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空”至“妙有”:魏晉般若學的流變與轉向》以代表性人物及代表性思潮為“切入點”,採用歷史呈現與邏輯梳理相結合的方法,把般若學的宗教性傾向與義學性傾向的消長,作為全書的主線,勾勒了般若學流變與轉向的歷史軌跡,這為這個時期的思想史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讀後多有發人思考、給人啟迪之處。
作者簡介:
府建明哲學博士,編審。現任江蘇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兼任宏德文化出版基金會副理事長、江蘇省出版系列高評委專家組成員、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客座教授等。獲得“第五屆全國優秀中青年編輯”、“第四屆江蘇省優秀中青年編輯”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人文社科圖書的出版工作,共策劃和編輯各類圖書六百餘種,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百餘個。個人學術專長為中國思想史、佛學,出版專著三部,發表學術論文五十餘篇。
目錄
總序
序賴永海
自序
緒論
導言般若經與般若學溯源
第一節般若類經的產生與流傳
第二節般若類經的內容與思想
第一章初傳與生長
第一節般若學流行前後的多重背景
第二節般若類經的早期譯傳和特點
第三節般若學的早期形態與歷史呈現
第二章弘傳與勃興
第一節鳩摩羅什入華的情況與意
第二節鳩摩羅什所譯般若經論的特色
第三節中觀諸論的思想與旨趣
第四節義學殊勝與理論困境
第三章正傳與融會
第一節學風激盪與思想碰撞
第二節僧叡與中觀學的正傳
第三節僧肇與中觀學的融會
第四節正傳與融會中的矛盾及演進
第四章競起與異說
第一節毗曇學與禪學的競起
第二節慧遠與鳩摩羅什的交涉
第三節形神之辯的介入
第五章回歸與轉向
第一節“經義”的回歸
第二節從“實相”到“法身”
第三節從“法身”到“佛性”
第四節道生的轉向與般若學的終結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總序
序賴永海
自序
緒論
導言般若經與般若學溯源
第一節般若類經的產生與流傳
第二節般若類經的內容與思想
第一章初傳與生長
第一節般若學流行前後的多重背景
第二節般若類經的早期譯傳和特點
第三節般若學的早期形態與歷史呈現
第二章弘傳與勃興
第一節鳩摩羅什入華的情況與意
第二節鳩摩羅什所譯般若經論的特色
第三節中觀諸論的思想與旨趣
第四節義學殊勝與理論困境
第三章正傳與融會
第一節學風激盪與思想碰撞
第二節僧叡與中觀學的正傳
第三節僧肇與中觀學的融會
第四節正傳與融會中的矛盾及演進
第四章競...
商品資料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01-01ISBN/ISSN:9787802544864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