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的狂飆,突破中國史與世界史的傳統分野
向我們展開一部更具包容性、更多元、更完整的全球史圖像關鍵特色
★本書完整重建從蒙古帝國到大清帝國版圖之下的北亞洲歷史,呈現遊牧民族視角的世界史圖像,以及從蒙古和滿洲看待中國史的新興觀點。
★東京外國語大學名譽教授、《世界史的誕生》作者岡田英弘首部學術專著。
★《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史》作者宮脇淳子教授專文解說、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藍美華教授強力推薦。內容簡介
「教科書不一定都是對的」
繼承蒙古帝國的不是中國的明朝,大清才是蒙古真正的後繼者!
我們如何看待中國史上的元朝與世界史中的蒙古帝國,這一段曾經重疊又不完全等同的歷史經驗?
不妨聽聽歷史學者們怎麼說:
黃仁宇先生在《中國大歷史》書中曾說,從宏觀的角度來看,蒙古人這一階段是中國第二帝國(隋、唐、宋)和第三帝國(明、清)間的過渡階段。
許倬雲先生在《萬古江河》中則指出,契丹、女真與蒙古三個族群,曾在中國建立了三個王朝,……蒙古與漢人的明朝,仍是南北對峙的情勢。因此,若以第十世紀到第十六世紀,看作中國近古史上的南北朝,也未為不可!
日本京都大學杉山正明教授認為,在元朝之前的「中國」是「小中國」,但中華帝國的範圍自蒙古時代以後大大地拓展了,從「小中國」轉向了「大中國」。
本書作者岡田英弘教授掌握了十四種語言,尤其強調滿蒙史料的重要性,在本書完整重建從蒙古帝國到大清帝國版圖之下的北亞洲歷史,呈現遊牧民族視角的世界史圖像,以及從蒙古和滿洲看待中國史的新興觀點。本書是岡田教授出版的首部學術專著,更是總結其學術生涯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岡田教授主張――
蒙古自1206年成吉思汗即位開始,建立了東自日本海、西至俄羅斯草原,橫跨歐亞兩洲的帝國版圖。後來蒙古帝國分裂成為四大繼承國,其中位置最靠東的宗主國大汗政權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元朝」。元朝是中國歷代王朝的其中之一,但也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1368年朱元璋包圍大都,元朝皇帝退回北方的蒙古高原,在中國歷史上的元朝於此滅亡。不過對蒙古遊牧民族而言,元朝並未終結,他們只是失去了中國這塊殖民地。
本書主張,大清帝國是蒙古帝國真正的繼承者,皇太極在1636年建立大清帝國時,在北方承繼了北元的統治正當性,之後才越過萬里長城,於1644年得到明朝的領土。在論述中國歷史時,除了南方的中國本土之外,也不可忽略北方的正統性以及從蒙古史和滿州史看中國的觀點。在此一觀點的引導之下,所看到的不是單一的中國史,而是更多元、更完整、更具包容性的亞洲史與世界史。
作者簡介:
岡田英弘
1931年出生於東京,1953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東洋史學科。1957年,26歲時即以《滿文老檔》研究獲得日本學士院賞。曾經留學美國與西德,並曾任東京外國語大學亞洲與非洲語言文化研究所教授,現為東京外國語大學名譽教授。學術研究專攻領域為蒙古史、滿洲史,以及中國史、古代日本史、韓國史等,並對世界史有獨到的見解。
