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這本書重新再活了一次!」
★網友按讚淚推 當當網5顆星好評★
從業20多年,心理學者武志紅幫助數百萬人活出自我的又一重磅巨作!
你將重新認知自我、擺脫情感操控、建立清晰邊界、成就更自信的自己。
百萬暢銷書作者繼《為何家會傷人》後再一經典
——如何從自戀走到自信、活出真正的自我——
\ 第1本深度剖析「全能感」的大眾心理學 /
【專業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文森說書∣YouTuber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周志建∣山隱中的療癒師、故事療癒作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雪力(夏瑄澧)∣《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YT頻道主持人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心理勵志暢銷作家
鄧善庭∣諮商心理師
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 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謝玉蓮∣繪星心理治療所體系 院長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各界讚譽】
※當世界無法順應內心轉動,就微調、修正、改變我們的全能自戀。引領自己覺察生命中,相遇人事物的深度關係。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讓我們痛苦的,常是脫離現實的想像。事實本身,通常慈悲得多。在靜觀中,讓感官不加分別,收納世間萬象,可得真實與自由。看見真實的我與你,才有活在當下的自由,以及深刻的愛。期盼我們都能藉著武志紅老師的書,在如此深度關係中,獲得根本性的療癒。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確實,好多人都把自己的情緒及能量投射到他人及外界,長年卡在痛苦的情緒及外在困境裡。若能擴展心靈與感知,生命都會從而不同,也找回自己的力量及方向。透過深度關係,澈底療癒自己,更活出充滿力量、美好的自己。
——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在大疫時代之後,每個人在自我隔離之下,以身心安全為優先、以滿足自我為優先、沒有什麼比生存更重要,與外界隔離的時間空間感,意外餵養人們擴大與現實失聯的全能支配自戀狀況,反倒與真實人際失聯,這本書將幫助我們看見現況,並重新找回與現實的連結,找回真正的親密!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心理勵志暢銷作家)
※擺脫難以控制的焦慮、憂鬱、憤怒與極端情緒,治癒全能自戀,成就自信的自己。
——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 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讀者佳評】
■我靠這本書重新再活了一次。
■漫不經心的振聾發聵,讓我開始真正審視自己。
■這是看過的心理學相關,閱讀性最強的一本。
■深深體會,只有深度關係可以帶來真正的療癒。
■透過深度關係,我體驗到正念、心流、鬆弛感、靈動……。
■更能專注與投入真正喜愛的事物,實現自我改變與成長。
【本書特色】
■集結作者20多年、上萬小時心理諮詢經驗,
■系統性剖析情緒內耗的根源,解決問題治標又治本。
■結合真實案例與心理學說,深入淺出分析易引起共鳴。
■引導讀者與自己、他人、具體事物和世界建構真正的關係。
■幫助修煉自己的攻擊性、擺脫情感操控、建立清晰邊界感,活出自我。
■獨創「人性座標體系」,有助認知自我、理解人格形成的脈絡及行為背後的邏輯。
如果你總是焦慮、易怒、脆弱、易失控、被PUA、不耐煩、難以專注、活得很累、
缺乏行動力、害怕與人產生衝突、無法維持親密關係、覺得被現實世界拒絕……
就是處在連自己都未察覺的「全能感」中。
唯一解套就是——建立「深度關係」!
1. 「全能感」無所不在,到底是什麼?
■總是被有魅力、活得夠精彩的人吸引。
(……但是,結婚還是得找聽話、適合過日子的。)
■政府無能,活該官員遭民眾包圍、追打。
(……這麼做只是替天行道,剛剛好而已。)
■又發生醫病糾紛了,非要加害人(院方)還被害人(病人)一個公道。
(……不管有多少專業人士跳出來解釋,都是在護航。)
■我被國家機器監控著,處處受打壓。
(……對,這一切都是×××的陰謀。)
這些場景你一定不陌生,都是人性很自然的情感反應,
皆來自「全能感」的四種變化:
全能自戀>>>>>>全能暴怒>>>>>>徹底無助>>>>>>被害妄想
簡單來說就是:我一動念,世界就要照我想的運轉。(全能自戀)
無法如願就會動怒,向外便形成了毀滅欲。(全能暴怒)
若擔心被懲罰,便轉向自我壓制,感覺快被摧毀了。(徹底無助)
此時,這些明明是自己產生的想像,卻被投射成由外部力量造成,
因此無助的人都成了受害者。(被害妄想)
2. 自戀不是錯的,而是要去接納、認識
自戀是人類最原始心理,發生在嬰兒時期很正常,
但如果長大後仍是如此,就成了自我感脆弱的「成年巨嬰」。
自戀是一個人成長的原始推動力,
但成長同時又是一步步自戀受損,是從想像進入真實、從自戀邁向依戀的過程。
只有當自戀被撕開時,才能有光進來,於是得到了滋養;
只有當走進關係,真實地活著,才會體驗到生命本身。
如此一來,你會越來越喜歡、越來越能接納不完美世界,
更重要的是,你會越來越喜歡自己。
3. 現實具有療癒性,能滋養生命
自戀是沒有時空感、開始和過程的想像;
但現實從念頭的發想到完成,需要漫長過程,會挫敗一個人的全能感。
深受全能感支配的人,大多無法區分兩者,所以容易深陷情緒內耗。
本書將教你自我訓練,擴大感知,
你將學會享受過程,接納不如意的事發生,感受生命的流動,
變得更容易專注與投入,更能體驗自信、心流、鬆弛感等美好狀態。
4. 自戀的對立面不是不自戀,而是活在關係中
一直孤獨的人很容易陷入內耗,
只有活在關係中才能看見彼此,感受存在。
關係中有利用、誘騙、私心、嫉妒等不好的一面,
但是當關係能真正建立時,人性的光明面也會產生。
比起壓制自戀,不如在深度關係中自然而然地馴服,
你會感受到心靈被拓寬了,充滿創造性、熱情和愛,
變得既可以強大,也可以弱小;
既可以對別人好,也可以表達攻擊性,保護自己。
拿出真實的「我」,去和真實的「你」碰撞。
你的內在心靈與外在現實會一同被照亮。
深度關係就是人生的答案,也是一種最根本的療癒。
【本書金句】
■關係就是一切,一切都是為了關係。
■巨嬰的戀愛,就像在找媽。
■選擇一個活得不夠精采的人,其實是在選擇好控制的人。
■逼孩子聽話,相當於給孩子餵毒。
■一個人的成長歷程,不就是「翅膀變硬」的過程嗎?
