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莉俠. 著
定價:NT$ 132
優惠價:83 折,NT$ 110
限量商品已售完
乳制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乳制品业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近年来也把发展乳制品业作为提高国民营养水平和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例如,埃及在制定农业发展战略的各个五年计划中,把乳制品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印度从 1970年起就在全国开展“洪流行动”,大力发展乳制品业。中国的乳制品业是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形成的,20世纪50年代国家才开始有计划地?展乳制品业,到1978年乳制品产量仅4.7万吨,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197"8年以后,中国的乳制品业进入了持续高速增长时期,但是由于市场规律作用,进入90年代以来,乳制品业几度出现波动,1996和1998年乳制品生产滑坡,其中1996年产量下跌了4.2%,1998年下跌了2.8%。这两次下跌与中国乳制品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需要有关(中国奶业课题组, 2001)。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贸易自由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乳制品业将在更大的范围内面临激烈的竞争。由于中国乳制品业起步较晚,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问题频出,曾一度出现过度竞争的不良局?(王威、顾海英,2005),还原奶、早产奶、鲜奶标识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乳制品业。同时,乳制品业的绩效水平较低。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2—2004年的三年间,乳制品企业的利润率分别是6.8%、6.1%和5.4%,逐年降低;2004年,销售收入前10位的乳制品企业的利润率仅为4.9%,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如此低的利润势必影响企业的发展后劲,因此如何提高乳制品业的绩效水平成为政府、业界和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乳制品业的效率与绩效研究》将以乳制品业的生产效率与绩效为主线,研究近年来中国乳制品业迅速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及生产效率的变动程度;分析乳制品业的?术效率及其收敛趋势,寻找影响乳制品业技术效率的因素;同时结合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乳制品业的市场结构、效率及绩效的关系,考察乳制品业的生产效率对产业绩效的影响,探究乳制品业发展过程中的质量及效益状况,为政策制定者、乳品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促进中国乳制品业的健康发展。《中国乳制品业的效率与绩效研究》在回顾生产率理论及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以乳制品业为研究对象,以乳制品业的生产效率及绩效为研究起点,考察了1998—2005年间乳制品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tor productivity,TFP)(以下简称“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分析近年来乳制品业增长?源泉——生产效率的改善抑或技术进步,在此基础上判断中国乳制品业发展的质量。随后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状况、乳制品消费支出比重、产业集聚、资本劳动比率、企业规模、广告密度等因素对中国乳制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最后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考察乳制品业市场结构、行为及绩效的关系,并将效率因素纳入研究对象,验证市场力量假说及效率结构假说在中国乳制品市场的存在性,探究影响中国乳制品业绩效水平的深层次原因,并给出了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中国乳制品业的效率与绩效研究》根据1998—2005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方法及其他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必要的实证分析及经验检验,得出以下几点基本结论: (1)对中国乳制品业生产率变动的测算表明,1998—2005年中国乳制品业生产率以年均0.61%的速度增长,技术效率以年均0.08%的速度下降,而技术进步则以年均0.75%的速度上升,由于技术效率下降的速度不足以抵消技术进步的上升速度,因此使得中国乳制品业生产率的增长为正值;同时分析结果还表明,乳制品业生产率的增长与其资本形成呈负相关。 (2)中国乳制品业生产率变动的地区差异显示,五大奶业产区及非奶业产区的生产率均呈增长态势,其中技术进步主导着乳制品业生产率的增长。五大奶业产区中具有市场优势的大城市郊区的生产率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长1.14%,支撑着大城市郊区生产率增长的因素中仍是技术进步占主导作用。 (3)中国乳制品业技术效率的测算结果表明,中国乳制品业的技术效率呈缓慢上升态势,技术效率值从1998年的0.899 5上升到2005年的0.9316,而技术效率的标准差则从1998年的0.0154上升到2005年的0.0258,显示出中国乳制品业技术效率的差距出现了扩大化趋势。进一步分析显示,奶业产区的乳制品业技术效率高于非奶业产区的技术效率,并且非奶业产区乳制品业之间的技术效率差异比奶业产区的更明显。《中国乳制品业的效率与绩效研究》分析了中国乳制品业在全国范围内、奶业产区及非奶业产区技术效率的σ-收敛性。σ-收敛检验表明全国、奶业产区及非奶业产区乳制品业技术效率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1998—2001年技术效率的标准差均呈发散态势,而2002—2005年表现出收敛态势。