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陳定家,生於1962,湖北紅安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文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文藝美學。在《文藝評論》、《文史哲》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有編、譯著《全球化與身份危機》、《虛構與想像》等10餘部。
媒體推薦:
導言
陳定家
就全球範圍而言,“全球化”顯然不是一個新概念。但是,在中司學術界,有關“全球化”的研究變成熱門話題卻是近幾年才出現的一種新動向。從《人大復印資料社科研究論文索引》收錄的數千萬篇論文看,1978年到1985年沒有一篇專論全球化的文章。i986年以後,國內報刊出現了零星的翻譯和介紹西方有關全球化研究情況的短文。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全球化研究才開始引起中國學界的真切關注。但是,論文的數量相對來說還不算大多。1997年以前,專論全球化的論文總共也只有200多篇。此虧,相關論文的數量以驚人的速度連年增長,到2001年,有關全球化研究的文章數量一年就高達數千篇!在人大復印資料2001年卷收錄的169336篇文章中,僅論文標題中含有“全球化”字樣的文章就有1386篇。從統計資料看,在新世紀剛剛開始的學術界,幾乎很難找到一個比“全球化”更流行的概念。有人套用了一句“紅學”研究中的俗語來形容目前“全球化”研究的火熱局面:“開壇不說全球化,縱論詩書也枉然”!這個說法也許不盡妥當,但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的確已然擺在了中國當代學人的面前,那就是“言必稱全球化”已經形成了當下學術界的一大景觀,儘管“全球化”概念的內涵至今還沒有一個權威的說法。
那麼,到底什麼是“全球化”呢?這畢竟是我們無法迴避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
一“全球化”的本質和內涵
“全球化”作為一個概念或詞語,在世紀之交已被三教九流當做一個包羅萬象的新概念,它正經受著五花八門的過度闡釋、匪夷所思的隨意使用和漫無邊際的自由發揮。從詞源學的角度看,“全球化”一詞至遲在上個世紀40年代就已經出現了。有資料表明這個globalization在1944年就已經出現在西方人的著述中,到1961年,這個詞語被正式收錄人權威版本的韋伯斯特詞典之中。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也許不曾想到,這個當下時髦至極的詞語卻原來已歷盡滄桑,蹉跎了大半個世紀的青春歲月,如果以人為喻,它其實也經歷了一個相當於青絲變白髮的曲折而漫長的成名之旅。
然而,這裡所說的“全球化”,作為一個如此引入註目的學術研究的熱門話題,它似乎在新舊世紀交替的前後幾年才在不同學科頻繁出現“轟動效應”。目前全球化理念正以日漸快捷的步伐強行滲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公平交易”而“交易公平”的WTO、顛覆存在與虛無的因特網、割斷歷史聯繫的“刀砍母”(.COM) 、超音速國際航班、無邊界超級市場、癌細胞一樣飛速擴散的城市人口……這一切彷彿突如其來,但是,當我們重溫《共產黨宣言》時,卻驚奇地發現,“全球化”的航船卻又彷佛早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啟航了:“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它們的產品不僅供本國消費,而且同時供世界各地消費。舊的、靠本國產品來滿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極其遙遠的國家和地帶的產品來滿足的需要所代替了。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日漸密切的“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與我們今天所說的“全球化”的內涵是否一致?這並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畢竟,對於什麼是全球化,我們仍然還有太多的困惑。這裡,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重新看看另外一些當代學人對“全球化”概念有一些什麼樣的意見。
……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陳定家
優惠價: 5 折, NT$ 66 NT$ 132
本商品已下架
作者簡介:
陳定家,生於1962,湖北紅安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文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文藝美學。在《文藝評論》、《文史哲》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有編、譯著《全球化與身份危機》、《虛構與想像》等10餘部。
媒體推薦:
導言
陳定家
就全球範圍而言,“全球化”顯然不是一個新概念。但是,在中司學術界,有關“全球化”的研究變成熱門話題卻是近幾年才出現的一種新動向。從《人大復印資料社科研究論文索引》收錄的數千萬篇論文看,1978年到1985年沒有一篇專論全球化的文章。i986年以後,國內報刊出現了零星的翻譯和介紹西方有關全球化研究情況的短文。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全球化研究才開始引起中國學界的真切關注。但是,論文的數量相對來說還不算大多。1997年以前,專論全球化的論文總共也只有200多篇。此虧,相關論文的數量以驚人的速度連年增長,到2001年,有關全球化研究的文章數量一年就高達數千篇!在人大復印資料2001年卷收錄的169336篇文章中,僅論文標題中含有“全球化”字樣的文章就有1386篇。從統計資料看,在新世紀剛剛開始的學術界,幾乎很難找到一個比“全球化”更流行的概念。有人套用了一句“紅學”研究中的俗語來形容目前“全球化”研究的火熱局面:“開壇不說全球化,縱論詩書也枉然”!這個說法也許不盡妥當,但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的確已然擺在了中國當代學人的面前,那就是“言必稱全球化”已經形成了當下學術界的一大景觀,儘管“全球化”概念的內涵至今還沒有一個權威的說法。
那麼,到底什麼是“全球化”呢?這畢竟是我們無法迴避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
一“全球化”的本質和內涵
“全球化”作為一個概念或詞語,在世紀之交已被三教九流當做一個包羅萬象的新概念,它正經受著五花八門的過度闡釋、匪夷所思的隨意使用和漫無邊際的自由發揮。從詞源學的角度看,“全球化”一詞至遲在上個世紀40年代就已經出現了。有資料表明這個globalization在1944年就已經出現在西方人的著述中,到1961年,這個詞語被正式收錄人權威版本的韋伯斯特詞典之中。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也許不曾想到,這個當下時髦至極的詞語卻原來已歷盡滄桑,蹉跎了大半個世紀的青春歲月,如果以人為喻,它其實也經歷了一個相當於青絲變白髮的曲折而漫長的成名之旅。
然而,這裡所說的“全球化”,作為一個如此引入註目的學術研究的熱門話題,它似乎在新舊世紀交替的前後幾年才在不同學科頻繁出現“轟動效應”。目前全球化理念正以日漸快捷的步伐強行滲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公平交易”而“交易公平”的WTO、顛覆存在與虛無的因特網、割斷歷史聯繫的“刀砍母”(.COM) 、超音速國際航班、無邊界超級市場、癌細胞一樣飛速擴散的城市人口……這一切彷彿突如其來,但是,當我們重溫《共產黨宣言》時,卻驚奇地發現,“全球化”的航船卻又彷佛早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啟航了:“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它們的產品不僅供本國消費,而且同時供世界各地消費。舊的、靠本國產品來滿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極其遙遠的國家和地帶的產品來滿足的需要所代替了。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日漸密切的“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與我們今天所說的“全球化”的內涵是否一致?這並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畢竟,對於什麼是全球化,我們仍然還有太多的困惑。這裡,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重新看看另外一些當代學人對“全球化”概念有一些什麼樣的意見。
……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