■真實的世界,本身就是有療癒性的。
■懂事,可能是深度無助。
■所有旁觀者眼裡的壞人,都認為自己是好人。
■尊重規律,而不是活在自戀想像中,這就是智慧。
■孤獨,會製造最大的黑暗。
■我們需要藉助關係來活出自己。
■有毒的關係也勝過沒有關係。
■當你全然、徹底地投入任何一種關係時,每一個當下本身就是完美的。
■不要只追求精神生活,人生中那些充滿煙火氣的俗事,藏著深刻的意義。
■當自戀被撕開時,才能有光進來,於是你得到了滋養。
作者簡介:
武志紅/
知名心理學者、資深心理咨詢師、心理學暢銷書作家。
1992年,考入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師從國內著名的心理治療學家錢銘怡教授。2001年,獲得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專業碩士學位。現於北上廣開辦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致力於用心理學去深度剖析理解個人、家庭的種種典型現象,讀者遍布世界各地華人區。
其代表作《為何家會傷人》出版十餘年來暢銷逾百萬冊。另著有《和另一個自己談談心》、《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為何越愛越孤獨》等作品。
章節試閱
第十章/懂事、脆弱與生命力缺失
■平息眾怒與鞭打快牛
我們在前文講失控與歸罪時,講的主要是個體會使用的邏輯,本節我講一下在大的群體中會發生的類似的事情。先講一個在《三國演義》中的情節。
曹操率軍和孫策、劉備一起攻打稱帝的袁術,但糧草不夠了,本來預計吃十天的軍糧只能吃三天了。糧草官過來問曹操該怎麼辦,曹操說,那就大斛改小斛。
糧草官說,這不是剋扣軍糧嗎?士兵吃不飽,豈不是怨聲載道?曹操說,我有解決的辦法。
果真,幾天後士兵怨氣沖天,有騷亂的跡象。這時,糧草官過來問計。曹操說,「計策就是借你的人頭一用,至於你的老婆和孩子,放心,我會好好補償的」。然後立即斬下糧草官的人頭示眾,並說是糧草官剋扣了軍糧,害大家餓肚子。
軍隊的騷亂情緒被安撫了,然後士兵帶著怒火迅速攻下了袁術的城池。
曹操是地道的奸雄,深通人心。不能撤軍,仗必須要打下去,糧食只有這些了,必須減少每頓飯的量才能堅持下去。這時,軍隊有不滿是必然的。不僅是餓肚子,也是失控,所以這時就必須找一個外在的「魔鬼」去歸罪。這樣就可以平息眾怒,安撫人心。
平息眾怒,安撫人心。這是常見的權力手腕。群情激憤往往意味著一個群體處於失控狀態,這時整個群體的破壞力會很強,並且他們必然會將內心的魔鬼投射到外部世界,所以找一個「替罪羊」讓群體去歸罪、去恨,是一種很有效的策略。
和個體一樣,群體也有整體心理發展水準的問題。巨嬰越多,這種歸罪的傾向越強,就會越急不可耐,因為巨嬰的時間感和空間感比較差。一旦失控,他們就希望立即找到一個外在的魔鬼去歸罪。
在我們的社會中,不僅個體會這樣,體系也容易使用這種策略。所以,碰到問題,一種中國式的智慧是躲一下,別惹上身。如果你和這個大問題有關了,你就很可能會成為被怪罪的對象。
倒地老人訛詐扶助者,只是這一邏輯的一種表現而已。我們類似的表現非常之多,比方官僚作風重的企業,「老油條」們都會懂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要總想著去衝殺、去解決問題、去當英雄。因為你越是這麼做,越容易成為領導和群眾的替罪羔羊。
回顧一下自戀性暴怒的四部曲,只是當主語是群體時,「我」就變成了「我們」:
1. 任何不如意,都是在挑戰我(我們)的自戀。
2. 任何不如意,不管是主觀還是客觀的,都有主觀惡意動機在。
3. 有主觀惡意動機者,必須向我(我們)道歉。
4. 否則,我(我們)就滅了你(本來這應該還有一句話——「或者滅了我自己」,但當群體處於暴怒時,群體不會去想「滅了我們自己」)。
所以關鍵是,當發生騷動時,群體會認為有「一個有主觀惡意動機的魔鬼」在。這個魔鬼就像死神,來要自己的命,我們必須找到它、歸罪它,甚至殺掉它,這樣就可以免受它繼續侵襲了。
因此,曹操推出糧草官,就可以讓士兵們怪罪糧草官,認為他是讓自己餓肚子的惡魔。殺了他,士兵們失控帶來的恐懼、憤怒與無助就可以平息了。
在類似的邏輯下,還會導致一個現象,就是鞭打快牛。問題出現時,要找能幹的人負責解決問題,而當出現問題時,也會犧牲他們。
這是因為能幹的人通常心理發展水準也高,所以當局面失控時,他們能更好地解決問題。不僅如此,當要啟動歸罪邏輯時,他們就算被歸罪,也仍然因為人格成熟和考慮太多而傾向於去承受。但人格不成熟的巨嬰,你如果要歸罪於他們,他們會爆發出更嚴重的破壞性。
