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380
優惠價:9 折,NT$ 342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3
食物,是愛自己最直接的方式。
我吃什麼,每一個選擇都會影響這個世界。
蔣勳說:《用愛發酵》是一本回來愛自己的書,談自己作為一個健康的「人」的許多細節。
龍應台也說:這本書表面上談的是食物、是療癒,深層裡是告訴你怎麼從餐桌找回最單純的愛的方法──愛自己、愛孩子、愛土地。
你是否問過自己:我需要什麼?
原來,食物是通往愛的捷徑。好好聆聽身體,覺知食物帶來的感受;它是自我修復的功課,也是互助共好的連結。而食物最終教會我們的,是對大地上萬物的敬意。
作者重新審視飲食和自我的關係,從「不」的身體困境破繭而出。她尋索灣區的慢食文化,訴說動人的食農故事;她和流散者相遇,展開食物殖民的反思;鼓勵自己動手做,找回健康的主導權;創造從食物出發的親子關係,並與土地親近;從正念飲食到心靈食物,從農夫市集到永續農場,帶來食療的跨國際觀察;認識飲食並不是非黑即白,破除「吃」的迷思。
這是一趟「從產地到餐桌」的探尋之路,一場「從舌尖到靈魂」的生命之旅,更是一個「從我到我們」的療癒行動!
▓從食物得「療癒」
我們的身體不是敵人而是夥伴,透過食物,直接和身體對話吧。用心享受食物,甚至自己動手做,透過正確的食物觀,拿回身體的主導權。
▓從食物看「文化」
食物的殖民主義,甚至矛盾的飲食文化,都會影響我們用怎樣的價值觀衡量自己。異地生活,與流散者、原住民相遇,跨文化的世界觀察豐富展現。
▓從食物想「關係」
認識食物與自己的關係、與土地的關係,更要創造從食物出發的親子關係。餐桌上的愛,是滋養身體所需的捷徑,也是情感深處的記憶與牽繫。
▓從食物探「永續」
過敏原、食物浪費、消費者完美主義等,大環境與我們生活的小世界密不可分。那些創造共享、平等、永續飲食文化的食農故事,分外動人。
如果你也和過去的作者一樣,因為身體病痛而感覺孤單;如果你已身為父母,有心想要更有覺知地過生活,為孩子打造一個不同的家庭文化,翻開書頁,你將擁有滿滿的力量!
【本書特色】
★食農故事推手的走過與看見──
食物文化合作社(Food Culture Collective)創辦人柯沛如,從美國自然飲食的發源地舊金山,再回到台灣,用一個個真誠的故事,描繪人與食物、與自己、與世界,重新認識與相遇的故事。有舌尖上的甘美(別忘了書中愛的食譜),也有心靈上的厚實。
★後疫情時代的食療觀──
舒國治曾說:「人吃得不快樂,便可能造成過得不快樂。」學會聆聽自己的身體,覺知食物帶來的感受,從不同飲食文化中借鏡健康的元素,這才是食物能療癒自己,更重要的,療癒這個世界的力量。
★從大人到孩子都該重視的飲食教育──
什麼是好的食物?醜蔬果的迷思?油脂是惡魔?便宜食物背後的代價?垃圾食物很糟嗎?對麩質過敏怎麼辦?如何把食物主導權還給孩子?……正因為食物是滋養我們身體的第一線,和食物親近,擁有正確的飲食觀念才如此重要。
★飲食文化的觀照,跨國際的食農視野──
當被外國人批評中式料理好油卻不敢反駁時,作者帶我們看到飲食如何被文化殖民;她用食物建立的「國際早餐俱樂部」、「春捲星期五」等社群,又帶我們看到多元文化的飲食特色。白蓮瑜伽、包曼學院全人廚師課程、心靈食物、農夫市集、彩虹合作社……,書中展現的,是一種食療的世界觀察。
★「食物鏈」的情感連結,建立身體的健康自主權──
「從我到我們」(illness → wellness)!我們不能只當在食物鏈最末端等待的消費者;從對身體的自愛,到用食物連結所愛的人、所愛的自身文化,再到對土地上萬物的尊重。這是一場群體的療癒行動。
