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的力量,如此強大!
全球知名尖端科學實驗室爭相研究
一個簡單的意念,就足以轉化物質世界拳王阿里靠意念,贏得史上最血淋淋的比賽?
念力影響安慰劑功效,讓病人不藥而癒?
西藏喇嘛憑意念,就可以把結冰的水燒開?
科學證據告訴你,你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善用念力的力量!
本書是對石破天驚「念力科學」的綜合回顧。宇宙是由一個浩瀚的能量場互相連接,每個意念都帶著具體可觸的能量,足以轉化他物,如果善加利用,不但可以改善個人生活,甚至可以轉動世界。
以世界各地頂尖科學家的發現為依據,《念力的科學》證明了「人的意念足以影響物理世界」。它也是第一部邀請讀者一起來參與群體念力實驗的著作。
全球知名尖端科學實驗室爭相研究
以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和其他世界知名大學的尖端實驗為基礎,《念力的科學》揭示出,整個宇宙是由一個浩瀚的量子能量場互相連接。心思意念可以產生具體能量,如果善加利用,這種能量不但可以改善個人生活,而且(透過眾志成城)足以改變世界。
在《念力的科學》中,作者琳恩.麥塔格特帶領讀者進行一趟扣人心弦、耳目一新的意識研究之旅。在敘述念力科學最前衛的各種實驗時,也對主其事的科學家各具風采的人格特質有精彩素描。
念力實驗
《念力的科學》以作者暢銷國際的第一部作品《療癒場:探索意識、宇宙能量場與超自然現象》為基礎。該書指出,各種證據顯示,宇宙存在著一個量子能量場。這個能量場讓宇宙各部分互相連接,也足以解釋許多神祕現象,如另類醫學、靈力治療、超感官知覺和集體潛意識等。
在敘述過念力科學激動人心的發展以後,琳恩.麥塔格特提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讓讀者能夠與自己固有的內在力量取得聯繫,把這力量發揮出來,從而帶來生活各方面的改變。然後,她又邀請讀者參加規模空前未有的實驗:「念力實驗網站」(www.theintentionexperiment.com)可以讓世界各地的讀者交流心得,並在指定時間對指定地點的指定目標發送念力。實驗結果將會公佈在網上和本書的日後各版。
《念力的科學》促使我們重新省思何謂之當人。它證明了每個人都是與所有人和萬事萬物互相關連,所以,我們對自己每一個起心動念都要抱負責任的態度,不可輕率為之。
作者簡介:
琳恩.麥塔格特(Lynne McTaggart)
全球互聯「念力實驗網」(www.theintentionexperiment.com)創始人,矢志倡導以集體念力互助的活動,經常舉辦各種遠距實驗,在指定時間對指定地點的指定目標發送念力,並彼此交流心得;曾在九一一和平念力實驗中,創下吸引來自全球七十五個國家的參與者的紀錄。
一九八〇年代中期旅居英國,為全球最受尊敬的健康雜誌之一《醫師對你隱瞞的事情》(What Doctors Don’t Tell You)共同創辦人兼編輯總監;也是國際知名研究者及演說家,曾在許多紀錄片中受訪,包括:《兔子洞裡到底是什麼?》(What the Bleep?! Down the Rabbit Hole)、《我是》(I Am)、《富足因子》(The Abundance Factor)等等。
