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大腦侷限,
幫助我們記憶、管理、規劃、創造,實現知識與精神的不朽及傳承。
總是忘東忘西,記憶模糊?
永遠資訊過載,無法管理?
阿里巴巴前副總裁、大數據先鋒思想家涂子沛,
提出了一個清晰的解決方案——「第二大腦」,幫助我們的大腦減壓──
什麼是「第二大腦」呢?
第二大腦是我們大腦的數位副本,透過記錄、備份大腦思考經歷過的所有事情形成的。
像是一個外部數位記憶體,可以記錄、保存、組織、檢索大腦中任何有意義的想法、看到的任何有價值的資訊、正在實施的所有計劃和項目、獲得的所有啟發和收穫等等。還可以不斷整合和分析我們的記錄,發現和創建有價值的連結,幫助我們「記憶」和「思考」1+1>2。
如何打造第二大腦?
本書以一款免費、新興的筆記軟體工具「logseq」為範例。
它與傳統筆記軟體不同,無須架構、直覺操作,任何時間隨想隨記。同時具備三大特色:
‧承襲卡片盒筆記術的精神:利用「索引編號」將相關資訊串聯起來成一個知識體系。
‧仿大腦的神經網路:透過「標籤」和「雙向連結」功能,思考每筆資訊的來源和去處。
‧多元強大的筆記管理系統:知識紀錄、待辦項目、個人日記、備忘訊息,一網打盡。
透過這個「第二大腦」可以幫助我們縮短思考時間,做出聰明決策!
透過「第二大腦」,可以幫助我們:
‧清晰管理:實現大量資訊的紀錄和整理,為生物大腦減壓,讓人生更輕鬆、更高效。
‧量化分析:透過對資訊的比對,可以追溯過去、管理現在和規劃未來。
‧聰明決策:借助數位記憶庫縮短思考時間,普通人也可以作聰明決策、發現新創意。
‧家族傳承:借助第二大腦,打造個人遺產,實現知識和精神的不朽和百年傳承。
我們會度過怎樣的一生,
取決於我們一生能獲得什麼樣的訊息以及如何使用它們。
作者簡介:
涂子沛
前阿里巴巴副總裁,大數據思想家,科技作家,在中美上市科技公司、創業公司、政府擁有近30年的職業經歷,著有《大數據》、《數據之巔》、《數文明》、《數商》、《給孩子講大數據》、《給孩子講人工智能》等作品,總銷量已逾一百萬冊。部分作品被翻譯成英語、意大利語、阿拉伯語等語言出版。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科技評論電子報《曼報》創辦人MannyLi
時事評論家王乾任(Zen大)
「閱讀前哨站」站長瓦基
臺灣最大筆記社群「我愛寫筆記」社團創辦人鄭緯筌
「人類之所以能夠發展出文明,累積知識,傳承後代,說穿了都是因為我們超克了生物腦的侷限,創造出了文字符號與媒介科技,讓人得以將知識儲存在生物腦之外的第二大腦,不管你要叫他文字、筆記,書籍或是網路都可以。
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好好規畫並打造自己的第二大腦?