這是醫病糾紛一度盛行的重要原因。不僅是醫病糾紛的人不成熟、偏執,社會體系也有意無意地在偏袒鬧事的人,而過於苛責醫護人員這些社會中堅力量。
此外,這一邏輯也延伸到社會很多地方,例如鼓勵舉報,於是變成偏執的舉報者和體系一起,對學校、媒體和商家進行聯合「絞殺」。
具體表現就是,一有偏執的舉報者,相關機構就要找被舉報者的責任。而且,不分青紅皂白,讓被舉報者想辦法安撫舉報者。這種現象背後的邏輯是:社會要和諧、穩定,就得找中堅力量來背鍋。
這種做法有現實上的合理性,很多舉報者都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他們有偏執的個性,而且非常善於戰鬥,不達目的不甘休,甚至還有一副「哪怕世界毀滅了也得按我的來」的架勢,所以真是不好對付。
但被舉報者常常是比較理性的,他們考慮得相對周全,所以可以用「壓制」被舉報者的利益的方法,安撫偏執的舉報者。
然而,被舉報者常常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偶爾這麼做還好,一旦成為一個社會常見的邏輯就非常可怕。這一點目前最集中的表現就是醫病糾紛。
醫病糾紛有各種複雜的原因,所以醫病糾紛剛一發生時,醫院方和相關部門竟然一直不去保護醫護人員的安全和利益,而是容易偏袒和縱容鬧事的偏執狂。
這個邏輯的形成不只是社會體系的問題,很多人都有責任。2020年元旦期間,我和幾個老傳媒人聊天,大家一致認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我們都錯了。那時,但凡發生醫病糾紛、校園糾紛,或其他類似事件,媒體就明顯有一種傾向——龐大的醫療機構或相關機構在傷害弱勢群體。我們反思,這種傾向鼓勵了醫病糾紛。
平息眾怒和鞭打快牛在短期內很好使,但也很容易收穫惡果。例如,摔倒的老人訛詐扶助者,會導致社會道德嚴重滑坡,並且我們也可以看到,當不再一味偏袒老人時,這種事情就明顯減少了。然而,在醫病糾紛這個問題上,這個邏輯仍然存在,這也導致醫病糾紛發生非常頻繁。
廣東佛山一名男子殺死多個家人。被抓後,他透露說,他之所以殺死哥哥等人,是因為父親病逝前,他們沒有對父親盡心盡力,所以他恨他們。他講了很多細節,似乎這個說法真可以成立似的。
只是我在諮詢中也聽了太多類似的故事,最終發現他們這樣做的基本邏輯是失控後要怪罪別人的邏輯:失控,特別是可怕的失控,一定是有一個惡意力量在作祟,必須找到它、幹掉它,否則它還會如死神一樣繼續發起攻擊。
但這個死神其實是由他們自己的全能自戀轉變而成的。全能自戀讓他們想徹底控制事情。而當失控發生後,這份全能感受到挫敗,特別是親人死亡,再也沒法挽回了,這是對全能感摧毀性的打擊,所以要找到到底是誰幹的。
倒地老人最容易怪罪的是事發時離他最近的人。同樣,親人離世後,最容易被怪罪的,恰恰是照顧親人最多的那個人。
這也是醫病糾紛的邏輯。這個邏輯也是覺得醫療中各種失控都有主觀惡意力量在和自己作對,而醫療產業化和相對惡劣的醫患關係,讓病人與家屬很容易責怪醫生,特別是第一線的醫生和護士。
所以,和容易暴怒、自我破碎的人打交道確實不容易,你很容易被他們怪罪。
在寫本節的內容期間,我休息時做了一個夢。我在夢中說出了這樣一句話:「你是好人,那麼你得讓著我,讓我吃一口;你是壞人,你這麼可怕,我吃了你!」
這是對極端巨嬰心理的總結,碰見好人,他們想去剝削。而剝削被拒時,他們就想報復和破壞。個體的這種邏輯很難避免,但社會體系應該在這種時候秉持基本公平、正義的原則,不能為了安撫巨嬰而犧牲中堅力量,否則就是在鼓勵逆向淘汰。
第十一章/被害妄想
■替死鬼心理
「替死鬼心理」是我提出的一個說法。現在大家應該都習慣了,我在不斷製造一些不嚴謹,但又非常好理解的術語。
替死鬼心理來自我們文化中關於替死鬼的傳說。依照我們的傳說,因為上吊、溺水、中毒、難產而死的人,他們的鬼魂會駐留在人間,必須找一個替死者,讓對方以同樣的方式死亡,自己的靈魂才能超生。
這種傳說中藏著一個深層的邏輯──「我必須把我所承受的苦難傳遞給另一個人,讓那個人和我遭受一模一樣的苦,那樣我才得以安寧」。這種心理就可以稱為「替死鬼心理」。
最初提出替死鬼心理的概念,是直接受到兩起凶案的影響。
這兩起凶案都發生在二○○六年。先講一個當時轟動一時的凶案。黑龍江佳木斯男子宮潤伯,在一年多時間裡,誘騙、猥褻十一名兒童,並把其中六名兒童殺死肢解。
在宮潤伯的案件曝光前不久,一位做司法鑒定的朋友找我,告訴我一起他們覺得難以理解的凶案: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子殺了工友的妻子後自首。