作者簡介:
柯沛如
食物文化合作社(Food Culture Collective)基金會創辦人,食農故事助產士。
台北小孩,從小相信每個人背後都有故事,聆聽這些故事是和諧社會的基本元素。14歲獨自赴美求學,高中時在泰國創立第一個基金會。
大學畢業後,因為罹患免疫系統疾病四處求醫,直到搬去舊金山灣區研究食物療法,意外地被食農業者療癒了疲憊的身心。她看見食物背後每個閃閃發亮的人,和他們讓這世界更美好的故事,因此在美國創辦「食物文化合作社」,促進共好、多元、再生的食農文化。2019年入選「14個改變食物的女性」(The Food Tank’s 14 Women Changing Food Around the World)。
繪者簡介:
朱亭樺
從小喜歡寫字畫畫,其中一個夢想是成為插畫家。
1985年出生在彰化。搬了許多次家,最後在台東山海之間找到了歸屬。是三個孩子的媽,和先生以蹦成立美好歲月工作室,一起蓋了一間小屋叫「暖築」。
我們用舊木料和椰子殼創作,一筆一畫,刻畫寫字。刻著心裡的話、想給的祝福。刻著在大地裡的日子。刻著愛。
名人推薦:
【熱愛推薦】
蔣勳|作家
龍應台|作家
賴青松|穀東俱樂部創辦人
何奕佳|永豐餘生技總經理
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曾寶儀|主持人、作家
羅怡婷|2017詹姆斯比爾德領導獎得主
《用愛發酵》是一本回來愛自己的書,真實的愛自己,也許才是真實愛世界的起點。母親、父親、孩子,家、食物、生活,回到人的原點,沛如自信也自在,分享她成長的可貴經驗。
──蔣勳(作家)
表面上談的是食物、是療癒,深層裡其實是告訴你怎麼透過食物去愛自己、愛孩子、愛土地,怎麼從廚房重新和大自然連結,怎麼從餐桌找回最單純的愛的方法。
──龍應台(作家)
從最平凡不過的每日三餐,心底細思熟慮的自我對話,乃至於跨越種族與文化的飲食觀點,人與人之間回到最初單純的分享與愛,沛如真真切切以身為度,如實展現了一個人面對生命考驗時的勇氣與自信。也讓我們明白,無論是送入口的食物,或是說出口的故事,只要我們願意誠實共享,都是人世間最美好的禮物。
──賴青松(穀東俱樂部創辦人)
感謝沛如願意用自己親身的經驗分享永續食物故事。透過她有如實境般的分享,我相信,即使沒經過她所經歷的痛苦,你也能更相信好的食物的重要。
──何奕佳(永豐餘生技總經理)
這是一本關於如何和食物相處的書。娓娓敘述作者在人生路上,如何歷經東西不同國度的飲食與生活境遇,病痛的糾纏打擊,單身、妻子、母親的角色轉換,還有一波波當代健康和食物思潮的洗禮……,繼而從中逐步思索、體驗、領悟、學習,真切踏實地聆聽身體與感官與內心的覺知與呼求,和食物、和自然甚至這世界好好相處的方式,讀之動容不已。
──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透過每次進食,聆聽自己的身體,並明白每份用心種植飼養烹調的食物,都是來自地球的支持與祝福。沛如用她的生命、身體力行食療法,也希望她的分享能成為一份美好的禮物,來到你面前。
──曾寶儀(主持人、作家)
Peiru has dedicated herself to healing the food system through story, empathy and connection (through Food Culture Collective), and through her work she offers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a future of wellness we can create together.
