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消失的民族》內容簡介: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小亞細亞半島的赫梯人和伊朗高原的埃蘭人、北非的古埃及人、歐洲的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以及中美洲的瑪雅人等,這些曾經盛極一時的偉大民族如今已經湮沒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它們創造的輝煌文明而今只剩下殘垣斷壁與沈默的雕塑、壁畫和泥版。然而,世界歷史的滄海桑田和人類民族的興衰變化,始終是一個令人欲罷不能的話題,在當今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民族與文化的融合問題,更具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世界消失的民族》力圖在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與考古發現的基礎上,追憶那些業已消失民族遠去的背影,梳理民族消亡與新生的歷史脈絡,重現世界古代文明曾經的輝煌與神奇。視野開闊,內容廣博,圖片豐富,信息量大,是一本集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於一身的世界文明史普及讀本。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小亞細亞半島的赫梯人和伊朗高原的埃蘭人、北非的古埃及人、歐洲的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以及中美洲的瑪雅人等,這些曾經盛極一時的偉大民族如今已經湮沒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它們創造的輝煌文明而今只剩下殘垣斷壁與沉默的雕塑、壁畫和泥版。然而,世界歷史的滄海桑田和人類民族的興衰變化,始終是一個令人欲罷不能的話題,在當今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民族與文化的融合問題,更具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本書力圖在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與考古發現的基礎上,追憶那些業已消失民族遠去的背影,梳理民族消亡與新生的歷史脈絡,重現世界古代文明曾經的輝煌與神奇。視野開闊,內容廣博,圖片豐富,信息量大,是一本集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於一身的世界文明史普及讀本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小亞細亞半島的赫梯人和伊朗高原的埃蘭人、北非的古埃及人、歐洲的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以及中美洲的瑪雅人等,這些曾經盛極一時的偉大民族如今已經湮沒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它們創造的輝煌文明而今只剩下殘垣斷壁與沉默的雕塑、壁畫和泥版。然而,世界歷史的滄海桑田和人類民族的興衰變化,始終是一個令人欲罷不能的話題,在當今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民族與文化的融合問題,更具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本書力圖在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與考古發現的基礎上,追憶那些業已消失民族遠去的背影...
章節試閱
第一章古代兩河流域消失的民族
起源於今伊拉克南部的兩河流域文明和中國、埃及可稱古代世界最早興起的三大文明。從新石器時代起,幼發拉底和底格裡斯兩條大河哺育了這一地區許多農業村落。約西元前3000年,從外部遷移到伊拉克南部乾旱無雨地區的蘇美爾人開始利用河水灌溉農田,並在生產中發明瞭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從而創造出一批人類最早的城市國家和燦爛的蘇美爾文明。在蘇美爾人的影響下,兩河流域本地的說塞姆語的阿卡德人加入了文明歷史的舞臺,並先後和蘇美爾人並肩建立了阿卡德和烏爾第三王朝兩個帝國。隨後,蘇美爾人消融於塞姆人之中。塞姆語的漢穆臘比王朝把位於兩河之間最窄處的巴比倫城變為兩河流域南方的中心,發展成為巴比倫帝國;而沙姆西阿達德把底格裡斯河岸邊的阿淑爾城發展成為兩河流域北部的中心,建立亞述帝國。兩河流域文明因此以巴比倫-亞述楔形文字文明(現代人文學科亞述學由此得名)而聞名於世。
西方考古發掘和楔形文字的破譯
