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際政治在多民族國家的理論與實踐》作者是來自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理論、世界民族和民族歷史等三個研究室關於族際政治研究的科研人員。本論集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學科建設的成果之一,是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相關研究人員以族際政治的視角對多民族國家內部族際政治整合的最新研究成果。
族際政治。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在1 996年率先提出的研究視角和研究框架,這一概念目前已被國內政治學、民族學和民族理論界廣泛接受。《族際政治在多民族國家的理論與實踐》在《族際政治與現代民族國家》的研究基礎上,針對統一多民族國家內部的族際政治整合、認同與承認,族體、族類與族性、種族與殖民,種族主義與民族主義,主體民族與少數民族.文化多元主義的普適性等多個事關多民族國家政治整合的相關議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族際政治在多民族國家的理論與實踐》可具體細分為族際政治理論研究、中國族際政治分析和國外族際政治考察三個主要部分。
作者簡介:
陳建樾,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法學碩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與法制研究,在《民族研究》、《世界民族》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主要著作有《台灣“原住民”歷史與政策研究》、《族際政治與現代民族國家》(合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合著)。週競紅,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歷史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關係研究,在《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學報》等核心期刊發表多篇論文,主要著作有《走向各民族共同繁榮——民族地區大型水電資源開發研究》、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關係史研究》(合著)、《我國各民族的繁榮發展》(合著)。
目錄
在差異中求和諧、求統一的思考——以多民族國家族際關係和諧為例
種族與殖民——西方族際政治觀念的一個思想史考察
西方的“族體”概念系統——從“族群”概念在中國的應用錯位說起
當代西方民族理論的主要淵源
歐洲現代種族主義的歷史透視
先秦文獻中的“族”與“族類”觀
中文“民族”一詞源流考辨
從“華夷”到“民族”:國家轉型背景下的族類劃分
清末民國中國民族史研究中的“漢族”內涵
族性及族性張揚——當代世界民族現象和民族過程試解
民族認同危機還是民族主義宣示— —亨廷頓《我們是誰》一書中的族際政治理論困境
族際政治視野中的自治、共治和多元文化主義
認同與承認:政治多元主義還是文化多元主義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民族關係
多民族國家和諧社會的構建與民族問題的解決——評民族問題的“去政治化”與“文化化”也談在我國民族問題上的“反思”和“實事求是”——與馬戎教授的幾點商榷
族際政治民主化:多民族國家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課題
以製度和法治保護少數民族權利——中國民族區域自治的路徑與經驗
“因俗而治”型政區:中國歷史上“一體”與“多元”的空間互動
中華民國時期的邊疆觀念和治邊思想
從漢族主義到中華民族主義——清末民初國民黨及其前身組織的邊疆民族觀轉型
語言·文化·政治:俄語在我國新疆地區的傳播
民族主義與國家利益——民族學視野中的阿富汗國家重建
主體民族主義與國族“創建”之間的悖論——論哈薩克斯坦族際政治的困境
論加拿大魁北克民族問題
民族國家建構中的民族問題
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更新、重構與民族主義的影響
政治因素依然是民族問題的首要原因
在差異中求和諧、求統一的思考——以多民族國家族際關係和諧為例
種族與殖民——西方族際政治觀念的一個思想史考察
西方的“族體”概念系統——從“族群”概念在中國的應用錯位說起
當代西方民族理論的主要淵源
歐洲現代種族主義的歷史透視
先秦文獻中的“族”與“族類”觀
中文“民族”一詞源流考辨
從“華夷”到“民族”:國家轉型背景下的族類劃分
清末民國中國民族史研究中的“漢族”內涵
族性及族性張揚——當代世界民族現象和民族過程試解
民族認同危機還是民族主義宣示— —亨廷頓《我們是誰》一書中的族際政治理論困境 ...
商品資料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05-01ISBN/ISSN:9787509714454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8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