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華經》的思想中,菩薩行的觀念也得到充分地闡釋,這些豐富的修習思想著重體現在《安樂行品》及《常不輕菩薩品》中。所謂“菩薩行”,是指志求佛果的眾生(菩薩)為證佛果,
而必須精勤修習的自利利他的各種方法。如在《常不輕菩薩品》中,記述了常不輕比丘隨見四眾悉皆禮拜讚歎,無論人們對他怎樣輕罵侮慢,他都對眾生禮敬如故,並預言眾生皆當作佛。這可被認為是較早出現的“一切眾生皆可成佛”思想。如東晉時期的竺道生,即對當時中土流行的所謂“一闡提人不得成佛”的思想提出異議,而提出“一闡提人亦當成佛”的觀念,他之所以孤明先發地提出這一觀點,實則與他對《法華經》真實思想的解悟不無關係。這一點可以從他所作《法華經疏》中看出。如在註疏《譬喻品》時有言:“聞一切眾生,皆當作佛。”在《見寶塔品》的注疏中言:“既云三乘是一,一切眾生,莫不是佛,亦皆泥洹。”由此也可看出《法華經》思想對他的影響。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1 |
作者:賴永海、王彬
優惠價: 5 折, NT$ 105 NT$ 210
本商品已下架
在《法華經》的思想中,菩薩行的觀念也得到充分地闡釋,這些豐富的修習思想著重體現在《安樂行品》及《常不輕菩薩品》中。所謂“菩薩行”,是指志求佛果的眾生(菩薩)為證佛果,
而必須精勤修習的自利利他的各種方法。如在《常不輕菩薩品》中,記述了常不輕比丘隨見四眾悉皆禮拜讚歎,無論人們對他怎樣輕罵侮慢,他都對眾生禮敬如故,並預言眾生皆當作佛。這可被認為是較早出現的“一切眾生皆可成佛”思想。如東晉時期的竺道生,即對當時中土流行的所謂“一闡提人不得成佛”的思想提出異議,而提出“一闡提人亦當成佛”的觀念,他之所以孤明先發地提出這一觀點,實則與他對《法華經》真實思想的解悟不無關係。這一點可以從他所作《法華經疏》中看出。如在註疏《譬喻品》時有言:“聞一切眾生,皆當作佛。”在《見寶塔品》的注疏中言:“既云三乘是一,一切眾生,莫不是佛,亦皆泥洹。”由此也可看出《法華經》思想對他的影響。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