的談話過程中提出,也會比前述那種「急著找老闆只為了求救」的做法來得更合宜。
在溝通過程中,還有一個眉角該注意:務必主動分享你針對一件事情打算怎麼做,而非被動等著老闆指示。
例如老闆要我做一份銷售簡報給客戶,我通常會這樣溝通:「老闆,我打算從公司過往的成功案例來加強客戶的信心,所以我會先跟業務部、行銷部要一些業績資料放在簡報開頭,至於我們公司的技術創新部分則擺到第二章節。這樣的安排,老闆覺得如何呢?」
如果老闆贊同你的做法,那很好;如果老闆不贊同你的做法,那也無妨,你反而可以藉機詢問:「老闆,如果是您的話,會怎麼做呢?」透過這樣的對話,就能帶來多個好處。
首先,多數老闆都有「資訊焦慮症」,迫切想掌握員工的工作狀況,畢竟如果事情做了一大半才發現做錯,打掉重來的代價並不小。
如果身為員工的你能養成主動報告的習慣,不管跟老闆的想法是否一致,至少他會知道你最終的做法是在他的掌控範圍之中。在這過程中,老闆對你的信任感會逐步累積,相對於其他鮮少主動報告的同事,你在老闆心中的份量絕對更高。
再來,從溝通的過程中,你也可以更了解老闆的價值觀,知道他怎麼思考問題,又有哪些考量。
以我自己職涯的經驗來說,多數老闆聽到我提問都是很開心的,幾乎從未因此生氣,而且我常常能獲得不錯的答案,不只解決在工作上的難題,還能學到老闆的經驗。
除了前述好處之外,養成經常跟老闆溝通的習慣,在爭取升遷或加薪時也可能有些助益。
說到要求加薪,多數人往往只有兩招:一招是一次列出近期的功勞,然後跑去找老闆談;第二招就是拿著別家公司開出的更好條件,「半脅迫」地跟老闆爭取。這兩種方法都稱不上是好,因為即便老闆同意,也可能是心不甘情不願的。
我常說,不用把老闆想成好人或壞人,老闆在職場上不過是將本求利的商人。對他來說,加薪升官都不是問題,重點在於他對你的投資能不能獲得回報。
因此,比較好的做法是平日逐步醞釀,主動又高頻率地與老闆溝通工作狀況,並且在對話過程中,主動展現出自己願意承擔更多責任的態度,例如告訴老闆:「這個案子我很感興趣,如果有需要幫忙的地方,請盡量找我沒有關係。」
如此一來,老闆會知道你一直在幫他創造價值,而且你也願意承擔更多,一旦未來有大專案要執行時,老闆就可能先想到你。這時候,你再順勢爭取升遷或加薪,成功的可能性自然更高,老闆這薪水也給得更心甘情願。
謙虛固然是美德,但在職場上,懂得適時行銷自己,才是地位更上一層樓的好計策。
理解職場的「公平」
――做事不是重點,做人與曝光才是?
曾有署名「小蔡」的聽眾提問,「工作表現」在公司的升遷制度裡真的很重要嗎?假如做人跟曝光才是升遷的關鍵,那我們這麼努力工作真的有意義嗎?
小蔡之所以這麼問,原因在於他任職的公司有升遷制度,每年由人資根據同仁的資歷、工作表現等,提供合格人選給主管提名,人評會再從中選出獲得晉升資格的同仁,每個部門限額一位。
某一年度,部門主管告訴他,當年有三位同仁符合晉升資格,但只有小蔡和同事B會獲得提名。沒想到在提名截止當日,人資突然通知主管,表示還有一位留職停薪...
作者序
用破關的心,面對職場的局
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姚詩豪Bryan
從小到大我一直有個奇怪的習慣,就是工作壓力愈大,玩得也愈兇。就像我在創作這本書的時候,也是我拚命玩《戰神》(SONY發行的動作冒險遊戲)的時候。當書稿接近尾聲,我的《戰神》也跟著破關了!
不過隨著年齡增長,同樣是打遊戲,內心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年輕的時候只想著破關,但現在的我,除了握著手把過關斬將,偶而也是會藉著遊戲的體驗,思考人生的哲理。遊戲是一個人為打造的世界,玩家在裡面要不斷累積籌碼(武器、寶物、經驗值……),經歷重重挑戰,解決各種問題,最後才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戰果。回頭看看這段文字,如果用來描述我們的人生,似乎也通,不是嗎?
只不過,對多數成年人來說,玩遊戲的體驗,以及過人生的體驗,可是大不相同!