主要著作包括:《倭國的時代》、《倭國》、《成吉思汗》、《日本史的誕生》、《世界史的誕生》、《現代中國與日本》、《所謂歷史者何?》、《蒙古帝國的興亡》、《這個難纏的國家――中國》、《中國文明的歷史》、《誰創造了中國》、《為日本人而寫的歷史學》、《大清帝國隆盛時期的實像》等。另譯注《蒙古源流》(薩岡徹辰原著)。
譯者簡介:
陳心慧
青山學院大學國際傳播學系碩士畢業。旅居日本十年後返台,現為專業日中翻譯、口譯人員。譯有《餐桌上的日本史》、《世界史的誕生》、《代表的日本人》等書。
羅盛吉
著迷於歷史與語言,現為自由譯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本書絕非易讀之讀物,而是由像岡田英弘這般罕見的歷史家之思想形成起始所構成的學術論文集。我確信即使將本書用以了解岡田歷史觀之地基,其出版亦有重大意義。
――宮脇淳子(東京外國語大學博士、《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史》作者)
本書是滿蒙史學大師岡田英弘的首部學術著作。岡田教授能掌握十四種語言,既能扎實地進行微觀研究,又能提出普世性的宏觀理論,相關領域學者無不受其影響,其成就也受到國際學界認同。除了理解許多滿蒙研究的重要課題外,本書更讓我們見識到一位世界級學者的成長,以及他如何在進行細部研究分析後,提出令人信服的觀點,糾正舊有的認知,進而開拓學術的領域。本書中譯本的出版格外令人興奮。
――藍美華(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
名人推薦:本書絕非易讀之讀物,而是由像岡田英弘這般罕見的歷史家之思想形成起始所構成的學術論文集。我確信即使將本書用以了解岡田歷史觀之地基,其出版亦有重大意義。
――宮脇淳子(東京外國語大學博士、《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史》作者)
本書是滿蒙史學大師岡田英弘的首部學術著作。岡田教授能掌握十四種語言,既能扎實地進行微觀研究,又能提出普世性的宏觀理論,相關領域學者無不受其影響,其成就也受到國際學界認同。除了理解許多滿蒙研究的重要課題外,本書更讓我們見識到一位世界級學者的成長,以及他如何在進行細部研究分析後,提...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概說:從蒙古帝國到大清帝國(摘錄)
後金的登場
這時在遼河東方,建州女直的領袖努爾哈齊勢力日益壯大,壓迫著明朝國境附近海西女直各國。備感威脅的海西各國與蒙古科爾沁部聯合,一五九三年討伐努爾哈齊,但反倒大敗於古勒山。之後,科爾沁、喀爾喀的一部分轉而與努爾哈齊通好。到了一六○五年,喀爾喀諸王向努爾哈齊奉上了昆都倫.汗的稱號,從此建州女直人在蒙古人世界的一角,以獨自的勢力登場。
努爾哈齊於一六一六年、五十八歲時即位,稱號庚寅(英明).汗,建立了後金國。
在此之前,在這個地帶與蒙古人匹敵的大國其實是海西女直的葉赫國。察哈爾的林丹.汗的八位皇后當中,蘇泰太后就是葉赫王族的女子,生下了可汗的長子額哲。一六一九年,努爾哈齊的後金軍占領了開原、鐵嶺,滅了葉赫國。喀爾喀的猛將介賽欲從後金手裡奪走鐵嶺而與後金發生衝突,結果兵敗被俘。大吃一驚的喀爾喀人便與後金締結同盟。