他先是想自殺,但不想孤獨地死去,於是決定在臨死前找一個墊背的。這種想法是很多絕望凶徒的邏輯。從關係維度去理解,他們不想孤獨地死去;從自戀維度去理解,他們也覺得這樣自殺是虛弱的行為,是低自戀的表現,這會讓他們感到自己處在自戀維度最低的位置,因此有羞恥感。所以要殺死其他人,以證明自己並不是最虛弱無助的那個,還有人在自己的腳底下。
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他們會無差別地去殺人,而且會選最方便也最容易去傷害的對象,例如一些成年凶徒會選擇對幼稚園的孩子下手。
這位三十多歲的凶徒趁一位工友不在家時去了他家,隨便找了一個藉口和工友的妻子吵起來,借著怒氣把她殺死。
這是值得分析的細節。既然想無差別殺人,那麼為什麼不直接動手,還要找個藉口吵架?找藉口是為了給自己一個安慰:「是她不對,她惹了我,所以我才動手的。」這是為了維護「我是對的、我是好的」的自戀感。
殺了工友的妻子後,這個凶徒把工友家的現金搜羅一空,然後去做了桑拿浴。享受得差不多了,他心滿意足地打電話自首,並對員警說,不要隨便開一輛破車過來,要來就開本田轎車來。
警方滿足了他的要求,開著本田轎車來到桑拿中心,他束手就擒。他的行為令警方不解,因此安排了司法鑒定,結果顯示他作案時精神正常,是完全行為責任人。
以上行為讓人難以理解,而他還有更令人不解的部分。這位男子有一個小他十幾歲的女友,他很愛她。他每個月有兩千元左右的收入,自己只留一百元,其他全給了女友。決定殺人前,他還特地去了女友在外地的老家,把自己所有存款和現金給了她,然後返回廣州,闖進工友家,製造了這起慘案。
隨便找一個理由殺死一個和自己無冤無仇的女人,又極大地自我犧牲,去供養另一個女人,他這是在幹什麼?
用卡普曼戲劇三角來分析,可以說:面對小女友時,他想做拯救者;在面對工友無辜的妻子時,他成了加害者。而他之所以做加害者,是因為他的人生過得非常無力且失敗,他覺得自己是受害者。
還可以做進一步具體分析。
這名男子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因病去世了。此後,母親改嫁了三次,而他和三任繼父的關係都很一般。這樣的成長背景讓他很渴望建立自己的小家庭,但結婚幾年後他患上腎病,因而性無能,妻子因此向他提出了離婚。
離婚發生在他殺人前一年,這一打擊令他對生活徹底失去了信心。他經常有自殺的念頭,也經常會在心中掀起強烈的暴力欲望。可以推理出:他潛意識中暴力欲望的對象是前妻和母親,但這太容易破壞自己的道德自戀了,顯得自己是徹底的壞人。於是,他去尋找母親和前妻的替身──另一個女人,也就是工友的妻子。
再回到一開始提到的宮潤伯的案例。宮潤伯也是在找墊背的,只是他的目標是那些無辜的孩子。這兩個凶徒的選擇不同,是因為他們有不同的人生背景。
據報導,宮潤伯曾入獄多年,在監獄中屢屢被同監的犯人性侵犯,這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創傷。
顯然,他對十一名兒童進行性侵犯,就是替死鬼心理在作祟──「我要將我所承受的同樣苦難傳遞給別人,這樣我就好受多了」。
我看過一些關於美國連環殺手的研究,一些連環殺手會明確說出,他們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別人品嘗自己曾遭遇過的痛苦。他們要將那些可怕的痛苦從身上分裂切割出去,切割的方式就是變身為加害者,讓受害者嘗到和自己一模一樣的痛苦味道。
相比西方社會,當我們受到傷害時,似乎少有人直接還擊加害者,更常見的選擇,是加害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儘管冤冤相報不值得提倡,但起碼冤冤相報是將仇恨限制在加害者和受害者之間。相比之下,替死鬼心理所帶來的危害就大多了,這種心理會導致仇恨向外擴散。假若替死鬼心理非常流行,那很小的罪惡就會導致對社會極大的衝擊。
例如,如果宮潤伯是直接報復性侵他的人,那麼仇恨就會限於他和加害者之間,而不會傷及無辜,造成整個城市的恐慌。
替死鬼心理之所以盛行,還可能是因為對強者的崇拜,即相比對加害者的憤怒,受害者可能更痛恨自己的弱小。相比要還擊加害者的欲望,他更渴望成為一個和加害者一模一樣的強者。要實現這一點,他更想像傷害他的人那樣,去傷害更弱者。
這種心理被稱為「向強者認同」,同時還有「向弱者轉嫁」。
一個家族的暴力史之所以會不斷延續,便是因為這種心理。父親對兒子施加暴力,兒子反而會認同父親,並渴望比父親更暴力,於是家族暴力不斷延續下去。