著有《念力的科學》、《鍵結效應》、《八的力量》、《療癒場》等書。目前與夫婿布賴恩.哈柏(Bryan Hubbard,作家兼WDDTY共同創辦人),一同定居於倫敦,並育有兩名女兒。
個人網站:www.lynnemctaggart.com
譯者簡介:
梁永安
台灣大學人類學學士、哲學碩士,目前為專業翻譯者,完成約近百本譯著,包括:《當下的力量》、《李維史陀:實驗室裡的詩人》、《文化與抵抗》、《現代主義》、《失意錄》、《回憶的餘燼》、《情感教育》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各界讚譽】
「我讀過最震撼和最有啟發性的其中一本書。麥塔格特女士以堅強科學證據說出許多靈性導師說了許多世紀的話。」
──韋恩・戴爾(Wayne W. Dyer),美國暢銷書作家
「《念力的科學》大大推進了我們對意識的了解,讓人明白,意識是一個充滿各種可能性的場域,是一個念力可以大顯身手的舞台。各位若想更有力量、更能主宰自己的人生,就讀這本書吧。」
──狄帕克・喬普拉(Deepak Chopra)醫師,《超腦零極限》作者
「透過歸納一批奇妙科學實驗的結果,琳恩.麥塔格特粉碎了我們有關時間、空間與身處其中一切事物的唯物主義假設。這書就像念力一樣,讓我們的腦筋來了個大轉彎。」
──阿恩茨(William Arntz),電影《我們懂個X》(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導演
「很少書可以做到化資訊為啟迪、化觀念為行動。《念力的科學》卻做到了。它的風格平易近人而有趣味性。麥塔格特女士提醒我們一個常被遺忘的永恆真理:萬物皆備於我。讀這書讓人猶聞暮鼓晨鐘!」
──鮑爾斯(Ward M. Powers),電影《一》(ONE: The Movie)導演
「長久以來,神祕無比的人類意識都被認為只是宇宙大戲裡的小角色。不過,風向已經開始改變,因為最新的科學證據分配給意識一個吃緊角色。我們的思想意念是可以形塑世界的,所以,選擇權和責任又回到我們身上。琳恩.麥塔格特的《念力的科學》說明了理由何在。」
──勞瑞‧杜西(Larry Dossey)醫師、《超越身體的療癒》作者
「琳恩又一次的精彩演出。易讀、全面,她這書透露出我們可以如何靠念力改善自己的生活與周圍的世界。謝謝妳,琳恩。」
──芭芭拉.布倫南(Barbara Brennan),《光之手》作者
名人推薦:【各界讚譽】
「我讀過最震撼和最有啟發性的其中一本書。麥塔格特女士以堅強科學證據說出許多靈性導師說了許多世紀的話。」
──韋恩・戴爾(Wayne W. Dyer),美國暢銷書作家
「《念力的科學》大大推進了我們對意識的了解,讓人明白,意識是一個充滿各種可能性的場域,是一個念力可以大顯身手的舞台。各位若想更有力量、更能主宰自己的人生,就讀這本書吧。」
──狄帕克・喬普拉(Deepak Chopra)醫師,《超腦零極限》作者
「透過歸納一批奇妙科學實驗的結果,琳恩.麥塔格特粉碎了我們有關時間、空間與身處其中一切事物的...
章節試閱
第一部 念力的科學
3 雙向道路
克里夫.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是最早主張人類意念可以影響植物的人之一。這個觀念聽起來是那麼荒誕不經,讓他被人取笑了四十年。不過,巴克斯特可是透過一系列實驗得到這結論的。這些實驗顯示,生物體讀得懂人類的心思意念,並會有所反應。
不過,對我而言,他發現植物具有心靈感應能力這一點,反不如他的另一個附帶發現重要,那就是:生物體不斷進行雙向的信息交流。每一種有機體,從細菌到人類,似乎一直處於不停歇的相互溝通狀態。這種不停歇的對話,提供了意念影響物質的現成機制。
