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望文生義,即可知是由雕和塑兩個部分組成的。
雕,又稱雕刻,是用石、刀等工具在石、木等材料上除不需要的部分,而將留剩下來的造型作為作品的一種創作方法。形像地說是做“減法”。古人云:“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小不可大也;目不可大,大不可小了。”意思是卞,在雕刻時,寧可將需要的部分的體積留的稍大一點,以便在深入刻畫中再雕去。如果一時雕去過多,就無法再作彌補而全功盡棄,雕的手段包括鑿、鏤、刻等。原始人類由於缺乏工具,雕刻的作品大都採用陰刻的手法來表現,如岩雕、石雕、玉雕等。
塑,即是塑。通常用泥土、陶土堆塑而成。可稱為是“加法”。由於泥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塑造的手段更為多樣,除了通過堆、帖、捏、擠、壓等塑手段外,還可兼用挖、刻、劃等雕刻的手段,以去除多餘的部分。如原始陶塑中的眼睛通常採用探挖空的手法,鼻子是用帖泥條的方法做成,眉毛則是用刻劃印痕來完成。當發現陶土燒製後有不易毀壞的特點後,陶塑像便成為早期小型塑像的主流。
作者簡介:
朱國榮,1947年12月生,浙江鄞縣人,美術史論家,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藝術系,現任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雕塑學會會員。出版個人著作有:《中國美術之最》、《中國美藝菁華》、《雕塑--空間的藝術》、《中國獅子雕塑藝術》、《“上帝”的手藝--中外雕塑精品欣賞》、《羅丹》、《城市的眼睛--世界景觀雕塑漫談》、《蒙娜麗莎大觀》。合著有《中國繪畫故事》、《外國人體育美術名作欣賞》、《十萬個為什麼》(藝術分冊)。參與撰稿有《中國美術辭典》、《人文新詞典》《國際現代文藝術詞典》《辭海》(1999年版)。擔任《新世紀畫庫》叢書主編,《控索與創新--沈柔堅的繪畫藝術》文集主編,《雕塑與環境》文集副主編,《上海城市雕塑》畫集(1949-1990),(1990-1998 )兩冊副主編。
目錄
導言
第一章彩陶中的祖先
第二章輝煌的青銅時代
第一節猙獰與優美的融合
第二節玉雕青輝
第三章秦俑絕唱
第四章厚葬與雕塑
第一節漢俑風韻
第二節就勢雕石
第三節磚石當紙作畫像
第五章佛陀東來
第一節佛陀東來
第二節蒼穹下的石雕
第六章大唐盛世的精神
第一節女性化的佛教造像
第二節皇陵雕刻的氣派
第三節三彩奇葩
第七章走向世俗
第一節走向世俗的佛教雕塑
第二節寫實的彩塑藝術
第八章兼容與發展
第一節異彩紛呈的宗教雕塑
第二節傑出的建築浮雕
第三節新鐵器時代
第九章衰弱中另闢蹊徑
第一節規模宏大但氣勢不再
第二節建築雕塑柳暗花明
第三節延續中的佛像
第四節賞玩雕塑方興未艾
第十章精雕細刻下的無奈
第一節皇陵雕刻纖細呆板
第二節建築雕飾精美超群
第三節夕陽下的宗教雕塑
第四節民間雕塑蓬勃發展
導言
第一章彩陶中的祖先
第二章輝煌的青銅時代
第一節猙獰與優美的融合
第二節玉雕青輝
第三章秦俑絕唱
第四章厚葬與雕塑
第一節漢俑風韻
第二節就勢雕石
第三節磚石當紙作畫像
第五章佛陀東來
第一節佛陀東來
第二節蒼穹下的石雕
第六章大唐盛世的精神
第一節女性化的佛教造像
第二節皇陵雕刻的氣派
第三節三彩奇葩
第七章走向世俗
第一節走向世俗的佛教雕塑
第二節寫實的彩塑藝術
第八章兼容與發展
第一節異彩紛呈的宗教雕塑
第二節傑出的建築浮雕
第三節新鐵器時代
第九章衰弱中另闢蹊徑
第一節規模宏...
商品資料
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12-01ISBN/ISSN:7806721606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1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