玩遊戲時遇到困難,我們會努力克服,不管是更換武器、變換招式,或是上網搜尋攻略、去論壇求教網友,總之各種嘗試非要找到解法不可。但是反觀工作,多數人卻很少有這樣的衝勁,更多的是抱怨、無奈、焦慮,並且消極地期待下個工作會更好。
我常在想,玩遊戲就算過關了,也沒有什麼實質的好處可言,更別提還要花錢買遊戲,我們卻樂此不疲。但上班這件事,明明可以獲得財務回報與社會地位,為什麼卻讓許多人不由自主地想逃避,尤其是在遇到困難與挫敗的時候?
關於這個問題,我目前有三個結論:
•心態不同
對於玩遊戲的我們來說,不管這個遊戲的沉浸感有多高,我們都知道這不過是個遊戲,遇到需要冒險的關卡,可以事先存檔;就算挑戰失敗,也可以重來,沒什麼大不了。但面對工作可不一樣,我們深信失敗了可不能隨便重來,於是「得失心」便取代了「玩心」,讓我們變得患得患失!
•挑戰不同
遊戲幾乎都是公開發行,很多人都玩過,其中不乏高手。所以遇到困難我們不怕,因為只要上網搜尋,肯定可以找到攻略,甚至有Youtuber 或直播主玩一遍給你看。然而在職場裡,我們深信自己面對的挑戰都是獨一無二,我們不相信有標準的攻略可以參考;就算有,我們也不知道如何搜尋,所以工作上的挑戰讓我們特別焦慮。
•動機不同
打遊戲看似沒有實際回報,頂多就是過程中的樂趣,還有關卡全破之後的成就感,似乎比不上工作帶來的薪資與地位。但很顯然地,遊戲的樂趣與成就感,往往比工作獲得的薪酬獎勵,更能激勵人心!關於這一點,上世紀的美國心理學家赫茲伯格(Frederick Irving Herzberg)早就證實了。樂趣、成就感這類的「內在動機」往往能讓人堅持他們所做的事,比起薪資、地位這類「外在動機」,效力更強,也更持久。
成立「大人學」以來,我跟Joe 很榮幸獲得許多夥伴的信任,他們之中有上班族、有學生、有創業者,紛紛帶著職場難題來徵詢我們的看法。過程中我們常常提到「 局」 這個字, 其實目的就是想告訴大家, 遊戲是個「局」,職場也是個「局」,雖然表面上是不同的東西,但如果我們能做到以下三點,那麼,許多工作上的困難,就有機會迎刃而解;至於「工作與生活如何平衡」這道難題,也將變成「工作如何為生活加分」!
①調整我們的「心態」,願意放膽在職涯中進行各種嘗試與突破;
②積極面對「挑戰」,試著借用前人的經驗幫我們克服困難;
③轉換我們的「誘因」,讓工作從朝九晚五的無奈,轉變成為豐富人生的舞台。
多年來我們與提問夥伴間累積了許多這樣的問答與對話,相當珍貴,我們也一直在思考該如何把它們留存下來,讓更多需要的朋友知道。我們發現Podcast 是個很好的媒介,於是從二○一九年我用手機錄下第一集節目開始,《大人的Small Talk》一直持續至今。除了在各大排行榜名列前茅,也讓我們有機會認識更多的朋友。
這本書是我們想送給大家的一個禮物,把節目中與職涯相關的議題整理、改寫成書,希望可以陪伴大家在職場的這條路上,一起成為不敗的「戰神」!