這發現來自一九六六年一個小插曲。高瘦結實、理著個大平頭的巴克斯特有著小孩般的廣泛熱忱,任何看似不尋常的現象都會引起他的興趣。他常常在職員下班回家後猶留在辦公室工作,因為他覺得,當夜深人靜、四層樓下面的時代廣場不再熙來攘往時,他最是能夠專心。
巴克斯特是美國最頂尖的測謊專家。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對說謊心理學、催眠術和反間諜偵訊使用的「吐真藥」(truth serum)發生強烈興趣,進而把這些孿生興趣提升為一門測謊藝術。戰後幾年,他為中情局的反間諜部門做了一系列研究,然後創辦了「巴克斯特測謊學校」。雖然已開業五十多年,但這學校至今仍是教導測謊技巧的第一流學校。
二月一天早上七點,通宵工作的巴克斯特給自己倒了一杯咖啡,然後打算給辦公室裡的龍血樹與印度橡膠樹澆澆水。裝水時,他忽然想到,他說不定有辦法測量出水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從植物根部到達葉子。他特別想測那棵龍血樹,因為這種植物的樹幹特別長。他想到的方法是把龍血樹連接到一部測謊機:一等水分沾到電極片,電路就會產生電阻,記錄在測謊機上。
測謊機對皮膚的電傳導極端敏感。皮膚的電傳導是因為汗腺活動增加所引發,而汗腺活動增加又是由交感神經系統決定。測謊機的皮膚直電流反應(galvanic skin response, GSR)可以測到皮膚電阻的程度,道理一如電阻表能錄下一個電路的電阻反應。測謊機還可以偵測到血壓、呼吸、脈搏強度與頻率的改變。如果一個受測者皮層電性活動的讀數較低,表示他心情較為平靜,相反的話,則意味著他的交感神經系統過載(交感神經系統對壓力和某些情緒狀態極其敏感)──人撒謊的時候就會有這種生理反應。測謊機甚至可以在受測者意識到自己緊張以前,就從他交感神經系統的狀態找到他緊張的證據。
在一九六六年,最先進的測謊機包含一對電極片,那是夾在受測者手指上用的,可以讓微量的電流通過。電阻最微量的減少或增加都會被電極片測到,再由針筆記錄在圖紙上,形成鋸齒狀線條。當一個人撒謊或情緒波動(如激動或恐懼),圖紙上的線條會急劇起伏,甚至會碰到圖紙的最上方。
巴克斯特把兩片電極片夾在龍血樹一片長而彎曲的葉子上,用橡皮圈圈緊。澆水之後,他本預期圖紙上的線條會慢慢上升,反映樹葉的電阻因為溼氣增加而慢慢降低。然而,實際發生的事情卻是相反。圖紙上的線條起初往下走,繼而微微跳動,就跟一個害怕被測謊的人呈現出的狀況一樣。
巴克斯特認為自己目睹了一種人類模式的反應,後來他才知道植物細胞間的蠟膜絕緣(waxy insulation)引起的放電現象,與人類出現在測謊機的壓力反應相似。他決定要用一個更大的刺激來測試龍血樹是不是真有情緒反應。
當一個人接受測謊時,想知道他是不是撒謊,最好的方法是問他一個直接、尖銳的問題,只要是非真正答案的回答,都會引起他交感神經系統立即又強烈的反應,例如問他:「是不是你把那兩顆子彈射進史密夫的身體⁉」
巴克斯特知道,為了引起龍血樹同樣程度的驚恐,必須讓它感到備受威脅。於是,他把龍血樹一片葉子浸到咖啡裡,卻沒有看到任何強烈反應:圖表上的線條呈現持續向下走的趨勢。如果受測者是個人,這反應意味的是他感到無聊乏味或是疲累。顯然他必須來個更狠的威脅才行,例如點根火柴去燒那片夾著電極的葉子。
