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之間
折之間
之間
link
搜尋"美學" (164)
81、 十八世紀前半葉英國美學史:美學起源×各派名家×詳盡析論,從文藝復興的遺緒到美的確立,研究西方美學必讀之作
董志剛
出版日期:20220623
定價:480元 特價:88折, 422
從「美」的學問出發, 一口氣理解「美」的哲學, 除了懂「美」,更能創造「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美」,這個看不清也摸不著的存在, 人們應該如何定義?又要如何欣賞呢? 【如何定義「美」?】 對於西方近代美學源於何時,學者們大概沒有異議,即18世紀。 一般認為,鮑姆加登(Alexander Baumgarten,1714~1762)於1750年正式出版《美學》一書,象徵著美學這門學科的成立,而此前他在1735年出版的博士論文《詩的哲學默想錄》中,就已經提出了「美學」(aesthetica)一詞。 鮑姆加登認為,美學是感性認知的學問,美就是感性認知的完善。 【何謂「美」的本質?】 沙夫茨伯里:富有秩序的形式就是美。 柏克:「美」和「崇高」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哈奇森:「美」可以分為「相對美」和「絕對美」。 休謨:「美」是一種心靈狀態。 【「醜」又是什麼呢?】 「畸形不過是美的缺乏,或者沒有達到我們對異類事物所期待的美。」 在哈奇森看來,某種形式與利弊之間並沒有必然的關聯,這種關聯很多時候是來自偶然,只要我們真正了解了一個物種的生存規律或某種事物的用途,這些事物的形式就不再顯得醜陋。 飛禽猛獸、狂風暴雨、懸崖峭壁初看之下是醜的,但是一旦我們明白它們對我們不會造成危害,反而會成為快樂的原因。 一個相貌醜陋之人,如果我們發現他內心善良,那他的相貌也就不再令人生厭。由此,哈奇森證明人的美感是普遍的,不存在根本上的差異。 【休謨:趣味無爭辯】 到了18世紀,與情感密切相關的審美問題成為人們競相討論的話題,「趣味」變成了一個流行的詞語,然而趣味所包含的模糊性和神祕性也一併留存下來。 休謨撰寫〈趣味的標準〉一文,試圖釐清「趣味」這一概念;然而這篇文章卻受到眾多學者的激烈批判。為什麼? 本書特色: 本書探討18世紀英國美學的起源與發展。透過各個名家、不同流派對「美」的討論,不只能深刻理解西方美學的沿革與影響,更能從中理解到各式各樣的美感經驗,以及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82、 中國設計美學史——宋元明清時期:觀物以理×東西交流×崇古追新,從文化復古運動到設計審美中的權力運作
彭聖芳
出版日期:20220701
定價:260元 特價:88折, 229
結束紛亂的五代十國,中國步入了宋朝,一場「文藝復興」隨之展開; 契丹、女真、党項、蒙古、漢,多民族在角逐之中也交流著彼此的文化; 元朝為世界上疆域最廣闊的王朝,多元文化的交融是其最大特色; 明朝在器物鑑賞上有了很大轉變,強調從賞玩中獲得美感經驗; 清朝大興文字獄,箝制人民思想,在設計審美上處處可見權力運作。 一個社會的審美經驗,會凝結出什麼樣式的藝術成果? 以造物設計的美學思想史為切入點,從器物的審美形態著手, 探討特定時代的審美觀念,以及特定條件下的審美意識。 ◤宋朝 ▎中國的「文藝復興」 宋代的禮器考訂、設計和造作工程,整體上的趨勢是向上古三代禮樂制度的回歸。 宋代以後,由社會上層和菁英階層所帶動的復古風氣,引領了仿古器物進入日常生活的陳設與賞玩。 ▎從哲學看美學 .以物觀物 從「天理」出發達致澄明之境,而非從「人情」出發以一己之心造成晦蔽。 .觀物以理 從整體上,宋代器物在功用審美上較前代更趨內斂。一方面,由於使用功能和價值與器物內蘊之「理」連結在一起,器物更趨向於適用於人;另一方面,器物的感性形式在合理性的驅動下,也更趨向於凝鍊。 ◤元朝 ▎國土遼闊,東西交流 《元史·地理志》:「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 各種外來文化和宗教與中國傳統文化被積極接納並相互影響,儒家文化、漢傳佛教文化、藏傳佛教文化、蒙古文化、高麗文化、伊斯蘭文化乃至基督教文化等,皆在蒙元時期的物質文化形態上留下了印記。 ▎手工業發展與外族工匠 羅馬教皇使者義大利教士若望·柏郎嘉賓:「第三代大汗貴由寵愛俄羅斯金匠豁思馬,登基的象牙寶座和印璽便由他製作。在第四代大汗蒙哥的時代,巴黎金匠威廉曾率50名工匠,製作了一棵構造精巧的大銀樹,用於宮廷酒局,還有四隻銀獅、四面銀盆配合使用。在那時的漠北,還有法蘭西樣式的銀十字架,上面釘著基督像。」 ◤明朝 ▎從「格物」到「玩物」 明代以各類器物為撰述對象的譜錄、筆記和其他文人小品數量眾多,充分流露了明人關注器物的心態、視角和鑑賞活動的價值標準。 明代中期以後,對器物在審美和日常使用上的評價,漸漸成為以文人為主的器物鑑賞主體的關注焦點。 ▎古物與「時玩」 古代器物不再是被束之高閣的「藏品」,而是被取用於日常生活之中,透過「再設計」成為營造文雅生活的道具。 「時玩」是指近世或當代的物品,包括一些舶來品。明代萬曆年間的書畫、永樂漆器、宣德銅爐、永樂宣德成化瓷器、紫砂器、紫檀紅木器乃至摺疊扇、蟋蟀盆等物件,為世人競相收藏。 ◤清朝 ▎文字獄下的思想箝制 清初,朝廷透過罪罰剝奪言論與出版的自由,形成了與晚明截然不同的社會風氣與文化氛圍。康、雍、乾三朝對所有「反清」思想進行嚴厲鎮壓,甚至無端猜忌各種有可能影射的文字。 ▎權力運作——帝王的審美 「在家國一體的封建體制下,皇帝個人的意志和審美趨向,往往決定了整個朝代的審美趨向。」 宮廷造辦處保證了皇權能夠更嚴格的控制國家重大事項、更緊密的滲入宮廷日常生活,並在客觀上對社會其他階層的物質文化審美觀產生影響。 ★本書特色 本書將循著歷史的主線(從宋朝至清朝),從美學思想的角度來呈現中國傳統設計發展歷程中的成果,也從審美觀念和審美意識的角度,來品味中國傳統設計的特質並體察其動因。
 
83、 十八世紀後半葉英國美學研究:美學流變×學者論戰×全面解析,從美的定義範圍到美的文化建構,研究近代美學發展必讀之作
董志剛
出版日期:20220801
定價:420元 特價:88折, 370
影響近代西方藝術的十八世紀英國美學 × 藝術、哲學、心理學……各家精華一把抓 「美的」不一定是「美麗的」?「美學」不等於「美」? 關於日常生活中常說的「美」,竟然各有各的說法! 到底我們常說的「美」是怎麼一回事? 自沙夫茨伯里(Shaftesbury)正式將美學問題納入哲學領域以來,經過一系列重要美學家的一路開拓和發展,18世紀的英國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美學。 總體來看,18世紀英國美學主要是一種審美心理學,也就是以審美主體的心靈活動作為研究對象。 從這方面來看,英國美學真正確立了美學的主體性原則。 【英國美學一開始其實很「落伍」?】 17世紀的英國社會對藝術並不重視,甚至那個時代的英國人對藝術也不感興趣,而是傾向於從事能帶來實際利益的職業。 即使在18世紀,有很長一段時間,英國都缺乏與歐洲大陸抗衡的著名藝術家,人們所能欣賞到的幾乎都是來自法國、義大利的繪畫、音樂和戲劇。 也因此,我們有必要討論英國美學為何突然崛起,又如何影響近代西方美學的發展。 【「美」的核心在於「趣味」?】 布萊爾:趣味是人先天辨別美醜的能力,幼兒會被規則的形式、圖畫和雕塑所吸引,粗鄙的農民也能從民謠故事、天地萬象中得到樂趣。 艾利遜:趣味被看作人類獨有的一種能力,憑藉這種能力,我們察覺並欣賞自然或藝術中美的或崇高的東西。 艾迪生:好的趣味能夠分辨哪些作品是優秀或平庸的,美的作品自然會帶給人快樂,而低劣的作品則讓人不快。 【古希臘時代的「演講」是什麼樣子?】 古希臘諸城邦,先有暴君獨裁,而後被民主政府驅趕;然而民眾受自由精神的激勵,積極參與政治,相互競爭。如果不用武力,便要用語言來決出勝負,這就是雄辯之所以興盛的原因。 古羅馬人的雄辯藝術學自古希臘,但他們無論在活力上還是敏銳程度上都比不上古希臘人。古希臘人的雄辯藝術大多源自天才,而古羅馬則來自規範和技巧。這是因為在共和國時期,公共演說便成為古羅馬人獲取權力和名聲的工具,稱不上是真正的「雄辯」。 本書特色: 本書探討18世紀後半葉英國美學的起源與發展。透過各個名家、不同流派對「美」的討論,不只能深刻理解近代西方美學的沿革與影響,更能從中理解到各式各樣的美感經驗,以及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84、 設計色彩:概念綜述×觀摩學習×情感表達×實際應用×作品賞析,一本書讓你精準掌握色彩藝術