兩河流域文明和我們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一個“死了”的文明。就是說在近現代考古發掘發現這一文明之前,當地的伊斯蘭文明的居住者(阿拉伯人)由於不是兩河流域文明的直接繼承者,並不知道這一偉大文明。他們只能把偶爾發現的古代碑銘文字當作神奇物品。當時的世界從《舊約聖經》和幾位古典作家的書中聽到過很少的關於巴比倫和亞述的記載,其中許多是神奇的傳說,真偽難分。西元前5世紀的“歷史之父”希羅多德是現在所知的第一位提到兩河流域古代 城市和傳說的古典作家,他對巴比倫的記載是不太準確的。在他之後的色諾芬於西元前401年率領萬餘希臘僱傭軍經過尼尼微廢墟時已不知道這曾是亞述帝國的首都。400年後,斯特裡波提到巴比倫城已完全廢棄。西元299年,羅馬皇帝塞維魯從帕提亞手中奪取了兩河流域,見到了巴比倫的廢墟。此時,兩河流域文明的靈魂——“楔形文字”在近東地區已經完全被希臘文和阿拉美亞字母文字所代替,世上已無人能讀寫了。古代兩河流域城市的街道由於置放廢物每年逐漸升高,因此房屋的地面在重建時也用土墊高夯實。當一個城市由於戰爭或其他災害被摧毀後,泥沙不久就積滿了殘垣。當一批新居民來到廢墟重建城市時,他們將殘留的泥牆和廢棄物一齊夯平,在其上重建新房,於是城市的地面又提高很多。這樣的過程反復經歷了百年或千年,到這些城市最終被廢棄時,已高出周圍地面許多。風沙塵土最後完全覆蓋了廢墟,把它變成了一個土丘。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居民的變遷,附近的居民再也不知道土丘是古代城市的廢墟,更不必說它們的名字和歷史了。在兩河流域和周圍地區,有千百個這樣的被稱作“tell”的土丘,其中滄海桑田、百般奧秘只有經過考古發掘才能知道。在中世紀的歐洲,曾有兩個旅行學者對鄰近兩河流域的這些土丘發生過興趣。最早的一個是西班牙的猶太教士、圖戴拉城的本傑明。他在書中提到,當他於1160至1173年在近東旅行時,曾看到亞述首都尼尼微的廢丘在摩蘇爾城的對面。17世紀以來,歐洲旅行家開始對一些土丘產生了興趣。義大利人彼特羅·代拉·瓦勒(PietrodellaValle)在1625年發表了他親臨兩河流域的遊記。他不但認出了距希拉鎮60公里的巴比倫遺址,而且把他在巴比倫和烏爾丘上發現的楔形文字銘文磚帶回了歐洲。當然,世上無人能識這種神秘的古文字。1700年英國人湯姆斯·黑德將其定名為“楔形文字”。1761年,丹麥王派出一支考察隊前往近東收集和發掘古代文物。隊長數學家卡斯騰·尼布爾(KarstenNiebuhr)在古波斯首都遺址波斯 波里斯摹繪了一些楔形文字石刻銘文(1761-1767)。隨後,許多歐洲人都陸續來到兩河流域,勘察尼尼微和巴比倫等廢墟,收集文物、摹繪銘文。其中著名的有法國的修道院長約瑟夫·德包尚(deBeauchamp,1785年至1790年到兩河流域)、英國駐巴格達總領事和東印度公司的代表克勞狄·傑姆斯·瑞齊(Rich, 1807-1821)、傑姆斯·白金漢爵士(1816)、羅伯特·米格南(Mignan,1827)、拜裡葉·弗臘合(Fraser,1834)以及楔形銘文的釋讀者之一的亨瑞·克來斯維克·羅林森(Rawlinson)。1835至1886年,英國底格裡斯和幼發拉底河探險隊的FR切斯尼(Chesney)考察了兩河的河道和地理風俗。然而,除了德包尚和米格南在巴比倫各自挖的幾個小坑外,這些考古先驅者沒有進行發掘活動。
第一章古代兩河流域消失的民族
起源於今伊拉克南部的兩河流域文明和中國、埃及可稱古代世界最早興起的三大文明。從新石器時代起,幼發拉底和底格裡斯兩條大河哺育了這一地區許多農業村落。約西元前3000年,從外部遷移到伊拉克南部乾旱無雨地區的蘇美爾人開始利用河水灌溉農田,並在生產中發明瞭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從而創造出一批人類最早的城市國家和燦爛的蘇美爾文明。在蘇美爾人的影響下,兩河流域本地的說塞姆語的阿卡德人加入了文明歷史的舞臺,並先後和蘇美爾人並肩建立了阿卡德和烏爾第三王朝兩個帝國。隨後,蘇美爾...
目錄
前言南方塞姆文明和北方印歐文明的歷史盛衰
第一章古代兩河流域消失的民族
西方考古發掘和楔形文字的破譯
古代兩河流域的環境
蘇美爾和阿卡德語文學作品
自然神崇拜宗教信仰
法律和立法理念
科學和藝術遺產
2500年的歷史:從蘇美爾城邦興起到巴比倫帝國消亡
塞姆人的伊辛、拉爾薩和古巴比倫王朝的漢穆臘比一統天下
從阿淑爾城邦到亞述帝國
新巴比倫——兩河流域最後的帝國
第二章古代伊朗和小亞細亞半島消亡的民族和文明
古代波斯文明的歷史記載和近東楔形文字的破譯
兩河流域文明的孿生兄弟——埃蘭文明
米底帝國和古波斯帝國
赫梯文明的發現和文字的破譯
消亡的赫梯國家和人民的歷史
第三章消亡的北非古埃及塞姆——含語民族
金字塔時代的輝煌
中王國時期的發展
新王國和後期埃及
第四章消亡的古希臘人
史前時代
古風時代
古典時代
地中海世界希臘化時代
第五章從狼孩建邦到世界帝國的瓦解
平民和貴族的鬥爭與合作建立了羅馬共和國
統一義大利半島
稱霸西部地中海
征服東地中海世界
共和國向帝國的過渡
羅馬帝國的輝煌和瓦解
羅馬的文化遺產
第六章中美洲滅亡的瑪雅人及其文明
瑪雅人的社會政治演變
瑪雅人的農業
瑪雅人的手工業
瑪雅人的貿易、運輸和貨幣
瑪雅語言文字、宗教、宇宙觀和藝術
前言南方塞姆文明和北方印歐文明的歷史盛衰
第一章古代兩河流域消失的民族
西方考古發掘和楔形文字的破譯
古代兩河流域的環境
蘇美爾和阿卡德語文學作品
自然神崇拜宗教信仰
法律和立法理念
科學和藝術遺產
2500年的歷史:從蘇美爾城邦興起到巴比倫帝國消亡
塞姆人的伊辛、拉爾薩和古巴比倫王朝的漢穆臘比一統天下
從阿淑爾城邦到亞述帝國
新巴比倫——兩河流域最後的帝國
第二章古代伊朗和小亞細亞半島消亡的民族和文明
古代波斯文明的歷史記載和近東楔形文字的破譯
兩河流域文明的孿生兄弟——埃蘭文明
米底帝國和古...
商品資料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09-01ISBN/ISSN:9787807137955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01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