這也是社會暴力不斷傳播並延續的重要原因。例如,我們會看到那些製造最多殺戮的人,反而普遍被當作英雄來崇拜。
替死鬼心理很常見,我前面講了兩個很極端的凶案,還可以講一些非常普通的例子。
想像一個糟糕的、充滿家暴的家庭,其中的父親,對兒子不爽時就有暴力傾向,他的暴力行為是用腳踹。他就是對腳踹很有感覺,很少會使用其他暴力方式,如搧耳光。相反,他的太太也對兒子有暴力傾向,但不會用腳踹,而總是搧耳光。
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會固執地使用特定的方式施展暴力?因為他們在自己小時候,遭受過同樣的暴力對待。這位父親在原生家庭中,總是被自己的父親用腳踹,這位母親則常被自己的父母搧耳光。
人都是活在體驗和感覺之中的,也會一再去構建重要體驗的重複,這就稱為「強迫性重複」,所以強迫性重複就如同命運一般。
這位父親一再重複「父親踹兒子」的行為,和這位母親一再重複「父母搧孩子耳光」的行為,都是強迫性重複。這種重複都是在玩替死鬼心理的遊戲,父母怎麼傷害自己,他們就怎麼傷害自己的孩子。
透過這麼做,他們覺得自己是強者,是在自戀維度的高位,自己的孩子則被置於低位。
當人去追求「向強者認同」和「向弱者轉嫁」的遊戲時,自己就變成了黑暗力量的傳遞者和製造者了。美國心理學家史考特.派克(M. Scott Peck)在他的《邪惡心理學》這本書中論述,「轉嫁痛苦」就是邪惡最常見的源頭。
徹底無助和被害妄想,是讓人很難面對的東西。當我們不想深入面對它們時,就會讓它們沉入潛意識,於是容易被這些黑暗所支配。相反,當我們深入認識、直面它們時,就有可能化解它們。
第十章/懂事、脆弱與生命力缺失
■平息眾怒與鞭打快牛
我們在前文講失控與歸罪時,講的主要是個體會使用的邏輯,本節我講一下在大的群體中會發生的類似的事情。先講一個在《三國演義》中的情節。
曹操率軍和孫策、劉備一起攻打稱帝的袁術,但糧草不夠了,本來預計吃十天的軍糧只能吃三天了。糧草官過來問曹操該怎麼辦,曹操說,那就大斛改小斛。
糧草官說,這不是剋扣軍糧嗎?士兵吃不飽,豈不是怨聲載道?曹操說,我有解決的辦法。
果真,幾天後士兵怨氣沖天,有騷亂的跡象。這時,糧草官過來問計。曹操說,「計策就是借...
作者序
導言/歡迎來到真實世界
■全能感的四張面孔
在你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先問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心理算健康的?或者說,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對此,美國心理學家科胡特(Heinz Kohut)給出了非常簡明的答案:自信和熱情。
當活力能滋養自體時,就是自信;當活力能滋養客體時,就是熱情。這個答案真是簡單。如果初學心理學,剛剛接觸到科胡特這個說法,你可能會覺得這個說法一點都不深刻,但如果你對人性瞭解得越來越深,特別是被科胡特所說的另一個概念所深深糾纏時,你會深切地感受到,走到自信、熱情這一步,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這另一個概念,就是全能自戀。
全能自戀是嬰兒最原初的心理,因此也是人最原初的心理。它的邏輯是,「我一動念頭,世界就該按照我的念頭而運轉。」當全能自戀受損時,人會產生自戀性暴怒。我將其稱為「全能暴怒」,覺得這個詞比「自戀性暴怒」更合適一些。受全能暴怒驅使時,人會產生毀滅欲。
如果全能自戀和全能暴怒能直接表達,人就會感覺到自己很有力量。但是,在既不能表達全能自戀,又不能表達全能暴怒時,這份能量並不會消失,而是會轉而壓制自己。這時,人會體驗到徹底無助。
同時,人還覺得像是被外界的一股力量壓制,因此會產生被害妄想,覺得有一個無比厲害的人、機構或神魔在破壞著自己的各種事情。
全能自戀、全能暴怒、徹底無助和被害妄想,我們可以把它們概括為「全能感」,這是全能感的四種經典表達。
除此以外,全能自戀還有非常複雜的變化。我在諮詢和日常生活中,發現全能自戀簡直無處不在。
很有意思的一點是,我講課時發現全能自戀是最受歡迎的內容。例如,我開持續數天的工作坊時,學員們通常很希望多一些練習和分享,唯獨在我講全能自戀時,他們會覺得練習和分享有點浪費時間。他們會說:「別做練習和分享了,你講吧,這些內容太吸引人、太好玩了。」
我認為這是因為這些內容戳中了大家的心,一開始容易覺得,「啊,我身邊有一個這樣的人」,後來發現,「哎呀,這說的不正是我嗎」!