然而,就在巴克斯特升起這念頭的同一剎那,測謊圖紙的線條開始激烈起伏,幾乎像是脫韁野馬。這時他都還沒有真去燒葉子呢,只是想要這樣做罷了。但不知怎地,龍血樹就是感應到這意念,變得極端驚恐。巴克斯特連忙跑到隔壁房間,從祕書辦公桌上拿了一盒火柴。回來時,龍血樹仍然處於驚恐狀態。他點了一根火柴,在一片葉子下面晃了晃。針筆繼續上下亂跳。等巴克斯特把火柴盒放回原處後,圖表上的線條才緩和下來,最後變成一直線。
他不知道要怎麼看待這事情。他一向對催眠術、念力現象和意識的性質感興趣。在與陸軍反間諜部門和中情局共事期間,他甚至做過好些有關催眠術的實驗,目的是要對抗俄國間諜的催眠技術。
但他現在看到的事情卻要更加不可思議。看來,即使他不是個特別喜愛植物的人,龍血樹也讀得到他的心思。要做到這一點,龍血樹必須要有某種精密的超感覺感官,必須與環境同頻,才能接收到來自空氣和水以外的信息。
巴克斯特改裝他的測謊機,擴大電信號,讓他們對盆栽的電流變化變得極其敏感。他與搭檔鮑伯.亨森(Bob Henson)著手複製最初的實驗。接下來兩年半,巴克斯特和亨森頻繁測試辦公室裡其他植物對環境的反應。他們發現了一些規則:盆栽似乎對主要照顧它們的人最心有靈犀,而且維持某種「地盤性」,不會對實驗室以外其他辦公室裡發生的事情起反應──它們甚至對巴克斯特的杜賓狗(牠白天都待在辦公室裡)也有反應。
更神奇的是,盆栽似乎會與周遭環境的其他生物體不斷交換信息。有一天,巴克斯特燒水要煮咖啡,燒好後覺得水壺裡水太多,倒掉一點在水槽裡。就在這個時候,測謊機的針筆錄得了強烈反應。
巴克斯特反覆思考,認為理由可能與水槽有關。那不是個太乾淨的水槽,事實上,他的員工已經幾個月沒清洗水槽。他從排水孔取來一些樣本,放在顯微鏡下檢視,看到一大群平常生活在排水管裡的細菌。這麼說,盆栽會發生強烈反應,是因為接收到細菌被沸水燙死前發出的求救信號嗎?
巴克斯特知道,如果他把這個發現公諸科學界,一定會被取笑。於是他找到一批化學家、生物學家、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和物理學家,幫他設計一個滴水不漏的實驗。在以前的實驗中,巴克斯特都是藉助人類意念與情緒來引發盆栽的反應。但他的一群科學顧問勸他改變方式,因為那並不符合科學對嚴謹程序的要求。試問,人類意念要怎樣測量呢?正統科學團體很容易就在這個漏洞上找碴。所以,巴克斯特必須創造出一個除受測植物外沒有其他生物的環境,以免它們分心。
唯一可以達到這個目標的方法是讓實驗完全自動化。但他仍然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刺激源。他要想出一個讓盆栽驚恐莫名的方法。顯然,只有一個方法可以達到這種效果:製造集體屠殺。但他怎樣才能做到集體屠殺而不引起反動物實驗人士的抗議或讓自己被捕呢?他顯然不可以殺人或殺任何大型動物。事實上,他甚至不願殺害老鼠或是天竺鼠之類的一般實驗用動物。唯一剩下的選項就只有豐年蝦(brine shrimp)。就他所知,豐年蝦的唯一用處是當熱帶魚的飼料。只有最狂熱的反動物實驗人士會反對殺死這種生物。
巴克斯特與亨森設計了一部小玩意,可以在六個時間點隨機挑選一個時間,把一小個裝著豐年蝦的小杯子倒轉,讓豐年蝦倒入一鍋持續燒開的沸水中。這個隨機器放在辦公室最遠一間房間,另有三盆盆栽分別放在實驗室另一頭三個房間裡,各連接著測謊機。還有另一部測謊機是作為對照用。
當時微電腦已經面世,而巴克斯特也早在六○年代末期就在辦公室裡裝了一部。他用它來設定的實驗機器的開啟時間。巴克斯特和亨森在實驗開始前就先離開實驗室,以免自己的意念影響實驗結果。他們必須要防止植物把心思放在他們身上,而不是放在小型屠殺上。
