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繪畫出現于20世紀初,與傳統的寫實繪畫相抗衡,是一種“激變”。抽象繪畫被公正地稱為“20世紀典型的藝術形式”,可是卻沒有人斷言它屬普及的藝術形式。對於廣大群眾來說,它仍然像是喜瑪拉雅山——離大家太遠、太高,難於入門而招致誤解。本書是抽象繪畫的專著,對抽象繪畫理論、畫家、作品及創作思想都有嚴謹而細緻的論述。
作者簡介:
阿爾森·波裡布尼是德國學者。
譯者王端廷,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外國美術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美術系教授,研究生導師。《美術觀察》雜誌編委。歐美同學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長期從事西方美術史研究。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國內對於西方的抽象繪畫,正如對待其他許多西方文化藝術一樣,不論是褒是貶,都欠缺深入的理解。本書是抽象繪畫的專著,作者用通俗的語言闡釋抽象繪畫這種比較艱澀難解的藝術及其理論。作者不僅對抽象繪畫的藝術特徵作詳盡的闡釋,還敘述了這種藝術在20世紀以來的發展情況及其影響,適合美術及相關專業學者、學生及美術愛好者閱讀,是一本普及讀物。
誰是第一個掙脫具象藝術的枷鎖的人?是誰畫了第一幅抽象畫?
在公眾的誤解和惡意的批評階段,他們需要怎樣的勇氣?
從未來主義到構成主義,從幾何潮流到風格派,從抒情抽象到行動繪畫,抽象繪畫如何影響了現代繪畫藝術?讀《抽象繪畫》,瞭解這一“20世紀典型的藝術形式”的來龍去脈。
名人推薦: 國內對於西方的抽象繪畫,正如對待其他許多西方文化藝術一樣,不論是褒是貶,都欠缺深入的理解。本書是抽象繪畫的專著,作者用通俗的語言闡釋抽象繪畫這種比較艱澀難解的藝術及其理論。作者不僅對抽象繪畫的藝術特徵作詳盡的闡釋,還敘述了這種藝術在20世紀以來的發展情況及其影響,適合美術及相關專業學者、學生及美術愛好者閱讀,是一本普及讀物。
誰是第一個掙脫具象藝術的枷鎖的人?是誰畫了第一幅抽象畫?
在公眾的誤解和惡意的批評階段,他們需要怎樣的勇氣?
從未來主義到構成主義,從幾何潮流到風格派,...
章節試閱
一天,瓦西裡·康定斯基(WassilyKandinsky)正要走進他的畫室,一種不可思議的魔力令他無比驚訝!薄暮之中,他看到一幅奇特的“無法描述的、美妙的、充滿了內在激情的繪畫”,無聲而輕柔的音樂在畫中回蕩。他是在做夢嗎?可是分明能聽見色彩的樂音及其和絃的聲響。由於一種美妙的迷惑,康定斯基沒有認出那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而看到了一幅抽象構圖。實際上那是他自己很早以前畫的一幅畫。那時,他已經開始了“另一種”非具象繪畫方式的探索。1910年他撰寫了一部著作論述這種繪畫方式理論上的可能性,這就是著名的《論藝術精神》。該書1912年出版,它作為一種啟示和路標,成為步入新藝術(ArtNouveau)領域的青年畫家所遵循的指導綱領。
從這裡,人們讀到了許多陌生的東西:即某種雖不存在但卻可以感受到的繪畫,在人們的腦海中有著一個尚未物化的隱蔽的王國的法則。而且,“不同的”思想方式正在走向“成熟”,它並非產生於客觀,而來源於精神—智能的世界。“不同的”視覺方式也開始生成,這種視覺方式引發並喜愛純形式的“內在聲音”和色彩的天然美。最初作為一種富有魔力的巧合而出現的東西已經變成了一條新道路的徵兆。帶著強烈的藝術衝動和東方式的想像力,俄羅斯人康定斯墓第一個踏上了這條陌生之路,他的第一個抽象時期的繪畫後來成了表現—抒情或“熱”抽象繪畫最具特色的典範。
此後不久,在與此相對應的“冷”抽象的一端,另一種可與水晶的美相匹敵的非具象構圖誕生了。捷克人庫普卡(Kupka)、俄羅斯人馬列維奇(Malevich)和荷蘭人蒙德裡安(Mondrian)從研究那些著色的長方形之間的幾何關係著手,各種關係通過色彩的特定對比被系統化地展現出來。這些豐富多彩的抽象潮流之間的差異值得注意。
在一個由抒情到幾何傾向組成的抽象領域內,存在著許許多多的運動和個人的觀念,尤其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各種思潮更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一些曇花一現的試驗兒乎不可能在這本書中得到充分的論述,本書更重要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歷史性的焦點和抽象繪畫的永久性問題上。
在本書中,我們試圖闡明由於拋棄具象的視覺方式造成的種種難題,並考慮有關的減化過程和智能化現象,我們將特別關注圖像——或者更準確地說是視覺——要素的自律性,它們的內在的生殖力、構成的含意以及幾何符號,由戰後舒情抽象繪畫引發的人類學上的問題和不可知現象的存在將帶給我們新的難題。
可是,我們直到已經產生了顯著的疑問時才開始思考這些問題。例如,抽象藝術的不可理解性是一種不同一般的特性嗎?妨礙現有解釋的原因是由於缺乏具象依據嗎?現在和將來還有什麼其他原因能夠使這種令人遺憾的不可溝通的狀況變得更加複雜嗎?對於心中毫無準備的觀眾來說還有什麼機會(去理解)嗎?