如果不確定自己的第二大腦發展的如何,不妨讀一讀涂子沛的第二大腦吧,他會在書中手把手的解釋打造第二大腦的方法!」
──時事評論家王乾任(Zen大)
「活用『第二大腦』得以促進個人成長,我們不但可以藉此追蹤、管理個人的學習路徑,更能夠透過有效的資訊組織和分析來解決各種複雜的問題。除此之外,『第二大腦』也能提供不同角度的資訊視野,有助於創新思考和萌發嶄新的創意與想法。透過本書作者妙筆生花的介紹,將有助於協助大家建構一套完整的知識管理體系,並提升自我的決策能力。」
──臺灣最大筆記社群「我愛寫筆記」社團創辦人鄭緯筌
【國際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亞信聯合創始人田溯寧
藍獅子出版創辦人吳曉波
中國商業文明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秦朔
《底層邏輯》作者劉潤
「帆書」app創始人,首席內容官樊登
「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
「閱讀此書,開始啟蒙,創造屬於自己的第二大腦,這不僅會改變我們自己的人生,還將惠及自己的親人、企業、社會。就此而言,本書供莫大焉。」
──亞信聯合創始人田溯寧
「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技術,塗子沛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建設一個第二大腦,從而革新自己的記憶、思考和創新能力,成為智能時代的增強人。這是一部值得推薦的作品。」
──藍獅子出版創辦人吳曉波
「本書是一本數字時代的成功學,立足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前沿,卻真切、實在、可行。」
──中國商業文明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秦朔
「生活就是不斷的選擇和決策,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會比一個強大的大腦更能幫助你成功?涂子沛先生立足於數位技術發展的潮頭,提出了個人應該、也可以建設『第二大腦』。相信這本書能給你重要的啟發。」
──《底層邏輯》作者劉潤
「人類要邁向腦機接口的時代,『第二大腦』是個有趣的預案,當下就可以實現,不用等待腦機技術到來那天。如何實現這個預案?塗子沛先生秉持他一貫清晰的『簡、淺、顯』風格,為我們娓娓道來。他立足前沿的科技,提供了實用的工具。掌握了這些方法和工具的人,不分行業,無論長幼,大腦的工作效率一定會大幅提升。」
──「帆書」app創始人,首席內容官樊登
「今年我收穫最大的一本書,記筆記,原來是需要經營的另一份人生,而且居然還有這麼多經營的智慧。」
──「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
名人推薦:【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科技評論電子報《曼報》創辦人MannyLi
時事評論家王乾任(Zen大)
「閱讀前哨站」站長瓦基
臺灣最大筆記社群「我愛寫筆記」社團創辦人鄭緯筌
「人類之所以能夠發展出文明,累積知識,傳承後代,說穿了都是因為我們超克了生物腦的侷限,創造出了文字符號與媒介科技,讓人得以將知識儲存在生物腦之外的第二大腦,不管你要叫他文字、筆記,書籍或是網路都可以。
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好好規畫並打造自己的第二大腦?
如果不確定自己的第二大腦發展的如何,不妨讀一讀涂子沛的第二大腦吧,他會在...
章節試閱
〈什麼是第二大腦〉
那究竟什麼是第二大腦呢?
首先,第二大腦是第一大腦的複製體。建立第二大腦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去複製、備份第一大腦思考經歷過的所有事情。我們要去構建一個外部數字記憶體,該記憶體可以記錄、保存、組織、檢索你大腦中任何有意義的想法、你看到的任何有價值的資訊、你正在實施的所有計劃和項目、你獲得的所有啟發和收穫等。
如前文所述,它不是整個網路。網路屬於整個人類,第二大腦是一個介於你和網路之間的東西,它是屬於你自己的、獨特的、個性化的數字記憶庫。你肯定用過串流音樂,你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歌曲保存下來,創建自己獨特的歌單和資料庫。你的歌單可以有很多個,可以一個是通俗歌曲,另一個是交響樂,還有一個是英文歌曲等。透過創建這樣的歌單,我們就可以隨時播放我們想聽的音樂,而不必在想聽的時候再去搜索尋找。第二大腦要做的,就是把你第一大腦經歷過的事情、值得記住的資訊全面地保存下來,然後做分類處理,以便在你需要使用的時候,只需搜索第二大腦,而不用借助我們以前使用過的筆記本,也不用借助網路等任何的外部資源。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第二大腦是你生物大腦的鏡像,也可以叫它孿生大腦、複腦、副腦。它所執行的功能,是你生物大腦的記錄者,是你所有個人資訊的管理者,既可以保存資訊,也可以檢索資訊。就此而言,第二大腦有點像你為自己建立一個個人專用的數字圖書館,並且你還擁有一個量身定制的、個性化的搜尋引擎。記住,記憶庫和搜尋引擎同等重要,就像圖書館和它的檢索系統一樣。
但又不僅僅是這樣,真正的第二大腦不僅是你生理大腦的一個複製品、副本,更是它的補充和延伸。「補充和延伸」當然不同於「複製」,複製好比一對雙胞胎兄弟或雙胞胎姐妹,補充和延伸更像一對互相匹配的男女、丈夫和妻子、左手和右手。它們是一半和另一半的關係,互相支撐合作,既承擔相同的功能,有交叉,也承擔不同的功能,有互補。
大哲學家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McLuhan,1911—1980)說,所有技術都是人的延伸。例如,望遠鏡是眼睛的延伸,汽車是雙腳的延伸,飛機是翅膀的延伸。從哲學意識上來說,人本身就是不完整的、殘缺的,要依賴於後天的補足,怎麼補足?就靠工具和技術。我認為,大腦也是這樣。今天我們要像發明望遠鏡、自行車和汽車一樣,給大腦發明一個延伸體—「第二大腦」,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當第一大腦和第二大腦,即腦機匹配在一起工作的時候,我們就擁有了一個增強大腦。
那第二大腦能提供什麼不同的功能?