楊弦
出版日期:20220922
定價:650元 特價:88折, 572
藝術設計×色彩美學 初次入門油畫、國畫、水彩,應該準備哪些工具? 色彩的作用有多神奇?竟然能牽動觀者的生理和心理變化! 三要素已經耳熟能詳了,色立體助你直觀感受抽象的色彩空間! 平面設計、動漫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設計…… 色彩的應用超乎你想像,快隨著本書一同進入繽紛的設計色彩世界! ‖第一堂:設計色彩概述 【何謂設計色彩?】 .即在有目的的、預先制定的方案或圖樣中進行色彩的系統應用; .依附於設計的色彩造型方式,是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無法獨立存在,必須受到物品的形態限制; .可以與設計同時呈現在制定的方案或圖樣中,也可以後續補充。 【設計色彩教學方法】 .Step1色彩寫生:把觀察到和體驗到的色彩透過手和眼表現出來,並逐漸了解物體的色彩關係,建立起設計的意念。 .Step2色彩臨摹:直接把著名畫家的成果吸收為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但在熟悉這些表現技巧以後,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 .Step3色彩借鑑:根據原作的基本色彩關係進行顏色的系統組合,在借鑑大師的色彩應用經驗之餘,又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Step4色彩想像:在前幾步訓練的基礎上做昇華,讓大師們的色彩經驗自然而然地和自己的作品融為一體。 ‖第二堂:色彩的基本理論 【色彩混合】 總是嫌顏色不夠多,不知道怎麼調和出想要的顏色? 色彩混合教你打造屬於自己的新色彩! .正混合:又稱為加法混合、色光混合,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光投照在一起,產生新的色光。 .負混合:又稱為減法混合、色料混合,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顏色相混在一起而產生的新的色彩,混合的成分越多,則色彩越暗。 .中間混合:又稱並置混合,是將分離的色彩並置在一起產生相互影響,在一定的空間裡,產生視覺上的混合。 【色立體的應用】 .把色彩按照色相、明度、彩度三屬性有秩序、系統性地加以編排與組合,構成一個具有三維空間的色彩體系,稱之為色立體。 .色立體提供了一個可以直觀感受色彩三屬性的抽象色彩世界,呈現了色彩自身的邏輯關係,使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色彩、掌握色彩的分類和各種組合關係。 ‖第三堂:設計色彩的學習方法 【大自然是最好的參考對象】 藝術設計是一門燒錢的專業?那就拜大自然為師吧! 包天包地、包山包海、包春夏秋冬、各種動物植物應有盡有, 造物主千百種曠世奇觀,你細細品味過了嗎? 【偶爾也要觀摩大師作品】 大師在觀察和表現色彩時有其個別的理解, 經過一番艱苦的探索和思考,結合自己獨特的個性, 把色彩應用得淋漓盡致,將作品與創作意圖緊密結合, 我們應用心體會並將其實踐於成果中。 ‖第四堂:色彩情感 【色彩心理學的二三事】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 看到紅色時心跳加速,看到藍色時又趨於平靜, 這不是錯覺!色彩真的能影響我們的生理和心理! 受生活經歷、信仰、習慣、文化背景等影響, 每人對於色彩的觀感也不同,本書將逐一分析! 【色彩也劃分「種族」?】 