悖論
抽象潮流在它存在的大約七十年中,產生了數以千計的極其豐富的繪畫作品和有關的事物。抽象藝術真可稱得上是二十世紀典型的藝術樣式了,可是沒有一個人敢斷言它屬通俗的藝術樣式。對於廣大民眾來說,它仍然像喜馬拉雅山一樣——太遠、太高,無從探測,不可理解。
那些世界上最大最現代化的博物館把重要的展廳留給抽象作品的事實也改變不了這種現狀,那些第一流的抽象作品以幾十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甚至抽象小品畫也成了藝術市場上的珍品,而這些都說明不了什麼。儘管抽象繪畫的價值不可低估,但它仍然沒有成為大眾文化的組成部分。
從這個角度來看,整個現代藝術的處境都不太好。這是一種更令人困惑的悖論。儘管在工業文明時代光學設備、複製品和插圖畫的效能一直具有一種壓倒一切的重要性,但背地裡真正的視覺藝術只是作為一種高雅的藝術現象而繼續存在。從這方面說,非具象繪畫的地位更是登峰造極。順便提一下,抽象繪畫的先驅者並沒有表現出要把它發展成某種新的民俗文化的意向。這種想法直到後來的構成主義者的烏托邦式的理想中才有所流露。
首先,看來抽象主義者只是希望展示其在秘密的實驗室所作的實驗的結果。1948年以後這些潮流才能夠——作為建築設計的一部分——在廣泛的基礎上影響了普通民眾。而在此之前,那還是一條由誣衊、欺詐、愚昧以至後來的政治迫害鋪成的荊棘叢生的小路。
那麼,如果抽象畫家願意為他們的繆斯及其純潔性作出如此犧牲的話,如果他們堅信“一個純粹理性與和諧的世界”能給予他們以力量的話,那麼,它一定值得去發現其“解放的元素”,它的符號及其體系,並聆聽色彩的“內在聲音”。作一次想像的旅行而進入這“另一個”從未被感知的世界,或許能夠獲得令人驚訝的認識。
不可理解性
這樣的事情常有發生:當我們參觀一座博物館並全神貫注地面對一幅抽象繪畫以圖把握其某些含意的時候,有人會感到某種疏離,有人努力想克服自身與他面前那個“未知”世界的距離。這是一幅色彩豐富、充滿動感的抒情作品,……我們看到了什麼呢?
混亂——那是第一印象——一種故意為之的混亂,在那裡沒有一個跳動的色點給我們提供線索。這種繪畫似乎不可破譯,是一種不必要、甚至令人討厭的東西。另一些參觀者則認為,那是一種無教養人的胡塗亂抹,一種不近人情的挑釁,是某種侮辱人的固有尊嚴的東西。
在另一面牆上,一幅“冷”幾何抽象作品吸引著我們。這裡有人得出結論,那可能是為袖珍日記本所作的封面設計,或者是房屋油漆匠的花樣圖案,無論如何那算不上真正的藝術。那麼,“它描繪的是什麼呢?”