第一,第一大腦的記憶是有限的,但第二大腦可以提供更大的記憶容量。
人類與生俱來的大腦是個奇跡,有很多能力,但這個大腦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即使是一個健康的大腦,也無法保存一個人看到、聽到的所有資訊,它只能保存部分,而且支離破碎,更不用說我們的大腦還面臨著衰老、病變和爆炸性的資訊超載。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研究大腦,我們開始瞭解大腦可以存儲多少資訊。人類大腦由大約10億個神經元組成,每個神經元可以與其他1000個神經元形成連接,所以總共有10000多億個連接。如果每個神經元連接只能存儲一個單位的記憶,那麼很明顯,我們的記憶能力是有限的,大腦會產生空間不足的問題,那10000多億個存儲單元究竟能保存多少東西?我們現在還說不清楚。但我們知道,我們記得的東西其實很少。
現在你坐下來,回憶一下你昨天經歷的事情。大概只需要10分鐘,你就回憶完了。我們還可以用語言把昨天發生的事情講一遍,要知道陳述會幫助我們回憶。這可能又需要10分鐘,你也說完了。前後總共20分鐘。也就是說20分鐘,我們就把昨天一整天的活動回憶完了。除去一天
8小時的睡眠時間,這樣一算,也就是我們用20分鐘就可以回憶一天16小時的活動,記憶是對現實進行的一次壓縮,其縮減比例是48∶1,相當於我們把昨天98%的時刻都忘記了,只記住了2%。
你可能會說,我需要更多的時間回憶,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回憶一下昨天一天做了些什麼事,絕對不需要花費整整一天的時間。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們的生物大腦對過去的經歷做了剪輯,雖然我們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看到不同的景象、聽到新的聲音,大腦裡會不斷湧起新的念頭,但大腦就像一把剪刀、一個篩子或者漏斗,我們記住的僅僅是大腦剪輯之後留下的印象。
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頭上頂著的這個大腦是非常粗放的。但我們為什麼只能記得這麼少呢?