我們在看古裝劇時經常能聽到:秦人尚黑、楚人尚紅…… 除了各國國情不同,每個朝代也有各自的偏好, 黃色更被視為皇權的象徵,細分為明黃色、杏黃色等等。 而在歐洲、非洲,這些顏色又有截然不同的意義, 從民族性到地域性,帶你全方位了解色彩的專屬文化! ‖第五堂:設計色彩的應用 【平面設計】 平面設計是一切設計的基礎,舉凡廣告、包裝、雜誌、書籍、插畫…… 任何設計都離不開「平面」的概念,色彩於此處的應用也是最廣泛的, 本書將教你運用色彩打造出震撼力十足的平面設計作品! 【動畫設計】 色彩在動畫角色設計中非常重要,不同的色彩組合成不同的色調, 而不同的色調又能組合成不同的氣氛,表現出不同的情感, 只有合理的色彩搭配才能表現出獨特的審美價值和審美效果! 特別收錄:優秀設計色彩作品賞析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本研究「設計色彩」的基礎教材。主要從設計色彩的概念、基本技法以及在設計創作中的具體應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加以闡述,幫助讀者更好地掌握基礎原理以及學會創造性地應用。
 
85、 雕刻時光:塔可夫斯基的藝術與人生,透過電影尋找生活的答案,理解這個永遠超出我們理解的世界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出版日期:20221014
定價:550元 特價:88折, 484
時間是狀態,是火燄,是人類如蠑螈般的靈魂居住的地方。 ——塔可夫斯基 給所有 在電影裡尋覓生命片羽的人 人生如此無理、無序, 你可以選擇將它活成一首詩, 就像塔可夫斯基和他的電影。 ◎世界公認電影藝術聖經,所有探問創作與生命意義之人書架上的經典藏書 ◎100幀電影劇照與拍攝現場工作照,收藏大師以畢生雕刻的時光 ◎塔可夫斯基之子親自授權繁體中文版,自俄文最終修訂稿譯成 塔可夫斯基是誰? 他一生只拍了七部長片,不只擒下威尼斯影展金獅獎,也拿遍了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導演獎、費比西獎、人道精神獎,並提名金棕櫚獎三次。 他與費里尼、柏格曼並稱「電影藝術的聖三位一體」,是世界公認電影史上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電影人之一。他的電影語言是為傳達人類精神境界所獨創的詩性敘事,幽沉如夢。 大師眼中的大師 終其一生,他只拍了兩部短片、七部長片,卻已足以令他被尊為自愛森斯坦(Sergei Mikhailovich Eisenstein)以來最重要也最著名的俄國導演,影響無數歐洲電影,擄獲藝術電影人的心。日本大導黑澤明為他的電影藝術辯護,波蘭大導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稱其電影影響了他的創作,瑞典大導柏格曼(Ingmar Bergman)更尊他為「最偉大的電影人」。 影癡心目中的靈魂捕手 與柏格曼、安東尼奧尼、羅伯.布列松、安哲羅普洛斯等大導,並列近10年西方電影研究顯學「慢電影」(Slow cinema)先驅大師。即使塔可夫斯基在1986年已去世,而他的電影與當代主流的蒙太奇風格背道而馳,三十多年來仍不斷吸引無數電影研究者、不同世代的影癡推崇與討論。 所有熱愛電影藝術的人,心裡都懷抱著一部塔可夫斯基電影 他在第一部長片《伊凡的少年時代》(1962)中展現將戰爭「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的高度美學,披露比戰爭畫面更殘酷、怵目驚心的是暴力留下的痕跡,也以這第一部電影長片贏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技驚西方電影界。 《安德烈.盧布列夫》(1966)中的塔可夫斯基,繼承了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宗教情感,透過俄羅斯聖像畫家盧布列夫由迷失、墮落到覺悟的人生歷程,打造一幅堪比托爾斯泰「傻子伊凡」經典的俄羅斯聖愚主義肖像。 