當人們說到繪畫的具象性的時候,會立即想到一幅背景中有人物、有風景的畫面,想到大量令人賞心悅目的局部細節,對這些我們百看不厭。但從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這些作品中,我們找不到任何與我們先入之見相似的東西。留給我們的是失望和困惑。從願望的不滿足到懷疑算是進了一步,這一步終於跨出去了:或許這是藝術家的惡作劇,想故意激怒我們,使我們難堪……,我們對它怎麼辦呢?我們是該惱怒還是該付之一笑呢?無論如何,人們不可能認真對待這種奇怪的東西。
然而,儘管如此讓步,終究還是困惑,——這裡必定有某種東西存在吧,否則這些繪畫就不能在畫廊裡展出了。或許我們沒有看出其中有些至理妙道?但我們沒有看到的是什麼呢?
遲早我們會認識到,我們的期望是不切實際的,我們的標準是錯誤的。專家會說,我們的行為是不公正的。怎麼辦呢?如果靜物畫家由於沒有畫人像而被指責,那顯然是不公正的。就抽象繪畫而言,我們所發洩的恰恰就是這樣的責難。我們能指責那些學識淵博、技藝高超的人只是因為他沒有描繪普遍流行的母題,或人所盡知的自然符號嗎?至少我們應該對作著的創作動機感興趣吧?抽象畫家避免將生活中的內容和自然的模仿作為他們作品中的一部分,因為,他們試圖向我們揭示一個完全不同的非實在的(non-factual)經驗世界——例如純粹的感受或“音樂般的”色彩的和諧,再者:人們難道需要用語言來解釋啞劇中的無聲動作嗎?
一天,瓦西裡·康定斯基(WassilyKandinsky)正要走進他的畫室,一種不可思議的魔力令他無比驚訝!薄暮之中,他看到一幅奇特的“無法描述的、美妙的、充滿了內在激情的繪畫”,無聲而輕柔的音樂在畫中回蕩。他是在做夢嗎?可是分明能聽見色彩的樂音及其和絃的聲響。由於一種美妙的迷惑,康定斯基沒有認出那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而看到了一幅抽象構圖。實際上那是他自己很早以前畫的一幅畫。那時,他已經開始了“另一種”非具象繪畫方式的探索。1910年他撰寫了一部著作論述這種繪畫方式理論上的可能性,這就是著名的《論藝術精神》。該書1912...
目錄
代序
我們能講述不可言喻的事物,讀懂不可理解的東西嗎?
悖論
不可理解性
難以理解的僅僅只有抽象繪畫嗎?
一些規則和解釋
人們該怎樣觀看抽象繪畫呢?
第一幅抽象繪畫
抽象,非具象,絕對,具體,無定形繪畫
抽象繪畫一直通過某種形式存在著
沒有簡明易懂的描繪,仍有創造的餘地
具象—非具象
什麼是“客觀的”?
反對具象的論據
背離虛假的現實
抽象的理由
前抽象主義潮流中具象的拋棄
通往絕對和純粹之路
分解,風格化,幾何
簡化
抽象方法的優勢
一個從未被認識到的新世界,純視覺的獲得,1910—1916年
法國抽象藝術的先驅
未來主義者的影響
繪畫的自律性
色彩的自主能量
視覺的王國
建築和音樂
構成主義潮流和幾何的詩歌,1917—1939年
俄國的幾何潮流
風格派
包豪斯
抽象—創造
幾何的意義
1935年後的美國抽象繪畫
在邏輯繪畫與抒情迸發之間,1944—1960年
群體,論戰,發展
巴黎失去其文化壟斷權
繪畫的抒情過程和價值的改變
行動繪畫成為一種戰鬥和體驗行為
作為破壞與建造的行動
抒情抽象的流派
視覺的研究和體系,1960—1973年
機動主義和視覺研究流派
硬邊繪畫和極簡藝術
抽象藝術給了我們什麼?
作品與述評
畫家小傳
重要專業術語譯名對照
代序
我們能講述不可言喻的事物,讀懂不可理解的東西嗎?
悖論
不可理解性
難以理解的僅僅只有抽象繪畫嗎?
一些規則和解釋
人們該怎樣觀看抽象繪畫呢?
第一幅抽象繪畫
抽象,非具象,絕對,具體,無定形繪畫
抽象繪畫一直通過某種形式存在著
沒有簡明易懂的描繪,仍有創造的餘地
具象—非具象
什麼是“客觀的”?
反對具象的論據
背離虛假的現實
抽象的理由
前抽象主義潮流中具象的拋棄
通往絕對和純粹之路
分解,風格化,幾何
簡化
抽象方法的優勢
一個從未被認識到的新世界,純視覺的...
商品資料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03-01ISBN/ISSN:9787515505862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87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