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湛侃
定價:NT$ 400
優惠價:88 折,NT$ 352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2
人文道德需要自由市場的經濟來實踐!
許多普世價值的核心觀念,
如自由、平等、民主等觀念都能在資本主義制度中找到影子。
人文道德需要自由市場的經濟制度來實踐,
沒有資本主義制度的話也無從談現代人文與道德。
本書透過歷史中的經濟發展脈絡與故事,探討為什麼資本主義制度與 人文價值密不可分?以及未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與科技發展的關係。
經濟發展的目的是人文價值,並非金錢
>>經濟發展的目的並不是金錢物質,而是自由、平等多元等人文價值
許多人一想到經濟學就會想到金錢、物質、貪婪、資本等等。但其實這都是表面,經濟學的一部分而已。經濟學的核心是人性,而人性中就包含自由、平等、多元等人文價值。只顧發展經濟,而不顧人文價值並不現實。往往現在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也是最尊重人文價值的國家。
資本主義制度更能彰顯人文價值
>>自由和機會平等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核心
很多人認為資本主義代表貪婪,而人文價值是美好的,所以兩者有矛盾。但其實這理解非常不準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是在尊重每一個個人和企業的基礎上建立的,每一個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進行生產,競爭並獲取利潤。同時自由市場制度也要求社會要有公平的法治系統,保證個人財產和公平仲裁。
>>資本主義更能實現人文道德,沒有自由市場談道德也毫無意義
在歷史中資本主義的發展給與了每一個人追求財富的自由也權力,這個趨勢最後也成了現在民主社會的基礎。沒有自由民主的社會談道德是無意義的。自由代表的是選擇,再有選擇的前提之下做符合人文的事才叫道德。在威權社會,社會强迫人們做好事的話,這只是被迫而已,談不上道德。
資本主義制度需要的是改進,而不是取締
>>歷史中沒有導入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制度的國家更沒人文價值
歷史中,放棄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制度的國家往往都和人文價值相差甚遠,如蘇聯和中國。貧窮,饑荒和鬥爭都在兩國歷史中頻頻出現。直到今天,這兩個國家的社會還有人們道德淪亡的傾向。資本主義制度固然有不完美的部分,發展不穩定,市場失敗和收入不平等等都是許多人批評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的理由。但由於自由市場是我們社會價值的核心。所以,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改良資本主義制度,而不是取締它。
>>資本主義制度一直也在自我調節,適應人類道德
除了自由與平等外,到了21世紀人們也更加注重多元。人文價值也變得更加多標準,要包容更多不同的意見。但如果我們認同自由,平等和多元的話,事實上我們也更離不開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因為中心化的威權主義無法也沒有動機去迎合多元的人文需求。
【本書特色】
本書所有章節都是圍繞討論現代資本主義制度和人文價值的關係。
>>第一章,我們會先探討前人為了實現人文價值,通過理性來改造資本主義的數次嘗試。在文藝復興之後,再次興起了古希臘用理性科學來理解世界的傳統,這股風潮也燃燒到了經濟學。但可惜,我們很難說近一百年嘗試改造自由市場的嘗試是成功的,相反僵硬地設計與干預市場機制帶來了許多悲劇。
>>第二章主張資本主義並非不能和人文價值兼容,相反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是人文道德的先決條件。人類本來就是自利的,可謂本性難移。然而資本主義制度一方面無需人類改變為了自己利益而努力的欲望,另一方面可以同時令所有人都能為他人創作價值。令利他在資本主義制度裡成為利己的唯一方法。
