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是四書與五經的合稱,是儒家的九部經典著作。“四書”指《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左傳》。它們取得“經”的地位,經過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這次出版的《四書五經》,是《中華經典普及文庫》之一種,白文點校本。為確保其文字的準確可靠,《四書》以中華書局版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注》、《盈子集注》)為底本;《詩經》以中華書局版的《詩經註析》為底本,參校周振甫先生的《詩經譯註》;《尚書》以中華版《十五經註疏》為底本,參校其他排印本;《禮記》以中華書局版的《禮記譯解》為底本;《周易》以中華書局版《十三經註疏》為底本,參校其他排印本;《左傳》以中華書局版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為底本。
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東鄒城人,漢族。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父名激,母鄒氏。孟子遠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後家道衰微,從魯國遷居鄒國。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成人,孟母管束甚嚴,其“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是後世母教之典範。生於週烈王四年,死於週赧王二十六年。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師承孔伋(孔子之孫一般來說是師承自孔伋的學生),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並稱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遊說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有《孟子》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醜》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注意是人性向善,不是人性本善。
[編輯本段]【身後榮辱】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並不很高。自中唐的韓愈著《原道》,把孟子列為先秦儒家中唯一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開始,出現了一個孟子的“升格運動”,孟子其人其書的地位逐漸上升。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孟子》一書首次被列入科舉考試科目之中。元豐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為“鄒國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廟。以後《孟子》一書升格為儒家經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其實際地位更在“五經”之上。元朝至順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為“亞聖公”,以後就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明朝朱元璋輯有《孟子節文》,刪掉《孟子》裡的章句,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等。
[編輯本段]【孟子年表】
週烈王4年己酉(公元前372年)
孟子約生於此時
周顯王12年魏惠王13年韓昭侯6年甲子(公元前357年)
孟子約十五歲,受業於子思門人
周顯王17年秦孝公10年己巳(公元前352年)
孟子約二十歲,欲休妻
周顯王37年己丑(公元前332年)
孟子在鄒,答鄒穆公問
周顯王38年庚寅(公元前331年)
孟子居平陸
周顯王39年辛卯(公元前330年)
孟子到任國,拜訪季任
孟子在鄒,與屋廬子、曹交問答
周顯王40年齊威王28年壬辰(公元前329年)
孟子約四十三歲,首次至齊
齊相儲子來見孟子
周顯王41年齊威王29年宋君偃後元1年癸巳(公元前328年)
孟子與告子辯論
孟子勸蚳鼃向齊王進諫
孟子與匡章交遊
孟子離開齊國,前往宋國
周顯王42年宋君偃後元2年甲午(公元前327年)
孟子至宋
周顯王43年宋君偃後元3年乙未(公元前326年)
孟子在宋,與滕國世子相會
孟子與宋人勾踐論遊說之道
周顯王44年宋君偃後元4年秦惠文王13年丙申(公元前325年)
孟子離開宋國,回到鄒
周顯王45年梁惠王后元11年丁酉(公元前324年)
孟子在鄒,滕文公派然友問喪禮
孟子由鄒之滕,推行仁政
周顯王46年魏惠王后元12年齊威王34年戊戍(公元前323年)
孟子與農家陳相辯論
周慎靚王1年魏後元15年齊威王37年辛丑(公元前320年)
梁惠王“厚幣卑禮”召賢納士
孟子見梁惠王,時約五十二歲
孟子與週霄論出仕
周慎靚王2年魏惠王后元16年齊宣王1年壬寅(公元前319年)
孟子與公孫醜論短喪
周慎靚王3年魏襄王1年齊宣王2年癸卯(公元前318年)
孟子約五十四歲,見梁襄王
孟子在範遇齊王子
孟子至齊,答齊宣王問
孟子論“我四十不動心”
周慎靚王5年燕王噲5年乙巳(公元前316年)
孟子出吊滕文公
周慎靚王6年楚懷王14年魯平公10年齊宣王5年丙午(公元前315年)
魯平公欲見孟子
孟子返回齊國,與充虞論葬母
齊宣王問孟子伐燕
週赧王3年齊宣王8年楚懷王17年己酉(公元前312年)
燕人叛齊,齊宣王說“吾甚慚於孟子”
孟子論“臣視君如寇讎”
孟子與淳于髡辯論
孟子約六十歲,辭官離開齊國
孟子遇宋鈃於石丘
週赧王25年辛卯(公元前290年)
《孟子》約編撰於此時
周赧王26年壬申(公元前289年)
孟子約卒於此時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1 |
7折以上 | 1 |
作者:孟子
