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家與辦公室之外,咖啡館算得上是人們的第三大存在領地。
人們通常在這裡散心、交際,除此之外,咖啡館裡還發生過許許多多我們所知甚少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展現出別樣的風景。
本書以“咖啡館”這一歐洲人傳統的生活空間為觀察對象,全面展示它方方面面的風致,如:咖啡館在世界的起源、傳播與發展;文化名人與咖啡館的傳奇故事;歐洲各國各地咖啡館的地域風情;歐洲幾大著名咖啡館的前世今生及文化品格;現時代咖啡館文化的蛻變得失;等等。此外,適當引申介紹了一些咖啡知識,以及相關的歐洲著名歷史文化名勝等內容。咖啡館如一個小小的舞台,一直上演著歐洲大世界的人情世態與歷史風雲。從咖啡館之門進入歐洲,不失為一種有效而有趣的路徑。
作者工筆描畫了各種咖啡館的形象、氣息,語言精美,栩栩如生;娓娓展開它們的故事,復活歷史,攝錄現場,引人人勝。從時、空兩條線索組織內容,結構獨具匠心。靈光一現的感悟與思考如散珠碎玉,很多都是意蘊深刻的話題,值得人深長思之。情感如涓涓細流貫通始終,使知識與故事都活了起來。
一本具有文學色彩的文化書,一本見性情、有精神含量的知識讀物:或許能這樣概括本書的特別之處。
作者簡介:
余澤民,1989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同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攻讀碩士學位,從事藝術心理學研究。 1991年赴匈牙利工作。旅居國外期間,當過診所醫生、插圖畫家、大學老師、報社主編、翻譯、家教、導遊、演員,甚至果農蒜農等。遊歷歐洲列國,體味生活,筆耕不輟。現定居匈牙利布達佩斯。北京作家協會會員,匈牙利記者協會會員。編劇並出演實驗電影《有一個中國人》(該片參加了1997年匈牙利影展)。與匈牙利漢學家合譯《道德經》、《易經》。翻譯20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匈牙利作家凱爾泰斯的《英國旗》、《命運無常》、《另一個人》和《船夫日記》等作品。著有中篇小說集《匈牙利舞曲》、長篇小說《狹窄的天光》等。
章節試閱
走近歐洲的咖啡之旅 文:周曉楓
充足日照,火山土壤,全球主要的咖啡產地集中在南北迴歸線之間……咖啡是有著熱帶性格的飲料,它秘密推進我們的情緒和情感,讓人變得分外清醒。深夜書房中的寫作,是咖啡給我靈感;高速路上的駕駛,是咖啡給我安全。
愛迪生說,“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但這句話現在看來,似乎很有問題。在當代社會,大腦比身體更為重要。為了有一個清醒的大腦,人類已經離不開咖啡因。 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保羅·埃爾德什有句名言:數學家就是把咖啡變成數學公式的機器。他每天工作19個小時,需要喝無數盃咖啡才不至於在工作的時候數錯小數點。
咖啡之於整個歐洲,如同茶之於中國,是點滴滲透在身心和文化里的東西。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米飯和麵包,戲曲和歌劇,當然還有茶和咖啡,它們交互作用,搭建我們中西合璧的生活。
對我來說,咖啡非常特殊,它給生活帶來具體影響。一是決定了我地理意義上的居住環境,二是決定了我心理意義上的創作環境。