(透過故事、同理和食物文化合作社的連結,沛如致力於修復這個食物體系;她的深刻理解,提供了一份我們可以共同創造的健康未來的藍圖。)
──羅怡婷(2017「詹姆斯比爾德獎」[James Beard Award,譽為餐飲界的奧斯卡獎]領導獎得主)
媒體推薦:
〈從舌尖到靈魂的一趟生命之旅〉
/賴青松(穀東俱樂部創辦人)
其實,跟沛如碰面的機會並不多,她從年輕時代便悠遊於各大洲之間,親炙各國多元文化的魅力,而我卻早早底定志向,用務農的方式將自己的根深深紮下台灣故鄉的土地。原本這樣的兩個人相遇的機率可說微乎其微,但從土地到餐桌/從舌尖到靈魂的這個時代的大浪潮,讓我們有這份相識相惜的機緣……
對沛如的印象是沉默少言,安安靜靜的身影卻蘊藏著溫柔堅定的力量。從她書中的描述,才想起當年她來到宜蘭,走訪穀東農場的時候,還不過是個大學剛畢業不久的大孩子,只知道她因為過敏體質的緣故,對於食療與農業很有興趣。因為自己家中也有個過敏兒,對她不畏命運考驗,試圖尋找一條屬於自己的天命之路,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後來幾年斷斷續續聽聞沛如的消息,總是在太平洋兩岸之間往返穿梭,直到多年之後,她帶著一身健康黝黑的膚色再訪宜蘭,身邊已經多了一個可愛活潑的查甫囡仔,還有一位高大體貼的先生,我才知道她已經建立一個美好的家庭,還帶回了滿滿的屬於人與食物/土地的故事。
也從沛如在書中娓娓道來的點點滴滴,自己才明白當初那一見如故的感覺從何而來了。纖細而敏感是上天美好的禮物,但是當身處一個失速運轉,靈魂早已追不上頭腦的時代,這份敏感卻成為莫名的原罪,因為每天每刻都有無數的感受湧現,卻怎麼也找不到可以精確表達的話語,也難以覓見適合分享共感的友伴知音。或許就是這一份沒有得到理解的情緒能量,終究得在心理或身體尋得一處出口,才讓我們能夠平衡失序的身心,繼續面對每日紛擾不歇的人世種種。
於是乎,三十歲那一年,自己選擇離開台北,歸農進鄉,紮根土地,藉由俯仰天地的農耕勞作來療癒自己疲憊的心靈。而青春正盛卻身體逆襲的沛如,則選擇了日日三頓的餐桌,洗手羹湯,藉由食物與身體的親密共振,摸索屬於自己也繫連所有人類的身體健康密碼……
衷心感謝沛如願意寫出這段精彩的生命故事,從最平凡不過的每日三餐,心底細思熟慮的自我對話,乃至於跨越種族與文化的飲食觀點,人與人之間回到最初單純的分享與愛,沛如真真切切以身為度,如實展現了一個人面對生命考驗時的勇氣與自信。也讓我們明白,無論是送入口的食物,或是說出口的故事,只要我們願意誠實共享,都是人世間最美好的禮物。
〈相信好的食物的重要〉
/何奕佳(永豐餘生技總經理)
比起沛如和其他許多人,我真的幸運很多。從小到大,我始終擁有健康的身體。我喜歡在家做菜、吃飯,但偶爾在外與朋友聚餐,靈敏的舌頭總讓我吃出各種添加劑、食材不太天然的養育歷史,甚至是基改的品種。為了在社交上不尷尬,我都能禮貌的吞進肚子而無大礙。隔天頂多感覺身體有點疲憊,稍做點運動、流點汗就過了。
二十年前開始踏入有機行業,也是因為家裡長輩的身體出現狀況。在陪伴的過程發現,除了醫院能協助的保守性治療之外,能夠讓身體減少不該有的負擔、長期對健康有幫助的,是自然孕育出來的食物。那時候大部分的人沒有聽過有機,生態養殖或原生種的概念更是沒有。大部分的食物都走在能夠高產、漂亮、低成本的慣行農法路上已經許久。食物為了看起來、吃起來更商品化,工業化加工過程也變得早就理所當然。
食物跟人的關係,似乎已經脫離原本自然的存在,也因為這樣,有些人生病了。而我最早的工作,就是成為失去健康的人與剛剛開始夢想嘗試永續農業的農人之間可靠的橋梁。要找回健康,必須辛苦的找回人與所處的環境、自然、四季所孕育食物的循環與平衡的關係。
