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并非學院派式的文學史專著,而是理論批評隨筆的結集。1980年出版之后,至今已再版25次,成為后現代批評經典著作。作者通過對文學現代性的批判來剖解現性,分別探討“風景”、“內心”“自白”、“病態”、“兒童”及“敘述方法”等日本現代文學獨有特性的形成過程,挖掘文學現代性的起源提示現代文學與現代民族國家的共生關系。現代文學一旦確立了自身,其起源便被忘卻。忘卻的結果就使得人們相信這一文學的基本觀念具有歷史普遍性,這一普遍性也就獲得了不證自明的霸權地位,由此排斥任何“非現代性”的事物,對任何前現代的事物進行肆意的分割、顛倒和重組。
作者簡介:
柄谷行人,1941年生,日本兵庫縣人。東京大學經濟學部本科畢業,后獲同大學英國文學專業碩士學位。文藝評論家。原為法政大學教授,現為近畿大學特任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比較文學客座教授。作為日本現代三大文藝批評家之一,柄谷行人代表著當前日本后現代批評的最高水準。《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一書1980年由日本講談社單行出版,1988年收入講談社文藝文庫系列,至今已再版25次。該書已有英、德、韓語譯本,法文本正在翻譯中。是柄谷代表作之一。
目錄
中文版作者序
英文版作者序(1991年)
一 風景之發現
二 內面之發現
三 所謂自白制度
四 所謂病之意義
五 兒童之發現
六 關于結構力—— 兩個論爭
七 類型之死滅(1991年)
八 書寫語言與民族主義(1992年)
文庫版后記(1988年)
德文版后記(1995年)
韓國語版后記(1997年)
重疊的現代性鏡像
全書所涉日本文史名詞簡釋
譯者后記
中文版作者序
英文版作者序(1991年)
一 風景之發現
二 內面之發現
三 所謂自白制度
四 所謂病之意義
五 兒童之發現
六 關于結構力—— 兩個論爭
七 類型之死滅(1991年)
八 書寫語言與民族主義(1992年)
文庫版后記(1988年)
德文版后記(1995年)
韓國語版后記(1997年)
重疊的現代性鏡像
全書所涉日本文史名詞簡釋
譯者后記
商品資料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7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