答案可能會令你感到意外,因為認知學家告訴我們,遺忘可能是我們自己對大腦的一種保護!所羅門.舍雷舍夫斯基(SolomonShereshevsky,1886—1958)是20世紀全球最有名的記憶大師,他的記憶力驚人,在一個實驗中,70個單詞連續念出,他只要聽過一次,就能背誦出來,他可以從前往後複述,也可以從後往前倒著複述。他甚至可以一字不差地複述幾年前某次會議上每一位同事說過的每一句話。雖然他能記住很多東西,但是他也很難忘記一些東西,在任何時刻,他只要看到一點景象、聽到一點聲音,這些新的資訊就會成為線索,大量細枝末節的事情就會不受控制地浮現在他的腦海裡。有時候,他只是想去店裡買一個冰淇淋,但一些小商販不經意的話語就會觸發他大量的聯想和記憶,他的感情一下子難以控制,會迫使他放棄購買,離開商店。
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有時候只是一杯茶的香味,突然會把我帶回到多年前的某個時刻,我會想起一位親人或者朋友,我們在一起喝茶,我甚至能回想起自己坐在哪裡,她坐在哪裡,那天吃了什麼,穿的又是什麼衣服,以及當時談話的姿態和表情。這一切好像都是那杯茶特殊的味道帶來的。還有一天的中午,我在家裡客廳的沙發上睡了一個小覺,可能是女兒從樓上下來喝水或者拿東西,我模模糊糊聽到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這個普通的聲音突然把我帶回到童年,那是我小時候經常發生的場景,我在房間裡睡覺,聽到客廳裡傳過來輕微的聲音,那是母親在幹活。這似曾相識的聲音打開了我童年記憶的視窗,令我陷入了長時間的回憶和沉思。
無論是誰,當我們經歷這樣的一個瞬間,都很容易會為記憶而感動,甚至不能自已。對一個普通人來說,如果他能記住一切,那這樣的場景就可能會時時刻刻出現,那就不會是美好了,生活就會變得令人難以承受,好的記憶就變成了沉重的負擔。
而第二大腦容量可以很大,而且管理有序。如果把人腦比作一台電腦,有了第二大腦之後,我們可以把第一大腦比作「記憶體」,而第二大腦是「外存」,記憶體可以不大,它只需要承擔一小部分記憶功能,而把大部分注意力專注於運算,即思考和解決問題;而位於第二大腦的外存,理論上可以無限大,當需要的時候,它快速找到相關的記憶,再調入第一大腦的記憶體進行處理。
第二大腦有巨大的存儲功能,這也有助於減輕我們第一大腦的負擔,保護我們生物大腦的健康。人類目前對於阿滋海默症有效的治療方法很少,如果把第二大腦建設好,就像給一個逐漸失去能力的生物大腦配上了一個拐杖,達到支撐、延長第一大腦壽命和能力的作用,這是一種預防,也是對抗阿滋海默症的一個有效工具。想像一下,當你可以從第二大腦中找到做每件事的步驟,就好像你的手裡永遠拿著一張小紙條,上面寫明瞭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也像你開車的時候,導航提醒你每一個拐彎和分岔,你只要有了這個短期的記憶,就能應付日常的生活,就不怕失去長期的記憶。就此而言,第二大腦的出現可以成為人類治療阿滋海默症的一個新方向。
據說金魚的記憶只有5秒,5秒之後它就不會記得之前的事情了,相同的一切又都會變成嶄新的開始。如果記得自己來過,興趣就會大大降低。所以,在那一方小小的魚缸裡面,金魚永遠都會興致勃勃,永遠都不會覺得無聊。設想一下,如果人的記憶時間延長一點、範圍變大一點,是不是人類就會擁有完全不同的體驗和發現呢?如果人類的第二大腦可以保存更多的資訊,還可以快速找到它們,我相信,我們的人生將會呈現巨大的不同。
第二,第一大腦的記憶是高度主觀的、不可靠的,而第二大腦的記憶是高度客觀的、穩定的。
我們前面說過,雖然我們還不能完全解讀人類大腦的工作原理,但人類已經發現,第一大腦在記憶某件事情的時候,它記憶的只是一些片段,或者說是鏡頭、場景。我們的生活就像一部電影,它是連續的、動態的,但我們的印象是離散的、片段的、靜態的。不僅如此,這些保存下來的印象,就像刻痕一樣,有的深有的淺。深的印象就像是刻在大理石上,擦不掉;淺的就像是刻在泥上、沙上,甚至冰上,很容易模糊、消失。
當我們要回憶的時候,大腦會首先湧現出一些最新的、印象最深的片段,在意識對它們進行辨別之後,才能確認提取的印象是否正確,每一次回憶,並不是像電腦播放同一段視頻,而是根據一些相關的事實,重新對記憶進行編排和整合,然後又保存起來。可以說,每一次回憶都是對記憶的微妙調整和扭曲。事實上,人類的記憶是一個逐漸失真的過程,有時候甚至會發生突變,但人類全然不知,一直誤以為這是一份高保真的記錄。
而第二大腦呢?第二大腦和電腦一樣,是靠一系列微電子器件的開啟或關閉來保存資料的,是靠編碼來檢索的,無論什麼資料,只要它和其他資料有一個字元的不同,也能被發現、確認,並提取出來。它就像高保真的錄影帶,無論什麼時候播放,它都能保持原樣,不會發生任何變化。
〈什麼是第二大腦〉
那究竟什麼是第二大腦呢?