他的《飛向太空》(1972)被視為與史丹利•庫柏力克《2001太空漫遊》同等地位的偉大科幻史詩。但「太空」對塔可夫斯基來說,不是科學探險的場域,反而是一種無重力、剝除人類世界所有雜質後,讓人面對內在最深處的道場,將「科學的探祕」轉化為「心靈的歸航」。 《鏡子》(1975)是他集紀錄性、自傳體、新聞史實與詩意於一體的「作者電影」。「鏡子」不只是一面反射體,更是一個抽象概念。它也是一個時空的介面,母親與女兒、父親與兒子的角色分別由同一位女性、男性演員飾演。一部半自傳式作品,卻讓所有觀眾最終也獲得一面自己的鏡子。 《潛行者》(1979)裡有一間「密室」,相傳人類進入該密室中將得以滿足個人最深層的追求,窺見自我最純真的面貌。塔可夫斯基為我們獻上一場自我意識的深度歷險,卻只在歷經折磨之後,發現自我從來不是一個充實、完整的核心,自我的探索將只是一個永遠無法圓滿的追求。 之後,塔可夫斯基前往義大利拍攝新作,卻從此被祖國俄羅斯流放。《鄉愁》(1983)是他人生的預示,鄉愁成了他靈魂的不治之症。異鄉人失去故國領土的蒼涼,精神上的畸零人失去支柱的抑鬱,最終息止於一場安魂之祭,一種信仰路上真正的返鄉。 罹患癌症後,塔可夫斯基於1985年抱病拍攝《犧牲》(1986),在異鄉瑞典完成了他生命中最後一部作品。它充滿視覺寓言和意象密碼,透過一個核子戰爭來臨、人類即將毀滅的時代,展現他對「人類之愛」最深切、最莊嚴的肯定,堅信人類可以重建與自己靈魂的原始盟約,重返人類精神的伊甸園。 他的名字,就等於電影藝術從電影學院畢業作品《壓路機與小提琴》(1960)到《犧牲》,二十多年的導演人生中,塔可夫斯基不只透過拍攝電影追索「生而為人」的各種叩問,也提筆記錄下在製作、拍攝每部作品期間關於電影藝術、生命的所有思索與辯證,直到去世前幾日才完成最終章,構成了這本對於所有在電影藝術中尋求生命共鳴的觀眾來說,永遠占有特殊地位的經典書寫:《雕刻時光》。 塔可夫斯基: 「電影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其中蘊含詩意關係,或者詩的邏輯。 我認為,它最符合電影這種真實且抒情的藝術類別。 無論如何,我喜愛詩意邏輯,更甚於以情節發展順序的直線邏輯建構形象的傳統戲劇。 在我看來,詩意邏輯更接近思維發展規律。 也就是說,比起傳統的戲劇邏輯,它更接近生活本身。」 自從以第一部長片《伊凡的少年時代》摘下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後,塔可夫斯基便以其獨特又詩意的視覺風格,征服全世界觀眾。 論者以為他的電影作品延續了十九世紀俄國文學傳統,雖有無數評論家試圖解讀塔可夫斯基深層的內在視野,卻總探觸不到他的真實面。為此,塔可夫斯基在生前提筆寫下《雕刻時光》一書,自剖個人的藝術觀,細述其創作生涯始末、心中的永恆追求,以及身為藝術家絕不可能妥協的信念。 他認為,人之所以走進電影院,往往是為了失去或錯過的時光,為了未曾擁有過的時光。 他相信,詩意邏輯更接近人類思維的規律,堅持在電影裡透過詩性來趨近生活的真實性。 他批判,蒙太奇技術背後藏有試圖主導觀眾情感和認知的意識形態,而這種意圖貶抑了觀眾的判斷力。 他直指,用手持攝影機搖晃、看似不經意拍下的鏡頭,其虛假或做作的程度,不亞於那些意義貧瘠的偽詩意電影——此二者都缺乏拍攝對象具體的生活與情感內容。 對塔可夫斯基而言,電影人應該雕塑生命之流中的意義,提煉人的時代性與社會性,探索諸如信仰、道德、友誼、殘酷、欲望、救贖、懊悔、犧牲、愛情等人性範疇,而《雕刻時光》讓所有人看到,他有如電影藝術的苦行僧,拒絕向違背自己信念的世界妥協,真誠披露其電影生涯的心路歷程,公開每一部作品的創作歷程、美學思維、對時間與生命的哲思,以及影像創作的理想與可能性。
 
86、 台灣現代詩美學
簡政珍
出版日期:20221206
定價:400元 特價:88折, 352
