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學術史叢書》總序
序:不只是一部學科史
導言學科史構建與學術史進程
第一章傳統思路的“德國探究”
第一節德語教學在近代中國的興起——從官方到民間
第二節德國教育對近代中國的影響——以同濟醫工、青島高專的辦學實踐為例
第三節德國研究在近代中國的興起——以改良派為中心
第四節近代中國對德語文學的期待— —從歌德之紹介到學科之雛形第二章現代大學制度的建立與德語文學學科的形成——以北大德文係為中心第一節北大德國文學系的創立情況及其時代背景第二節北大德文系年代前後的課程、圖書與教學第三節北大德文系早期的師生狀況及其學術史意義第三章從“學生一代”到“先生一代”:清華與西南聯大的德文教授第一節清華德文專業的早期發展及其學術史意義第二節由學生到先生:陳銓在清華的經歷與選擇第三節西南聯大時代的德語教育與德文教授第四章南北大學與德風東漸:1940年代德文專業的變遷第一節德風東漸的背景與德文專業的樞紐地位第二節北大、清華、中大德文專業的興替第三節作為機構的德文系:教育史、學術史與文化史視角的考察第五章德國文學史的編撰與思路歧異——以《德國文學概論》為中心第一節現代中國對“德國文學史”的期待視野第二節劉大傑的學術訓練與文學史觀第三節德國文學史撰作的方法、意義與思路第六章歌德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意義——以馮至的《歌德論述》為中心第一節歌德譯介與研究的時代背景及《歌德論述》的意義第二節馮至的歌德觀及其個案研究的學術史意義第三節中國歌德研究的新起點第七章中德比較文學研究及其學術史位置——以陳銓的《中德文學研究》為中心第一節現代中國的比較文學研究背景及中德比較文學的位置第二節陳銓的比較文學觀——以《中德文學研究》為中心第三節中德比較文學研究的學術推進與時代維度第八章機構建制、學風流變與方法選擇:現代中國語境裡的德語文學研究第一節“先生一代”與“學生一代”:先行者的“奠基工程”與後來者的“傳承意識” 第二節“國學”與“外國學”——以傅斯年與馮至的比較為中心第三節“方法選擇”與“自身困境”——從“學術倫理學”、“學術社會學”雙重視角對馮至、陳銓進行分析主要參考文獻西文-中文名詞對照表·索引中文名詞索引表格目錄後記……
《學術史叢書》總序
序:不只是一部學科史
導言學科史構建與學術史進程
第一章傳統思路的“德國探究”
第一節德語教學在近代中國的興起——從官方到民間
第二節德國教育對近代中國的影響——以同濟醫工、青島高專的辦學實踐為例
第三節德國研究在近代中國的興起——以改良派為中心
第四節近代中國對德語文學的期待— —從歌德之紹介到學科之雛形第二章現代大學制度的建立與德語文學學科的形成——以北大德文係為中心第一節北大德國文學系的創立情況及其時代背景第二節北大德文系年代前後的課程、圖書與教學第三節北大德文系早期的師生狀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