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本書容易,寫一本書而能拓展人的文化精神空間實難。
這部以圖誌命名的書,開拓了圖與文互動互釋的文學史方式,讀詩文既講悟性,讀圖畫又知趣味。副題標示“宋、遼、西夏、金、回鶻、吐蕃、大理國、元代卷”,當是強調考察文學史的民族學、地理學、考古學、文化學諸角度,在文學史的時間維度上增加了層面豐富的空間維度。每章之前有楷體排出的“小序”,告白著如何因由這些角度入乎其里而出乎其表。
借文學史的新形態來考量中華多民族文化共同體的整體特徵和動態過程,包括它的文化哲學與合力機制,是一種創新嘗試。其旨趣或如作者所云 ,難道中國作為一個現代大國,不應有一幅繪製得完整、堅實、博大、精妙而體面的文學地圖嗎?
作者簡介:
楊義,廣東電白縣人。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文學評論》主編,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國古典小說史論》、《中國新文學圖誌、》、《中國敘事學》、《楚辭詩學》、《李杜詩學》、《重繪中國齊學地圖》以及十冊《楊義文存》等著作三十餘種。曾獲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等獎項。曾講學於英國牛津、劍橋,美國耶魯、哈佛、斯坦福,以及日本、法國諸名校。採集圖誌資料,足跡遍於中國各省,以及大英圖書館和日本東洋文庫。
章節試閱
然而,相比於10世紀以前的唐朝和13世紀以後的元朝,夾在中間的宋朝顯得兵力積弱、國土褊狹。宋王朝只不過是整個中華民族諸多文化板塊中一個文化含量極高的板塊,宋朝文學是一種承受著日益沉重的外部壓力,在一塊相對穩定繁榮的土地上所修煉的文化內功。愛國抗敵,成為南宋文學最充滿激情的主題。因此,考察游牧文明和農業文明的碰撞融合,成為考察這幾百年間中國文學的關鍵中的關鍵。原因在於這個大時段中,中華大地上存在著幾乎與宋朝相始終的諸多王國、諸多文化板塊。這些文化板塊的漂移、擠壓、碰撞、交流、吸收的深廣程度,深刻地影響著各自板塊的多樣性的文化特質、存在形態和未來命運。在中國正史中,宋、遼、金三史並列,與這三朝形成鼎足之勢的還有党項人建立的西夏。1004年“澶淵之盟”及其後的兩三年間,宋廷以輸銀納絹的方式,獲得與遼、西夏雖有戰事或摩擦,卻在邊境開設榷場,開展貿易,因而大體平穩相處百年的局面。此外游牧於漠北的回鶻汗國在9世紀40年代解體後分三路西遷,除了遷至河西走廊的甘州回鶻,亡於向西擴張的西夏之外,另兩支分別在吐魯番和喀什一帶,建立高昌回鶻王朝和喀喇汗王朝。喀喇汗王朝兼併了另一路自稱是唐王朝之宗屬的于闐回鶻,其統治者自己冠以“桃花石”(中國)稱號,分中國為上、中、下三部,自居下中國。1085年在與宋朝大宗的馬匹交易中,得價一百二十萬貫之巨。或如喀喇汗王朝的名著《福樂智慧》所說:“要是中國商隊砍倒自己的旗子,千萬種珍寶從何而來?”
吐蕃自松贊乾布在7世紀統一藏區、文成公主入藏而奠定漢藏舅甥關係之後,二百年間唐、蕃處於會盟和會戰之間,並在吐蕃赤松德贊時期聯合南
詔、党項、回鶻諸部,攻入唐朝首都長安。但是最後一代贊普朗達瑪荒唐毀佛,於842年被殺之後,吐蕃陷入長期的四分五裂,各種佛教門派展開百家爭鳴。直到1252年佛教薩迦派教主八思巴,前往六盤山謁見忽必烈,其後被尊為國師,統領吐蕃事務,吐蕃才作為完整體納入中國版圖。地處西南的南詔,由於唐玄宗天寶年間楊國忠誤國征伐,就聯合吐蕃叛唐。到了10世紀初前期,大臣篡位,政權三經更迭,直到白蠻段思平於937年建立了延續三百餘年的大理國。其國主曾被宋太宗冊授為“雲南八國郡王”,又被宋徽宗冊授為雲南節度使、上柱國、大理王,因而以名譽上屬國關係,與兩宋王朝保持著馬市交易和民間文化交流。它每年由邕州橫山寨向內地輸出軍馬數千匹,緩解了此戰略物資的短缺。由此可知,在……
然而,相比於10世紀以前的唐朝和13世紀以後的元朝,夾在中間的宋朝顯得兵力積弱、國土褊狹。宋王朝只不過是整個中華民族諸多文化板塊中一個文化含量極高的板塊,宋朝文學是一種承受著日益沉重的外部壓力,在一塊相對穩定繁榮的土地上所修煉的文化內功。愛國抗敵,成為南宋文學最充滿激情的主題。因此,考察游牧文明和農業文明的碰撞融合,成為考察這幾百年間中國文學的關鍵中的關鍵。原因在於這個大時段中,中華大地上存在著幾乎與宋朝相始終的諸多王國、諸多文化板塊。這些文化板塊的漂移、擠壓、碰撞、交流、吸收的深廣程度,深刻地影響...