這是一本以美學觀照台灣現代詩詩史、詩作、詩論的重要論述。 全書共分三部。第一部「美學與歷史的辯證」,以美學檢驗詩史,以語言藝術驗收詩作。不把詩的詮釋套入理論的框架,不以政治意識型態左右詩的歷史定位。第二部「後現代風景」,以後現代雙重視野的精神,審視結構與空隙、意義的流動、意象的嬉戲等。以詩例導引讀者進入後現代主義的堂奧,反襯一般將「後現代主義」簡化成文字遊戲的論述。第三部「美學的歷史跡痕」專注於長詩,以及那些技巧「似有似無」的詩作。前者檢驗詩人的意象敘述能力,後者體現「表象看不出的技巧可能是最高的技巧」。 本書2004年初版,此次增訂/修訂版增添了多位詩人的討論,延伸了幾位詩人的論述,大幅增加了「似有似無的技巧」的篇幅,並完備了本書人名的「索引」。
 
87、 建築的元素【暢銷全新增訂版】:形式、場所、構築,最恆久的建築體驗、空間觀&設計論
皮耶.馮麥斯
出版日期:20230528
定價:660元 特價:79折, 521
逾35年歷久彌新 ▎經典導論 認識建築的必讀教科書 ▎1986年首次出版,暢銷全新增訂版 ▎ 康乃爾大學、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教授 近40年教學經驗,致力發展基礎、實用的教學方法 學術論文引用專書 ●全球建築院校指定教科書● 「數位時代的今天,書中談述的空間觀念正在全面流失中。」 ──Kenneth Frampton 可信的基礎,啟發正確的建築觀 提供恆久的原理原則 VS 值得一學的設計理論 感知性┼觀念性的建築永恆之道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終身講座教授曾成德──選書導讀 「馮麥斯希望為建築學習揭櫫的是『設計的理論』,也稱之為『方案的理論』。『設計』與『方案』不僅是學門之外的人所難以明白的名詞,也是建築人自己說不清楚的過程。……建築師手中拿著建築方案,這是他的設計,這是他的夢想。而我們知道:『方案的理論』才是建築之夢的基礎。」──曾成德 「教授建築近二十年來,這本最適合幫助同學進入建築領域。」──林昌修 「出版至今逾35年仍歷久彌新,是引導學生認識建築的一本經典教科書。」──施植明 ▎大幅擴增與修訂的經典版本,認識建築的經典教科書 做為一本可供全世界建築系學生參考的教科書,使用不同文化的多元原始資料,是其成功關鍵之一。這不是一本歷史也不是理論,而是一本詳盡的導論,對建築界眾所接受的概念,做一番分類總覽,書中架構出的感知性和觀念性,性質接近「設計的理論」,幫助我們了解建築設計的觀念,發現一些確實可信的基礎,學到一些方法。 增訂版做了大幅擴增與修訂,後半部5-10章,是當中最具新意的部分,收錄了許多全新素材,尤其是以空間為主題的第五章,令人耳目一新,當中詳述了各種範疇的空間觀念,在數位時代的今天,這些觀念正在全面流失中。另於附錄中,收錄半世紀以來討論建築組構、城市和地景的三篇重要文章。 ▎30年教學經驗的建築老兵的思想精華 作者融合逾三十年的教學經驗,以一位西歐建築師的角度書寫,深受「完形心理學」、「現象學」影響,結合理論與實務,特別強調「know-how」。從不同角度談論各種建築體驗,包括秩序vs.失序、場所vs.空間、光線vs.陰影、對稱vs.非對稱。 書中援引的例子,囊括國際大師,從艾森曼、李伯斯金到哈蒂,從黑茲貝赫、西薩到妹島,從蓋瑞、祖姆托到赫佐格與德穆隆,從安藤忠雄到伊東豊雄,並說明一系列最關鍵的空間觀念,包括深度、密度、相互穿透、組合、組構,連同某些現代主義的空間觀念,例如阿道夫‧魯斯的「空間體量設計」和柯比意的「自由平面」。 作者身為建築教育界的老兵,自身的經驗讓他強烈感覺到,傳統的建築修辭不該盲目繼承,但也不能以日益動盪的後現代情境為由,輕率否定,分析到最後,建築既非藝術也非科學,它依然是一門哲學技藝,少了傳統很難出現真正重大的創新,反之,少了創新也很難讓傳統存活延續,這種持續、吊詭的互惠,正是本書的終極主題。 原書名:建築的元素【全新增訂版】
 
88、 素與練:日常的衣服,俏皮圓點、經典條紋、個性牛仔、優雅印花
寧遠
出版日期:20230703
定價:450元 特價:88折, 396