優惠價: 88 折, NT$ 201 NT$ 228
限量商品已售完
四書五經,是四書與五經的合稱,是儒家的九部經典著作。“四書”指《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左傳》。它們取得“經”的地位,經過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這次出版的《四書五經》,是《中華經典普及文庫》之一種,白文點校本。為確保其文字的準確可靠,《四書》以中華書局版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注》、《盈子集注》)為底本;《詩經》以中華書局版的《詩經註析》為底本,參校周振甫先生的《詩經譯註》;《尚書》以中華版《十五經註疏》為底本,參校其他排印本;《禮記》以中華書局版的《禮記譯解》為底本;《周易》以中華書局版《十三經註疏》為底本,參校其他排印本;《左傳》以中華書局版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為底本。
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東鄒城人,漢族。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父名激,母鄒氏。孟子遠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後家道衰微,從魯國遷居鄒國。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成人,孟母管束甚嚴,其“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是後世母教之典範。生於週烈王四年,死於週赧王二十六年。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師承孔伋(孔子之孫一般來說是師承自孔伋的學生),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並稱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遊說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有《孟子》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醜》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注意是人性向善,不是人性本善。
[編輯本段]【身後榮辱】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並不很高。自中唐的韓愈著《原道》,把孟子列為先秦儒家中唯一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開始,出現了一個孟子的“升格運動”,孟子其人其書的地位逐漸上升。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孟子》一書首次被列入科舉考試科目之中。元豐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為“鄒國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廟。以後《孟子》一書升格為儒家經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其實際地位更在“五經”之上。元朝至順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為“亞聖公”,以後就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明朝朱元璋輯有《孟子節文》,刪掉《孟子》裡的章句,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等。
[編輯本段]【孟子年表】
週烈王4年己酉(公元前372年)
孟子約生於此時
周顯王12年魏惠王13年韓昭侯6年甲子(公元前357年)
孟子約十五歲,受業於子思門人
周顯王17年秦孝公10年己巳(公元前352年)
孟子約二十歲,欲休妻
周顯王37年己丑(公元前332年)
孟子在鄒,答鄒穆公問
周顯王38年庚寅(公元前331年)
孟子居平陸
周顯王39年辛卯(公元前330年)
孟子到任國,拜訪季任
孟子在鄒,與屋廬子、曹交問答
周顯王40年齊威王28年壬辰(公元前329年)
孟子約四十三歲,首次至齊
齊相儲子來見孟子
周顯王41年齊威王29年宋君偃後元1年癸巳(公元前328年)
孟子與告子辯論
孟子勸蚳鼃向齊王進諫
孟子與匡章交遊
孟子離開齊國,前往宋國
周顯王42年宋君偃後元2年甲午(公元前327年)
孟子至宋
周顯王43年宋君偃後元3年乙未(公元前326年)
孟子在宋,與滕國世子相會
孟子與宋人勾踐論遊說之道
周顯王44年宋君偃後元4年秦惠文王13年丙申(公元前325年)
孟子離開宋國,回到鄒
周顯王45年梁惠王后元11年丁酉(公元前324年)
孟子在鄒,滕文公派然友問喪禮
孟子由鄒之滕,推行仁政
周顯王46年魏惠王后元12年齊威王34年戊戍(公元前323年)
孟子與農家陳相辯論
周慎靚王1年魏後元15年齊威王37年辛丑(公元前320年)
梁惠王“厚幣卑禮”召賢納士
孟子見梁惠王,時約五十二歲
孟子與週霄論出仕
周慎靚王2年魏惠王后元16年齊宣王1年壬寅(公元前319年)
孟子與公孫醜論短喪
周慎靚王3年魏襄王1年齊宣王2年癸卯(公元前318年)
孟子約五十四歲,見梁襄王
孟子在範遇齊王子
孟子至齊,答齊宣王問
孟子論“我四十不動心”
周慎靚王5年燕王噲5年乙巳(公元前316年)
孟子出吊滕文公
周慎靚王6年楚懷王14年魯平公10年齊宣王5年丙午(公元前315年)
魯平公欲見孟子
孟子返回齊國,與充虞論葬母
齊宣王問孟子伐燕
週赧王3年齊宣王8年楚懷王17年己酉(公元前312年)
燕人叛齊,齊宣王說“吾甚慚於孟子”
孟子論“臣視君如寇讎”
孟子與淳于髡辯論
孟子約六十歲,辭官離開齊國
孟子遇宋鈃於石丘
週赧王25年辛卯(公元前290年)
《孟子》約編撰於此時
周赧王26年壬申(公元前289年)
孟子約卒於此時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1 |
7折以上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