═══════════════
懂局,把職場這個遊戲玩得更好
大人學共同創辦人張國洋Joe
我母親大概在我幼稚園的時候,開始教我象棋。
他並不是帶我玩那種偏重運氣的暗棋,而是教我要用到整個棋盤、兩人得謀略對戰的正統版象棋。
一開始我當然棋力很差,眼睛只盯著我要移動的棋子的前後左右,好不容易得意洋洋地吃到了媽媽的砲,才赫然發現他居然瞬間吃掉我的車。他跟我講:「你永遠不能只盯著眼前,你要看懂下一步,以及接下來的兩步。」
慢慢地,我學會在每次移動棋子時,不只得看著眼前,還要思考落子處周圍的局勢。因為下棋時,你面對的不只是眼前的那個砲,旁邊的馬、車、象、士都可能造成後續的危害。
當注意區域的眼光慢慢有了,我才發現其實下棋還得看全局。因為好不容易手忙腳亂地鞏固好了左邊,右邊卻被媽媽簡單攻破。於是又得訓練自己在每次移動前,先從「整個盤面」來做思考:下棋時兵力的平衡、如何透過犧牲換取合宜的利益、如何隱藏自己出兵的意圖,這些其實都得從整體來做規劃。
他這樣訓練了我幾年,慢慢地,我從只看一個棋子,到能顧及一個區塊,再到能看到自己領地的局面,最後終於能把眼光拓展到整個棋盤。這個歷程對我而言,真是受用一輩子的訓練。
成年之後,尤其後來從事顧問工作,常常有人問我,為何你總是能快速掌握某些關鍵?我才想到小時候的下棋訓練,或許已經根深蒂固成為我的底層思維。這習慣讓我無論是進入職場或是創業經營,我都會告訴自己:「你不能只盯著眼前,而是要讓自己盡快退後看懂整個全貌。」一旦習慣做這樣的事情,其實就掌握了「局」:也就是迅速掌握事物全貌的能力。
也因此,雖然很多人總感慨自己不太會思考,但我總是安慰他們不要悲觀,因為我從不覺得視野與思考能力是天生的。
當然,也許有些人就是天生聰明,但就算你不是,其實也不用灰心,因為視野與思考能力可以後天訓練:無論是透過下棋來讓你慢慢拉高視角,或是透過別人傳授你「遊戲規則」來進一步了解所處環境的全貌。
但大部分人的可惜之處,在於沒有訓練,於是人生容易只看著眼前。好比水族箱的金魚一般,看到食物就往上衝、碰到風吹草動就到處逃竄。
但如果水族箱的金魚得以理解一些更大格局的規則,就能預知事情會怎麼走:早上九點主人起床了,所以會有人投食物,應該先等在附近;而晚上六點他們一家回來了,所以水族箱底會亮燈;晚上八點他們看電視,所以旁邊的音響會啟動一個小時,以至於水面會出現擾動……。知道接下來會如何,就可以遇事不慌張,也不用每天擔心受怕。
在職場上也是如此。
老闆挑剔你的報告,其實是因為你沒講他的語言;你覺得自己盡心盡力,升遷機會卻被別人搶走,或許只是因為你沒搞懂公司高層的評量重點;你覺得自己好像很好相處,但同事都沒有給你好臉色,這搞不好是你從頭到尾都把人際關係的經營重點放錯了;而你覺得自己的職位不受重視,有可能是因為公司的商業模式讓你這職位注定不受高層關注……。
這本書,就是一本我們談職場遊戲規則的書。其中的內容,是我們自二○一九年二月創設《大人的SmallTalk》以來的精華整理。我們精選出跟職場有關的內容,並以一種更容易理解的順序來編排,目的是讓所有對職場這棋局覺得艱難的朋友,能有機會拉升思考的高度。畢竟職場的各種難關,其實並不是隨機的問題,而是類似象棋一般,背後有規則、有脈絡,也有相對較好的應對方式。
無論你是已經有好些工作年資的朋友,或是才剛剛進入職場,都能拉升自己的視野。我們很期待大家透過這本書,得以更清楚理解職場中的這幾個面向:
•遊戲規則
職場和象棋一樣,其實是有遊戲規則可循的,並不是你橫衝直撞地亂闖就能贏。老闆有老闆看事情的角度,客戶有客戶的需要,同事有同事的期待,而創造價值、滿足期待的能力,是你能不能在這個遊戲中勝出的關鍵。所以我們要跟大家談規則。
•人性理解
職場的關鍵是搞懂其中每個人的想法。老闆不是故意找你麻煩、同事不是故意為難你,只要你理解開關在哪裡,職場上大家其實就會自然而然對你友善。所以我們要跟大家談談別人在職場中到底要什麼。
•預測動向
當你知道脈絡、理解規則、清楚接下來的可能動盪,你就會更心安,甚至能預先做出對的事情。就像象棋高手一般,對方動了「馬」,我就已經猜到對手接下來三步甚至五步的可能動向。當這些都掌握在腦海中了,我們當然就能遇事不慌亂,因為你會知道某些事情最後的變化,甚至還可以先出手防堵可能的問題與狀況。所以我們也要跟你談談,你該怎麼行動與因應。
當以上這些你都理解了,你就會明白該怎麼把職場這個遊戲玩得更好,也會更清楚怎麼向上管理、了解老闆的需要,並預先布局;你會更知道同事要什麼,讓你能精準地協商合作;萬一碰到突發狀況,你也能從更大的格局去思考如何處理;甚至碰到一些帶有惡意的同事,你也知道怎麼影響對方,讓他收斂或是聽話。
更重要的是,你會有一條明確的職涯之路,你不會只看著眼前。你將學會看懂一對一的人際互動,再看懂小組間的人際關係,進而看懂你部門的狀況、看懂你公司的狀況、產業的狀況,甚至能以此定出你自己的人生與成長目標!