目錄
導言:文學史觀念和方法通議
第一章走向多元一體文化結構中的文學
第一節宋朝國策與文風鼎盛
第二節與宋朝並存的中華諸多文化板塊
第三節民族文學多樣性及“邊緣的活力”
第二章宋詩在挑戰館閣詩風中起步
第一節貶官文學與山林文學
第二節洛下才子群與梅堯臣
第三節蘇舜欽的豪雋超邁
第三章宋詞第一浪以俗為先鋒
第一節城市文化空間與柳永詞
第二節晏殊詞的閒雅清遠的府邸文化空間
第三節晏幾道的詞史回波
第四章歐陽修開拓的文學大家氣象
第一節散文的詩化魅力
第二節詩的平易化和詞的私人化
第三節國家重臣的文學魄力:從《岳陽摟記》到《資治通鑑》
第四節張先的本色詞
第五節曾鞏文章與家族文化
第六節王安石的政論和詩
第五章蘇軾與士人文化範式
第一節作為進士層群之文化典型的東坡風範
第二節蘇詩的憂患和理趣
第三節曠世詞風的開創
第四節黃州東坡現象
第五節蘇轍綠葉扶花的成就
第六章黃庭堅的詩派意義
第一節老辣生新的山谷體
第二節文字功力第一流
第三節陳師道的苦吟
第七章北宋中後期詞壇
第一節秦觀開發詞的言情功能
第二節賀鑄的武人豪情和幻美
第三節周邦彥詞的工藝性
第八章遼金文學的文明史價值
第一節遼代詩風的直率和深婉
第二節金前期文學的痛苦中融合
第三節金中期文學的漢調胡音
第四節金後期的剛勁詩風
第五節元好問的幽並豪俠氣
第九章為文學發展時段的兩宋之交
第一節詞在轉折中激活生命
第二節陳與義的悲慨沉雄
第三節朱敦儒的清曠豪逸
第四節詞發現了良心也發現了風格
第十章慷慨與深婉的吟唱
第一節張元幹的慷慨悲歌
第二節張孝祥的英姿奇氣
第三節李清照的本色當行
第十一章南宋詩的中興氣象
第一節范成大的憂患心和平常心
第二節誠齋體的自然風和秀巧風
第十二章陸游詩的空間和規模
第一節愛國詩的高昂悲壯
第二節風俗詩的深醇和愛情詩的深摯
第十三章辛棄疾與志士詞派
第一節劍文化情結與尋找英雄情結
第二節大剛大柔的稼軒體
第三節陳亮以政論入詞
第四節劉過詞的悲憤和戲劇化
第十四章南宋詞壇的縱深度
第一節姜夔雅士詞的清剛幽冷
第二節詞學复雅潮流中的曲徑通幽
第三節穠麗神秘的夢窗體
第十五章南宋後期詩才的衰變
第一節四靈詩平凡的靈性
第二節江湖詩派的清豪和詞風的平民化
第三節劉克莊走出四靈和江湖派
第十六章志士與遺民的歌唱
第一節文天祥的生命絕唱和浩然正氣
第二節遺民詩詞的精神變異和絕望的時間體驗
第三節詞的曲化和易代悲音
第十七章民族文學神異的美學空間
第一節雄偉絢麗的吐蕃史詩《格薩爾王傳》
第二節從史詩《烏古斯傳》到回鶻長詩《福樂智慧》
第三節蒙古書面文學之祖《蒙古秘史》
第十八章社會文化結構震盪與元雜劇崛起
第一節雜劇前史的民間性和邊緣性
第二節關漢卿悲壯超邁的歷史英雄夢
第三節民間智慧的笑與怨
第十九章元前期雜劇
第一節愛情經典《西廂記》
第二節以雅化俗的詩劇妙音
第三節白樸雜劇的白居易情結
第四節馬致遠的語言天才和精神焦慮
第五節游牧文明衝擊下的民間意識上泛
第二十章元後期雜劇
第一節雜劇中心的南移和衰變
第二節鄭光祖的離魂想像與戲說歷史
第三節對友情和金錢的民間性反省
第四節喬吉重構文人詩酒風流
第二十一章元散曲的胡音俗調
第一節散曲提供了新詩學
第二節張可久的雅麗曲韻
第三節散曲的雜劇情趣
第四節色目曲家貫雲石“走出大都”
第五節薛昂夫超越種族偏見的文化認同
第二十二章元詩的腳步
第一節開端期的胡化氣質
第二節痛苦中的南北融合
第三節融合期的文化保守姿態
第四節色目子弟改寫邊塞詩體
第二十三章元中晚期詩風
第一節虞集的雅正沉鬱
第二節薩都剌面對“一江南北”的歷史反省
第三節楊維楨的狂怪
第四節王冕的悲憫和清高
第二十四章南戲的命運
第一節南北文明衝突及南戲的選擇
第二節荊劉拜殺四大南戲
第三節《琵琶記》的綱常倫理和民間趣味
第二十五章話本的空間
第一節小說與民間智慧結緣
第二節世俗奇情的市井人性認同和美學樣式
第三節講史平話的民間心理情結和文化史價值
結語
圖片索引
後記
導言:文學史觀念和方法通議
第一章走向多元一體文化結構中的文學
第一節宋朝國策與文風鼎盛
第二節與宋朝並存的中華諸多文化板塊
第三節民族文學多樣性及“邊緣的活力”
第二章宋詩在挑戰館閣詩風中起步
第一節貶官文學與山林文學
第二節洛下才子群與梅堯臣
第三節蘇舜欽的豪雋超邁
第三章宋詞第一浪以俗為先鋒
第一節城市文化空間與柳永詞
第二節晏殊詞的閒雅清遠的府邸文化空間
第三節晏幾道的詞史回波
第四章歐陽修開拓的文學大家氣象
第一節散文的詩化魅力
第二節詩的平易化和詞的私人化
第三節國家重臣的文...
商品資料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545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