>>第三章主要討論自由主義。個人自由是資本主義的主要核心,也是現代社會運行的核心。確實在自由市場的機制中,自由競爭的角色非常重要,也是現代人類社會創新與進步的源泉,有人說自由競爭違反人性,但在自由市場中合作和互利才是主流,我們無需誇大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競爭。資本主義也捍衛了民主制度。民主主義和資本主義都有許多共同的普世價值條件作為基礎。在歷史上,許多國家的民主化過程一開始,也是人民為了維護自身經濟利益,才決定爭取民主的。所以兩者是相輔相成。
>>第四章討論資本主義制度中的平等問題。歷史證明,也許資本主義有令收入分佈不均,但事實上在經濟增長時候,大部分情況都是全民生活水平和購買力都有改善。甚至相對來講,社會底層獲利更多。另外,馬克思所提出的上層社會剝削下層勞工的理論也站不住脚,不能說有勞動的人沒有獲得滿意回報就是剝削。
>>第五章,資本主義一直自身也在不斷再調整與進化。到了21世紀,資本主義之中已經混入許多平等主義的理念,關於自由的定義也五花八門,逐漸多元化。
>>第六章,我們會展望未來,並討論未來的社會是否還需要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制度。有人認為,隨著科技發展,當公權力能夠掌握足夠多的訊息和數據時,也許就能實現計劃經濟甚至是共產主義。但在筆者看來,即使技術繼續進步,大概率我們的社會也不會往中央化發展。相反,經濟越複雜,越需要個人自由,創新和放權來實現增長。所以未來社會依舊需要資本主義。
>>結論,筆者認為資本主義制度也是非常脆弱,需要我們去呵護。資本主義所主張的原則,也許會和政治家的利益發生衝突,一旦資本主義制度被摧毀或出現嚴重倒退。輕則我們可能需要數十年的時間來慢慢重新建立,重則人類有可能要經歷像共產主義國家所經歷過的悲劇。
現今,我們的人文價值比一百年前有更高的要求。
對性別議題、機會平等、社會正義等議題的要求都是前所未有的;
同時,我們對於道德的要求也越來越個人化。
資本主義是普世的,不會因為意識形態或文化有所定義不同。
經濟學的核心是人性,而資本主義這一套運行規則是最符合人類常識和人性的制度。
無論是哪一個國家的人,無論是男是女,我們都有利己的傾向,
我們都嚮往自由和平等,不會因為我們本身的文化背景而改變。
而資本主義制度恰恰是能滿足我們人性需求的同時,能讓人們互相為大家創造價值的制度。
但只要人文價值離不開自由、平等等人文價值,我們依然需要資本主義自由制度來實現。
人文價值雖在不斷演化,但自由平等依舊是核心,需要資本主義制度的支撐,
可以說資本主義制度是更適合現代和未來的人文價值!
│專文推薦│
國立台灣大學進修推廣學院院長 郭佳瑋教授
在現代文明中,資本主義的市場機制激發了每一個社會成員創造價值的內生動力,長期來看造福了全體社會。與此同時,人文主義的價值理念也為資本主義的市場秩序提供了方向指引。……這本書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嶄新的視角,我們大可放下成見,解構傳統權威,以全新的姿態審視資本主義和人文價值,在現代語境中找到兩者和諧發展的契合點。──國立台灣大學進修推廣學院院長 郭佳瑋教授
作者簡介:
李湛侃 Joe Zhankan Li
1987年出生中國廣州,成長於荷蘭海牙。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Erasmus Universiteit Rotterdam)經濟系碩士、台灣大學Global MBA。中華民國BI數據分析師。自小受中西文化影響,酷愛東西方歷史。在多語言環境下長大,耳濡目染,略懂數國語言。年輕時放縱不拘,22歲時便休學近兩年,離開荷蘭遊學於澳洲、中國大陸和日本。後回荷蘭任職商業分析師,27歲時辭職來台進入台大進修商學。
現居日本東京,擔任某日商互聯網公司網頁UI/UX分析,並從事文字創作。
著作:《貧富差距的經濟學:一個財富爆發但分配不均的世界》(時報出版)
個人臉書Fan page與部落格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JoeZhankanLi
