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卡洛爾 Lewis Carroll(1832~1898) 原名查爾斯•拉特維吉•道吉森(Charles Lutwidge Dodgson),十九世紀英國作者、數學家、邏輯學家、攝影師。1832年1月27日出生英格蘭柴郡,於1898年1月14日逝世,享年六十六歲。1855年於牛津大學基督教堂學院擔任數學教師。
道吉森是個害羞且特立獨行的單身漢,生前最喜歡數學、邏輯與文字遊戲,以及充滿胡說胡鬧元素的詩文,也特別喜歡小孩子。在一次與院長亨利•喬治•里德爾(Henry George Liddell)的女兒們划船出遊時,將自己喜愛的事物揉合在一些,編成故事說給孩子們聽。隨後他將此故事加以潤飾編寫成《愛麗絲夢遊仙境》與其續集《鏡中奇緣》,亦成為經典不朽且傳頌百年的經典文學之作。
此外,道吉森的其他著作還有長詩《捕獵蛇鯊》(The Hunting of the Snark)與《千變萬化》(Phantasmagoria)、奇幻小說《西爾薇與布魯諾》(Sylvie and Bruno)等。
接任北美路易斯‧卡洛爾學會會刊《騎士信件》編輯一職的幾年後,我在1997年秋天接獲馬丁的來信,當時我實在很興奮。他的信件措詞總是如此溫和有禮,習慣以打字機寫信,在需要畫底線的地方親筆畫上,必須修改之處也用鋼筆改寫。我們的雜誌曾經刊出他的幾封信件,多年來我們倆始終斷斷續續地通信,後來到了2005年5月我收到一封裝在牛皮紙信封裡的信件。裡面的信是這樣開頭的:「親愛的馬克,信封裡的文件適合由《騎士信件》刊登嗎?」那一份文件的標題是「《注釋版:愛麗絲系列小說》補遺」(A Supplement to Annotated Alice),是十四頁包含全新與修正注釋的打字稿,再度證明卡洛爾始終縈繞於他的心頭。「適合嗎?」當然,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我把那一批稿件刊登在第七十五期《騎士信件》(2005年夏季號)上面,隨後他很快地又寄了另一批稿件給我,後來也刊登在下一期會刊中(2006年春季號)。儘管這兩批稿件是加德納生前最後一次讓自己的注釋被刊登出來,不過他未曾停止研究工作。馬丁‧加德納於2010年去世後,他的兒子吉姆又給了我一些影印稿,其中有些注釋是他用潦草筆跡寫下的,也有用打字的。加德納在二十一世紀撰寫了許多注釋,有些曾被刊登過,有些沒有,但全都被收錄在這本書裡,構成它與先前版本的不同之處。
愛德華‧顧里亞諾博士是本會創會會員之一兼前任會長,目前擔任美國紐約理工學院(New York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院長一職,他也幫上述紀念文集寫了一篇文章。文中他提及加德納對於大學學界造成的影響時,是這麼說的:因果關係是很難捉摸的,但如今路易斯‧卡洛爾與他的愛麗絲系列小說之所以在學界與全球文化圈那麼受到歡迎與普遍被人接受,馬丁‧加德納可說居功厥偉。……在加德納出現之前,卡洛爾並非受到大學認可的作家與研究主題。他並不會出現在書單上。沒有人會在正式的研討會上發表有關於他的論文。……卡洛爾死後,依循著其他知名的慣例,許多關於他的傳記、信件、參考書目等東西開始如同雨後春筍般問世。
但一直要等到威廉‧燕卜蓀(William Empson)於1935年把〈愛麗絲夢遊仙境:愛麗絲即作者〉(The Child as Swain)一文放進他的論文集《田園詩的幾種版本》(Some Versions of Pastoral)裡面,卡洛爾才算是初次出現在重要學術著作裡。接下來則是1952年,伊麗莎白‧塞維爾(Elizabeth Sewell)那一本迄今仍然令人費解的《荒謬的原野》(The Field of Nonsense)。菲麗絲‧葛林艾克則是在1955年推出了一本關於史威夫特(Swift)與卡洛爾的半傳記式心理分析研究。但是,在卡洛爾受到忽略的普遍現象中,上述作品只是稍具能見度的例外而已。