巴克斯特和亨森把實驗做了許多次。結果毫不含糊:每次豐年蝦碰觸到沸水之際,測謊機就會錄得盆栽出現強烈反應。日後,在成為電影《星際大戰》的大影迷之後,巴克斯特把這些植物的反應解釋為接收到「原力」(Force)的表現,而他發現了測量它的方法。如果說植物可以接收到三扇門以外其他生物的死亡信息,就表示所有生命形式都是高度同頻率的。生物體一定都是每一刻(特別是受到威脅和死亡時)不停來回交換資訊。
巴克斯特在好幾本心靈研究期刊發表了他的實驗結果,又在超心理學會第十屆年會上做過簡報。超心理學家肯定他的貢獻,又成功在獨立的實驗室複製了他的實驗,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由俄國植物生理學專家亞歷山大.杜布羅韋(Alexander Dubrov)主持。他的見解又受到暢銷書《植物的祕密生活》(The Secret Life of Plants)的頌揚。然而,主流科學界對他的主張嗤之以鼻,譏之為「巴克斯特效應」,而這主要是因為他不是正統科學家。一九七五年,《君子》雜誌(Esquire)把他的發現選入「百大可疑成就獎」,稱他是「宣稱優酪乳會自言自語的科學家」。
儘管如此,在接下來的三十年,巴克斯特沒有理會批評,繼續堅持他的研究,最後累積出好幾個檔案櫃的實驗數據,證明生物有他所謂的「超感官知覺能力」(primacy perception)。他用各種不同植物做過實驗,發現它們都對人類的高低情緒(特別是威脅性意念和其他負面意念)有反應。草履蟲、霉菌培養液、雞蛋、優酪乳也是如此。他甚至證明了血液和精子樣本(取自他自己和同事)等體液一樣會對主人的情緒狀態產生反應。有一次,他一個年輕助手在打開《花花公子》的中間插頁,看到全裸的寶黛麗(Bo Derek)時,他的血細胞樣本馬上反應強烈。
而且這種反應不受距離影響:不管巴克斯特人在實驗室裡還是幾英里外,連接在測謊機的活物都會對他的心思意念起相似反應。就像寵物一樣,活物也會與「主人」心意相通。它們不但接收得到巴克斯特的思想,還會與周遭環境的所有生物體溝通。優酪乳裡的活菌對其他種類細菌的死亡有反應,而優酪乳本身甚至顯示出希望有更多益菌能被「餵」給它;一顆雞蛋被放入沸水時,其他雞蛋也會出現驚恐甚至絕望反應。植物似乎對其他生物體離開它們的環境有即時反應。有時,當人在外頭的照顧者決定回辦公室時,它們也會顯示反應。
巴克斯特遇到的最大困難在於如何科學地證明這種效應的存在。因為即使他現在把實驗弄得完全自動化,但他離開辦公室之後,不管去到多遠,盆栽仍繼續鎖定他的心思。例如,即便實驗時巴克斯特和搭檔是在一條街外的酒吧,盆栽不會向豐年蝦做出反應,而是反應兩人談話的高低起伏。要把植物隔離於別的影響力之外變得困難重重,以致巴克斯特後來必須找別人在別的實驗室代他進行實驗。
巴克斯特無法克服的另一大難題是讓實驗結果保持一致。任何測試都需要發自真誠,結果才能保持一致。這一點,是他在一九七一年十月當著名的遙視者(remote viewer)英格.斯旺(Ingo Swann)造訪他實驗室時發現的。根據巴克斯特的指示,斯旺假裝自己打算要拿火柴去燒龍血樹。一如所料,測謊機的針筆激烈擺動。他又試了一次,龍血樹的反應仍然激烈。但接下來龍血樹卻不再有反應。
「為什麼會這樣?」斯旺問道。
巴克斯特聳聳肩回答說:「你來告訴我。」
浮現在斯旺腦子裡的事太超乎尋常,他不知道應不應該大聲說出來。「你是說,它已經學乖,知道我不是認真的,所以不再驚慌?」