Medium https://medium.com/@lizhankan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管理學院Global MBA 2017年畢業
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經濟學碩士2011年畢業
名人推薦:
推薦序
資本主義與人文價值
國立台灣大學進修推廣學院院長 郭佳瑋教授
資本主義與人文價值,向來被認為是天生對立的兩大概念。資本主義象徵著動盪多變的市場經濟,而人文精神則強調穩定和諧的社會秩序。但作者在書中提出,這種傳統固化的二分法需要打破與修正。事實上,若我們拋開先入為主的成見,縱向審視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我們會發現兩者之間存在著更加微妙、更加辯證的關係,有著相互依存與相互促進的一面。
人文主義的核心價值在十四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萌芽開來。那個時代的人們開始擺脫中世紀教廷權力的桎梏,不再心甘情願地追隨既定的權威,開始關注個人的理性與自由。人們渴求在一個制度化的社會秩序中獲得基本的自由和公平。三百年後的十八世紀,亞當.史密斯提出了「資本論」,強調市場機制和個人選擇自由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兩大理念傳統上被視為難以調和的對立面。但實際上,在現代文明中,資本主義的市場機制激發了每一個社會成員創造價值的內生動力,長期來看造福了全體社會。與此同時,人文主義的價值理念也為資本主義的市場秩序提供了方向指引。
此外,作者還討論了一些極為重要的議題。比如,僅僅依靠人類主觀的理性設計很難完美重構一個穩固高效的經濟制度,這向我們展示出制度設計的局限;與此同時,作者也指出,資本主義在極大程度上拓展了普通人的選擇範圍,加速社會各階層之間的流動速度,這些都彰顯了資本主義的價值。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資本主義顯示出了更加包容的一面,更加重視社會的基本公平,這吸收並統合了人文精神的某些要求。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兩者是互相依存的,也是相互促進的。
審視資本主義理念和人文主義價值之間錯綜複雜、難以定論的關係,對我們深入理解和反思現代文明社會的各方面具有重大的意義。這不僅關係到我們對經濟發展規律和經濟制度的認知,也關係到人文精神在現代社會實踐中能否發揮正確的指導作用,最終引領我們的社會朝著更加繁榮富強、更加公正高尚的方向前進。這本書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嶄新的視角,我們大可放下成見,解構傳統權威,以全新的姿態審視資本主義和人文價值,在現代語境中找到兩者和諧發展的契合點。
序言
資本主義很邪惡?
我一九八七年出生在中國廣州,那時的大陸已經改革開放近十年,我從未親身經歷過計劃經濟的年代。對我來說,那個計劃經濟的時代就像傳說一樣,人人都在討論它,卻不曾存在我的生活中。一方面,我童年身邊的大人無一例外,都在驚嘆改革開放對國民生活帶來的正向改變,覺得自己的物質生活比起計劃經濟年代進步太多。另一方面,當大人們提起資本主義時,大部分的人都是咬牙切齒。也許是共產主義思想對社會的影響根深蒂固,人們都習慣性地把資本主義和邪惡、敵對、腐朽等負面概念畫上等號。年輕的我,其實不大理解。
當我慢慢長大後,對改革開放與之前計劃經濟時期到底有何不同,開始感到好奇。但我驚奇地發現,改革開放的核心不外乎是國退民進,尊重自由市場機制等,這些難道都不是資本主義的特質嗎?我漸漸意識到,年少時身邊大人的談話充滿了矛盾。其實大人們所詬病的資本主義,正是他們歌頌的改革開放中的核心元素。
我十二歲時,國小尚未畢業,便跟隨父母移民到歐洲的荷蘭。有趣的是,即使是在言論自由的西方,資本主義似乎也是一個小小的禁忌,很少有人在公開場合正面評價。相比之下,宣揚收入分配,保護弱勢群體等的聲音的人理直氣壯許多。在上國高中歷史課時,在我印象中伴隨資本主義一詞一起出現的,往往都是像經濟危機,弱肉強食,人性貪婪,收入不均等概念。在二〇二一年的一個美國問卷調查,竟有過半年輕人對資本主義抱持負面印象,而比例甚至有持續擴大的趨勢。