有機行業在市場中總有種逆水行舟的感覺。雖然大家都知道,如果計算工業化食物對身體的隱形傷害,以及對環境與地球暖化的成本,其實並沒有更划算。但現實就是,這些傷害的成本都不是即時的,所以常常被人忽略。我有幸在年輕時就看到永續農業在對待環境上的區別。不只有很多理性的數據佐證,好的農業對於固碳、減碳、生物多樣性有極大的幫助;我在有機農場親身感受到健康的土地孕育出來的植物,或是那些飛奔亂跑的動物,那股充滿能量的存在與其他慣行農業有多麽不同。我堅信永續這條路是對的選擇,而我最重要的工作是把我的所見所聞,像個說書人不停的傳遞給別人。
感謝沛如願意用自己親身的經驗分享永續食物故事。她協助水蜜桃農搶救體型嬌小而沒市場的品種,感受著原生種因為適地適種所孕育的絕妙風味,遠大於它看上去的價值。她透過敏感的身體,感受到順應時節從農夫市集買來的食物,對身體療癒是這麽不同。她親身體驗殺雞,感受好好對待動物、珍惜食物來源的敬畏之心。透過她有如實境般的分享,我相信,即使沒經過她身體所經歷的痛苦,你也能更相信好的食物的重要。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2折197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1 |
6折 | 1 |
7折 | 6 |
7折以上 | 2 |
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4 |
6折 | 0 |
7折 | 8 |
7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柯沛如
優惠價: 9 折, NT$ 342 NT$ 38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3
食物,是愛自己最直接的方式。
我吃什麼,每一個選擇都會影響這個世界。
蔣勳說:《用愛發酵》是一本回來愛自己的書,談自己作為一個健康的「人」的許多細節。
龍應台也說:這本書表面上談的是食物、是療癒,深層裡是告訴你怎麼從餐桌找回最單純的愛的方法──愛自己、愛孩子、愛土地。
你是否問過自己:我需要什麼?
原來,食物是通往愛的捷徑。好好聆聽身體,覺知食物帶來的感受;它是自我修復的功課,也是互助共好的連結。而食物最終教會我們的,是對大地上萬物的敬意。
作者重新審視飲食和自我的關係,從「不」的身體困境破繭而出。她尋索灣區的慢食文化,訴說動人的食農故事;她和流散者相遇,展開食物殖民的反思;鼓勵自己動手做,找回健康的主導權;創造從食物出發的親子關係,並與土地親近;從正念飲食到心靈食物,從農夫市集到永續農場,帶來食療的跨國際觀察;認識飲食並不是非黑即白,破除「吃」的迷思。
這是一趟「從產地到餐桌」的探尋之路,一場「從舌尖到靈魂」的生命之旅,更是一個「從我到我們」的療癒行動!
▓從食物得「療癒」
我們的身體不是敵人而是夥伴,透過食物,直接和身體對話吧。用心享受食物,甚至自己動手做,透過正確的食物觀,拿回身體的主導權。
▓從食物看「文化」
食物的殖民主義,甚至矛盾的飲食文化,都會影響我們用怎樣的價值觀衡量自己。異地生活,與流散者、原住民相遇,跨文化的世界觀察豐富展現。
▓從食物想「關係」
認識食物與自己的關係、與土地的關係,更要創造從食物出發的親子關係。餐桌上的愛,是滋養身體所需的捷徑,也是情感深處的記憶與牽繫。
▓從食物探「永續」
過敏原、食物浪費、消費者完美主義等,大環境與我們生活的小世界密不可分。那些創造共享、平等、永續飲食文化的食農故事,分外動人。
如果你也和過去的作者一樣,因為身體病痛而感覺孤單;如果你已身為父母,有心想要更有覺知地過生活,為孩子打造一個不同的家庭文化,翻開書頁,你將擁有滿滿的力量!