我開全能自戀主題的講座時,也常有人問我:「武老師,這個話題我想深入瞭解一下,請給我推薦幾本書吧。」可是抱歉,除了《自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這樣一本偏專業的書之外,我真不知道還可以推薦其他什麼書。現在,我可以推薦自己的這本書了,我希望自己不僅能寫清楚全能自戀的深層邏輯,還能寫透我們身邊常見的各種現象。
最近幾年,全能自戀是我關注的一個焦點,並且在觀察自己時,不可避免地看到我也深陷全能自戀之中。它的很多幽微、奧妙的變化,在我身上都可以看到。
甚至隨著對自身全能自戀等問題的瞭解越來越深,我越來越覺得,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講清楚全能自戀的內容,那會像是自己的一種畢業典禮。
現在,我覺得我終於可以系統地講一講全能自戀了,於是有了你所讀到的這本書。
這本書分為三大部分:
1. 全能自戀及其變化。
2. 人性座標體系。
3. 頭腦暴政。
這本書還有兩大價值:瞭解和療癒。
先說說瞭解。如果你身邊有人有嚴重的全能自戀,你會細緻入微地瞭解這個人。例如,如果你身邊有一個總是亂發脾氣的人,這個人通常會成為你的一個噩夢。一直以來,你可能會很納悶他到底在做什麼。學習了全能自戀的知識之後,你會發現,這樣的人是在被全能暴怒支配著的。又如,你身邊有特別好說話的人,可是你又真切地感覺到,你沒法走近他,甚至非常不喜歡他。
這樣的人是怎麼回事?當瞭解了本書中關於徹底無助和被害妄想的內容後,你可能會恍然大悟:哦,他們原來是這樣的,他們自己做了「好人」,但不斷把「壞」投射到外部世界。比如,你就容易被他們投射成「壞人」。
沒有誰喜歡被投射成壞人,所以你不喜歡這樣的人是很正常的。這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可怕的問題:如果你就是這樣的人呢?你會擔心嗎?你自以為是地做了半輩子甚至一輩子好事,結果發現自己註定會被辜負,也收穫不了親密關係。如果真是這樣,這該是何等可悲的事情?
說到瞭解,那就是了解他人、瞭解自己、瞭解關係,乃至瞭解社會現象。這會讓你感覺自己的眼睛和心變得更亮了。
有人可能會覺得,學習全能自戀是對自己嚴重的攻擊。當你有這種感覺時,我建議你放棄,不要和自己太較勁。
你覺得這本書很刺激、很過癮,不斷讓你感歎:「哇,誰誰是這樣的!我就是這樣的!這說得也太準了!」這時,你雖然有一定被攻擊的感覺,但不覺得嚴重,那麼這本書就是適合你的。
也可能你很好運,發現自己沒什麼全能感,親友中也沒有這樣的人,不過各種熱點新聞事件的主角常常是這類人,而你在工作和生活中免不了要和這樣的人打交道,那麼瞭解他們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瞭解主要會給你帶來控制感,也可以讓你更清醒地做選擇。但瞭解不是療癒,療癒的根本,是關係。全能自戀的對立面不是不自戀,而是能活在關係中。
我的很多來訪者都說過一句話:「我是一個人長大的。」這句話充滿悲傷,也非常能說明問題。全能自戀總是和孤獨綁在一起。
並且,這是可以倒推的。如果你這一生一直孤獨,那必然意味著你深陷全能感中。區別只是:當你的表現為全能自戀和全能暴怒時,會很明顯;當你的表現為徹底無助和被害妄想時,則是隱蔽的。
關係或情感才是人性中療癒性的力量。全能自戀不能直接被滅掉,但它可以透過體驗到深度關係中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被馴服。
我們的歷史文化中有一則深刻的故事,就是大禹治水。在大禹之前,人們對待氾濫的水災,就是拼命去堵,但均告失敗,直到大禹找到疏通的方法,才得以解決。
這個故事可以引申到全能自戀中。全能感是猶如核彈一般的能量。當它直接呈現出破壞性時,會很嚇人,而我們的文化找到的傳統解決方式,是壓制。
這就涉及我們文化中的另一個故事——齊天大聖被壓制在五指山下。孫悟空在齊天大聖階段,是全能自戀和全能暴怒的經典表達。這個隱喻在我們的社會文化中,簡直無處不在。
壓制也可能是一條相當合理的道路,可是降服全能自戀還可以有另一個方向——進入關係。
■人性座標體系
人性可以分成兩個維度:
自戀維度,也可以稱為「力量維度」、「權力維度」。
關係維度,也可以稱為「情感維度」、「道德維度」。
這兩個維度組合起來,自戀維度為縱軸,關係維度為橫軸,可構成一個座標圖,我將其稱為「人性座標體系」。
在自戀維度的縱軸上,人會深切地體驗到地位的高低、力量的強弱,乃至生死;而在關係維度的橫軸上,人會真切地感知到,情感是平等的。因此可以說,一個深情的人,就在很大程度上破掉了高低、強弱,乃至生死。
同時,自戀維度也極為重要。你會看到,太多人為了維繫關係而產生了強大恐懼症。我們最懼怕的,是綻放自己的光。「強大恐懼症」,是我造的一個詞。在本書中,我會從多個方面去分析它。
可以說,自戀加深的程度和關係進入的深度一起構成了一個人的心靈空間。這兩個維度都展開,才能活出自己。
