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史家陳寅恪先生先後留學于日本、德國、瑞士、法國、美國等,通曉梵文、突厥文、滿文等多種東西方語言文字。歸國後先後任教于清華國學研究院等數所大學,建國前夕由京入粵,後受聘並任教于嶺南大學,直至“ 文革”期間不幸去世。陳寅恪一生中為人們留下了大量著作,內容涉及歷史、文學、宗教等多個領域,為後來人開闢了新的學術領域,更提供了新的治學方法,民國以來即廣為學界所尊崇和推重。本書作者在深入閱讀有關資料的基礎上對陳寅恪的人生歷程、學術成就等進行了系統梳理和扼要介紹,尤其通過對詩文書信等相關文獻的發掘對陳寅恪的晚年人生進行了重新解讀,並對此前學界的相關成果有所辯證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很多時候,學術就像曠野中堅韌的大樹,雖經風曆雨卻總是要竭盡全力地站定自己紮根的位置——無法捨棄也不噩離去,一如我們的陳寅恪,和他身上曾經發生的那些引人駐足又導人深思的悲喜故事。陳寅恪一生曆清、民國及新中國,基本上與現代中國文化的萌芽與成長同步,時代的鼎革承轉中,他憑藉著自己卓異的天資和勤奮的努力累積建構了博大敦厚的學術殿堂,為同時代人以及後來的我們所景仰。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很多時候,學術就像曠野中堅韌的大樹,雖經風曆雨卻總是要竭盡全力地站定自己紮根的位置——無法捨棄也不噩離去,一如我們的陳寅恪,和他身上曾經發生的那些引人駐足又導人深思的悲喜故事。陳寅恪一生曆清、民國及新中國,基本上與現代中國文化的萌芽與成長同步,時代的鼎革承轉中,他憑藉著自己卓異的天資和勤奮的努力累積建構了博大敦厚的學術殿堂,為同時代人以及後來的我們所景仰。
章節試閱
如果說,自從陳寅恪教授下世的1969年開始,近四十年來人們對他的考釋與衡估不外內部求索和外部鑒察兩大進路的話,那麼家族往事的觀察對於陳寅恪的研究來說,無疑同時呈現出內向與外趨的兩種色度。往裡說也好,向外看也罷,這樣的努力都不會讓人感到一絲的多餘。
據譜牒資料記載來看,陳氏始祖胡公滿為有虞氏三十三世孫,武王克商以後,以元女太姬配之,封諸陳,後代子孫遂以封地為姓。
成王九年,滿卒,諡胡公,胡公滿就是陳姓的受姓大始祖。
至於漢代,滿公四十二世孫陳仲弓實,曾為漢太邱長,封穎川郡。當漢之世,陳實一門頗有賢名。據信,對“以節義風四方” 的陳實,民間流傳著“寧為刑法所加,不為陳君所短”的贊辭。
和陳實一樣,他的子輩們也都以賢德稱於鄉里,對最有代表性的元方和季方二人,史有“難兄難弟”之稱。仁謹的家風換來了穎川陳氏在姓族中的聲望日著,所謂“由是以穎川為族望”就是說的這個情況。
再後來,又經過三十二世的承傳,至於遷居江州義門的旺公一代,已經是李唐朝事了。玄宗開元十九年(731),福州刺史陳檀之子旺自江西廬山再遷至時江州潯陽縣太平鄉永清村常樂裡艾草坪(今江西省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陳氏的真正興旺,正是在這裡。據信旺公遷居是得了高人的指點。傳說,八歲的他有一次隨祖父伯宣至廬山打獵的時候,曾遇一鶴髮童顏的長者,伯宣給告知不宜久居廬山地,應該往迂相隔不遠的“常樂裡”,會當長髮其祥。當家後的旺公曾專門驅馬往“常樂裡”探視,認為山悠水靜的那裡確實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於是當機立斷,全家遷居來此,從此開始了義門陳氏艱苦創業與興旺發達的嶄新歷史。這就是後世盛稱的“義門陳”。
先來看看義門陳氏的輝煌往事吧。
據統計,截至咸平四年(1001),陳氏一門科舉及第在朝為官者竟達到了430人之眾。僅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義門陳” 就有403人應舉,其中在朝廷擔任要職的有18人,另至各地擔任刺史、司馬、參軍、縣令者29人。如此情勢,堪稱壯觀!這是功名。
再來看恩遇。不算免征徭役、欽貸米穀之類,僅是天子禮遇就有:唐昭宗大順元年(890)賜立“義門”;南唐升元元年(937) 年重敕“義門”;宋太宗淳化三年(992),旌賜“忠者世家”;宋太宗至道年間(995—997)禦書“真良家”;咸平三年(1000),宋真宗親為“義門陳”題詩,日:“水閣山齋架碧虛,亭亭華表耀門間。
潁州郡派傳千古,芳振江州紹有虞”;宋仁宗天聖四年賜禦雀等等。
