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180
優惠價:5 折,NT$ 90
本商品已下架
《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政治因素及中國的對策》根據東亞地區的現狀,以東盟、中國、日本、韓國以及區域外的重宴國家美國為重點展開研究。區域經濟合作雖強勁發展勢頭,是當今世界經濟的一個基本特徵。以不斷擴大的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為代表的一批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既使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非洲大陸也於2002年成立了以經濟融合為目標的非洲聯盟,其目的是非洲地區經濟一體化。
東亞區域經濟合作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東亞各國需要有一種以東亞主體意識、共生意識為基礎的東亞認同感,並在東亞認同感的基礎上建立政治互信機制,進而實現東亞經濟一體化。東亞區域經濟合作只有採取多層次、次區域合作和開放性的形式,低政治與高政治並行發展,經濟合作與政治合作同步推進,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目標方能得以實現。東亞區域經濟合作又是一個涉及面極廣的開放性課題。
作者簡介:
王志民,男,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事務與國際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秘書長,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政治經濟學和中國對外戰略,出版專著4部,主要和參加編寫教育部重點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等4部,發表論文50餘篇。熊李力,男,法學博士,現任教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政治系,德國國際政治與安全研究所、日本愛知大學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外交學理論與實踐、中國外交戰略、國際組織與國際制度。
喬旋,男,法學博士,現任教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政治系,主要研究方向為外交戰略與公眾外交、國家形象與文化外交、
王海濱,男,法學博士,現任教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政治系,主要研究方向為東亞國際政治、安全關係
檀有志,男,法學博士,現任教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政治系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外交和大國關係
譯者簡介:
本論文主要從大國外交政策和外交關係的角度論述1871—1900年的薩摩亞問題。論文認為,這次殖民爭端,發生在正處形成中的壟斷資本主義經濟條件下,以爭奪世界市場為內容,就性質而言,是產生在新經濟條件下的舊式殖民爭奪。所以,該問題的解決既意味著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又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在論文的結構安排上,採用了三層章節結構,章下設節,節下分細目,力求視覺上的清晰感和全文的條理性。全文分七部分: 緒論部分除介紹本題目的學術史和論文的學術構想外,還重點談及作者對殖民擴張問題的一點理論思考。第一章是對1879年之前薩摩亞國際爭端形成過程的概括。第二章論述1880—1884年列強在薩摩亞的外交協調和本地自治的最後時光。第三章詳述1884—1889年列強為吞併群島而爆發的外交爭端和第一次薩摩亞危機。第四章涉及“共管”體制的運作與評價,以及大國政策在90年代的大調整。第二次薩摩亞危機和爭端的最終解決,是第五章敘述的中心。結語是對薩摩亞爭端中大國政策、大國關係和論文觀點的總結概括。本論文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對國家政策和國際關係中具決定意義的經濟因素給予足夠重視。在研究思路、模式及方法上,仍沿用傳統的考證、歸納、對比、分析與綜合的史學研究模式。在此基礎上,論文還適度引進共時性研究的因素,大量進行比較分析,並補充一些文化內容。另外,本文對各國外交政策進行分析時,還適度採用了地緣政治學、歷史人類學和歷史地理學的一些理論成分。博士論文答辯委員會認為,本論文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研究空白,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理論及現實意義。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優惠價: 5 折, NT$ 90 NT$ 180
本商品已下架
《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政治因素及中國的對策》根據東亞地區的現狀,以東盟、中國、日本、韓國以及區域外的重宴國家美國為重點展開研究。區域經濟合作雖強勁發展勢頭,是當今世界經濟的一個基本特徵。以不斷擴大的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為代表的一批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既使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非洲大陸也於2002年成立了以經濟融合為目標的非洲聯盟,其目的是非洲地區經濟一體化。
東亞區域經濟合作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東亞各國需要有一種以東亞主體意識、共生意識為基礎的東亞認同感,並在東亞認同感的基礎上建立政治互信機制,進而實現東亞經濟一體化。東亞區域經濟合作只有採取多層次、次區域合作和開放性的形式,低政治與高政治並行發展,經濟合作與政治合作同步推進,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目標方能得以實現。東亞區域經濟合作又是一個涉及面極廣的開放性課題。
作者簡介:
王志民,男,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事務與國際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秘書長,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政治經濟學和中國對外戰略,出版專著4部,主要和參加編寫教育部重點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等4部,發表論文50餘篇。熊李力,男,法學博士,現任教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政治系,德國國際政治與安全研究所、日本愛知大學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外交學理論與實踐、中國外交戰略、國際組織與國際制度。
喬旋,男,法學博士,現任教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政治系,主要研究方向為外交戰略與公眾外交、國家形象與文化外交、
王海濱,男,法學博士,現任教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政治系,主要研究方向為東亞國際政治、安全關係
檀有志,男,法學博士,現任教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政治系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外交和大國關係
譯者簡介:
本論文主要從大國外交政策和外交關係的角度論述1871—1900年的薩摩亞問題。論文認為,這次殖民爭端,發生在正處形成中的壟斷資本主義經濟條件下,以爭奪世界市場為內容,就性質而言,是產生在新經濟條件下的舊式殖民爭奪。所以,該問題的解決既意味著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又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在論文的結構安排上,採用了三層章節結構,章下設節,節下分細目,力求視覺上的清晰感和全文的條理性。全文分七部分: 緒論部分除介紹本題目的學術史和論文的學術構想外,還重點談及作者對殖民擴張問題的一點理論思考。第一章是對1879年之前薩摩亞國際爭端形成過程的概括。第二章論述1880—1884年列強在薩摩亞的外交協調和本地自治的最後時光。第三章詳述1884—1889年列強為吞併群島而爆發的外交爭端和第一次薩摩亞危機。第四章涉及“共管”體制的運作與評價,以及大國政策在90年代的大調整。第二次薩摩亞危機和爭端的最終解決,是第五章敘述的中心。結語是對薩摩亞爭端中大國政策、大國關係和論文觀點的總結概括。本論文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對國家政策和國際關係中具決定意義的經濟因素給予足夠重視。在研究思路、模式及方法上,仍沿用傳統的考證、歸納、對比、分析與綜合的史學研究模式。在此基礎上,論文還適度引進共時性研究的因素,大量進行比較分析,並補充一些文化內容。另外,本文對各國外交政策進行分析時,還適度採用了地緣政治學、歷史人類學和歷史地理學的一些理論成分。博士論文答辯委員會認為,本論文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研究空白,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理論及現實意義。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