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想之淵源》書中對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的思想和代表人物有簡明精微的介紹。同時又以宏觀的話題,如宇宙論、世界觀、知識論等貫穿在對諸子百家的介紹和分析中,既高屋建瓴,又曲盡其妙,是大家小書的典範。
作者簡介:
牟復禮(Frederick w Mote,1922年-2005年)美國著名漢學家、中國歷史學家。牟復禮的中文名取自《論語》中的“克己復禮”。他是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的奠基人,並將其發展成全美國乃至整個西方研究中國歷史的中心之一。其主要著作有:《帝制中國:900-1800》(Imperial china:900-1800),主持編寫《劍橋中國明代史》,翻譯蕭公權的名作《中國政治思想史》等。
章節試閱
第一章歷史的開端
一個文明的基礎有如下幾種:物質的、精神的、社會的、制度的。物質方麵包括人類自身及其生活的環境;其他幾方面則是在這個環境中積澱起來的產物、對環境和自身要求的回應。環境因素雖然極其重要,但僅僅用與土地較量以求族類存續來解釋中國人獨一無二的生活模式是不夠的,因為這個問題對別處的先民是一樣的。地理學家葛德石(George B.Gressey)曾發現過中國模式的一些特別之處:
生活在中國的人比其他地方都多。十億多人曾在這片沃土之上生息過;世上再無他處居住著這麼多與自然息息相連的人口。千餘世代的人們在大地和地貌之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以至幾乎沒有哪寸土壤還是處女地了。這麼龐大的人口需要養活,只有最辛苦的操勞才能保證足夠的收成。幾乎所有土地都已經極盡了人工。很明顯,氣候和地形影響了生活的方式……其他地區或有歷史更悠久的,但卻無一發展出比這更成熟的天人間的適應。①
對於中國歷史,人們已經用盡了各式各樣的環境決定論。一位中國思想史家馮友蘭說過,中國農耕生活的那種固守土地的特質決定了先哲們的基本概念:農業生活關心真正的價值,勝過抽象的概念;中國的環境條件無助於促發商業,而其他古代文明則具備這種環境條件,所以它們關注數字和抽象的數學概念;農業生產的形 式產生了以家庭為核心的價值,催生了合作的模式,而非個人化的、競爭性的模式;對自然循環往復的意識強化了自然在價值框架中的角色,諸如此類等等。……
第一章歷史的開端
一個文明的基礎有如下幾種:物質的、精神的、社會的、制度的。物質方麵包括人類自身及其生活的環境;其他幾方面則是在這個環境中積澱起來的產物、對環境和自身要求的回應。環境因素雖然極其重要,但僅僅用與土地較量以求族類存續來解釋中國人獨一無二的生活模式是不夠的,因為這個問題對別處的先民是一樣的。地理學家葛德石(George B.Gressey)曾發現過中國模式的一些特別之處:
生活在中國的人比其他地方都多。十億多人曾在這片沃土之上生息過;世上再無他處居住著這麼多與自然息息相連的人口。千餘世代的人們在大地...
目錄
總序
序言
導論
第一章歷史的開端
第二章世界觀的開始
《易經》
中國人的世界觀
中國宇宙生成論的涵義
第三章先秦儒家
儒的傳統
孔子
孟子
荀子
第四章先秦道家
與儒家的關係
誰是老子?
《道德經》的內容
莊子
第五章墨子的哲學
第六章知識
墨家的知識
惠施和公孫龍
莊子
荀子
中國知識論的意義
第七章帝國的締造
法家的先驅
法家的實行者
參考文獻
年表
索引
譯後記
總序
序言
導論
第一章歷史的開端
第二章世界觀的開始
《易經》
中國人的世界觀
中國宇宙生成論的涵義
第三章先秦儒家
儒的傳統
孔子
孟子
荀子
第四章先秦道家
與儒家的關係
誰是老子?
《道德經》的內容
莊子
第五章墨子的哲學
第六章知識
墨家的知識
惠施和公孫龍
莊子
荀子
中國知識論的意義
第七章帝國的締造
法家的先驅
法家的實行者
參考文獻
年表
索引
譯後記
商品資料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01-01ISBN/ISSN:9787301146095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4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