首先,第二大腦是第一大腦的複製體。建立第二大腦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去複製、備份第一大腦思考經歷過的所有事情。我們要去構建一個外部數字記憶體,該記憶體可以記錄、保存、組織、檢索你大腦中任何有意義的想法、你看到的任何有價值的資訊、你正在實施的所有計劃和項目、你獲得的所有啟發和收穫等。
如前文所述,它不是整個網路。網路屬於整個人類,第二大腦是一個介於你和網路之間的東西,它是屬於你自己的、獨特的、個性化的數字記憶庫。你肯定用過串流音樂,你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歌曲...
推薦序
〈擁抱AI時代,從活用第二大腦開始〉《經濟日報》數位行銷專欄作家鄭緯筌
過去,你可能聽過一句諺語:「活到老,學到老」,但我以為伴隨當今時代的演進,這句話應該改寫成「學到老,才能活到老」。道理很簡單,因為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所以我們應該培養終生學習的興趣與習慣,才能與時俱進,並且活出精彩。
我是一個跨領域的學習者,也是一位專欄作家、企業顧問與職業講師。同時,我也在Facebook上頭經營一些社群,像是「我愛寫筆記」社團與「AI好好用」社團。由於本人具有資訊與媒體的背景,加上工作的關係,我擅長各種數位工作術,也比一般人更關注資訊科技的發展趨勢。
所以,我不但認同本書所提倡的「第二大腦」的理念,也早就身體力行,更不時在各個學習社群或課堂上,跟很多朋友們分享相關的觀念與實作技巧。
我應用「第二大腦」的方法很簡單,就是透過便捷的數位工具、軟體或雲端服務,搭建自己的靈感資料庫。讓各種有趣的見聞與知識得以碰撞和融會貫通,也讓思維的火花得以迸發出來。
特別是在這個風起雲湧的AI時代,每個人在工作與生活中所面對的資訊量與日俱增,也還好有各種數位工具與軟體能夠協助我們過濾、整理與分析這些龐雜的資訊。因應資訊爆炸的挑戰,我們無法僅靠生物大腦去記錄、處理和整合龐雜的資訊,所以更需要仰賴「第二大腦」來協助有效管理知識,進而增進我們的思考和創新能力。
話說回來,如果你想要提高生產力,自然需要借助類似Logseq等數位工具來快速建立和搜尋資訊。換言之,活用「第二大腦」得以促進個人成長,我們不但可以藉此追蹤、管理個人的學習路徑,更能夠透過有效的資訊組織和分析來解決各種複雜的問題。
除此之外,「第二大腦」也能提供不同角度的資訊視野,有助於創新思考和萌發嶄新的創意與想法。透過本書作者妙筆生花的介紹,將有助於協助大家建構一套完整的知識管理體系,並提升自我的決策能力。
讀到這裡,也許你會感到好奇,我是如何搭建自己的「第二大腦」呢?
