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評傳》前篇《何晏評傳》和正篇《王弼評傳》,共同揭示了正始玄學的形成動因、理論內涵和歷史意義:在經學危機、道家復興和佛教東漸的條件下,何晏初步創立了貴“無”本體論玄學。王弼則在這一基礎上,運用本宋體用方法成功地解答了有與無、有為與無為、名教與自然等一系列學術難題,以形名學邏輯習慣,得意忘言,全面刷新了《老子》、《周易》和《論語》,奠定了魏晉玄學的理論基礎,將中國文化引入儒道融合的新時代。由於王弼哲學的終極關懷不是社會理想,而是生命自然本色,因而存在著弱化社會凝聚力的歷史局限。
作者簡介:
王曉毅,1954年生,1978年考入山東大學歷史系,1988年畢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任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魏晉南北朝思想文化史。對魏晉玄學及其與儒、道、佛的關係,用力較多。已出版學術專著《中國文化的清流》、《放達不羈的士族》、《嵇康評傳》、《中國古代人才鑑識術——(人物誌)譯註與研究》。同時在海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六十餘篇。國家教育委員會與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聯合授予“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榮譽稱號。
目錄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序
引論漢魏之際的學術巨變
一、時代課題
(一)經學危機
(二)黃老復興
(三)儒道異同之辨
二、社會動因
(一)士族思想性格的雙重裂變
(二)莊園的文化意義
前篇何晏評傳
第一章建安時代的“假子
一、身世之謎
二、曹氏家族的文化氛圍
第二章太和“浮華”少年的領袖
一、浮華案前後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序
引論漢魏之際的學術巨變
一、時代課題
(一)經學危機
(二)黃老復興
(三)儒道異同之辨
二、社會動因
(一)士族思想性格的雙重裂變
(二)莊園的文化意義
前篇何晏評傳
第一章建安時代的“假子
一、身世之謎
二、曹氏家族的文化氛圍
第二章太和“浮華”少年的領袖
一、浮華案前後
商品資料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04-01ISBN/ISSN:9787305059537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23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