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部完整地專門研究遊仙詩的產生和發展歷史的論著,對秦漢魏晉遊仙詩的發展脈絡,主要創作旨趣和藝術表現方式作了全面系統而又深入細緻的研究。
作者簡介:
張宏,生於1967年4月,原藉湖北公安。1988年獲南開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學位;1994年獲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專業碩士學位;1997年獲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專業博士學位,分配到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工作至今。2006年到加拿大里賈那大學作訪問學者一年。2007年8月派駐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歐盟使團工作。在北京大學學習期間,在《北京大學學報》、《道家文化研究》等多種學術刊物上發表有關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論文20多篇。曾獲1996年北京大學“挑戰杯”五四論文大賽系級一等獎、校級二等獎。出版《道骨仙風》(華文出版社,1997年)、《魏晉南北朝傳世美文精選》(九洲出版社,1999年)等。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導論
二、遊仙詩的分類
本書主要從遊仙詩作者身份的角度,將游仙詩大致分為文人遊仙詩和方士道人等神仙家遊仙詩兩類。具體闡述中以論述文人遊仙詩為主,將道教的發展和神仙家的遊仙詩創作作為背景穿插結合起來,以求全面探討遊仙詩發展的各種時代因素和風貌特徵。
同時,本書將游仙詩的創作按其主旨情趣,大致分為求仙、遊仙和遊玄遊道三條發展線索,其中求仙類旨在追求長生成仙的神仙宗教信仰,以《遠遊》 、秦《仙真人詩》和漢樂府遊仙詩及《郊祀歌》為源頭;遊仙類則主要藉神遊仙境來象徵、寄託詩人的情志,以屈原《離騷》的神遊幻境和浪漫精神為淵藪;遊玄遊道類則藉遊仙幻象來表現遊於玄道的玄思理趣,以《老子》、《莊子》的自然無為之道的境界論為源泉。在這三條發展線索中,又以藉遊仙來詠懷述志為主線。……
第一章 導論
二、遊仙詩的分類
本書主要從遊仙詩作者身份的角度,將游仙詩大致分為文人遊仙詩和方士道人等神仙家遊仙詩兩類。具體闡述中以論述文人遊仙詩為主,將道教的發展和神仙家的遊仙詩創作作為背景穿插結合起來,以求全面探討遊仙詩發展的各種時代因素和風貌特徵。
同時,本書將游仙詩的創作按其主旨情趣,大致分為求仙、遊仙和遊玄遊道三條發展線索,其中求仙類旨在追求長生成仙的神仙宗教信仰,以《遠遊》 、秦《仙真人詩》和漢樂府遊仙詩及《郊祀歌》為源頭;遊仙類則主要藉神遊仙境來象徵、寄託詩人的情志,以屈原《離騷》的神...
目錄
緣起
序一
序二
序三
中文提要
上篇淵源篇
第一章導論
第二章神仙思想的產生和崑崙蓬萊仙境神話的流傳——求仙思想的緣起
第三章老子的長生久視之道與亂世生命哲學
第四章莊子的方外之遊與真人境界——借遊仙以表遊玄遊道旨趣的源泉
第五章楚辭的神遊幻境和浪漫精神——借遊仙以表象徵寄託的淵藪
第六章“後世遊仙之祖”——《楚辭.遠遊》遁世遊仙的神秘宗教境界
下篇流變篇
第七章秦皇漢武時期的神仙方士文化和樂府遊仙詩
第八章漢魏晉郊廟歌辭中的神仙思想和遊仙歌舞
第九章潤色鴻業的誇誕藝術手法遊精宇宙的玄道心靈幻象——漢賦中的神仙思想和遊仙描寫
第十章漢代文人擬騷之作的遊仙幻想——楚辭借遊仙以表象徵寄託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流變
第十一章集漢樂府遊仙詩之大成發文人遊仙詩抒情言誌之新聲——曹操遊仙詩論略
第十二章寄沉痛於悠閒托情志於遊仙——曹植遊仙詩論略
第十三章變遊仙為遊玄以仙心來明道——阮籍遊仙詩論略
第十四章化遊仙為高隱求列仙於玄境——嵇康遊仙詩論略
第十五章融遊仙隱逸體玄為一體集魏晉遊仙詩之大成——郭璞遊仙詩論略
第十六章修煉仙道生活的記錄閱讀神仙秘笈的幻想——庾闡遊仙組詩的時代意義和藝術特色
……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續後記
蓬瀛仙館簡介
緣起
序一
序二
序三
中文提要
上篇淵源篇
第一章導論
第二章神仙思想的產生和崑崙蓬萊仙境神話的流傳——求仙思想的緣起
第三章老子的長生久視之道與亂世生命哲學
第四章莊子的方外之遊與真人境界——借遊仙以表遊玄遊道旨趣的源泉
第五章楚辭的神遊幻境和浪漫精神——借遊仙以表象徵寄託的淵藪
第六章“後世遊仙之祖”——《楚辭.遠遊》遁世遊仙的神秘宗教境界
下篇流變篇
第七章秦皇漢武時期的神仙方士文化和樂府遊仙詩
第八章漢魏晉郊廟歌辭中的神仙思想和遊仙歌舞
第九章潤色鴻業的誇誕藝術手法遊精宇宙的玄道心靈...
商品資料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03-01ISBN/ISSN:9787802541115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49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