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講述了比較文學的基礎知識,學習比較文學的必要性,比較文學的歷史,比較文學在中國的崛起,比較文學視野中的文學理論等內容。
章節試閱
1963年,法國著名比較文學家艾田伯(Etiemble Rene)總結1958年教堂山和1962年在布達佩斯召開的大會,發表了論戰性的專著《比較不是理由》,這本書1966年以《比較文學中的危機)為題在美國出版。它全面總結了過去的論爭,開拓了新的視野。他認為“文學的比較研究”,包括對那些相互之間沒有直接影響關係的文學的比較研究都會對當代文學作出貢獻,例如關於毫無聯繫的詩的結構或小說結構的比較分析就會幫助我們發現詩歌或小說本身必須具備的特性。他舉例說:“我講授了一門再正統不過的課……所有我用來評述歐洲前浪漫主義的誕生的引語均出自中國詩歌,從生活在紀元之前的屈原到宋代。”能“用公元前和公元後12個世紀的中國詩歌來解釋18世紀的前浪漫主義的所有題材”,就因為“那些形式存在著,類型存在著,不變因素存在著”。在他看來“歷史的演進”和“美學的沉思”兩者不但不對立,而且必須互相補充並結合起來。因此,18世紀到20世紀中國道家學說在歐洲的傳播(或者甚至於禪宗),20世紀美國電影對法國(或德國、或英國)文學的影響這類課題就和“能,,樂和悲劇(或“狂言”和鬧劇)的比較詩學等課題同樣重要。艾田伯的功績在於溝通了影響研究和並無事實聯繫的平行研究,承認兩者同等重要,並開始把兩者研究結合起來。
艾田伯實際上接受了大部分韋勒克的意見。他提出了“比較文學是人文主義”的觀點,主張把各民族文學看作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和相互依賴的整體,而比較文學正是促進人們相互理解,有利於人類團結進步的事業。更值得重視的是他極富創造性地提出了異質的中西比較文學發展的可能性和前景,從而削弱了歐洲中心論。這些貢獻使他和美國的韋勒克一起,用他們的主張明顯地影響了六七十年代乃至80年代初期的整個比較文學的發展趨向。
真正體現了,這十餘年來爭辯和討論的成果的是韋勒克本人在1970年所寫的<比較文學的名稱與性質)。早在1965年,韋勒克在美國比較文學學會以主席身份所作的報告中就已經強調指出,不但應在“把文學作為藝術來研究與把文學放在歷史與社會中去研究這兩者之間保持平衡”,而且也應“在擴大和集中之間,民族主義和世界主義之間保持平衡”。在1970年的文章中,韋勒克強調指出;第一,比較文學是一種沒有語言、種族和政治界限的文學研究;第二,對比較文學來說,比較歷史上毫無關係的語言和風格方面的現象,同研究從閱讀中可能發現的相互影響和平行現像一樣很有價值,他說“研究中國、朝鮮、緬甸……
1963年,法國著名比較文學家艾田伯(Etiemble Rene)總結1958年教堂山和1962年在布達佩斯召開的大會,發表了論戰性的專著《比較不是理由》,這本書1966年以《比較文學中的危機)為題在美國出版。它全面總結了過去的論爭,開拓了新的視野。他認為“文學的比較研究”,包括對那些相互之間沒有直接影響關係的文學的比較研究都會對當代文學作出貢獻,例如關於毫無聯繫的詩的結構或小說結構的比較分析就會幫助我們發現詩歌或小說本身必須具備的特性。他舉例說:“我講授了一門再正統不過的課……所有我用來評述歐洲前浪漫主義的誕生的引語均出自中...
目錄
第一章文學研究的新途徑——比較文學
第一節文學研究的三種途徑:文學理論—文學批評—文學史
第二節文學研究的另一種途徑:比較文學
第三節比較文學起源於了解他人的興趣
第四節比較文學尋求他種文化的應和
第五節比較文學在與不同文化和不同學科的關係中尋求文學的生長點
第二章為什麼要學習比較文學
第一節我們所處的時代——文化轉型
第二節文化轉型與文化多元
第三節比較文學有助於多元文化的發展
第四節比較文學有助於擴展人們的精神世界
第五節比較文學有助於從他人觀點更好地理解自己
第六節比較文學是參與和更新世界文學建構的重要途徑
第三章比較文學的歷史
第一節比較文學的發端
第二節比較文學在當國的發展
第三節比較文學在美國的發展
第四節比較文學在俄蘇和期他國家
第五節比較文學的進一步發展——定義之爭
第四章比較文學在中國的崛起
第一節中國比較文學的源頭
第二節比較文學作為一門學科在中國的出現及其發現
第三節錢鍾書和他的《管錐篇》
第四節六七十年代中國比較文學在港台地區的發展
第五節中國比較文學的新起點
第五章差別·類同·流變
第一節“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較文學的重要原則
第二節素材—題材—題旨—主題
第三節題材、題旨和主題的比較研究
第四節主題和題材的流變
第五節意象、象徵、原型的比較研究
第六章接受‧影響‧交流
第一節接受理論的基本內容
第二節傳統的影響研究
第三節接受理論與影響研究
第四節接受與影響的多種模式
第七章詮釋‧理解‧翻譯
第一節詮釋的多樣性
第二節詮釋循環與過度詮釋
第三節互動認知與雙向詮釋
第四節翻譯在比較文學中的地位
第八章比較文學視野中的詩歌、小說、戲劇和文類
第一節中西詩歌比較研究
第二節中西小說比較研究
第三節中西戲劇比較研究
第四節中西文類比較研究
第九章比較文學視野中的文學理論
第一節中西詩學關於文學存在方式的探討
第二節中西詩學關於文學存在理由的探討
……
第十章西方文藝思潮與中國現代文學
第十一章跨學科研究:文學與自然科學
第十二章文學與哲學社會科學
第十三章文學與藝術
附錄: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比較文學
閱讀書目
後記
第一章文學研究的新途徑——比較文學
第一節文學研究的三種途徑:文學理論—文學批評—文學史
第二節文學研究的另一種途徑:比較文學
第三節比較文學起源於了解他人的興趣
第四節比較文學尋求他種文化的應和
第五節比較文學在與不同文化和不同學科的關係中尋求文學的生長點
第二章為什麼要學習比較文學
第一節我們所處的時代——文化轉型
第二節文化轉型與文化多元
第三節比較文學有助於多元文化的發展
第四節比較文學有助於擴展人們的精神世界
第五節比較文學有助於從他人觀點更好地理解自己
第六節比較文學是參與和更新世界文學建構的重...
商品資料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03-01-01ISBN/ISSN:9787301063798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0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