先說居住,這牽扯到一句“過氣”的時髦用語。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館;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此名言普及面甚眾,老套得我不好意思引用,其實倒精到,描述出這種魔力液體無時無刻的征服。當初買房,我迷戀的竟然是小區的廣告冊頁。小區的包裝策略相當奏效:從大的方面說,奪得當年中國廣告業界的唯一金獎;從小的方面說,在沒有現房和仔細衡量的情況下,我迅速決心棲居此處,並為此背負沉重房貸。那時我還沒有咖啡成癮,但未來,已經被描述中裊裊彌香的咖啡所修改。那間只有幾個座位還稱不上咖啡館的咖啡館,幾乎在小區必經路口,所以只要你出門,就是在去咖啡館的路上。
再說創作。我混跡江湖的網名就叫咖啡,因為迷戀它不可拆分的雙音節,迷戀它的苦香。作為偶爾的寫作者,我的狀態的確業餘。我太需要安全感,毫無冒險精神,對可能損及健康或名譽的東西警惕有加。如何安全又體面地調動激情?我的辦法接近藥物療法:喝咖啡。
記得閱讀卡森·麥卡勒斯的《傷心咖啡館之歌》時,我所體會的震撼——那麼多的奇蹟和悲劇,都在咖啡館裡誕生和熄滅。咖啡館,變成了塵世版的教堂,有著某種除卻終極之外的寄託。最遠的砲火和最近的啜泣都能讓托盤上的咖啡微微振盪。猜測咖啡館裡那些臉:那些居民和過客,那些滿懷期待的和歷經滄桑的,那些優柔寡斷的和快意恩仇的……
第一次看到余澤民的名字,是在2002年諾貝爾文學獎伊姆萊·凱爾泰斯的中文譯本上。雖然不懂匈牙利文,但我依然相信他是最出色的匈語翻譯——只不過那時我誤以為他是德高望重的老者。後來經白描老師推薦,我閱讀他的小說,並有幸作為責任編輯在《十月》上重點推介。我震撼,十餘年漂泊的他在幾乎沒有讀者的情況下寫了幾百萬字。這些文字不是謀取功名的工具和手段,它們是孤獨時製造給自己的回音,是徹寒時獨自搓手的暖意。
余澤民的經歷頗具傳奇色彩。醫學系的畢業生,轉而攻讀藝術心理碩士,嘗試過醫生、大學講師、插圖畫家、翻譯、作家、導遊、廚師、果農、演員等多種職業。 1991年,這個心懷屠龍之志的少年踏上穿越歐亞大陸的列車。
許多旅行者熱衷於走馬觀花式的遊記,不忘嫁接資料支撐檯面──那種知識彙編的書籍存在很大缺憾,原本再豐富的素材在他們筆下也阻隔著什麼,難以帶給讀者安慰或觸痛,浮光掠影之後終歸無痕。而余澤民始終是個心理意義的流浪者,這意味著,正是因為沒有歸宿他把所有正在經過的此刻都當做可能的家來看待和珍惜。專家帶有炫耀感的侃侃而談我們耳熟能詳,但從《從咖啡館裡看歐洲》裡,我們傾聽到的卻是另外的聲音……一個敏感、倔強而懷有深情的流浪者才能這樣寫作,即使面對的是已經冷卻的史料,他也無法克制個人經驗的強烈帶入感。
追隨一本手側的書,讓我們從咖啡館裡看歐洲……
予人玫瑰 手有餘香
……就像瑪莉蓮·夢露香肩上羽毛披肩的氣息一樣無法形容。一間廳堂緊連另一間廳堂,之間的屋門敞開著,一面接一面的牆上是令人嘆為觀止的壁畫??王子、美女和芳香依舊的花環,色調溫馨,古樸浪漫,歷久彌新。橢圓形、四方形的大理石桌一直延伸到店外的拱廊,店內點綴著堂皇的石柱。這兒有一間敞亮的廳堂,就像人的左心室,不斷注入美豔的血液,並不斷提醒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要注意休息。咖啡和飲料格外昂貴,使得人們不得不用肅穆的虔誠細心品嚐。只要你坐一會兒,你就會明白這里為什麼具有如此的魔力??愜意地坐在世間萬物萬事之上。
——奧地利作家卡布列爾·巴瑞利(GabrieI Barylli)描述威尼斯弗羅里安咖啡館
走近歐洲的咖啡之旅 文:周曉楓
充足日照,火山土壤,全球主要的咖啡產地集中在南北迴歸線之間……咖啡是有著熱帶性格的飲料,它秘密推進我們的情緒和情感,讓人變得分外清醒。深夜書房中的寫作,是咖啡給我靈感;高速路上的駕駛,是咖啡給我安全。
愛迪生說,“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但這句話現在看來,似乎很有問題。在當代社會,大腦比身體更為重要。為了有一個清醒的大腦,人類已經離不開咖啡因。 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保羅·埃爾德什有句名言:數學家就是把咖啡變成數學公式的機器。他每天工作19個小時,需要喝無數盃咖...