进一步分析显示,非奶业产区的技术效率内部差异程度高于奶业产区及全国平均水平,奶业产区乳制品业技术效率的差异程度最小,表明奶业产区乳制品业发展落后的地区通过学习、使用领先者所拥有的先进技术成功地实现了技术效率的追赶。 (4)分别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选取可能影响乳制品业技术效率的因素,经研究表明,外部因素中只有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对中国乳制品业的技术效率产生显著的正效应,而集聚水平对技术效率产生负影响;内部因素中的乳制品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平均规模、广告密度等对其技术效率均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提高乳制品的技术装备水平、增加科技投入等将有助于提高技术效率。 (5)《中国乳制品业的效率与绩效研究》通过测算中国乳制品业的销售利润率、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来衡量乳制品业的绩效水平。总体来看,中国乳制品业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增长,总产值已由1995年的78.35亿元增长到 2005年的886.74亿元,10年间增长了10.32倍。乳制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也?现了诸多问题,许多企业重视发展速度而不注重经济效益,虽然产量增加,销售收入提高,而企业的赢利水平却在降低;此外,乳制品的同质化严重,名牌产品在市场上并没有形成名牌的效果,有的甚至把自己混同于无名小牌,名牌产品卖着“地摊价格”,并没有给消费者树立高品质、高规格、高品位的产品形象。因此乳制品行业一定要尽快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高速度低效益将预示着企业的经营风险,稳步发展的前提是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最后,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乳制品业的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的关系,对影响乳制品业绩效的市场力量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市场力量假说在中国乳制品市场并不存在。尽管如此,技术效率的改善对乳制品业绩效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宏观数据分析显示,规模效率对乳制品业的绩效产生明显的负作用,乳制品市场部分满足效率结构假说的条件;微观数据分析显示,乳制品市场存在效率结构假说。由于规模的扩张并未促进销售利润率和市场份额的增长,这也部分解释了现阶段乳制品企业大肆扩张而绩效下降的事实。
作者簡介:
张莉侠(1978—),女,安徽蒙城人,管理学博士,副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现供职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产业经济分析、农业技术经济、食品安全管理,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上海市决策咨询项目的研究。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1 |
作者:張莉俠. 著
優惠價: 83 折, NT$ 110 NT$ 132
限量商品已售完
乳制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乳制品业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近年来也把发展乳制品业作为提高国民营养水平和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例如,埃及在制定农业发展战略的各个五年计划中,把乳制品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印度从 1970年起就在全国开展“洪流行动”,大力发展乳制品业。中国的乳制品业是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形成的,20世纪50年代国家才开始有计划地?展乳制品业,到1978年乳制品产量仅4.7万吨,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197"8年以后,中国的乳制品业进入了持续高速增长时期,但是由于市场规律作用,进入90年代以来,乳制品业几度出现波动,1996和1998年乳制品生产滑坡,其中1996年产量下跌了4.2%,1998年下跌了2.8%。这两次下跌与中国乳制品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需要有关(中国奶业课题组, 2001)。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贸易自由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乳制品业将在更大的范围内面临激烈的竞争。由于中国乳制品业起步较晚,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问题频出,曾一度出现过度竞争的不良局?(王威、顾海英,2005),还原奶、早产奶、鲜奶标识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乳制品业。同时,乳制品业的绩效水平较低。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2—2004年的三年间,乳制品企业的利润率分别是6.8%、6.1%和5.4%,逐年降低;2004年,销售收入前10位的乳制品企业的利润率仅为4.9%,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如此低的利润势必影响企业的发展后劲,因此如何提高乳制品业的绩效水平成为政府、业界和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乳制品业的效率与绩效研究》将以乳制品业的生产效率与绩效为主线,研究近年来中国乳制品业迅速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及生产效率的变动程度;分析乳制品业的?术效率及其收敛趋势,寻找影响乳制品业技术效率的因素;同时结合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乳制品业的市场结构、效率及绩效的关系,考察乳制品业的生产效率对产业绩效的影响,探究乳制品业发展过程中的质量及效益状况,为政策制定者、乳品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促进中国乳制品业的健康发展。