仁宗宣時主家政者陳競入朝,賜禦雀一隻,陳競提歸後,和醍酒一壺碎之,合門3 000餘口共嘗其味。使者複奏日:“陳氏一門鹹知天恩加厚矣!”仁宗賞之日:“誠哉,義門也。”又敕義門,追封“義門陳”始祖陳旺為晉國公。作為一個地方家族,能夠連續幾朝獲譽天子,受到最高層的格外關注,應該講,這在封建社會,除了曲阜孔氏及其他如孟顏曾諸姓外,實在是非常罕見。
當然,“義門陳”能收穫這麼多的榮耀絕不是毫無來由地憑空掉美事。通達嚴實、導人上進的家法以及與此相因應的嚴密的內部管理制度,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義門陳”有33條嚴格的族規,被族人們代代相傳、奉若神明,以此為基礎,整個家族的管理工作得以有條不紊地進行,從而保證了家風族風的世世相襲,保證了“義門陳氏”綿綿十餘世、230年的繁衍生息。時至今日,我們重讀這些文字,仍能隱約感受到,當年“義門陳”的先輩們對後世子孫能夠團結和睦、讀書進取的焦灼良願和殷切期望。所謂“立主事以專家政,庫司以掌家財,莊長以督賦租,勘司以習男女,學院以教童稚,道院以業焚修,巫法以備祈禱,醫師以供藥石,東佳書院以供學者,酒醬鹽米之儲,巾履笄箱之用,三時飲食之節,四序宴會之期,長幼出入之儀,晨昏定省之禮,婚吉弔喪,送往迎來,賞以勸能,罰以懲惡,凡諸纖悉,莫不周詳”云云,殷殷祈願,昭然可辨。
從一些具體的規定中,我們可以對這個大家族管理的嚴格與運行之有序瞭解得更清晰一些。家族內實行維持最低消費的供給制度,經濟均等,財富共有;規定只能一夫一妻;“不得置畜僕隸”;嚴禁財產私有,就連新媳婦回娘家的禮物也由家族統一配發;小孩生下滿月後,交家族撫養,父母每七天才能領回一晚,之後,包括教讀婚配等也一律由家族統一安排。當然,這樣的規定並不意味著家族內就陽光麗日,晴空萬里了,我想,這些規定所以被嚴格地執行,大約恰恰正是因為它們在處理包括種種矛盾在內的家族事務上有著非比尋常的效力。不過,上面的那些宗教性的規定還是讓後來的我們驚歎不已。
題外話,不宜多敘。還是來看“義門陳”的傳奇。P3-5
如果說,自從陳寅恪教授下世的1969年開始,近四十年來人們對他的考釋與衡估不外內部求索和外部鑒察兩大進路的話,那麼家族往事的觀察對於陳寅恪的研究來說,無疑同時呈現出內向與外趨的兩種色度。往裡說也好,向外看也罷,這樣的努力都不會讓人感到一絲的多餘。
據譜牒資料記載來看,陳氏始祖胡公滿為有虞氏三十三世孫,武王克商以後,以元女太姬配之,封諸陳,後代子孫遂以封地為姓。
成王九年,滿卒,諡胡公,胡公滿就是陳姓的受姓大始祖。
至於漢代,滿公四十二世孫陳仲弓實,曾為漢太邱長,封穎川郡。當漢之世,...
目錄
第一章 迷人的家族往事
一 源遠流長的義甯陳氏
二 一代英豪陳寶箴
三 詩人陳散原與陳寅恪的童年
第二章 海外留學
一 求學東瀛
二 輾轉歐洲
三 赴美學習
四 居德苦讀
第三章 執教清華國學研究院
一 國學研究院始末
二 風義生平師友間
三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四 撰述及逸事
第四章 在日寇侵華的日子裡
一 國恥家恨
二 在西南聯大
三 赴英意願難償
四 三所大學裡的記憶
五 黑色歲月,真情永駐
第五章 京華短章
一 再回清華園
二 時局變化與陳寅恪的去留
第六章 晚年愜意與悲涼
一 才華流溢與嶺南心香
二 學術道路上的欣慰與淒苦
第七章 歲月的盡頭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章 迷人的家族往事
一 源遠流長的義甯陳氏
二 一代英豪陳寶箴
三 詩人陳散原與陳寅恪的童年
第二章 海外留學
一 求學東瀛
二 輾轉歐洲
三 赴美學習
四 居德苦讀
第三章 執教清華國學研究院
一 國學研究院始末
二 風義生平師友間
三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四 撰述及逸事
第四章 在日寇侵華的日子裡
一 國恥家恨
二 在西南聯大
三 赴英意願難償
四 三所大學裡的記憶
五 黑色歲月,真情永駐
第五章 京華短章
一 再回清華園
二 時局變化與陳寅恪的去留
第六章 晚年愜意與悲...
商品資料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12-01ISBN/ISSN:9787507521009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