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馬史詩不僅僅是文學作品,這兩萬八千行古奧典雅的詩行是西方文明不絕的源頭。
——經過理性主義衝擊的現代中國人,是否還能理解被視爲科學的哲學的神話前身。
——形而上學就是最高、最大的智慧嗎?讓我們遠離亞裏士多德,回到哲學開端之處……
——滿嘴人民與民主的伯利克勒斯與粗魯的帝國主義者克裏昂是一回事?這讓我們想到了奧巴馬和小布什。
——兩漢經學,春秋大一統,以“道”爲統攝的完整體系爲歧路仿徨的時代尋找路標,真的就是在說漢武帝與董仲舒嗎?
——朱子療治時弊,王學立乎其大,朱王相契于國朝事業大有其用。學者爲天下立心,爲生民立命,繼往聖之絕學,開萬世之太平,古今一也。
從荷馬史詩到兩漢經學,從城邦與人到朱王相契,作者貫通中西與古今,沉思學術與政治。韋伯說得沒錯,學者當以學術爲志業,但是時代的精神就是學術的命運,每一位英雄都會應運而生。
作者簡介:
程志敏,1968年生,中山大學哲學博士,師從劉小楓教授,現爲西南政法大學古典學研究中心主任,政治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教授。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從荷馬史詩到兩漢經學,從城邦與人到朱王相契,作者貫通中西與古今,沉思學術與政治。韋伯說得沒錯,學者當以學術爲志業,但是時代的精神就是學術的命運,每一位英雄都會應運而生。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從荷馬史詩到兩漢經學,從城邦與人到朱王相契,作者貫通中西與古今,沉思學術與政治。韋伯說得沒錯,學者當以學術爲志業,但是時代的精神就是學術的命運,每一位英雄都會應運而生。
章節試閱
現代人主要是從“哲學”的立場幷基于維護“純哲學”的目的批評董仲舒把儒學作了政治化的翻轉,這種批評不太清楚哲學與政治的區別和聯繫,尤其不明了哲學和政治的衝突。能够進行哲學探究(philosophizing)的環境,就具有政治的含義。但這樣微弱的聯繫,還不足以闡明哲學和政治的關係。或者說,政治和哲學的關係體現在它們的衝突中,即,哲學追求的是絕對,而政治講究的是妥協。正如施特勞斯所說:“哲學與知識取代意見,意見却是城邦的元素,因而哲學帶有顛覆性質,哲學家也必須以這樣一種方式寫作,他要改善而不是顛覆城邦。換句話說,哲學家的思想功效還達到某種狂熱(mania),而哲學家的演講功效乃做到sophrosyne(節制、穩健)。哲學就本身而論超越政治、宗教和道德,城邦却是而且理應是符合道德和宗教的。” 一味地追求絕對和純粹,在現實中就容易導致生活(共同體)的破滅,哲學也就成了“毒藥”(pharmakon),成了一種作爲藥石的毒藥(國人有諺曰“是藥三分毒”)。而一味地順應現實,又容易喪失哲學的高貴氣質,讓庸衆的意見泛濫成灾。在這種永恒的衝突中,我們特別能够體會蘇格拉底之死,以及他對雅典人民的道歉/申辯(apology),也特別能够理解李斯和漢宣帝等人對儒學的警惕。
那麽,如何處理哲學與政治的衝突呢?在施特勞斯看來,就需要哲學對自身生存處境的意識以及相應的隱微對策,由此建立政治哲學以解决哲學與政治的衝突。
借用政治神學的說法,我們亦可以明白政治哲學的本質。“先知的衝突不允許宗教脫離政治,即不允許宗教脫離人們相互聯繫的方式和民族相處的方式。在先知的傳統中,我們就有了政治神學,有了政治與宗教相互依存而非相互排斥的結合。先知們發表言論,但沒有篡奪國王的位置;先知們干預政治,但沒有企圖去建立或加强自己的個人地位。” 我們一直都惑于“素王”這一頭銜中“素”的含義,在哲學與政治的永恒衝突中,這也許就是董仲舒爲什麽要把孔子稱作“素王”的絕佳解釋。
當然,政治哲學也許幷非如施特勞斯學派所認爲的那樣,是一種“爲哲人而存在”的哲學,即“一種‘政治的’哲學,即哲人的一種政治行爲,一種迫于〔外在政治〕情勢的旨在爲哲學本身提供援助(Dienst)的〔哲人〕政治行爲:保衛和辯護哲學的生活,一種庇護包括未來哲人在內的〔哲學的〕友愛政治(Politik der Freundschaft)。” 換句話說,政治哲學的本質不僅僅在于哲人的“明哲保身”,還在于“實踐”(praxis),也就是讓生活得以可能,保證生活既不在哲學的“瘋狂”中崩潰,也不在現實中沉淪。正如默茨所說:“在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著的張力中,實踐本身就具有智性的力量。” 這裏的“實踐”絕非“實用”,而具有某種內在限定性,是現實可能性的依據。用默茨的話說,實踐“仍然要被超越歷史限定的方式來限定(這種歷史的限定具有某種未明言的普遍社會總體的功能)”。實踐就在于“限定”,就在于讓生活成爲生-活,或者讓“生”“活”起來,以避免理論的過度要求而導致生活、原則的破碎,從而一方面導致强權-真理的生活邏輯,一方面産生無所適從的虛無主義,而這兩個方面總是相生相伴的。所以,政治哲學的本質,就在于“實踐”,它要回答的問題就是:人的社會生活可以可能?