自戀是人的根本屬性,受自戀驅使,人會渴求卓越乃至完美,因此會特別懼怕平庸,覺得「不卓越不配活」,從而產生巨大的焦慮。孤獨的全能自戀,必然伴隨著深度的焦慮。
但是,當你進入深度關係後,就會真實體驗到你的心靈被拓寬了。你會體驗到「我既可以強大,也可以弱小;既可以對別人好,也可以攻擊別人保護自己」。這意味著,你的心從二元對立開始走向合二為一。
總之,從自戀維度能進入關係維度即療癒。這是本書的第二大部分,如果能幫到你或你在乎的人,從而可以更好地進入關係,那就太值得了。
當然,本書不可避免的是在認知層面講述,對於就差一層窗戶紙的人來說,認知的提升也許瞬間就戳破了這層窗戶紙,而讓你能更深地進入關系。
對於嚴重停留在自戀維度的人來說,認知可能只是一個開始,但也可以是一個前行的方向。
全能自戀,或者說超高自戀,可以成為一個巨大的推動力,推動人去追求卓越。但很詭異的是,這時的卓越是沒有創造力的。要明白這一點,就要知道自戀維度的另一個名稱——「權力維度」。意思是,純自戀推動的追求卓越,本質上是為了追求權力、聚攏資源,避免自己落在弱小而任人宰割的位置上。這時的追求卓越,其實是為了避免死亡。
因此可以說,權力驅動著的卓越,內核是死亡焦慮,而創造力意味著生,是死亡焦慮的對立面。
一個人如果想將這股能量從死亡焦慮轉化成生能量,就需要在關系中馴服全能自戀,然後才會體驗到生命的美好,會生機勃勃,充滿創造性、熱情和愛。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或者我們的社會有真正的創造力,就需要學習如何進入深度關係中。
所以,關係並非只是情感這麼簡單。全能自戀的各種變化是第一部分。關於自戀與關係的人性座標體系是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比較特別一點,在這一部分,我會談一談「頭腦暴政」。
■走出頭腦自戀
一個人的成長,是從全能自戀到真實自信的過程,也是從孤獨自戀到有深情依戀的過程,同時是從想像進入現實的過程。
想像與現實的一個巨大差別是,想像可瞬間完成,可超越時空;現實中卻有時間和空間,從念頭的發起到完成需要過程。它越重要,就越需要漫長的過程。所以,現實會挫敗一個人的全能自戀。
當一個人進入現實失敗時,就會過度使用頭腦的想像,並用想像去要求自己、別人,乃至世界。這時的想像會有高度的全能自戀,因此這份要求會變得難度很高、很苛刻,所以構成了「頭腦的暴政」。
圍繞著孫悟空和唐僧,有一個深刻的隱喻。孫悟空可視為全能自戀的想像力,而唐僧則是現實世界的象徵。孫悟空一個跟斗可以翻出十萬八千里,而想像就具備這個特點,你可以使用想像輕鬆抵達任何地方。
但是,唐僧去西天取經,就得老老實實地行走。沒法取巧,還得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相應的是,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各種道理,頭腦裡明白很容易,但你必須使用肉身在現實中,也就是關係中去體驗。
頭腦快,但虛;體驗慢,但真。當你能「降服」全能自戀的狂暴想像,從而進入看似慢騰騰的體驗時,你會愛上生命,愛上平凡的生活。不僅如此,你會發現,你這時好像才可能碰觸到無限的存在,而所謂創造力也由此而生。
圍繞著頭腦暴政,有一個重要的矛盾——過程和目標。目標主義者總想著立即實現目標,這其實是受全能自戀裹挾的結果,也是受死亡焦慮所推動的;而過程主義者才能體驗到生命能量的流動。當你能夠享受過程時,就意味著你真的有了創造力。
全能自戀會催生出各種高大上乃至奇幻的東西,像神、佛、魔的世界,至少也是強人的世界。受全能自戀驅使時,你會總想著在天上飛,就像齊天大聖總是在翻筋斗雲一樣。
但是,當你降服了全能自戀,從孤獨的想像世界進入關係的現實世界後,你會發現自己從天空中降了下來,像是進入了凡間,這個凡間有滿滿的熱情、愛和創造力。
你會愛上這個凡間的萬事萬物,同時會愛上自己。這樣的愛,才會帶來真實的自信。在我看來,真正的自信只能來自愛。
導言/歡迎來到真實世界
■全能感的四張面孔
在你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先問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心理算健康的?或者說,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對此,美國心理學家科胡特(Heinz Kohut)給出了非常簡明的答案:自信和熱情。
當活力能滋養自體時,就是自信;當活力能滋養客體時,就是熱情。這個答案真是簡單。如果初學心理學,剛剛接觸到科胡特這個說法,你可能會覺得這個說法一點都不深刻,但如果你對人性瞭解得越來越深,特別是被科胡特所說的另一個概念所深深糾纏時,你會深切地感受到,走到自信、熱情這一步,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目錄
導言 歡迎來到真實世界
全能感的四張面孔
人性座標體系
走出頭腦自戀
第一部分 全能自戀及其變化
引言 如何看全能感?