【本書特色】
★食農故事推手的走過與看見──
食物文化合作社(Food Culture Collective)創辦人柯沛如,從美國自然飲食的發源地舊金山,再回到台灣,用一個個真誠的故事,描繪人與食物、與自己、與世界,重新認識與相遇的故事。有舌尖上的甘美(別忘了書中愛的食譜),也有心靈上的厚實。
★後疫情時代的食療觀──
舒國治曾說:「人吃得不快樂,便可能造成過得不快樂。」學會聆聽自己的身體,覺知食物帶來的感受,從不同飲食文化中借鏡健康的元素,這才是食物能療癒自己,更重要的,療癒這個世界的力量。
★從大人到孩子都該重視的飲食教育──
什麼是好的食物?醜蔬果的迷思?油脂是惡魔?便宜食物背後的代價?垃圾食物很糟嗎?對麩質過敏怎麼辦?如何把食物主導權還給孩子?……正因為食物是滋養我們身體的第一線,和食物親近,擁有正確的飲食觀念才如此重要。
★飲食文化的觀照,跨國際的食農視野──
當被外國人批評中式料理好油卻不敢反駁時,作者帶我們看到飲食如何被文化殖民;她用食物建立的「國際早餐俱樂部」、「春捲星期五」等社群,又帶我們看到多元文化的飲食特色。白蓮瑜伽、包曼學院全人廚師課程、心靈食物、農夫市集、彩虹合作社……,書中展現的,是一種食療的世界觀察。
★「食物鏈」的情感連結,建立身體的健康自主權──
「從我到我們」(illness → wellness)!我們不能只當在食物鏈最末端等待的消費者;從對身體的自愛,到用食物連結所愛的人、所愛的自身文化,再到對土地上萬物的尊重。這是一場群體的療癒行動。
作者簡介:
柯沛如
食物文化合作社(Food Culture Collective)基金會創辦人,食農故事助產士。
台北小孩,從小相信每個人背後都有故事,聆聽這些故事是和諧社會的基本元素。14歲獨自赴美求學,高中時在泰國創立第一個基金會。
大學畢業後,因為罹患免疫系統疾病四處求醫,直到搬去舊金山灣區研究食物療法,意外地被食農業者療癒了疲憊的身心。她看見食物背後每個閃閃發亮的人,和他們讓這世界更美好的故事,因此在美國創辦「食物文化合作社」,促進共好、多元、再生的食農文化。2019年入選「14個改變食物的女性」(The Food Tank’s 14 Women Changing Food Around the World)。
繪者簡介:
朱亭樺
從小喜歡寫字畫畫,其中一個夢想是成為插畫家。
1985年出生在彰化。搬了許多次家,最後在台東山海之間找到了歸屬。是三個孩子的媽,和先生以蹦成立美好歲月工作室,一起蓋了一間小屋叫「暖築」。
我們用舊木料和椰子殼創作,一筆一畫,刻畫寫字。刻著心裡的話、想給的祝福。刻著在大地裡的日子。刻著愛。
名人推薦:
【熱愛推薦】
蔣勳|作家
龍應台|作家
賴青松|穀東俱樂部創辦人
何奕佳|永豐餘生技總經理
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曾寶儀|主持人、作家
羅怡婷|2017詹姆斯比爾德領導獎得主
《用愛發酵》是一本回來愛自己的書,真實的愛自己,也許才是真實愛世界的起點。母親、父親、孩子,家、食物、生活,回到人的原點,沛如自信也自在,分享她成長的可貴經驗。
──蔣勳(作家)
表面上談的是食物、是療癒,深層裡其實是告訴你怎麼透過食物去愛自己、愛孩子、愛土地,怎麼從廚房重新和大自然連結,怎麼從餐桌找回最單純的愛的方法。
──龍應台(作家)
從最平凡不過的每日三餐,心底細思熟慮的自我對話,乃至於跨越種族與文化的飲食觀點,人與人之間回到最初單純的分享與愛,沛如真真切切以身為度,如實展現了一個人面對生命考驗時的勇氣與自信。也讓我們明白,無論是送入口的食物,或是說出口的故事,只要我們願意誠實共享,都是人世間最美好的禮物。