平時,我使用Heptabase、Notion與Logseq等數位筆記軟體來記錄重要的資訊,創建待辦事項清單,紀錄自己日常生活的思考與對各種事物的見解。我也會利用XMind或MindManager等心智圖軟體來視覺化思考過程,藉此整理並連結各種有趣的思維與想法。
同時,我還會建立自己的寫作靈感資料庫,儲存有趣或有用的知識和資訊,並定期更新和整理。當然,也會運用GoogleDrive或Dropbox等雲端服務來儲存和分享文件,並利用Google日曆來進行日程管理。在專案協作的部分,我也會使用諸如Trello或Asana來追蹤和管理工作項目。最後,我還會使用IFTTT或Zapier等數位工具來自動化一些專案任務,以期提高工作效率。
坊間的數位工具相當多,我認為不見得需要每一套都使用,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工作流程與方法,並定期對其進行評估和調整。建議大家搭配本書所提倡的理念,相信可以讓你事半功倍、相得益彰!
〈拓寬人生的疆域,創新生命的延續〉田溯寧亞信聯合創始人
在2022年底,在疫情漸行遠去的時候,我收到子沛的這本新書,當晚閱讀便愛不釋手。在元旦第一天我又讀了第二遍,掩卷展望,為本書所描述的創新和未來心潮澎湃。
每一個人都是在認知與學習的不斷迴圈當中成長的,回想我們經歷的從幼稚園到大學的漫長教育過程,我們不得不承認,人類迄今為止,獲取知識的效率是如此之低,傾盡一生,所學也不過知識海洋當中的點滴,不僅不夠應對社會的需要,而且當我們走上社會,常常發現自己所學的知識與工作的需要不相匹配,仍要重新學習。這些困境,相信每個人都可能碰到。
這幾千年來文明的進步就是人類不斷提高獲取知識效率的過程。從纂刻文字的龜殼到紙張的發明,從私塾、科舉制度到現代教育體系,本質都是要提高知識獲取、傳承的效率。從人類歷史發展的階段和文明繁盛的地點,我們也不難發現,文明進步的廣度和深度,無一例外都與知識獲得、應用和傳承的效率直接相關。
從1946年開始的電腦為代表的資訊革命,帶來了幾十億互聯網的連接,使人類的資料、資訊、知識前所未有的爆炸,呈現幾何級數般的增長。近十多年來,雲計算技術使人類存儲、記憶觸手可及。當下,5G技術又推動了物與物的連接與感知網路的到來,不斷拓深了我們獲取資料的維度與深度。但如此豐富的資料和資訊如何變為我們個人的「知識」呢?只有知識才能改變我們的行為,提高生產力,優化生產關係。我們每個人,能不能像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先賢一樣,擁有強大的記憶、學習和思考的能力,跨越資料海洋的波濤,開始人類知識新大陸的旅程?
子沛的這本新書為我們打開了這種新的可能。他給新時代引入了一個新概念:第二大腦,並介紹了概念如何落地的方法和途徑。透過使用一些新的軟體工具,我們可以訓練、培育一種新的思考「器官」——讓第二大腦誕生。就像工業革命到來的時候,我們要學習駕駛汽車,操作機器設備,學會適應流水線一樣,今天的人類面對資料經濟時代的新發展,必須要建立、訓練、使用自己的第二大腦,讓自己改變、進化,成為資料時代的新人。第一大腦與第二大腦擅長的功能是不同的,只有兩者彼此合作,人腦和電腦共創,即腦機協作,才能使我們進入知識生產與應用的新時代,扺達知識大陸的新邊彊。
我完全相信,第二大腦對生產效率的提升是無所不在的,行業應用可謂無可限量。但第二大腦最打動我的一點,是擁有了它之後,人類個體的生命可以得到延續、記憶將會永存。就在過去幾年,我經歷了親人離去的痛苦。在ICU的病床旁邊,望著逝去的生命,我產生了深深的無力感,我們所推崇的、為之奮鬥的資訊技術、寬頻、互聯網似乎無助於挽救逝去的生命,在自然法則之下顯得那麼蒼白。
