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屋中的吶喊》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心理學的角度回顧家庭和教育對魯迅心理髮展的影響,說明中國文學傳統對其文學創作的影響;第二部分是全書的中心,系統闡釋魯迅的文學創作,包括短篇小說、散文詩及雜文;第三部分論述魯迅最後的十年,集中研究他對文學和政治關係的看法。通過這三個部分,作者試圖重新描述出魯迅真實的心路歷程,揭示出魯迅內在的深刻悖論與矛盾。
作者簡介:
李歐梵,一九三九年生於河南,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哈佛大學博士。曾任教於芝加哥大學、印第安納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哈佛大學等,現為哈佛大學東亞系榮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鐵屋中的吶喊》、《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狐狸洞話語》等。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鐵屋中的吶喊》是東方文學研究專家李歐梵先生於1987年出版的英文版著作的中文翻譯版,出版於1999年。
作者將心理學與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引入對魯迅先生的研究之中,將魯迅的生平與其創作的文本用手術刀進行切片,將歷史上簡單化的魯迅豐滿化,讓大家知道原來魯迅先生身上還有那麼多的側面:否定、懷疑、探索、創造、自我犧牲、矛盾和痛苦等等。讓我們明白魯迅並不僅僅是一個天生的革命導師和完美的思想家,他的作品之中椰油敗筆,他對別人也有小人之心,……這樣多層面、多側面的魯迅才是歷史上真實的魯迅。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鐵屋中的吶喊》是東方文學研究專家李歐梵先生於1987年出版的英文版著作的中文翻譯版,出版於1999年。
作者將心理學與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引入對魯迅先生的研究之中,將魯迅的生平與其創作的文本用手術刀進行切片,將歷史上簡單化的魯迅豐滿化,讓大家知道原來魯迅先生身上還有那麼多的側面:否定、懷疑、探索、創造、自我犧牲、矛盾和痛苦等等。讓我們明白魯迅並不僅僅是一個天生的革命導師和完美的思想家,他的作品之中椰油敗筆,他對別人也有小人之心,……這樣多層面、多側面的魯迅才是歷史上真實的魯迅。
章節試閱
第一章家庭和教育
魯迅1936年逝世以後,被全國一致地賦予了民族英雄的地位。任何一位過去的或現在的中國作家,都不曾像這樣在整個民族中被神化過。關於他的生平有過那麼多的記載,對他的研究是那麼細緻入微,看來,再寫一次傳記是無必要的了。但是,正是由於這樣大規模的偶像化,使魯迅生平的某些方面被誇大得失去了分寸。
由於種種考慮,在本書中,我想重新從魯迅的早期生活開始,研究使他最終成為一位新文學作家的心智歷程。和那種神化的觀點相反,魯迅決不是一位從早年起就毫不動搖地走向既定目標的天生的革命導師,相反,他終於完成自己在文學方面的使命.是經過了許多的考驗和錯誤而得來的。他的心智成長發展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系列的以困惑、挫折、失敗,以及一次又一次的靈魂探索為標誌的心理危機的過程。魯迅所選擇的生命目的,完全不合乎那個時代知識者中的著名人物如梁啟超、嚴復、孫中山所提倡的民族主義的功利性質。他那著名的放棄醫學從事文學的決定,在作家社會地位尚難確定的當時的中國,可說是無前例的。魯迅將自己完全投入文學事業的那種嚴肅性,對於他自己後來成為著名作家的個人事業以及整個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都有重大意義。
魯迅生於浙江紹興的一個紳宦家庭,雖然已經沒落,仍是一個有著顯赫聲望的大族。如周作人在《魯迅的故家》中所細緻描述的:整個周家大族分為三房,各自聚居在圍著高牆的大院中,本身就是個真正的世界:房屋,花園,池塘,拱門,碎石欄杆,油漆大門,石橋,長滿苔蘚的小徑,庭院。總之,是中國傳統的縮影,雖已沒落仍令人肅然起敬,正如“台門”這個詞就已意味著世家大族。魯迅生於其中的“新台門”是以其先人有學問而著稱的,台門中又分為許多房,具有反諷意味的是:魯迅當時已經敗落的家庭卻是屬於“興”房的。