──賴青松(穀東俱樂部創辦人)
感謝沛如願意用自己親身的經驗分享永續食物故事。透過她有如實境般的分享,我相信,即使沒經過她所經歷的痛苦,你也能更相信好的食物的重要。
──何奕佳(永豐餘生技總經理)
這是一本關於如何和食物相處的書。娓娓敘述作者在人生路上,如何歷經東西不同國度的飲食與生活境遇,病痛的糾纏打擊,單身、妻子、母親的角色轉換,還有一波波當代健康和食物思潮的洗禮……,繼而從中逐步思索、體驗、領悟、學習,真切踏實地聆聽身體與感官與內心的覺知與呼求,和食物、和自然甚至這世界好好相處的方式,讀之動容不已。
──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透過每次進食,聆聽自己的身體,並明白每份用心種植飼養烹調的食物,都是來自地球的支持與祝福。沛如用她的生命、身體力行食療法,也希望她的分享能成為一份美好的禮物,來到你面前。
──曾寶儀(主持人、作家)
Peiru has dedicated herself to healing the food system through story, empathy and connection (through Food Culture Collective), and through her work she offers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a future of wellness we can create together.
(透過故事、同理和食物文化合作社的連結,沛如致力於修復這個食物體系;她的深刻理解,提供了一份我們可以共同創造的健康未來的藍圖。)
──羅怡婷(2017「詹姆斯比爾德獎」[James Beard Award,譽為餐飲界的奧斯卡獎]領導獎得主)
媒體推薦:
〈從舌尖到靈魂的一趟生命之旅〉
/賴青松(穀東俱樂部創辦人)
其實,跟沛如碰面的機會並不多,她從年輕時代便悠遊於各大洲之間,親炙各國多元文化的魅力,而我卻早早底定志向,用務農的方式將自己的根深深紮下台灣故鄉的土地。原本這樣的兩個人相遇的機率可說微乎其微,但從土地到餐桌/從舌尖到靈魂的這個時代的大浪潮,讓我們有這份相識相惜的機緣……
對沛如的印象是沉默少言,安安靜靜的身影卻蘊藏著溫柔堅定的力量。從她書中的描述,才想起當年她來到宜蘭,走訪穀東農場的時候,還不過是個大學剛畢業不久的大孩子,只知道她因為過敏體質的緣故,對於食療與農業很有興趣。因為自己家中也有個過敏兒,對她不畏命運考驗,試圖尋找一條屬於自己的天命之路,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後來幾年斷斷續續聽聞沛如的消息,總是在太平洋兩岸之間往返穿梭,直到多年之後,她帶著一身健康黝黑的膚色再訪宜蘭,身邊已經多了一個可愛活潑的查甫囡仔,還有一位高大體貼的先生,我才知道她已經建立一個美好的家庭,還帶回了滿滿的屬於人與食物/土地的故事。
也從沛如在書中娓娓道來的點點滴滴,自己才明白當初那一見如故的感覺從何而來了。纖細而敏感是上天美好的禮物,但是當身處一個失速運轉,靈魂早已追不上頭腦的時代,這份敏感卻成為莫名的原罪,因為每天每刻都有無數的感受湧現,卻怎麼也找不到可以精確表達的話語,也難以覓見適合分享共感的友伴知音。或許就是這一份沒有得到理解的情緒能量,終究得在心理或身體尋得一處出口,才讓我們能夠平衡失序的身心,繼續面對每日紛擾不歇的人世種種。