「不說話不做事的時候,衣服就是我們面對世界的表情; 在我們說話做事的時候,衣服則像一個好朋友, 它陪伴我們,給予我們力量和溫柔, 不停地傳遞一個訊息給我們:沒關係,放輕鬆。」 「美」是由誰來定義的?怎麼樣穿搭才能算得體又大方? 各種布料有何不同?哪種花色適合哪種身材的人?…… 衣服和人其實是相互塑造的關係,風格並非短時間形成的, 我們各自住在「舒適圈」裡,服裝變化象徵了內心的成長。 ◎素T——材質不好像透明抹布,過厚又會失去柔和線條 這些年,我穿得最多的白T恤面料是長絨棉。長絨棉也叫海島棉,「長絨」說的就是纖維長度,纖維長度33mm以上才算長絨棉。而我們平常說「純棉」指的是細絨棉,纖維長度在25mm—31mm。一般用在T恤上的長絨棉有兩種:埃及棉和Pima棉。埃及棉有非常好的懸垂感,因此可以免熨燙,在衣架上掛一個晚上就不皺了,並且結實耐穿韌性又好,不像一般的棉織品那麼容易變形。Pima棉質感和埃及棉較為接近,秘魯產的最為優質,優於美國,而美國產的又多優於亞洲產的。所以同樣支數的紗線,埃及棉和Pima棉比普通棉花能紡進更多根纖維,成紗的強度更高、回彈性更好,也更耐磨。 ◎風衣——為身體帶來生動氣息,給人獨立自主的印象 電影《北非諜影》中英格麗.褒曼穿著的中性款式的風衣,讓許多影迷迷戀不已,從此「工裝佳人」這個美好的稱呼成了她的代名詞。湯唯在電影《晚秋》裡也把風衣演繹得特別好,風衣是有些男性氣質的,所以一個長髮女人穿出來,會有一種混合的、複雜的美,又灑脫又浪漫,還有點大女人。 風衣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西部戰場的軍用大衣,又被稱為「戰壕服」,所以一件傳統的風衣是有「槍擋」的,也就是在前胸處多了一塊布,為了耐受握槍瞄準的時候槍座與面料的摩擦。背部還有一塊防水罩,也是因為戰時需要。現在一些品牌的風衣還保留了這兩個設計,但槍擋和防水罩會造成擴展上半身的效果,並不適合太胖的人。 ◎平底鞋——擺脫高跟鞋的拘束,既不累腳又百搭! 小白鞋是很友好的萬能穿搭,但對於腳大的人來說,白色稍不注意就會顯得腳更大。所以雖然對小白鞋有鍾愛,但也不是隨便一雙小白鞋穿上都好看,我就穿不好大家都愛的Converse,但木墨出過一款有點米白的硫化膠底板鞋就很適合我。所以,人跟鞋子大概也是需要緣分的。 各類鞋中我最推薦深藍色帆布鞋,不知道穿什麼的時候,通常選它不會錯。 腳背高的人其實能駕馭樂福鞋(樂福鞋指的是無鞋帶的平底或低幫皮鞋),英文原詞是「Loafer」,「Loaf」一詞的本意指的是一種閒散的生活方式,而「Loafer」就代表著一群擁有這種閒適自在的生活態度的人。樂福鞋原本只是男性休閒鞋款中的經典款式,漸漸也在女鞋中占據重要位置。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寫給「普通人」的日常美學穿搭書,從布料挑選到色彩搭配,作者詳細介紹那些生活裡「再平凡不過」的衣服,並從中道出自己的美學觀點:普通美不是不追求美,而是適度的美,是在處理人、衣服和環境的關係過程中達到的一種放鬆又舒服的美;是「這樣就好」,而不是「這樣很好」。
 
89、 瓶史·瓶花譜·瓶花三說:中國現存最早的插花專著,一窺明代萬曆年間的生活美學
袁宏道、張謙德、高濂
出版日期:20230926
定價:520元 特價:88折, 458
花藝可不是日本專屬,你對中式「花道」了解多少? 早在《詩經》、《楚辭》便可見古人對大自然的敬畏, 並形成數千年來用花木供奉祖先、神祇、社稷的傳統; 在文學作品中,借花抒情、以花明志者更是數不勝數! 插花原本是宮廷貴族活動,而後演變為幽人雅士之好, 至元、明甚至出現了專門著作,自成一套完整的體系, 以「正本清源」為己任,帶領讀者領略瓶花藝術的真諦! ◎袁宏道《瓶史》 ——嚮往雅士歸隱山水,寄情花竹聊以自慰 ★別讓香料毀去自然清香,談談那些花之「人禍」   花前不宜焚香,這個道理就跟茶中不宜泡果脯一樣明白。茶有茶味,不需要果味去賦予它甜或苦,花有花香,也不是靠香煙薰陶得來的芬芳。這兩種做法,都是非常低級庸俗的錯誤。再者說,香煙氣性燥烈,極易害花,一旦受其荼毒馬上枯萎,所以在花前焚香還不如直接揮劍削死它算了。捧香、合香,尤其使不得,因為這些裡面都摻有麝香。   那個韓熙載就最喜歡在花前焚香,還說什麼:桂花宜用龍腦香料,酴醾宜用沉香,蘭花宜用四絕,含笑宜用麝香,薝卜宜用檀香。