另外,林丹.汗為了不讓察哈爾貿易中心的國境都市廣寧被後金所奪,送信警告後金,但努爾哈齊的態度強硬,翌年一六二○年送了絕交狀,表示敵意。一六二一年,努爾哈齊正式向明朝宣戰,占領明朝的飛地遼河三角洲,將該地區之高麗裔中國人納入治下。
一六二二年,後金軍渡遼河進入遼西占領廣寧,察哈爾部族中的兀魯兀惕部族投降。由於察哈爾部族當中已有大量蒙古人降金,努爾哈齊於是將他們編成「旗」而納為自國國民,這就是八旗蒙古的起源。
努爾哈齊於一六二四年與科爾沁部結成攻守同盟,對抗察哈爾。林丹.汗於翌年一六二五年率察哈爾軍攻打科爾沁,但由於後金前來救援而未成功。緊接著一六二六年,努爾哈齊封科爾沁部族長奧巴為土謝圖.汗,結成姻親。此後,科爾沁部族不僅是後金(一六三六年起稱清)最大的同盟國,更在清朝成了除了帝室以外地位最高的外戚。
努爾哈齊於一六二五年將後金的首都從南方的遼陽遷到距離北方的蒙古較近的瀋陽,將政策的重心放在進軍蒙古高原。一六二六年,努爾哈齊攻擊了從瀋陽前往熱河路上的喀爾喀部族。
在這一段期間,努爾哈齊也繼續與明朝作戰,於一六二六年死去,享年六十八歲。努爾哈齊的第八子皇太極(清朝太宗崇德帝,一六二六— 一六四三年在位)即位,當時三十五歲,成了後金國第二代汗。翌年一六二七年,察哈爾根據地的赤峰落入後金之手,南鄰的朵顏衛也臣服於後金。
林丹.汗的末路
林丹.汗在此稍前便開始向西遷徙,一六二八年,滅了喀喇沁、土默特二汗國,奪取呼和.浩特,又征服了河套的鄂爾多斯部族,更將勢力延伸到北蒙古。當時,北蒙古喀爾喀部族中勢力最大的是阿巴岱.汗的侄子圖蒙肯.綽克圖皇太子,在土拉河的溪谷中建造居城、寺院,保護紅帽噶瑪派佛教,是一位教養極高的君主。綽克圖皇太子宣誓效忠林丹.汗,而協助其事業,故而南北蒙古悉數進入林丹.汗的勢力之下。
然而,林丹.汗的霸業並不持久。一六三四年,林丹.汗出發遠征西藏,在準備進入青海的途中,病死於甘肅省武威縣、永昌縣一帶的打草灘。為了與林丹.汗會合而從北蒙古南下的綽克圖皇太子進入了青海,以青海為根據地,自稱綽克圖.汗,派軍占領了西藏。
就這樣,南蒙古呈現權力真空狀態,後金軍不久後便占領呼和.浩特。
林丹.汗的兒子額哲和母親蘇泰太后一起投降女直軍,一六三五年,被帶到了瀋陽皇太極的跟前。皇太極禮遇額哲,並將自己的次女馬喀塔.格格嫁給了他,賜封親王,讓他與察哈爾部族的部下們一起住在遼河上游的牧地。
此時,女直軍的將軍們從蘇泰太后手中得到了一顆刻有「制誥之寶」四字的玉璽。據說,這是自古以來歷代皇帝使用的玉璽,蒙古的元朝也一直使用。妥懽.貼睦爾.汗失去中國,從大都逃亡的時候,也將玉璽帶了出來。然而,妥懽.貼睦爾.汗在應昌府死後,這顆玉璽就下落不明了。經過二百餘年,一個蒙古人在崖下牧羊時,有一頭山羊三天不吃草,一直在掘地。那個蒙古人看到後翻開那塊地,就發現了玉璽。之後,這塊玉璽傳到了元朝後裔土默特的博碩克圖.汗那裡。博碩克圖.汗後來被同是元朝後裔的察哈爾林丹.汗所滅,玉璽也落入了林丹.汗手裡。這也就是為什麼玉璽會在林丹.汗遺孀蘇泰太后之處的原因。
清朝的建國
得到元朝玉璽的皇太極認為,上天授予成吉思.汗的天命轉移到了自己身上。一六三五年,皇太極禁止諸申(女直)這個種族名稱,統一稱作滿洲。翌年一六三六年,召集瀋陽的滿洲人、戈壁沙漠以南的蒙古人、遼河三角洲的高麗裔漢人的代表們舉行大會,皇太極被這三個種族選為共同的皇帝,改國號為「大清」,年號為「崇德」。皇太極就是清朝太宗崇德帝。「大清」與「大元」相同,都有「天」的意思。這就是清朝的建國。
皇太極有五位皇后,五人皆為蒙古人,其中三人出身科爾沁部族,剩下二人是林丹.汗的遺孀。一六四三年皇太極死後,繼承帝位的是由科爾沁人皇后所生的福臨(清世祖順治帝,一六四三—一六六一年在位)。