作者序
本書以"咖啡館"這一歐洲人傳統的生活空間為觀察對象,全面的展示了它的方方面面的風致,如,咖啡館在世界的起源,他的發展里程,歐洲各國各地的地域風情。歐洲幾大咖啡館的前世今生及文化品格,現代咖啡館文化的蛻變得失。從咖啡館走進歐洲,不失為一種有效而有趣的途徑。
在歐洲,一個道地咖啡館常客定有個人所愛:每天要去的店,習慣坐的咖啡桌,熟悉的招待,愛喝的咖啡種類……還有的客人一輩子都只去一家咖啡館,絕不肯進另一家店的大門。
咖啡館見面!”是在歐洲大陸流行了三百多年的社交方式。本書從1645年威尼斯的歐陸第一家咖啡館始,追踪咖啡館這個西方社會中始終貫穿不變的文化角色,以及其所代表的生活態度和處事哲學。
以“咖啡館”這一歐洲人傳統的生活空間為觀察對象,全面展示它方方面面的風致;用“咖啡館裡看歐洲”的視角,打量我們中國的茶館文化。適當引申介紹了一些咖啡知識,以及相關的歐洲著名歷史文化名勝等內容。
後記
一個嗜咖啡館癖的真面告白我從來就不是一個非要喝咖啡才能熬到天亮的假夜貓子,所以就我個人而言,咖啡用來驅趕睡意、興奮情緒、激發靈感的藥物功效並不顯著;我也不會像染上咖啡依賴症的歐洲人那樣只因早晨少喝了半杯“黑水”就整整一天沒精打采:僅從生理角度講,我並不是一個嗜咖啡如命的癮君子。
平時在家,我多喝生水,但那隻是由於懶惰進行的自我懲罰。假若家裡來了客人,我不僅會興致勃發地煮咖啡,而且為了營造與友同樂的親密情調,我會故意選擇用起來很麻煩的、就連許多歐洲人都已懶得使用的傳統咖啡壺。這種時候,我喜歡一邊跟朋友聊天,一邊守在煤氣灶邊聽咖啡在高壓下過濾時“刺喇剌喇”的噪音,聞從咖啡壺裡冒出的那股像是紅糖炒糊了的濃重苦香;我喜歡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著咖啡杯的細耳朵,同時用另一隻手拿比挖耳勺大不了多少的咖啡匙輕輕攪開“黑水”表面的白色乳沫,然後慢慢抬眼,透過咖啡騰起的熱氣觀察朋友在做跟自己相仿的動作,享受這種通過咖啡達成的隱秘默契……這種時候,沒人能說我“不嗜咖啡”。我喜歡煮咖啡時的專注感覺,喜歡咖啡苦香熏陶時的情緒,總之,我喜歡隱伏於咖啡背後的某種非物質的東西。
對於咖啡,我雖然沒有生理依賴,但並不意味著沒有心理依賴,恰恰由於後一個原因,我平時的咖啡灌入量並不比別的人少。我喝咖啡多在咖啡館裡,而且泡咖啡館的頻率絲毫不亞於青春期少年的興奮週期。在我出國之前,北京還沒有人開咖啡館,所以1991年我在寒格德的爵士咖啡館裡第一次“失身”,成了我新生活的重要標誌。從那之後,我的泡咖啡館生涯便與我的流浪生涯齊頭行進:每游到一座城市,我的日子都會從咖啡桌上開始;每結識一位朋友,我都會增添一段共同享有的咖啡館記憶。對我來說,咖啡與咖啡館相互依存,無法將兩者割裂開來。因此,與其說自己“嗜咖啡”,不如說是“嗜咖啡館”;與其說自己愛喝咖啡。不如說更鍾情於咖啡杯裡的咖啡館文化。
這部私人的“咖啡書”——準確地說是“咖啡館書”——雖然落筆前後不到一年,但實際已醞釀了十幾年,是我15年歐洲生活的咖啡記憶,若非由於篇幅的限制和題材的控制,我滿可以鼻涕眼淚地狂寫下去。這部書貌似講述的是咖啡故事、咖啡館故事和在咖啡館中醞生的歐洲文化,實際還偷偷講述了我自己,我與咖啡館之間的精神聯繫。前不久,我趁回國探親的機會造訪了萬聖書園的劉蘇里,我向他訴苦,說“我的這本大眾書寫得好苦”,不是苦於沒什麼好寫,而是苦於寫不盡興,許多回憶未能敲入鍵盤,許多想法沒能敞開闡述(比如說我對“咖啡文化三大殺手”——簡裝咖啡、咖啡連鎖店和拿咖啡當時尚的小資們的義憤控訴)。最後只得公平地忍了,咖啡也跟美人一樣,不能因為自己喜歡骨感的,就譴責人家肉感的存在。即便如此,我還是偷偷希望那些能將此書讀完的朋友能從字裡行間捕捉到我留在肚子裡的更多的什麼,甚至能夠揣測到那些我尚未讀到或尚不敏感的潛在資料。
《咖啡館裡看歐洲》的寫成,我首先該感謝施戰軍先生。 2005年秋,我們在《十月》雜誌社舉辦的一次討論會上,他將我熱心舉薦給山東畫報出版社的向小佳編輯。向小佳在北京后海的邂逅酒吧里逮住了我,聊天中,我突然冒出“要當歐洲咖啡館文化中國代言人”的頑皮野心。回到布達佩斯,我便與她開始了隔山隔水的策劃,並藉身在歐洲之便,馬不停蹄地走了幾個咖啡聖地,重溫了幾場咖啡舊夢。儘管我知道咖啡的起源並非歐洲,但無論在意識還是潛意識裡,還是無法將這兩個詞拆開,因為泊來的咖啡,是歐洲文化的搖籃。