「是你說的,我可沒說啊。」巴克斯特回答。「換另一種傷害它的意念吧。」
斯旺換成假裝想要在花盆裡灌酸。圖紙上的線條開始強烈呈鋸齒狀起伏。最後,龍血樹看來又明白了斯旺不是認真的,圖紙上的線條於是恢復成一直線。斯旺是個愛植物的人,本來就願意相信植物有感情,但他對於龍血樹竟然能夠分辨人類意念的真假性仍然驚訝不已:植物是會學習的。
雖然巴克斯特的非傳統實驗方法仍然有若干可議之處,但他得到的大量證據仍然強烈顯示,所有生物體,不管有多原始,即便不具有感情,仍然可以感應到人類意念。不過,在我看來,他的最大貢獻還是在於發現生物體會與環境不斷雙向溝通。不知怎地,信息流是不停放送、接收與應答的。
巴克斯特要能得知這種溝通的機制何在,還需要等一些年──等到物理學家波普發現生物光子之後。生物光子是生物體放射出的小小光粒子。起初,波普相信生物體放射生物光子的唯一目的,是用它作為身體一部分與另一部分溝通的手段,因為光子的訊號是即時到達和非局域性的。然而,他慢慢發現,這東西還有更玄之處:光子似乎是生物體之間的溝通系統。在以水蚤進行實驗時,波普發現母水蚤會互相吸收對方的光,然後再用干涉模式的波把光回傳給對方,彷彿牠們已經用接收來的光「更新」過自己的資訊。波普認為,這也許就是水蚤能夠群居在一起的原因:無聲的溝通讓牠們就像被一張看不見的網相連在一塊。
他決定再用腰鞭毛蟲來進行測試。腰鞭毛蟲是一種會在海水裡製造磷光的藻類。這種單細胞生物在演化的位階上介乎動物與植物之間,雖然被歸類為植物,但其行為更像動物。波普發現,每隻腰鞭毛蟲與鄰居的放光韻律一致,彷彿約定好時間一起舉起一個小小燈籠。波普的中國同事曾經把兩個藻類樣本分放在遮窗的兩邊,讓它們可以互相「看到」對方。他們發現,兩群藻類的光放射最後變得同步化。研究者的結論是,兩群藻類毫無疑問有著高度有效的溝通方式,可以互相交換信息。
這些生物體似乎也能接收到其他物種所發出的光。不過,最大的同步化仍然見於同一物種之間。一旦一個生物體的光被另一生物體吸收,第一個生物體的光就會開始同步傳輸信息。此外,生物體看來也會與周遭環境交換信息。細菌會從它們的培養液中吸收光:波普發現,細菌愈多,光的吸收便愈多。就連蛋白和蛋黃看來都會與蛋殼互通信息。
即使生物體被切為幾片,溝通也持續進行。史瓦慈曾經把一些青豆切成片,隔著一公分的距離分開放,再用借來的電荷耦合元件攝影機拍了一系列照片。他利用軟體增加青豆之間的光後發現,這些斷片發出的光就跟青豆還是完整的時候一樣多。就算青豆被切開,它的各部分仍然繼續溝通。這也許就是截肢者會有幻肢感覺的原因:身體的光始終與截去的肢體留下的能量「足跡」溝通。
就像巴克斯特一樣,波普發現到生物體透過光放射,變得對周遭環境非常敏感。波普的同事沃夫岡.克利梅克教授(Wolfgang Klimek)曾測試過藻類之類的生物體能否警覺到其環境曾經受到干擾。他準備了兩桶海水,然後搖晃其中一桶。十分鐘後,被搖晃過的那桶海水回復平靜。他再分別把腰鞭毛蟲放入兩個桶中。結果,身處被晃動過的海水中的腰鞭毛蟲,光子放射量突然大增──這是焦慮的反應。看來,海藻對環境的改變十分敏感,即使干擾已經過去,一樣會引起它們驚恐。
波普的另一個同事,荷蘭心理學家艾德華.范維克(Eduard Van Wijk)則好奇這種影響力可以延伸多遠?生命體可以接收到整個環境發出的信息嗎?還是只會接收到另一生物體對其發送的信息?當治療師送出念力的時候,他的影響範圍有多大呢?只是影響到他的治療目標嗎?還是說這念力具有霰彈槍效應,效力可旁及周遭的生物體?
