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評論文集是一本藝術跨界的文集,交織著“歐洲”理論的省思、影像範疇的搜尋與台灣影像現象的批判式調查,在這些由評論所組成的星叢裡,它所期待的是某種由混種經驗所長出的語言之華。
一種獨立論述匯集了台灣學者黃建宏超過十年的台灣當代藝術評論所成的文集,也是大陸首次引進全面深入評論台灣當代藝術的著作。作者評論了陳界仁、王俊傑、吳天章、張立人、袁廣鳴等多位台灣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和思想,在這些台灣當代藝術與藝術家的獨特個體面前,作者洞察了“歐美批判理論”無法介入現實的無能,同時也省思了對自身“跨領域”思路的歷程,這種自省過程就是對自由的不斷追尋與獨立思考的嘗試。
作者簡介:
黃建宏,1968年生,台灣高雄人,巴黎第八大學哲學所美學組博士,現任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副教授,從事影像的相關研究,同時書寫關於電影、當代藝術、表演藝術與文化的評論,並持續翻譯法國當代理論著作,如德勒茲(GillesDeleuze)、波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與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等人的著作。
目錄
當代思考
新感性:“可愛”與“放空”作為一種氣象生理學
微型感性:概述新感性的社會性
行為(動)如何可能?
動態類比與微分數字
當代藝術中的位址奇觀:災難抑或火星
影像藝術的“在場”之術
藝術行動中的“後-地方”與認同
從外掛的策展到“外掛-地方性”
台灣場域
政治的影像
V2的“新媒體-行動劇”
嗆展與共ManifExpo-en-commun
“意淫”如何成為“數字”的政治性工具
科技時代的倖存之味
無實驗的時代與經驗的創造
尋找缺席者的十年
“負心漢”的白爛秀
藝術公民:從身份到文件
“抬頭”考
走向作者
流浪者的陸塊
斷裂,以視線結構作為策略的影像
從陳界仁錄像展看影像的問題化
錯位的影像本體論:電影與影像-藝術的分歧
無人房間:數字影像中的無人稱觀看
存在的抽象之眼
酒神的電影景域
成人童書的觀看問題
穿梭內外的身體工程
價值的重力學
“作者政治”、“巴洛克式”作者與“作者性人物”
流變為充氣娃娃的新藝術主體
蘇光光(蘇育賢)的珍珠白
浮游於表面的調焦狀態
面具與處女膜
猥褻技術下的一種純真
日常的紀錄與虛構
沒有眼神的慶典
當代思考
新感性:“可愛”與“放空”作為一種氣象生理學
微型感性:概述新感性的社會性
行為(動)如何可能?
動態類比與微分數字
當代藝術中的位址奇觀:災難抑或火星
影像藝術的“在場”之術
藝術行動中的“後-地方”與認同
從外掛的策展到“外掛-地方性”
台灣場域
政治的影像
V2的“新媒體-行動劇”
嗆展與共ManifExpo-en-commun
“意淫”如何成為“數字”的政治性工具
科技時代的倖存之味
無實驗的時代與經驗的創造
尋找缺席者的十年
“負心漢”的白爛秀
藝術公民:從身份到文件
“抬頭”考
走向作者
流浪...
商品資料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06-01ISBN/ISSN:9787515506715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精裝頁數:365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