直到上大學進入經濟系,我才開始對資本主義有了較系統的理解。可以說,資本主義制度是人類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我們必須承認,資本主義制度是人類至今為止創造物質文明最有效的制度,沒有之一。在經濟學的範疇中,資本主義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不勝枚舉。例如資本主義提高了人類生產效率,讓人類大概率在未來不會再面臨饑荒,它也讓越來越多人遠離貧窮,也讓人可以在解決解決生存之外尋求其他人生意義。
資本主義所帶來的物質豐盛,以提高了人類可去外地或出國旅遊工作的移動性,讓人類大開了眼界,不斷地推高人類的文明水平。這些都是老生常談,已經成為經濟學界的共識,並非本書關注重點。
資本主義能創造物質和財富的力量沒有爭議,但此制度最受人詬病的是它的倫理瑕疵,也是本書重點。正如前文所述,資本主義常被貼上貪婪,金錢至上,殘酷,因此不道德的標籤。其中一個例子是,現代社會有些人非常反感把勞動力商品化,認為這有損人的自尊。但如果當勞方在沒有被威嚇的前提下,自願提供自己的勞動力給資方,而這種雇傭能讓勞資雙方,都能實現自己目標時,難道這自願協議不是雙贏的行為嗎?
另一個例子就是,有些人會認為資本主義鼓勵人去逐利,這也是不道德的。但利潤往往代表了資本家為社會添加了價值,或者說為社會做了好事。而當商業行為變成利潤時,也會為商家下一次生產提供動力。通過贊頌美德和慈善來實現人文價值是低效且不穩定的,不大可能在社會整體實施。
在我看來,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最大的差別是,我們不再視物質財富視為社會唯一的發展目標,而是把像民主、自由、平等、權益等以人為中心的人文價值,視為現代與傳統社會的分界線。也就是說一個國家是否文明,並不是看它有多少錢,而是它尊重人文的程度有多高。
而歷史告訴我們,注重人文的文明國家,往往是以資本主義作為經濟制度的國家。相反,沒有資本主義的國家不僅僅物質匱乏,而且是獨裁、神權、專制的溫床。作者認為,資本主義表面上雜亂無章,實際上也有彰顯道德倫理和人文價值的力量。並且在社會整體的層面上,通過資本主義實現人文價值的效果,遠比宗教信仰,頌揚美德,道德教育或理性制度設計來的穩定和自然。
我從不認為僅靠信仰、頌揚、教育、宣傳就能實現文明道德的社會。相反我更認同管仲所說:「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只要有溫飽物質豐盛生活的前提之下,才有可能去讓人們講道德和講人文。又有如馬克思所說,沒有經濟基礎(下層建築)的話,談上層建築也是徒勞而已。
當然,資本主義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制度。但在我看來它和民主一樣,是人類文明發展至今最不壞的制度。資本主義的核心是自由,但它也有一直接受並包容來自平等主義方面的批判,不斷與時俱進和完善自身,從而迎合二十一世紀道德多元的社會。任何事都有代價,有得就便有失。資本主義制度中的自由也不例外。自由所帶來的代價就是風險與責任,自己選擇的價值,也必須要讓自己來負責承受相應的結果。
資本主義中人們所享有的自由並不代表大家就可以躺平,自由市場的核心是鼓勵人們去選擇、創造、冒險與負責。但總有些人期待社會一方面享受著言論和選擇自由,另一方面自己又批評資本主義所帶來的激烈競爭,無需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在我看來這樣的人就太過東食西宿了。
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是價值和理念,並非物質和利益。但微妙的是,價值和理念,要通過豐盛的物質與利益來實現,而不是理性設計或頌揚說教。因此,透過資本主義來追求物質不僅不邪惡,反而是實現更高人文價值的手段。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7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李湛侃
優惠價: 88 折, NT$ 352 NT$ 40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2
人文道德需要自由市場的經濟來實踐!