(……)
第一部 念力的科學
3 雙向道路
克里夫.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是最早主張人類意念可以影響植物的人之一。這個觀念聽起來是那麼荒誕不經,讓他被人取笑了四十年。不過,巴克斯特可是透過一系列實驗得到這結論的。這些實驗顯示,生物體讀得懂人類的心思意念,並會有所反應。
不過,對我而言,他發現植物具有心靈感應能力這一點,反不如他的另一個附帶發現重要,那就是:生物體不斷進行雙向的信息交流。每一種有機體,從細菌到人類,似乎一直處於不停歇的相互溝通狀態。這種不停歇的對話,提供了意念影響物質的現成機制。
這發現來自...
作者序
意念的創造力量(節錄)
大部分有關意識的初步發現在三十多年前就已取得。稍微近期的發現(來自全球各地的前衛量子物理實驗室)為上述三個問題提供了部分答案。它們顯示出,我們的世界是高度可塑的,允許持續不斷的細微影響。而更近期的研究者又證明了,生物體總是不斷在發送和接受測量得到的能量。意識的新理論模型將之描述為能夠踰越各式各樣物理邊界的實體。意念看來是一種類似於音叉的東西,可以引起宇宙其他物體的音叉以相同頻率共鳴。
根據心靈力量的最新研究,我們知道,意念的效果頗受發念力者本人的心緒狀態、發送地點和發送時間所影響。目前,念力已經被應用在許多領域,包括醫治疾病、改變物理過程,以及影響事件。它不是一種特殊天賦,而是學來的技巧,因此是可以教的。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許多方面已經不自覺地使用意念的力量了。
還有一批實驗顯示,如果許多人在同一時間發送同一個意念,意念的威力可以倍增。《念力的科學》分為三大部分。主體部分(一至十二章)試圖把既有的實驗證據綜合在融會貫通的理論裡,指出念力是如何運作、怎樣把它用於生活,以及什麼樣的條件可讓它產生最佳效果。
第二部分(第十三章)是一幅藍圖,教導讀者如何有效使用念力,以及自我「充電」的祕訣。這部分同時也是一種前衛科學的練習。我不是人類潛能專家,所以本書並不是一本自助手冊,而是一趟我自己以及各位自身的發現之旅。我們絕對確定這些技巧都曾在受控制的實驗室環境裡成功產生效果;但至於它們能不能在各位的生活裡起作用,我們則不敢保證。事實上,練習念力、利用念力,你就等於是在進行一趟持續不斷的個人實驗。
本書的最後部分包含一系列個人與群體實驗。第十四章勾勒出一連串各位可以在生活中進行的念力實驗。這些迷你實驗將可作為資料,以得出更大的結論。各位可以把結果貼到我們網站,與其他讀者分享。
除個人實驗外,我也設計了一系列大型群體實驗,供本書讀者參與(見第十五章)。在經驗豐富的科學團隊的協助下,「念力實驗網站」會定期舉行大型實驗,讓讀者測試自己的群體念力能否產生顯著效果。
各位需要做的只是讀這本書,消化它的內容,登入網站,然後根據本書後部指示的方式,放送意念。第一回合實驗將會由德國生物物理學國際研究所副所長波普主持,由亞歷桑納大學的心理學家史瓦慈、思維科學研究所的施利茨和雷丁共同協助主持。
網頁製作專家與我們的科學團隊協同設計了一份登入協議書,以便能夠知道參與者的特質,並加以分類,讓實驗獲得最大效果。每一次群體念力實驗都會選擇某一個或一群對象。我們從低等生物海藻開始(參考第十二章),再把難度增加,一次比一次選擇更複雜的生物作為實驗對象。
我們的計畫規模宏大,最後將會選擇一些社會疾病作為對象。其中一個人體目標是有傷口的病人。眾所周知,傷口的復原有固定時程和模式,任何偏離正常值的情況皆可被精確測量出來。就這個例子而言,我們想知道群體念力是否可讓傷口復原得比一般情形更快。