於是乎,三十歲那一年,自己選擇離開台北,歸農進鄉,紮根土地,藉由俯仰天地的農耕勞作來療癒自己疲憊的心靈。而青春正盛卻身體逆襲的沛如,則選擇了日日三頓的餐桌,洗手羹湯,藉由食物與身體的親密共振,摸索屬於自己也繫連所有人類的身體健康密碼……
衷心感謝沛如願意寫出這段精彩的生命故事,從最平凡不過的每日三餐,心底細思熟慮的自我對話,乃至於跨越種族與文化的飲食觀點,人與人之間回到最初單純的分享與愛,沛如真真切切以身為度,如實展現了一個人面對生命考驗時的勇氣與自信。也讓我們明白,無論是送入口的食物,或是說出口的故事,只要我們願意誠實共享,都是人世間最美好的禮物。
〈相信好的食物的重要〉
/何奕佳(永豐餘生技總經理)
比起沛如和其他許多人,我真的幸運很多。從小到大,我始終擁有健康的身體。我喜歡在家做菜、吃飯,但偶爾在外與朋友聚餐,靈敏的舌頭總讓我吃出各種添加劑、食材不太天然的養育歷史,甚至是基改的品種。為了在社交上不尷尬,我都能禮貌的吞進肚子而無大礙。隔天頂多感覺身體有點疲憊,稍做點運動、流點汗就過了。
二十年前開始踏入有機行業,也是因為家裡長輩的身體出現狀況。在陪伴的過程發現,除了醫院能協助的保守性治療之外,能夠讓身體減少不該有的負擔、長期對健康有幫助的,是自然孕育出來的食物。那時候大部分的人沒有聽過有機,生態養殖或原生種的概念更是沒有。大部分的食物都走在能夠高產、漂亮、低成本的慣行農法路上已經許久。食物為了看起來、吃起來更商品化,工業化加工過程也變得早就理所當然。
食物跟人的關係,似乎已經脫離原本自然的存在,也因為這樣,有些人生病了。而我最早的工作,就是成為失去健康的人與剛剛開始夢想嘗試永續農業的農人之間可靠的橋梁。要找回健康,必須辛苦的找回人與所處的環境、自然、四季所孕育食物的循環與平衡的關係。
有機行業在市場中總有種逆水行舟的感覺。雖然大家都知道,如果計算工業化食物對身體的隱形傷害,以及對環境與地球暖化的成本,其實並沒有更划算。但現實就是,這些傷害的成本都不是即時的,所以常常被人忽略。我有幸在年輕時就看到永續農業在對待環境上的區別。不只有很多理性的數據佐證,好的農業對於固碳、減碳、生物多樣性有極大的幫助;我在有機農場親身感受到健康的土地孕育出來的植物,或是那些飛奔亂跑的動物,那股充滿能量的存在與其他慣行農業有多麽不同。我堅信永續這條路是對的選擇,而我最重要的工作是把我的所見所聞,像個說書人不停的傳遞給別人。
感謝沛如願意用自己親身的經驗分享永續食物故事。她協助水蜜桃農搶救體型嬌小而沒市場的品種,感受著原生種因為適地適種所孕育的絕妙風味,遠大於它看上去的價值。她透過敏感的身體,感受到順應時節從農夫市集買來的食物,對身體療癒是這麽不同。她親身體驗殺雞,感受好好對待動物、珍惜食物來源的敬畏之心。透過她有如實境般的分享,我相信,即使沒經過她身體所經歷的痛苦,你也能更相信好的食物的重要。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1 |
6折 | 1 |
7折 | 6 |
7折以上 | 2 |
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4 |
6折 | 0 |
7折 | 8 |
7折以上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2折197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