許多普世價值的核心觀念,
如自由、平等、民主等觀念都能在資本主義制度中找到影子。
人文道德需要自由市場的經濟制度來實踐,
沒有資本主義制度的話也無從談現代人文與道德。
本書透過歷史中的經濟發展脈絡與故事,探討為什麼資本主義制度與 人文價值密不可分?以及未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與科技發展的關係。
經濟發展的目的是人文價值,並非金錢
>>經濟發展的目的並不是金錢物質,而是自由、平等多元等人文價值
許多人一想到經濟學就會想到金錢、物質、貪婪、資本等等。但其實這都是表面,經濟學的一部分而已。經濟學的核心是人性,而人性中就包含自由、平等、多元等人文價值。只顧發展經濟,而不顧人文價值並不現實。往往現在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也是最尊重人文價值的國家。
資本主義制度更能彰顯人文價值
>>自由和機會平等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核心
很多人認為資本主義代表貪婪,而人文價值是美好的,所以兩者有矛盾。但其實這理解非常不準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是在尊重每一個個人和企業的基礎上建立的,每一個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進行生產,競爭並獲取利潤。同時自由市場制度也要求社會要有公平的法治系統,保證個人財產和公平仲裁。
>>資本主義更能實現人文道德,沒有自由市場談道德也毫無意義
在歷史中資本主義的發展給與了每一個人追求財富的自由也權力,這個趨勢最後也成了現在民主社會的基礎。沒有自由民主的社會談道德是無意義的。自由代表的是選擇,再有選擇的前提之下做符合人文的事才叫道德。在威權社會,社會强迫人們做好事的話,這只是被迫而已,談不上道德。
資本主義制度需要的是改進,而不是取締
>>歷史中沒有導入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制度的國家更沒人文價值
歷史中,放棄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制度的國家往往都和人文價值相差甚遠,如蘇聯和中國。貧窮,饑荒和鬥爭都在兩國歷史中頻頻出現。直到今天,這兩個國家的社會還有人們道德淪亡的傾向。資本主義制度固然有不完美的部分,發展不穩定,市場失敗和收入不平等等都是許多人批評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的理由。但由於自由市場是我們社會價值的核心。所以,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改良資本主義制度,而不是取締它。
>>資本主義制度一直也在自我調節,適應人類道德
除了自由與平等外,到了21世紀人們也更加注重多元。人文價值也變得更加多標準,要包容更多不同的意見。但如果我們認同自由,平等和多元的話,事實上我們也更離不開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因為中心化的威權主義無法也沒有動機去迎合多元的人文需求。
【本書特色】
本書所有章節都是圍繞討論現代資本主義制度和人文價值的關係。
>>第一章,我們會先探討前人為了實現人文價值,通過理性來改造資本主義的數次嘗試。在文藝復興之後,再次興起了古希臘用理性科學來理解世界的傳統,這股風潮也燃燒到了經濟學。但可惜,我們很難說近一百年嘗試改造自由市場的嘗試是成功的,相反僵硬地設計與干預市場機制帶來了許多悲劇。
>>第二章主張資本主義並非不能和人文價值兼容,相反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是人文道德的先決條件。人類本來就是自利的,可謂本性難移。然而資本主義制度一方面無需人類改變為了自己利益而努力的欲望,另一方面可以同時令所有人都能為他人創作價值。令利他在資本主義制度裡成為利己的唯一方法。