當然,各位不是一定要參加我們的實驗。如果各位不想參與,也可以看看別人的念力實驗結果,利用一部分資訊來把念力應用在生活中。
由於不鼓勵玩票式的參與,「念力實驗網站」需要複雜的通關密語始能進入實驗網頁。通關密語都是由本書提到過的字眼或觀念構成(幾個月會略為調整一次)。想要參與實驗,需要登入通關密語,而這表示,各位需要讀過本書和了解它。
我們的網站設有一個時鐘(根據美東時間與格林威治標準時間調定)。網站不時會發出通知,請各位在某一天的某一個時刻,用經過嚴格規定的字句,向某個對象發送念力。
一旦實驗完成,其資料將會由我們的科學團隊分析,再由中立的統計學家檢查,然後公布在網上和本書的後續版本。因此,該網站乃是各位手上拿著的這本書的續集。你只要定期上該網站,查看實驗的日期,就等於不斷參與本書的寫作。
已經有數百個實驗顯示群體意念可以產生顯著效果。不過,我們的實驗也許在一開始或者之後都無法獲得測量得到、可作為論證的效果。但不管結果如何,身為聲譽卓著的科學家和客觀的研究者,我們有責任報告所得到的數據。就像所有科學一樣,失敗也是有效益的,能幫助我們不斷修改實驗的設計以及它們所奠基的前提。
讀這書的時候,各位應該要記住,它是一部前衛科學的作品。而科學是一個無休止的自我糾正過程,許多當初被認定是事實的假設後來往往遭到丟棄。所以,本書許多(甚至大部分)結論日後必然會受到修正或補充。
透過讀這本書和參與它的實驗,各位將可為人類知識帶來建樹,甚至可能進一步改變世人對世界是如何運作的理解。事實上,群體念力說不定能逆轉潮流,為這個星球帶來修復和更新。個人的聲音是微弱而難以聽見的,但千萬個聲音匯流在一起,卻可以形成一首洶湧澎湃的交響樂。
我寫《念力的科學》的目的是展示意識的不凡性質與力量。說不定,它可以證明,想要改變世界,我們只需要同心合意就能辦到。
意念的創造力量(節錄)
大部分有關意識的初步發現在三十多年前就已取得。稍微近期的發現(來自全球各地的前衛量子物理實驗室)為上述三個問題提供了部分答案。它們顯示出,我們的世界是高度可塑的,允許持續不斷的細微影響。而更近期的研究者又證明了,生物體總是不斷在發送和接受測量得到的能量。意識的新理論模型將之描述為能夠踰越各式各樣物理邊界的實體。意念看來是一種類似於音叉的東西,可以引起宇宙其他物體的音叉以相同頻率共鳴。
根據心靈力量的最新研究,我們知道,意念的效果頗受發念力者本人的心緒狀態、發送地點和發送時...
目錄
自序:人類意識可以改變物質世界
前言:意念的創造力量
第一部 念力的科學
1 變動不居的物質
2 人類天線
3 雙向道路
4 心心相印
第二部 熱機
5 進入超空間
6 對的心緒
7 對的時間
8 對的地點
第三部 意念的力量
9 心靈藍圖
10 巫毒效應
11 為昨日禱告
12 念力實驗
第四部 實驗
13 念力練習
14 個人念力實驗
15 群體念力實驗
自序:人類意識可以改變物質世界
前言:意念的創造力量
第一部 念力的科學
1 變動不居的物質
2 人類天線
3 雙向道路
4 心心相印
第二部 熱機
5 進入超空間
6 對的心緒
7 對的時間
8 對的地點
第三部 意念的力量
9 心靈藍圖
10 巫毒效應
11 為昨日禱告
12 念力實驗
第四部 實驗
13 念力練習
14 個人念力實驗
15 群體念力實驗
商品資料
出版社:橡實文化出版日期:2023-12-08ISBN/ISSN:9786267313701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5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