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思想經典:近思錄》內容簡介:儒家思想在今天仍受重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在人格修養和人生理念教育方面,擁有一套完整而行之有效的方法體系,而這種優勢最集中的體現之一便是宋代理學聖人朱熹傾註十餘年心血反復校訂的《近思錄》。《近思錄》起初由朱熹和呂祖謙合作編成,後來朱熹多次修訂並定為本門最重要入門書籍,書中的每則語句,都來自於北宋時的四位思想家周敦頤、程頤、程顥、張載的著作,共分14卷,622條,全面闡述了理學思想的主要內容,在理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為確立儒家道統,傳播理學思想起了重要作用。後人治宋代理學,無不首讀《近思錄》。相信讀者也能從該書對“修齊治平、成賢作聖”這條修煉之路的詳盡指導之書中獲益。
章節試閱
卷一 道體
題解
本章是《近思錄》的大綱,討論性之本原,道之體統,是理學思想的總綱領。中國古代思想的核心是“道”,包含了現代哲學概念所討論的自然本體論、宇宙生成論、認識論、人性論、道德形而上學等一整套的知識體系。和西方思想的條分縷析不同,中國的“道”是一有機整體,不能偏於一端地去看待理解。“道”不僅僅是抽象的,而且貫穿了世間的萬世萬物,落實到具體門類,就產生了古代中國的種種文化門類,比如中醫、氣功、書法、風水、武術、茶道,等等,裡面無不蘊涵著“道”。
1.濂溪先生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陰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行。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曰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生死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卷一 道體
題解
本章是《近思錄》的大綱,討論性之本原,道之體統,是理學思想的總綱領。中國古代思想的核心是“道”,包含了現代哲學概念所討論的自然本體論、宇宙生成論、認識論、人性論、道德形而上學等一整套的知識體系。和西方思想的條分縷析不同,中國的“道”是一有機整體,不能偏於一端地去看待理解。“道”不僅僅是抽象的,而且貫穿了世間的萬世萬物,落實到具體門類,就產生了古代中國的種種文化門類,比如中醫、氣功、書法、風水、武術、茶道,等等,裡面無不蘊涵著“道”。
1.濂溪先生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
目錄
前言
卷一 道體
卷二 為學
卷五 克已
卷六 家道
卷八 治體
卷十一 教學
卷十二 警戒
卷十三 異端
卷十四 聖賢
附錄:陳淳《北溪字義》部分理學關鍵概念的解說
前言
卷一 道體
卷二 為學
卷五 克已
卷六 家道
卷八 治體
卷十一 教學
卷十二 警戒
卷十三 異端
卷十四 聖賢
附錄:陳淳《北溪字義》部分理學關鍵概念的解說
商品資料
出版社:中華書局出版日期:2011-11-01ISBN/ISSN:9787101076790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9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