>>第三章主要討論自由主義。個人自由是資本主義的主要核心,也是現代社會運行的核心。確實在自由市場的機制中,自由競爭的角色非常重要,也是現代人類社會創新與進步的源泉,有人說自由競爭違反人性,但在自由市場中合作和互利才是主流,我們無需誇大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競爭。資本主義也捍衛了民主制度。民主主義和資本主義都有許多共同的普世價值條件作為基礎。在歷史上,許多國家的民主化過程一開始,也是人民為了維護自身經濟利益,才決定爭取民主的。所以兩者是相輔相成。
>>第四章討論資本主義制度中的平等問題。歷史證明,也許資本主義有令收入分佈不均,但事實上在經濟增長時候,大部分情況都是全民生活水平和購買力都有改善。甚至相對來講,社會底層獲利更多。另外,馬克思所提出的上層社會剝削下層勞工的理論也站不住脚,不能說有勞動的人沒有獲得滿意回報就是剝削。
>>第五章,資本主義一直自身也在不斷再調整與進化。到了21世紀,資本主義之中已經混入許多平等主義的理念,關於自由的定義也五花八門,逐漸多元化。
>>第六章,我們會展望未來,並討論未來的社會是否還需要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制度。有人認為,隨著科技發展,當公權力能夠掌握足夠多的訊息和數據時,也許就能實現計劃經濟甚至是共產主義。但在筆者看來,即使技術繼續進步,大概率我們的社會也不會往中央化發展。相反,經濟越複雜,越需要個人自由,創新和放權來實現增長。所以未來社會依舊需要資本主義。
>>結論,筆者認為資本主義制度也是非常脆弱,需要我們去呵護。資本主義所主張的原則,也許會和政治家的利益發生衝突,一旦資本主義制度被摧毀或出現嚴重倒退。輕則我們可能需要數十年的時間來慢慢重新建立,重則人類有可能要經歷像共產主義國家所經歷過的悲劇。
現今,我們的人文價值比一百年前有更高的要求。
對性別議題、機會平等、社會正義等議題的要求都是前所未有的;
同時,我們對於道德的要求也越來越個人化。
資本主義是普世的,不會因為意識形態或文化有所定義不同。
經濟學的核心是人性,而資本主義這一套運行規則是最符合人類常識和人性的制度。
無論是哪一個國家的人,無論是男是女,我們都有利己的傾向,
我們都嚮往自由和平等,不會因為我們本身的文化背景而改變。
而資本主義制度恰恰是能滿足我們人性需求的同時,能讓人們互相為大家創造價值的制度。
但只要人文價值離不開自由、平等等人文價值,我們依然需要資本主義自由制度來實現。
人文價值雖在不斷演化,但自由平等依舊是核心,需要資本主義制度的支撐,
可以說資本主義制度是更適合現代和未來的人文價值!
│專文推薦│
國立台灣大學進修推廣學院院長 郭佳瑋教授
在現代文明中,資本主義的市場機制激發了每一個社會成員創造價值的內生動力,長期來看造福了全體社會。與此同時,人文主義的價值理念也為資本主義的市場秩序提供了方向指引。……這本書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嶄新的視角,我們大可放下成見,解構傳統權威,以全新的姿態審視資本主義和人文價值,在現代語境中找到兩者和諧發展的契合點。──國立台灣大學進修推廣學院院長 郭佳瑋教授
作者簡介:
李湛侃 Joe Zhankan Li
1987年出生中國廣州,成長於荷蘭海牙。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Erasmus Universiteit Rotterdam)經濟系碩士、台灣大學Global MBA。中華民國BI數據分析師。自小受中西文化影響,酷愛東西方歷史。在多語言環境下長大,耳濡目染,略懂數國語言。年輕時放縱不拘,22歲時便休學近兩年,離開荷蘭遊學於澳洲、中國大陸和日本。後回荷蘭任職商業分析師,27歲時辭職來台進入台大進修商學。
現居日本東京,擔任某日商互聯網公司網頁UI/UX分析,並從事文字創作。
著作:《貧富差距的經濟學:一個財富爆發但分配不均的世界》(時報出版)
個人臉書Fan page與部落格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JoeZhankanLi
Medium https://medium.com/@lizhankan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管理學院Global MBA 2017年畢業
