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提出的“象思維”概念及其理論,既是對中國傳統思想基本特徵的概括,同時也為這一思想文化研究開拓出了一個新的方法論和視角。本書的“導言”和“緒論”,著重指出了“象思維”作為動態整體直觀的悟性思維,最富於原創性並且比概念思維更為本原。正是藉助於這個新的方法論和視角,本書對中國具有原創性的思想文化的基本領域,包括《周易》、《老子》、《莊子》,以及禪宗、古代詩歌、書道、畫論等,作出了極富啟迪性的詮釋和論述。
作者簡介:
王樹人,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西方哲學特別是黑格爾哲學研究,近年轉入中西哲學比較研究。代表作有《思辨哲學新探——黑格爾哲學體系研究》、《傳統智慧再發現》等。
章節試閱
四 重建與回歸
那麼,應當如何進一步合理地看待長期作為西方哲學聖壇的形而上學?現代以前,形而上學一直承擔著思想、文化、科學等總彙的角色,西方的科學思維理性、人文主義、社會契約等法權理論,包括宗教神學、藝術理論等等,都是在形而上學中孕育出來的。即使是中世紀,儘管有宗教的壓迫和專橫,不研究形而上學及其所囊括的廣大領域,也斷不會成為神學家的。事實上,當時的神學家大部分都是大學問家和思想家。現代社會並不是越過中世紀憑空而來,恰恰是直接從中世紀孕育出來。例如,西方現代的大學教育制度就是從中世紀開始建立起來的。根據韋伯的理論,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也同與中世紀宗教有淵源關係的清教倫理密切相關。甚至基督教關於“彼岸世界”的虛構,即關於上帝、靈魂不死、天國、地獄的設定,也曾為西方人的超越精神、懺悔精神、自律的道德精神之建立,提供了理論基礎。在這裡,可以清楚地看到,“虛構”雖然事實上並不存在,但“虛構”本身一旦產生出來,它就是一種精神的真實存在。這種精神存在,肯定會一再產生並對人類及其社會發生影響。由此可知,如果說人類童年產生的神話不會消失,那麼形而上學的“神話”也就不可能最終解構掉。黑格爾在他的《法哲學》中有兩句名言:“凡是現實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現實的”。對於形而上學來說,根據上述,即使它的“虛構性”,也不能否定其具有合理性。同時,從哲學史也可以看到,直到今天,種種形而上學體系,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爾眾多哲學體系,也仍然是啟迪創造新思的重要思想資源,接受這種啟迪,顯然也包括後現代思想家在內。所以,在這種意義上,形而上學既未失去現實性,也未失去合理性。特別是在當今之世,最高價值失落:“上帝死了”。人類在“科技失控”的異化中,不僅飽受生存危機之苦,而且也深深地陷入精神危機之中。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形而上學
重建的問題又被提出來了。首先,任何最高價值的建立,都必須或顯或隱地以某種形而上學為其理論支柱。可以看到,在現今的理論思潮中,無論是提倡回歸“啟蒙”(哈貝馬斯),還是對儒家“仁學”的現代轉化(新儒家),以及將科學與道家之“道”融會的科學人文主義(新道家)等等,都具有某種形而上學重建的取向。那麼,又如何揚棄傳統形而上學……
四 重建與回歸
那麼,應當如何進一步合理地看待長期作為西方哲學聖壇的形而上學?現代以前,形而上學一直承擔著思想、文化、科學等總彙的角色,西方的科學思維理性、人文主義、社會契約等法權理論,包括宗教神學、藝術理論等等,都是在形而上學中孕育出來的。即使是中世紀,儘管有宗教的壓迫和專橫,不研究形而上學及其所囊括的廣大領域,也斷不會成為神學家的。事實上,當時的神學家大部分都是大學問家和思想家。現代社會並不是越過中世紀憑空而來,恰恰是直接從中世紀孕育出來。例如,西方現代的大學教育制度就是從中世紀開始建立起來的...
目錄
自序
導 言中西視野下的“象思維”
緒論象思維與概念思維之比較
上篇“三玄”之“象思維”
第一章周易的原創之思與“象思維”
一、“易道”之博大
(一)“易道”之“象”
(二)“像數”與“義理”之分野
(三)“太極”之“象”
(四)“無極”之“無”
二、“易道”之“觀”
(一)所謂“仰觀天文,俯察地理”
(二)西方思想家向“象思維”的趨近
(三) “原發創生”之“觀”
(四) “觀”的不同層次及其意義
三、卜筮之“象”
(一)卜筮之“象”與“物佔”
(二)巫師頭腦中的“象”
(三)現象學運動與“象思維”
四、陰陽之道
(一)“太極”與陰陽爻、數字
(二)“大一生水”與“易道”
(三)“轉化”之為“替代”
五、卦爻的本真及其啟迪意蘊
(一)“數字化生存”與“卦爻化生存”
(二)“陰陽”、“太極”通儒佛
(三)多維編碼與韻體轉化
(四)“像數”為“易道”之本
(五)現代研究視野的缺失
(六)原發創生概說
第二章《老子》的“道”與“象思維”
一、“玄”為“道”之根本特徵
(一)“玄”為“眾妙之門”
(二)“玄牝之門”
(三)“玄覽”與“玄德”
(四)“玄達”或“玄通”
(五)“玄同”與“玄德”
二、“道”與“象”
(一)多采紛呈的“道”之“象”
(二) “道”的神秘混沌之“象”
三、“道”與“無”
(一)層次不同的“無”之“象”
(二) “有生於無”之“象”
(三) “無物之象”
四、“道”之守護
(一) “知”與“守”之“象”
(二)守“道”之“獨泊”與“若遺”
(三)得“道”者與失“道”者的價值觀
(四)“道”為最高價值
五、“道”與批判
(一)“大道廢”與“智慧出”
(二)回歸於“道”之批判
(三)民生關懷之批判
第三章莊子的境界與精神
下篇禪慧、詩魂與書畫之道
第一章禪宗“識心見性”的境界與智慧
第二章詩魂之“象”
第三章書道與畫境
本書 關鍵術語之解說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自序
導 言中西視野下的“象思維”
緒論象思維與概念思維之比較
上篇“三玄”之“象思維”
第一章周易的原創之思與“象思維”
一、“易道”之博大
(一)“易道”之“象”
(二)“像數”與“義理”之分野
(三)“太極”之“象”
(四)“無極”之“無”
二、“易道”之“觀”
(一)所謂“仰觀天文,俯察地理”
(二)西方思想家向“象思維”的趨近
(三) “原發創生”之“觀”
(四) “觀”的不同層次及其意義
三、卜筮之“象”
(一)卜筮之“象”與“物佔”
(二)巫師頭腦中的“象”
(三)現象學運動與“象思維” ...
商品資料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05-01ISBN/ISSN:7214038986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9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