雖然魯迅生於典型的傳統紳宦家庭,他的祖父和父母比較自由的態度卻使他所受的教育不像一般情況下那樣僵化。六歲時,他首先從一位叔祖學《鑑略》,因為他的祖父認為學點歷史知識對青年人是有益的。老人也鼓勵孫子閱讀通俗小說,特別是他自己喜愛的《西遊記》,認為也有教育價值。魯迅十一歲開始上家學,他並不喜歡正規地應讀的四書五經,卻對那些雜書,特別是關於幻境、鬼怪和神話的書感興趣。他還愛好繪畫(而不是練字),摹繪從親戚和女僕那裡得來的書上的圖畫。這些書有的是通俗小說和傳奇,有的是關於動植物的畫書。
正如舒爾茨所指出的,在二十世紀以前的中國,是不鼓勵孩子們涉獵通俗小說、神話、寓言、奇幻等方面的作品的,孩子們如有興趣只能偷看。魯迅被允許,而且實際上堅持在這個小小的非正統的領域中探索,對於他後來思想的發展頗有影響,似乎鋪平了他以後長期的對於“雜學”以及愛好並提倡“小傳統”通俗潮流的興趣。
至少魯迅自己也是這樣看他這些早年的追求的。在《朝花夕拾》裡,最不吝筆墨的是關於民間傳統形象的描繪,如迷人的“無常”、“女吊”等。這還有他自繪的圖像可作證明。這個集子裡有一篇長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抒情地讓人看到了他兒時的兩個世界:一個是以百草園為像徵的趣味盎然引人入勝的“小傳統”世界,另一個是以他老師的書屋為像徵的枯燥無味的“大傳統”世界。他將老師指定應讀的可厭的書和阿長給他的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的有趣的《山海經》相對比,戲劇性地說明了他對“小傳統”的偏愛。這本書將幼年魯迅引向了更多的鬼怪奇幻書籍,如《酉陽雜俎》和《玉歷鈔傳》。這種奇幻世界對他後來的小說寫作和研究都不無影響。
正如夏濟安所指出的,魯迅對他幼年時世界的描寫標誌著一種對“黑暗之力”的迷戀(《黑暗的閘門》,第146—162頁)。百草園實際上只是屋後一個荒敗的菜園,但卻有著關於赤練蛇和美女蛇的迷人傳說。女僕阿長和魯迅的祖母還向他講過“長毛”的可怕故事,後來他用這材料寫了《懷舊》。他還參加過村里演社戲的活動,在目連戲裡扮演“鬼兵”角色,和十來個孩子一起,按照戲裡的要求,畫上臉,騎上馬,拿著鋼叉,隨著“鬼王”疾馳到城外的無主孤墳之處,用鋼叉連連刺墳,邀請“怨鬼”們來看戲。幼年魯迅對這種幻想的儀式是非常神往的。但是當他稍稍長大,開始分擔家庭困難時,這種“黑暗世界”的魅力就不僅是使他愉悅,而且也困擾著他了。
P3-5
第一章家庭和教育
魯迅1936年逝世以後,被全國一致地賦予了民族英雄的地位。任何一位過去的或現在的中國作家,都不曾像這樣在整個民族中被神化過。關於他的生平有過那麼多的記載,對他的研究是那麼細緻入微,看來,再寫一次傳記是無必要的了。但是,正是由於這樣大規模的偶像化,使魯迅生平的某些方面被誇大得失去了分寸。
由於種種考慮,在本書中,我想重新從魯迅的早期生活開始,研究使他最終成為一位新文學作家的心智歷程。和那種神化的觀點相反,魯迅決不是一位從早年起就毫不動搖地走向既定目標的天生的革命導師,相反,他終於完成...
目錄
總序
原序
第一部分 一位作家的產生
第一章 家庭和教育
第二章傳統和“抗傳統”(Counter Traditions)
第二部分 魯迅的創作
第三章 短篇小說之一:現代化技巧
第四章短篇小說之二:“獨異個人”和“庸眾”
第五章《野草》:希望與失望之間的絕境
第六章雜文:對生活和現實的種種觀感
第三部分 關於文學和革命
第七章對文學和革命看法的變化和發展
第八章 馬克思主義美學和蘇聯文學
第九章 革命前夜
第十章 結束語:魯迅的遺產
附錄
魯迅與現代藝術意識
參考書目
譯後
總序
原序
第一部分 一位作家的產生
第一章 家庭和教育
第二章傳統和“抗傳統”(Counter Traditions)
第二部分 魯迅的創作
第三章 短篇小說之一:現代化技巧
第四章短篇小說之二:“獨異個人”和“庸眾”
第五章《野草》:希望與失望之間的絕境
第六章雜文:對生活和現實的種種觀感
第三部分 關於文學和革命
第七章對文學和革命看法的變化和發展
第八章 馬克思主義美學和蘇聯文學
第九章 革命前夜
第十章 結束語:魯迅的遺產
附錄
魯迅與現代藝術意識
參考書目
譯後
商品資料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09-01ISBN/ISSN:9787020082391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1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