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經濟學碩士2011年畢業
名人推薦:
推薦序
資本主義與人文價值
國立台灣大學進修推廣學院院長 郭佳瑋教授
資本主義與人文價值,向來被認為是天生對立的兩大概念。資本主義象徵著動盪多變的市場經濟,而人文精神則強調穩定和諧的社會秩序。但作者在書中提出,這種傳統固化的二分法需要打破與修正。事實上,若我們拋開先入為主的成見,縱向審視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我們會發現兩者之間存在著更加微妙、更加辯證的關係,有著相互依存與相互促進的一面。
人文主義的核心價值在十四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萌芽開來。那個時代的人們開始擺脫中世紀教廷權力的桎梏,不再心甘情願地追隨既定的權威,開始關注個人的理性與自由。人們渴求在一個制度化的社會秩序中獲得基本的自由和公平。三百年後的十八世紀,亞當.史密斯提出了「資本論」,強調市場機制和個人選擇自由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兩大理念傳統上被視為難以調和的對立面。但實際上,在現代文明中,資本主義的市場機制激發了每一個社會成員創造價值的內生動力,長期來看造福了全體社會。與此同時,人文主義的價值理念也為資本主義的市場秩序提供了方向指引。
此外,作者還討論了一些極為重要的議題。比如,僅僅依靠人類主觀的理性設計很難完美重構一個穩固高效的經濟制度,這向我們展示出制度設計的局限;與此同時,作者也指出,資本主義在極大程度上拓展了普通人的選擇範圍,加速社會各階層之間的流動速度,這些都彰顯了資本主義的價值。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資本主義顯示出了更加包容的一面,更加重視社會的基本公平,這吸收並統合了人文精神的某些要求。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兩者是互相依存的,也是相互促進的。
審視資本主義理念和人文主義價值之間錯綜複雜、難以定論的關係,對我們深入理解和反思現代文明社會的各方面具有重大的意義。這不僅關係到我們對經濟發展規律和經濟制度的認知,也關係到人文精神在現代社會實踐中能否發揮正確的指導作用,最終引領我們的社會朝著更加繁榮富強、更加公正高尚的方向前進。這本書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嶄新的視角,我們大可放下成見,解構傳統權威,以全新的姿態審視資本主義和人文價值,在現代語境中找到兩者和諧發展的契合點。
序言
資本主義很邪惡?
我一九八七年出生在中國廣州,那時的大陸已經改革開放近十年,我從未親身經歷過計劃經濟的年代。對我來說,那個計劃經濟的時代就像傳說一樣,人人都在討論它,卻不曾存在我的生活中。一方面,我童年身邊的大人無一例外,都在驚嘆改革開放對國民生活帶來的正向改變,覺得自己的物質生活比起計劃經濟年代進步太多。另一方面,當大人們提起資本主義時,大部分的人都是咬牙切齒。也許是共產主義思想對社會的影響根深蒂固,人們都習慣性地把資本主義和邪惡、敵對、腐朽等負面概念畫上等號。年輕的我,其實不大理解。
當我慢慢長大後,對改革開放與之前計劃經濟時期到底有何不同,開始感到好奇。但我驚奇地發現,改革開放的核心不外乎是國退民進,尊重自由市場機制等,這些難道都不是資本主義的特質嗎?我漸漸意識到,年少時身邊大人的談話充滿了矛盾。其實大人們所詬病的資本主義,正是他們歌頌的改革開放中的核心元素。
我十二歲時,國小尚未畢業,便跟隨父母移民到歐洲的荷蘭。有趣的是,即使是在言論自由的西方,資本主義似乎也是一個小小的禁忌,很少有人在公開場合正面評價。相比之下,宣揚收入分配,保護弱勢群體等的聲音的人理直氣壯許多。在上國高中歷史課時,在我印象中伴隨資本主義一詞一起出現的,往往都是像經濟危機,弱肉強食,人性貪婪,收入不均等概念。在二〇二一年的一個美國問卷調查,竟有過半年輕人對資本主義抱持負面印象,而比例甚至有持續擴大的趨勢。