這時南方的明朝發生大饑荒而從陝西省開始發生叛亂,蔓延至全國各地,李自成所率領的叛軍逼近北京。一六四四年四月,明朝崇禎帝在宮廷內苑的萬歲山自縊,朱元璋自南京即位以來二百七十六年的明朝就此滅亡。
此時,明朝將軍吳三桂鎮守山海關與清軍對抗,崇禎皇帝死後,他遣使前往清朝的首都瀋陽,向迄今一直是敵人的滿洲人表示同盟的意願。
掌握清朝實權的是努爾哈齊的十四男、順治帝的叔父多爾袞這號英傑,他是當時尚且年幼的順治帝的監護人。多爾袞立刻接受吳三桂的提案,動員所有清軍向山海關進擊。
占領北京的李自成率領二十萬大軍前往山海關迎戰,但大敗於吳三桂和清軍的聯軍。多爾袞率兵進入北京城,從瀋陽迎來順治帝,讓他坐上了紫禁城的寶座。就這樣,清朝建國後八年明朝滅亡,滿洲人的清朝取代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子孫統治中國。
八旗入主北京
順治帝進入北京時,華中、華南各地尚有明朝的餘黨持續反抗清朝的統治。平定這些的是降清的明朝漢人將軍。
華南地區分別由三名漢人將軍率領自己的親軍駐紮。雲南省有平西王吳三桂、廣東省有平南王尚可喜,福建省則有靖南王耿繼茂,稱作「三藩」。「藩」代表藩籬,也就是保護北京清朝皇帝的藩籬。三藩幾乎是獨立的王國,清朝的實權僅及於北京周邊。
河北省原本是明朝皇帝的直轄地,進入北京後的清朝滿洲人瓜分莊園占為己有,就這樣河北省成了滿洲人的勢力範圍。
北京原本有雙重城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拆除了所有的城牆,成了寬廣的大道,道路內側是原本的城內,大約從天壇公園開始以北是外城,北京站環線以北是內城。紫禁城在內城的中央南北延伸。紫禁城的周圍原本有名為皇城的紅色城牆。紫禁城裡有皇帝一家居住的許多宮殿,皇城是皇帝的僕人們住的地方。現在中國共產黨高級幹部所住的中南海原本也是皇城的一部分。
北京的外城原本是漢人的居住區域。內城的街道被紫禁城、皇城分成東西二部分,東西的街道又各自被劃分成四個區塊,每一個區塊各是滿洲八旗的一個兵營。八旗是滿洲人的部族組織。部族各自擁有自己的軍旗。軍旗的顏色分成黃、白、紅、藍四色,又分為有鑲邊的軍旗(鑲),和沒鑲邊的軍旗(正),共八種。以軍旗的顏色稱呼部族的名稱,因此八部族稱作八旗。
只要是滿洲人都隸屬於這八旗中的某一旗。除了滿洲人之外,滿洲化的蒙古人、漢人、朝鮮人、俄羅斯人也被編入八旗之中,被當作是滿洲人。所以滿洲人和被編入八旗內其他種族的人被總稱作「旗人」。
八旗當中的三旗直屬於皇帝,其他的五旗各有自己皇族的領主,就算是皇帝也不能干涉其內政。這一點與蒙古等遊牧帝國的可汗與聯合部族的關係相似。
清朝的構造
清朝是一個層層交疊的帝國。最外層是由中國、滿洲、蒙古、新疆、西藏混一構成的統一帝國,也就是大清帝國。當中的西藏和新疆在國防戰略上屬於所謂的邊境,是附屬的部分。脫去西藏和新疆這一層,就會出現滿洲、蒙古、中國的聯邦,也就是瀋陽的清朝原形。統合的中心當然是滿洲,這是清朝的第三層,維持努爾哈齊所建的後金國原貌。再往裡一層,後金國由八旗組成,這是明代女直人國家的再現。各旗擁有各自獨立的國家觀,組成的聯邦國就是後金。因此,再深層則是努爾哈齊出身的建州衛。
清朝的皇帝為了維護皇權,首先必須確立對滿洲人、蒙古人、漢人的統治權。當中對於蒙古人,清朝從元朝的後裔手中接收了權力;對於漢人,清朝從明朝繼承了帝位,因此在統治上沒有問題。然而,對於滿洲人,皇帝原本沒有獨裁的權限。