這些有了,我們就能在職場這棋局中更優雅、更自在地洞燭先機,進而從棋子蛻變成棋手了。
祝福大家。
用破關的心,面對職場的局
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姚詩豪Bryan
從小到大我一直有個奇怪的習慣,就是工作壓力愈大,玩得也愈兇。就像我在創作這本書的時候,也是我拚命玩《戰神》(SONY發行的動作冒險遊戲)的時候。當書稿接近尾聲,我的《戰神》也跟著破關了!
不過隨著年齡增長,同樣是打遊戲,內心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年輕的時候只想著破關,但現在的我,除了握著手把過關斬將,偶而也是會藉著遊戲的體驗,思考人生的哲理。遊戲是一個人為打造的世界,玩家在裡面要不斷累積籌碼(武器、寶物、經驗值……),經歷重重挑戰,解決各種問題,最...
目錄
序
用破關的心,面對職場的局/大人學共同創辦人姚詩豪Bryan
懂局,把職場這個遊戲玩得更好/大人學共同創辦人張國洋Joe
PART1開局:解構職場僵局
正視終將面對的局——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
用餘裕突破僵局——吃不飽也餓不死,更拚一點就行?
讀懂職場這一局——為何全力以赴,卻成了雞肋?
開局,先與老闆同步——提出完美方案,為什麼老闆不滿意?
認清公司的本質——集思廣益做決策,不是比較好嗎?
六個指標看出你的發展機會——升遷的天花板,在哪裡?
洞察危局的徵兆——公司好像怪怪的,該逃嗎?
擺脫「被埋沒」的困局——為什麼少說話、多做事是最差策略?
釐清自己為誰工作——把熱情當工作,上班自然天天開心?
從僵局中豐碩收穫——如果對現在的工作沒熱情,應該馬上辭職嗎?
PART2造局:通透向上管理
贏得老闆的信任——老闆到底要什麼?
善用老闆的戰力——老闆開口要幫忙,是陷阱題嗎?
解碼弦外之音——老闆不把話講清楚,難道要部屬「通靈」?
專注拆解問題——接獲「不可能的任務」,怎麼辦?
爭取發揮空間——為什麼一直沒被老闆看到?
用老闆的語言溝通——怎麼提案,才能讓老闆好懂又相挺?
開會,速戰速決——不想在會議裡浪費生命
練就向上流動的氣魄——升任主管是一種成長痛,不當不行嗎?
PART3布局:洞悉同局競合
掌握職場人際的本質——經營人脈,只能靠交際?
避開小圈圈的陷阱——加入「他們」,上班才有保障?
配備八卦的核心技能——同事愛聊八卦,不喜歡又能如何?
定下聰明的互惠原則——別人求助,到底該不該幫忙?
建立團隊優先的思維——向人求救,是不是代表不適任?
跳脫能者過勞的悲劇——遇到豬隊友,能力強的人就活該倒楣?
理解職場的「公平」——做事不是重點,做人與曝光才是?
PART4格局:掌握升級關鍵
擴充自己的選項——除了A與B,還能怎麼辦?
讓風險變得可控——不想再後悔,偏偏計畫趕不上變化
練就以寡擊「眾」的能耐——事情那麼多,怎麼做得完?
打通時間管理的活路——被事情塞滿,想做、該做的都沒做
突破大腦的容量限制——常常漏東忘西,健忘還有救嗎?
用精準表達建立自信——說話被講沒重點,該怎麼開口?
開發萬用的業務技巧——不賣東西,何必向業務學習?
建構當責的格局——當責?是不是騙人賣命的話術?
結語
成為自己職涯的操盤手/大人學共同創辦人姚詩豪Bryan
在人生的馬拉松上持續前進/大人學共同創辦人張國洋Joe
序
用破關的心,面對職場的局/大人學共同創辦人姚詩豪Bryan
懂局,把職場這個遊戲玩得更好/大人學共同創辦人張國洋Joe
PART1開局:解構職場僵局
正視終將面對的局——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
用餘裕突破僵局——吃不飽也餓不死,更拚一點就行?
讀懂職場這一局——為何全力以赴,卻成了雞肋?
開局,先與老闆同步——提出完美方案,為什麼老闆不滿意?
認清公司的本質——集思廣益做決策,不是比較好嗎?
六個指標看出你的發展機會——升遷的天花板,在哪裡?
洞察危局的徵兆——公司好像怪怪的,該逃嗎?
擺脫「被埋沒」的...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6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