直到上大學進入經濟系,我才開始對資本主義有了較系統的理解。可以說,資本主義制度是人類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我們必須承認,資本主義制度是人類至今為止創造物質文明最有效的制度,沒有之一。在經濟學的範疇中,資本主義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不勝枚舉。例如資本主義提高了人類生產效率,讓人類大概率在未來不會再面臨饑荒,它也讓越來越多人遠離貧窮,也讓人可以在解決解決生存之外尋求其他人生意義。
資本主義所帶來的物質豐盛,以提高了人類可去外地或出國旅遊工作的移動性,讓人類大開了眼界,不斷地推高人類的文明水平。這些都是老生常談,已經成為經濟學界的共識,並非本書關注重點。
資本主義能創造物質和財富的力量沒有爭議,但此制度最受人詬病的是它的倫理瑕疵,也是本書重點。正如前文所述,資本主義常被貼上貪婪,金錢至上,殘酷,因此不道德的標籤。其中一個例子是,現代社會有些人非常反感把勞動力商品化,認為這有損人的自尊。但如果當勞方在沒有被威嚇的前提下,自願提供自己的勞動力給資方,而這種雇傭能讓勞資雙方,都能實現自己目標時,難道這自願協議不是雙贏的行為嗎?
另一個例子就是,有些人會認為資本主義鼓勵人去逐利,這也是不道德的。但利潤往往代表了資本家為社會添加了價值,或者說為社會做了好事。而當商業行為變成利潤時,也會為商家下一次生產提供動力。通過贊頌美德和慈善來實現人文價值是低效且不穩定的,不大可能在社會整體實施。
在我看來,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最大的差別是,我們不再視物質財富視為社會唯一的發展目標,而是把像民主、自由、平等、權益等以人為中心的人文價值,視為現代與傳統社會的分界線。也就是說一個國家是否文明,並不是看它有多少錢,而是它尊重人文的程度有多高。
而歷史告訴我們,注重人文的文明國家,往往是以資本主義作為經濟制度的國家。相反,沒有資本主義的國家不僅僅物質匱乏,而且是獨裁、神權、專制的溫床。作者認為,資本主義表面上雜亂無章,實際上也有彰顯道德倫理和人文價值的力量。並且在社會整體的層面上,通過資本主義實現人文價值的效果,遠比宗教信仰,頌揚美德,道德教育或理性制度設計來的穩定和自然。
我從不認為僅靠信仰、頌揚、教育、宣傳就能實現文明道德的社會。相反我更認同管仲所說:「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只要有溫飽物質豐盛生活的前提之下,才有可能去讓人們講道德和講人文。又有如馬克思所說,沒有經濟基礎(下層建築)的話,談上層建築也是徒勞而已。
當然,資本主義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制度。但在我看來它和民主一樣,是人類文明發展至今最不壞的制度。資本主義的核心是自由,但它也有一直接受並包容來自平等主義方面的批判,不斷與時俱進和完善自身,從而迎合二十一世紀道德多元的社會。任何事都有代價,有得就便有失。資本主義制度中的自由也不例外。自由所帶來的代價就是風險與責任,自己選擇的價值,也必須要讓自己來負責承受相應的結果。
資本主義中人們所享有的自由並不代表大家就可以躺平,自由市場的核心是鼓勵人們去選擇、創造、冒險與負責。但總有些人期待社會一方面享受著言論和選擇自由,另一方面自己又批評資本主義所帶來的激烈競爭,無需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在我看來這樣的人就太過東食西宿了。
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是價值和理念,並非物質和利益。但微妙的是,價值和理念,要通過豐盛的物質與利益來實現,而不是理性設計或頌揚說教。因此,透過資本主義來追求物質不僅不邪惡,反而是實現更高人文價值的手段。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7折以上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