也就是說,對於遵守傳統氏族制度倫理的八旗成員而言,皇帝充其量不過是部族長會議的議長,皇帝本身也是在部族會議上被選出擔任戰爭和外交的領袖。
第一章 概說:從蒙古帝國到大清帝國(摘錄)
後金的登場
這時在遼河東方,建州女直的領袖努爾哈齊勢力日益壯大,壓迫著明朝國境附近海西女直各國。備感威脅的海西各國與蒙古科爾沁部聯合,一五九三年討伐努爾哈齊,但反倒大敗於古勒山。之後,科爾沁、喀爾喀的一部分轉而與努爾哈齊通好。到了一六○五年,喀爾喀諸王向努爾哈齊奉上了昆都倫.汗的稱號,從此建州女直人在蒙古人世界的一角,以獨自的勢力登場。
努爾哈齊於一六一六年、五十八歲時即位,稱號庚寅(英明).汗,建立了後金國。
在此之前,在這個地帶與蒙古人匹敵...
作者序
前言(摘錄)
從蒙古帝國到元朝、北元時代,接著進入大清帝國
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的領土都是繼承了大清帝國的領土。大清帝國於一六三六年在長城之北的瀋陽建國。一九一一年在中國南部發生了辛亥革命,大清帝國於一九一二年崩壞。而大清帝國的領土則繼承自蒙古帝國的領土。
蒙古帝國從一二○六年成吉思.汗即位開始,東從日本海、西至俄羅斯草原皆為蒙古帝國的版圖。後來由於大位繼承權的爭奪,到了成吉思.汗的孫子輩,蒙古帝國分裂成四大政權。當中,位置最靠東的宗主國大汗政權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元朝。
建立元朝的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兒子忽必烈。一二五九年,蒙古帝國第四代君主蒙哥.汗在攻打南宋的戰役中陣亡,他的弟弟們開始爭起繼承權。翌年的一二六○年,蒙哥.汗的第二個弟弟忽必烈在現在的內蒙古集合自己的黨派召開了大會,即位大汗。同年,蒙哥.汗的么弟阿里.不哥也在蒙古帝國的首都哈剌和林召開大會,登上大汗之位。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相互爭鬥四年,最後忽必烈獲勝,成為統治故鄉蒙古和中國的大汗。然而,在這一段內戰期間,成吉思.汗的長子朮赤一族在俄羅斯至哈薩克斯坦、次子察合台一族在中亞、忽必烈的二弟旭烈兀則在波斯各自建立了獨立政權,蒙古帝國分裂成了四大繼承國。
最終,忽必烈將根據地移到了大都(現在的北京),於一二七一年將國號定為大元。也就是說,元朝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中國的王朝。之後,中國南方發生了白蓮教徒的紅巾之亂,首領之一的朱元璋成了明朝的太祖,於一三六八年包圍大都,元朝皇帝退回了北方的蒙古高原。對於蒙古的遊牧民族而言,大都不過是冬天避寒的營地,真正的根據地原本就是北方的草原。在中國歷史上,當作元朝於此滅亡,但對於蒙古遊牧民族而言,他們不過是失去了中國這個殖民地,並不認為元朝滅亡了。證據在於,十五世紀末蒙古人再度整合,當時的君主就被稱作達延.汗(即大元皇帝)。我們這些蒙古研究學者稱這個時代為北元時代。
創建大清帝國前身後金國的努爾哈齊是住在滿洲的女直(即女真)人。被蒙古帝國所滅的金國原本由女直人統治,他們並非遊牧民族,而是出身東北亞的狩獵民族。女直人在蒙古帝國時代原本是蒙古人的家臣,但進入北元時代之後,在明朝的懷柔政策之下,從明朝獲得稱號和俸祿,與明朝進行貿易交易,累積財富。