《中国乳制品业的效率与绩效研究》在回顾生产率理论及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以乳制品业为研究对象,以乳制品业的生产效率及绩效为研究起点,考察了1998—2005年间乳制品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tor productivity,TFP)(以下简称“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分析近年来乳制品业增长?源泉——生产效率的改善抑或技术进步,在此基础上判断中国乳制品业发展的质量。随后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状况、乳制品消费支出比重、产业集聚、资本劳动比率、企业规模、广告密度等因素对中国乳制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最后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考察乳制品业市场结构、行为及绩效的关系,并将效率因素纳入研究对象,验证市场力量假说及效率结构假说在中国乳制品市场的存在性,探究影响中国乳制品业绩效水平的深层次原因,并给出了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中国乳制品业的效率与绩效研究》根据1998—2005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方法及其他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必要的实证分析及经验检验,得出以下几点基本结论: (1)对中国乳制品业生产率变动的测算表明,1998—2005年中国乳制品业生产率以年均0.61%的速度增长,技术效率以年均0.08%的速度下降,而技术进步则以年均0.75%的速度上升,由于技术效率下降的速度不足以抵消技术进步的上升速度,因此使得中国乳制品业生产率的增长为正值;同时分析结果还表明,乳制品业生产率的增长与其资本形成呈负相关。 (2)中国乳制品业生产率变动的地区差异显示,五大奶业产区及非奶业产区的生产率均呈增长态势,其中技术进步主导着乳制品业生产率的增长。五大奶业产区中具有市场优势的大城市郊区的生产率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长1.14%,支撑着大城市郊区生产率增长的因素中仍是技术进步占主导作用。 (3)中国乳制品业技术效率的测算结果表明,中国乳制品业的技术效率呈缓慢上升态势,技术效率值从1998年的0.899 5上升到2005年的0.9316,而技术效率的标准差则从1998年的0.0154上升到2005年的0.0258,显示出中国乳制品业技术效率的差距出现了扩大化趋势。进一步分析显示,奶业产区的乳制品业技术效率高于非奶业产区的技术效率,并且非奶业产区乳制品业之间的技术效率差异比奶业产区的更明显。《中国乳制品业的效率与绩效研究》分析了中国乳制品业在全国范围内、奶业产区及非奶业产区技术效率的σ-收敛性。σ-收敛检验表明全国、奶业产区及非奶业产区乳制品业技术效率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1998—2001年技术效率的标准差均呈发散态势,而2002—2005年表现出收敛态势。进一步分析显示,非奶业产区的技术效率内部差异程度高于奶业产区及全国平均水平,奶业产区乳制品业技术效率的差异程度最小,表明奶业产区乳制品业发展落后的地区通过学习、使用领先者所拥有的先进技术成功地实现了技术效率的追赶。 (4)分别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选取可能影响乳制品业技术效率的因素,经研究表明,外部因素中只有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对中国乳制品业的技术效率产生显著的正效应,而集聚水平对技术效率产生负影响;内部因素中的乳制品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平均规模、广告密度等对其技术效率均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提高乳制品的技术装备水平、增加科技投入等将有助于提高技术效率。 (5)《中国乳制品业的效率与绩效研究》通过测算中国乳制品业的销售利润率、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来衡量乳制品业的绩效水平。总体来看,中国乳制品业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增长,总产值已由1995年的78.35亿元增长到 2005年的886.74亿元,10年间增长了10.32倍。乳制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也?现了诸多问题,许多企业重视发展速度而不注重经济效益,虽然产量增加,销售收入提高,而企业的赢利水平却在降低;此外,乳制品的同质化严重,名牌产品在市场上并没有形成名牌的效果,有的甚至把自己混同于无名小牌,名牌产品卖着“地摊价格”,并没有给消费者树立高品质、高规格、高品位的产品形象。因此乳制品行业一定要尽快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高速度低效益将预示着企业的经营风险,稳步发展的前提是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最后,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乳制品业的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的关系,对影响乳制品业绩效的市场力量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市场力量假说在中国乳制品市场并不存在。尽管如此,技术效率的改善对乳制品业绩效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宏观数据分析显示,规模效率对乳制品业的绩效产生明显的负作用,乳制品市场部分满足效率结构假说的条件;微观数据分析显示,乳制品市场存在效率结构假说。由于规模的扩张并未促进销售利润率和市场份额的增长,这也部分解释了现阶段乳制品企业大肆扩张而绩效下降的事实。
作者簡介:
张莉侠(1978—),女,安徽蒙城人,管理学博士,副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现供职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产业经济分析、农业技术经济、食品安全管理,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上海市决策咨询项目的研究。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