歐洲人的一天從睜眼到閉眼都離不開咖啡,歐洲人的一生從小到大都浸在各色各樣的咖啡杯裡,歐洲人的空間從家庭到社會都瀰漫著咖啡的苦香。在歐洲,生活裡有人一生沒做過愛,但不可能有人一生沒有喝過咖啡。我在歐洲住久了走多了看透了品遍了,終於悟出了咖啡與歐洲之間密不可分的隱秘聯繫——歐洲的文化。這裡所說的文化是廣義的,不僅指文學藝術與哲學,還包括政治、經濟、科學與民俗。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咖啡是歐洲歷史發展的催化劑,咖啡館則是歐洲文化的培養皿、歐洲美術的調色板、歐洲革命的策劃地、歐洲生活的萬花筒、歐洲風情的博覽館。
世界太大,地域隔閡,不能奢望每個人的背上都長出翅膀。所以,我希望我的這部書能夠為讀者充當幾根白日夢的羽翎,跟著我俯瞰幾個咖啡文化誕生的地方。
另外,我還想邀請朋友們經常光顧我的天涯博客(http://yuzemin.tianya.cn),讓這部書能夠活起來,與我分享異域的生活體驗。
我特別感謝季鴻岜先生、周曉楓女士、劉蘇里先生為本書作序,他們以各自不同的身份和不同的視角,分別從咖啡與中國歷史、個人創作、現代文明等不同側面闡述了我們了解歐洲咖啡文化的意義,為讀者作了彼此呼應的精闢導讀。此外,我還要謝謝遠在美國幫我蒐集資料的好友關宇、為我提供圖片的匈牙利攝影家托馬斯·瓦爾格(TamasD.Varga),以及在創作上給予我支持的魏翔、黃晨鳳夫婦,向小佳編輯,李國盛好友以及始終默默作我後盾的家人們。我希望將有更多的愛喝或不愛喝咖啡的朋友惠讀此書,希望它不僅擺在大眾圖書的書架上,還能跟文學作品躺在一起。
2007年5月18日於布達佩斯
本書以"咖啡館"這一歐洲人傳統的生活空間為觀察對象,全面的展示了它的方方面面的風致,如,咖啡館在世界的起源,他的發展里程,歐洲各國各地的地域風情。歐洲幾大咖啡館的前世今生及文化品格,現代咖啡館文化的蛻變得失。從咖啡館走進歐洲,不失為一種有效而有趣的途徑。
在歐洲,一個道地咖啡館常客定有個人所愛:每天要去的店,習慣坐的咖啡桌,熟悉的招待,愛喝的咖啡種類……還有的客人一輩子都只去一家咖啡館,絕不肯進另一家店的大門。
咖啡館見面!”是在歐洲大陸流行了三百多年的社交方式。本書從1645年威尼斯的歐陸第一家咖啡...
目錄
序一 咖啡之旅週
序二 現代社會的搖籃
序三 咖啡:生理功能與文化影響
第一章 我的咖啡館初夜
第二章 藍瓶子裡的黑水
第三章 土耳其咖啡與咖啡的性傾向
第四章 弗羅里安的情種們
第五章 咖啡杯裡的互聯網
第六章 咖啡與美酒的戰爭
第七章 美好生活的第十一分之一
第八章 離上帝最近的咖啡黨人
第九章“咖啡圖書館”老闆的心理素質
第十章 不能不說的左岸咖啡
第十一章 一切都從咖啡桌開始
第十二章 外國人佔領的羅馬咖啡館
第十三章 從羅馬喝到佛羅倫薩
第十四章 維也納人的咖啡天賦
第十五章 幾度興衰的帝國咖啡
第十六章 布達佩斯的咖啡歲月
第十七章 雞尾酒樣的現代咖啡
後記 一個嗜咖啡館癖的真面告白
序一 咖啡之旅週
序二 現代社會的搖籃
序三 咖啡:生理功能與文化影響
第一章 我的咖啡館初夜
第二章 藍瓶子裡的黑水
第三章 土耳其咖啡與咖啡的性傾向
第四章 弗羅里安的情種們
第五章 咖啡杯裡的互聯網
第六章 咖啡與美酒的戰爭
第七章 美好生活的第十一分之一
第八章 離上帝最近的咖啡黨人
第九章“咖啡圖書館”老闆的心理素質
第十章 不能不說的左岸咖啡
第十一章 一切都從咖啡桌開始
第十二章 外國人佔領的羅馬咖啡館
第十三章 從羅馬喝到佛羅倫薩
第十四章 維也納人的咖啡天賦
第十五章 幾度興衰的帝國咖啡
第十...
商品資料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10-01ISBN/ISSN:9787807134893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