本書用相當的篇幅,闡述了第二大腦如何作為個人最核心的資料遺產,被不斷地傳承、甚至被優化,惠及百代後世,成為個人、家庭、企業、群體傳承的載體。如果記憶不僅再是大腦回憶和照片,而是一個大腦對另一個大腦的繼承,生命是否會以另一種形式存在?我們也許就能減少伴隨親人分離而來的痛苦,這就是文明與進步的價值所在,也是資訊技術對生命終極價值的慰藉。
中國人一直相信,人生的價值在於「立德、立功、立言」,但在過去,這只有少數聖人、賢者才能做到。今天由於資訊技術的進步、大資料時代的來臨,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接受訓練,下決心改變,讓第二大腦誕生,與其一同進化、互動。我們就有可能產生數以億計的賢者、能人。我們不僅能獲得屬於自己的成功,還能留下豐富的、有形的大腦遺產,為後人所繼承,讓世界持續進步。
工業革命以來的科學創新與技術應用,中國人一直是被啟蒙,百年來我們一直在奮鬥追趕。大資料時代以來,在觀念與技術的變革上,我們第一次與世界先進國家同步,這是時代給予我們每個人的最大饋贈,閱讀此書,開始啟蒙,創造屬於自己的第二大腦,這不僅會改變我們自己的人生,還將惠及自己的親人、企業、社會。就此而言,本書功莫大焉。
〈擁抱AI時代,從活用第二大腦開始〉《經濟日報》數位行銷專欄作家鄭緯筌
過去,你可能聽過一句諺語:「活到老,學到老」,但我以為伴隨當今時代的演進,這句話應該改寫成「學到老,才能活到老」。道理很簡單,因為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所以我們應該培養終生學習的興趣與習慣,才能與時俱進,並且活出精彩。
我是一個跨領域的學習者,也是一位專欄作家、企業顧問與職業講師。同時,我也在Facebook上頭經營一些社群,像是「我愛寫筆記」社團與「AI好好用」社團。由於本人具有資訊與媒體的背景,加上工作的關係,我擅長各種數位工作術,也比...
目錄
推薦序
第一章為什麼需要第二大腦
|1|令人恐懼的失憶症和不自知的健忘
|2|網路不是好的思考工具
|3|什麼是第二大腦
|4|本書的目的和結構
第二章構建數位記憶體
|1|塊:第二大腦的神經元
|2|標籤:為塊建立人工突觸
|3|頁:第二大腦的反射區
|4|構建神經中樞和大腦皮層的意義
|5|用四個大類分揀一生所有的訊息
|6|使用全新的、革命性的日記模式
第三章創建高級的思考特質
|1|構建網狀立體的結構
|2|洞察、發現新的連結
|3|人機協作催化新的創意
|4|使用Query和搜索的技巧
|5|改寫、化用和上下文:創建新的「腦細胞」
第四章誤區、障礙和方法論
|1|誤區一:記憶力好≠不需要記錄
|2|誤區二:懂了≠不值得記錄
|3|大障礙:日常的想法難以記錄
|4|兩種建設方法
第五章正在改變的個人遺產和家族傳承
|1|個人的真正遺產究竟是什麼
|2|普通人將擁有的不朽之路
|3|第二大腦如何繼承
|4|人機協作是真正的未來
結語
後記
推薦序
第一章為什麼需要第二大腦
|1|令人恐懼的失憶症和不自知的健忘
|2|網路不是好的思考工具
|3|什麼是第二大腦
|4|本書的目的和結構
第二章構建數位記憶體
|1|塊:第二大腦的神經元
|2|標籤:為塊建立人工突觸
|3|頁:第二大腦的反射區
|4|構建神經中樞和大腦皮層的意義
|5|用四個大類分揀一生所有的訊息
|6|使用全新的、革命性的日記模式
第三章創建高級的思考特質
|1|構建網狀立體的結構
|2|洞察、發現新的連結
|3|人機協作催化新的創意
|4|使用Query和搜索的技巧
|5|改寫、化用和上下文:創建新的「腦細胞...
商品資料
出版社: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3-08-04ISBN/ISSN:978626358138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1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