於一六三六年建國的清朝,其正統性來自於:努爾哈齊的兒子皇太極從達延.汗直系的林丹.汗手中接下了元朝的玉璽。大清帝國在建國之初便繼承了北元,之後越過萬里長城,繼承了明朝的領土。因此,在論述中國歷史的時候,除了南方所謂的中國本土之外,也不可缺少北方正統性的理論和從蒙古史和滿洲史看中國的觀點。
前言(摘錄)
從蒙古帝國到元朝、北元時代,接著進入大清帝國
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的領土都是繼承了大清帝國的領土。大清帝國於一六三六年在長城之北的瀋陽建國。一九一一年在中國南部發生了辛亥革命,大清帝國於一九一二年崩壞。而大清帝國的領土則繼承自蒙古帝國的領土。
蒙古帝國從一二○六年成吉思.汗即位開始,東從日本海、西至俄羅斯草原皆為蒙古帝國的版圖。後來由於大位繼承權的爭奪,到了成吉思.汗的孫子輩,蒙古帝國分裂成四大政權。當中,位置最靠東的宗主國大汗政權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元朝。
建立元朝的是成...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概說:從蒙古帝國到大清帝國
一、蒙古的興起
二、蒙古帝國
三、大元帝國
四、元朝的衰亡
五、蒙古的復興
六、大清帝國
七、清代的蒙古
【第一部 蒙古帝國時代的蒙古】
第二章 《元朝秘史》之撰成
第三章 蒙古史料中的早期蒙藏關係
第四章 元之瀋王與遼陽行省
一、蒙古與高麗關係概說
二、元之遼陽行省
三、高麗忠宣王與蒙古
第五章 元惠宗與濟州島
一、元朝李至剛之《躭羅志略》
二、自躭羅國至濟州島
三、元末明初的濟州島
第六章 惠宗悲歌的源流
【第二部 《蒙古編年史》所記載的元朝滅亡後的蒙古】
第七章 達延.汗之年代
一、過去的研究
二、各種蒙文編年史
三、至滿都魯為止的北元汗紀年
四、至博迪.阿拉克.汗之四代紀年
五、《蒙古源流》中干支的性質
第八章 達延.汗之先世
一、北元之帝系
二、完者圖皇后妃子的故事
三、阿寨的故事
四、阿噶巴爾濟晉王
五、哈爾固楚克太子
六、博勒呼晉王
七、結語
第九章 達延.汗六萬戶之起源
第十章 兀良罕.蒙古族之滅亡
第十一章 關於綽克圖皇太子
【第三部 蒙古之敵手――西蒙古衛拉特】
第十二章 四衛拉特之起源
一、衛拉特之起源
二、元朝崩壞後之衛拉特
三、四衛拉特
四、結語
第十三章 《烏巴什皇太子傳》考釋
【第四部 繼承蒙古文化的滿洲】
第十四章 清太宗繼立考實
第十五章 清初滿洲文化中的蒙古元素
第十六章 征服王朝與被征服文化:八旗、北京官話、子弟書
【第五部 書評】
第十七章 善巴撰(丕凌列編)《阿薩喇克齊史》
第十八章 瓦爾特.海西希著《佛典蒙古譯史之研究》
作者註
各章出處一覽
解說 岡田英弘的學問╱宮脇淳子
前言
第一章 概說:從蒙古帝國到大清帝國
一、蒙古的興起
二、蒙古帝國
三、大元帝國
四、元朝的衰亡
五、蒙古的復興
六、大清帝國
七、清代的蒙古
【第一部 蒙古帝國時代的蒙古】
第二章 《元朝秘史》之撰成
第三章 蒙古史料中的早期蒙藏關係
第四章 元之瀋王與遼陽行省
一、蒙古與高麗關係概說
二、元之遼陽行省
三、高麗忠宣王與蒙古
第五章 元惠宗與濟州島
一、元朝李至剛之《躭羅志略》
二、自躭羅國至濟州島
三、元末明初的濟州島
第六章 惠宗悲歌的源流
【第...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