在政治哲學面前,我們不能因爲政治曾經(也永遠會)給歷史帶來了誤會,就鄙弃政治,海德格爾和托馬斯?曼的例子足以說明政治和政治哲學對個體存在和社會存在的意義。當今,政治哲學在幾乎成了不是“神話”也是“意識形態”同義語的時候,如黑格爾對哲學的態度,那就是讓政治哲學這門幾乎在熱門中消沉的科學“可以重新揚起它的呼聲,幷且可以希望這個對哲學久已不聞不問的世界又將傾聽它的聲音。” 邁爾所謂政治哲學關涉到人在“神、獸之間的位置”,即表明政治哲學乃是“人禽兩路”的起點,所謂“莫虛勘朱陸异同,且先辨人禽兩路”,也許政治哲學就是這樣一種主張的出路之一。雖然這僅僅是起點,但對久已遺忘、而現今雖重拾舊義却又不免茫不知所以的現代人來說,已經彌足珍貴了。施特勞斯學派認爲“政治哲學”就是“哲學”本身,這可能有些誇大其詞(在我看來,政治哲學是哲學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維度,但不是哲學的全部),儘管如此,我們需要不斷地提醒自己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如果遺忘(或缺少)政治哲學,我們又會怎樣呢?
對于董仲舒的政治哲學的解釋,如下的看法或者不是什麽偉大的創見,但無疑對我們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偉大的政治哲學家的學說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爲了理解古今社會,我們不僅必須瞭解這些學說,也必須借鑒這些學說。我們相信,歷史上政治哲學家們所提出的問題在我們自己的社會中依然存在,只要在主要之點上不言而喻或不知不覺得到回答的問題依然能够存在。我們也相信,爲了理解任何一個社會,即爲了在任一深度上分析社會,分析家本身必然會遇到這些經久不衰的問題,而且不可避免地被這些問題所左右。
……
現代人主要是從“哲學”的立場幷基于維護“純哲學”的目的批評董仲舒把儒學作了政治化的翻轉,這種批評不太清楚哲學與政治的區別和聯繫,尤其不明了哲學和政治的衝突。能够進行哲學探究(philosophizing)的環境,就具有政治的含義。但這樣微弱的聯繫,還不足以闡明哲學和政治的關係。或者說,政治和哲學的關係體現在它們的衝突中,即,哲學追求的是絕對,而政治講究的是妥協。正如施特勞斯所說:“哲學與知識取代意見,意見却是城邦的元素,因而哲學帶有顛覆性質,哲學家也必須以這樣一種方式寫作,他要改善而不是顛覆城邦。換句話說,哲...
目錄
奧克阿諾斯的不絕源泉
附批評文選
從神話到哲學
什麽是智慧
附釋:無謂的智慧
歷史中的修辭
《厄庇諾米斯》的真僞
中世紀研究的危險
阿爾法拉比與亞裏士多德
阿爾法拉比的修辭
兩漢“今古文之爭”淺解
作爲政治哲學的解釋學
附:文字與解釋
朱王相契論
後記
奧克阿諾斯的不絕源泉
附批評文選
從神話到哲學
什麽是智慧
附釋:無謂的智慧
歷史中的修辭
《厄庇諾米斯》的真僞
中世紀研究的危險
阿爾法拉比與亞裏士多德
阿爾法拉比的修辭
兩漢“今古文之爭”淺解
作爲政治哲學的解釋學
附:文字與解釋
朱王相契論
後記
商品資料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02-01ISBN/ISSN:9787561790380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7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