此人怕是過慣了徹夜宴飲的生活,就連養個花也要像設宴一樣大講排場,這不是清賞雅士應該做的事情呀! ◎張謙德《瓶花譜》 ——清閒安逸生活中流淌,執筆竟是翩翩少年郎 ★花開堪折直須折,「折枝」須待最佳時機   若上梢繁茂,須下幹消瘦;左高仰,右必低沉,反之亦然;或是一杈分兩枝,各自蜿蜒盤曲,皆因花葉覆壓而臥姿難正;或是底部叢密,掩蓋瓶口,突然從中竄出孤零零一挺拔高枝,花簇緊湊掛於梢上。凡此種種,渾然天成,其妙境亦不輸畫中。倘不然,直愣愣的一根呆枝,挑起一堆蓬頭垢面的憨花,還拿去插在瓶裡清供——這像什麼玩意? ◎高濂《瓶花三說》 ——縱是賞玩仍講究宜忌,始知草木有三品等第 ★牡丹花   於小口瓶中,灌入滾水,插牡丹一二枝,緊塞瓶口,則三四天之內,花葉都飽滿不衰,可盡情賞玩。芍藥亦可照此法插貯。另一說:用蜂蜜取代水,可使牡丹不衰,蜂蜜也不會變質。 ★梔子花   將折枝的末端捶碎,抹上食鹽,再入水插貯,可使花不枯黃。或初冬,等它結了梔子之後,再折一枝來插在瓶中,紅色的梔子宛若花蕊,亦十分可觀。 ★荷花   新採的荷花,折斷處用亂髮捆纏,然後用泥漿將它上面的孔都封住,先插入瓶中,觸至瓶底,再灌水,防止水進入孔中。孔內進水,則花易凋落。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袁宏道《瓶史》、張謙德《瓶花譜》、高濂《瓶花三說》皆為明萬曆年間的著作,插花藝術在此時進入鼎盛,趨向平民化發展。《瓶花譜》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插花專著,系統制定了各項標準;《瓶史》則傑出於文學價值,活靈活現地展現愛花人之神態;《瓶花三說》雖僅是對瓶花藝術的零星闡述,其觀點卻也深受袁、張的肯定。
 
90、 台北字遊行:給散步者的冒險筆記
夏宇童、簡莉穎、 李豪、崔舜華、陳繁齊、研寫樂(策畫)
出版日期:20240116
定價:420元 特價:9折, 378
隨書附送「街頭漫遊風格創意貼紙」讓你自由拼貼, 創造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台北字遊行》封面! | 誠意推薦 | 追奇(詩人)、崎雲(詩人)、劉定騫(詩人)、陳慧(作家)、鴻鴻(詩人、劇場及電影導演)、劉克襄(作家、「浩克慢遊」主持人)、陳夏民(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如果你想認識這個世界,就必須勇敢提起腳步,走出去外面看看。 你會發現生命最有趣的地方是:冒險。 而冒險可以從散步開始,從一條街道巷弄開始。 有時候,最美的風景就在眼前,不假外求。台北市擁有不少名氣響亮的街道巷弄,有些主打現代感,有些重視復古懷舊、有些傾向文藝風格、也有些充滿老樹綠蔭……每條街道風貌各具特色,只要用心觀察,都能從中發現專屬於你的詩意風光。 《台北字遊行:給散步者的冒險筆記》以手機拍攝台北街頭各處的創意貼紙作為主題,邀請五位不同創作背景的寫作者為此撰寫故事,它可能是一行詩、一篇散文、一個極短篇小說、一段戲劇性對話、一則生活隨筆,作者們試圖把這些神祕貼紙內容與文學構建連結,讓讀者從高濃度的色彩圖片觀察台北,也能從文字裡獲得獨特的閱讀冒險體驗,從中思索圖文之間的美妙趣味。 起心動念 研寫樂有限公司負責人周錦明(Kevin)來自香港,日常喜歡閒逛台北巷弄,遂發現台北街道有很多設計強烈、意象有趣的貼紙張貼各處。廣告設計背景出身的他,起心動念想為這些「另類風景」出版一本攝影書。 Kevin經過一年時間的台北散步冒臉,最後收集到75款創意設計貼紙,並由夏宇童、簡莉穎、李豪、崔舜華、陳繁齊五位寫作者,各自發想出75個奇妙思想的冒險故事,所以這是一本由香港人跟台灣人共同創作的圖文書,也是一本給散步者,給旅行者的台北街道冒險筆記。 本書特色 ★台北街道巷弄超有趣,用手機攝影呈現台北創意貼紙與城市空間之文化關係 ★結合超人氣作家、詩人、劇作家、藝人等跨界創作者,讓他們以文字帶領大家在台北巷弄大冒險 ★一本關於塗鴉、設計、字體、拼貼等豐富意趣創作的圖文書,兼具文學性、娛樂性、設計和藝術性 ★讓讀者重新觀看及感受台北街頭貼紙創作的特殊美學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