第1章 全能幻夢
全能感的四個變化
全能感的常規表現
全能夢:奇葩新聞背後的幻夢
第2章 全能自戀相關的心理機制
警惕向全能感退行
楊廣的千古一帝夢
第3章 意志與控制
意志成本
控制你能控制的
傳銷陷阱
第4章 聖人邏輯
被強加的聖人身分
被鎮壓的聖嬰能量
女鬼、女妖與無欲男
岳飛的自毀
第5章 全能感常規表現的具體分析
卓越強迫症
強大恐懼症
輔導作業為什麼這麼難?
權威恐懼症
投入困難症
破除「狀態幻覺」
第6章 聖母與巨嬰
聖母與巨嬰的共生
巨嬰的戀愛,就像在找媽
媽寶男的致命衝突
絕配男女
聖母和巨嬰,哪個更嚴重?
第7章 溝通中的全能自戀
聽話哲學:你必須聽我的,我絕不聽你的
聽話哲學中的「你死我活」
道歉裡的生死較量
第8章 想像敵意遊戲與絕對禁止
全能自戀的基本邏輯
認識敵意的想像遊戲
轉變你的敵意想像遊戲
絕對禁止性超我
神聖權威= 絕對禁止
兩種考官
第9章 極端全能暴怒
嫉恨
反社會人格
惡性自戀
第10章 懂事、脆弱與生命力缺失
全能自戀與徹底無助
夢魘是怎麼回事?
小偷意象
屍體意象:沒有生命力的情感
千人一面
懂事,可能是深度無助
平息眾怒與鞭打快牛
警惕「張獻忠崇拜」
脆弱的真相是暴怒
第11章 被害妄想
被害感
成功中的陰謀論
戲劇三角:加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
替死鬼心理
捉住重要關係中的「鬼」
第12章 失控、歸罪和歸因的分析
失控與歸罪
倒地老人為何訛詐扶助者?
失控中的魔鬼
魔鬼在自己心中
走出歸罪的泥潭
第二部分 人性座標體系
引言 擁抱想像,進入真實
第13章 人性座標體系
只有第一名才有意義嗎?
何謂人性座標體系?
心靈空間的層級
第14章 情感勒索
警惕情感勒索
接納自戀與自私
平等感
道德資本
苦情戲
泛道德化
第15章 走出孤獨
走出心靈僻徑
人類最本質的需求
關係,就是一切
孤獨會製造最大的黑暗
關係,拓寬心靈的尺度
感情寂滅的一代宗師
第16章 依戀與自戀
依戀的達成
自體客體與客體使用
溺愛的幌子
關係的本質
容器功能
我們為什麼懼怕失敗?
放下控制
真愛,從真實開始
兩種知識
第三部分 頭腦暴政
引言 高貴的頭腦,孤獨的頭腦
第17章 頭腦暴政
拖延與急切
當我開始愛自己
頭腦暴政與學習障礙
第18章 失眠心理學
失眠,也許是因為太孤獨
失眠中的思維陷阱
睡眠中的生死隱喻
第19章 內心與世界
內化與外化
頭腦暴政的自我PUA
現實世界的療癒性
全能頭腦編織的高牆
無處不在的躲閃與錯開
錯開,是因為懼怕黑暗
第20章 深度關係滋養生命
腦補與腦嗨
滋養你的精神生命
自我的層級
只有目標綜合症
時間感和空間感
深度關係
導言 歡迎來到真實世界
全能感的四張面孔
人性座標體系
走出頭腦自戀
第一部分 全能自戀及其變化
引言 如何看全能感?
第1章 全能幻夢
全能感的四個變化
全能感的常規表現
全能夢:奇葩新聞背後的幻夢
第2章 全能自戀相關的心理機制
警惕向全能感退行
楊廣的千古一帝夢
第3章 意志與控制
意志成本
控制你能控制的
傳銷陷阱
第4章 聖人邏輯
被強加的聖人身分
被鎮壓的聖嬰能量
女鬼、女妖與無欲男
岳飛的自毀
第5章 全能感常規表現的具體分析
卓越強迫症
強大恐懼症
輔導作業為什麼這麼難?
權威恐懼症
投入困難症
破除「狀態...
商品資料
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4-06-05ISBN/ISSN:978626742751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80頁開數:18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