在卡洛爾逝世後的六十年之間,的確有其他出色論文問世,但是學界或文學批評界對他的興趣與評論並未持續出現,這一點是如今我們很難想像的。無論是1964年的初版,或1978年的第二版《維多利亞小說研究指南》(Victorian Fiction: A Guide to Research)裡面,都沒有把卡洛爾放進去。然而,到了1980年,學界對於卡洛爾的興趣已經輕易地超過某些最令人尊敬的維多利亞時代作家。
路易斯‧卡洛爾 Lewis Carroll(1832~1898) 原名查爾斯•拉特維吉•道吉森(Charles Lutwidge Dodgson),十九世紀英國作者、數學家、邏輯學家、攝影師。1832年1月27日出生英格蘭柴郡,於1898年1月14日逝世,享年六十六歲。1855年於牛津大學基督教堂學院擔任數學教師。
道吉森是個害羞且特立獨行的單身漢,生前最喜歡數學、邏輯與文字遊戲,以及充滿胡說胡鬧元素的詩文,也特別喜歡小孩子。在一次與院長亨利•喬治•里德爾(Henry George Liddell)的女兒們划船出遊時,將自己喜愛的事物揉合在一些,編成故事說給孩子們聽。隨後他將此故事加以潤飾編寫成《愛麗絲夢遊仙境》與其續集《鏡中奇緣》,亦成為經典不朽且傳頌百年的經典文學之作。
此外,道吉森的其他著作還有長詩《捕獵蛇鯊》(The Hunting of the Snark)與《千變萬化》(Phantasmagoria)、奇幻小說《西爾薇與布魯諾》(Sylvie and Bruno)等。
接任北美路易斯‧卡洛爾學會會刊《騎士信件》編輯一職的幾年後,我在1997年秋天接獲馬丁的來信,當時我實在很興奮。他的信件措詞總是如此溫和有禮,習慣以打字機寫信,在需要畫底線的地方親筆畫上,必須修改之處也用鋼筆改寫。我們的雜誌曾經刊出他的幾封信件,多年來我們倆始終斷斷續續地通信,後來到了2005年5月我收到一封裝在牛皮紙信封裡的信件。裡面的信是這樣開頭的:「親愛的馬克,信封裡的文件適合由《騎士信件》刊登嗎?」那一份文件的標題是「《注釋版:愛麗絲系列小說》補遺」(A Supplement to Annotated Alice),是十四頁包含全新與修正注釋的打字稿,再度證明卡洛爾始終縈繞於他的心頭。「適合嗎?」當然,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我把那一批稿件刊登在第七十五期《騎士信件》(2005年夏季號)上面,隨後他很快地又寄了另一批稿件給我,後來也刊登在下一期會刊中(2006年春季號)。儘管這兩批稿件是加德納生前最後一次讓自己的注釋被刊登出來,不過他未曾停止研究工作。馬丁‧加德納於2010年去世後,他的兒子吉姆又給了我一些影印稿,其中有些注釋是他用潦草筆跡寫下的,也有用打字的。加德納在二十一世紀撰寫了許多注釋,有些曾被刊登過,有些沒有,但全都被收錄在這本書裡,構成它與先前版本的不同之處。
愛德華‧顧里亞諾博士是本會創會會員之一兼前任會長,目前擔任美國紐約理工學院(New York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院長一職,他也幫上述紀念文集寫了一篇文章。文中他提及加德納對於大學學界造成的影響時,是這麼說的:因果關係是很難捉摸的,但如今路易斯‧卡洛爾與他的愛麗絲系列小說之所以在學界與全球文化圈那麼受到歡迎與普遍被人接受,馬丁‧加德納可說居功厥偉。……在加德納出現之前,卡洛爾並非受到大學認可的作家與研究主題。他並不會出現在書單上。沒有人會在正式的研討會上發表有關於他的論文。……卡洛爾死後,依循著其他知名的慣例,許多關於他的傳記、信件、參考書目等東西開始如同雨後春筍般問世。
但一直要等到威廉‧燕卜蓀(William Empson)於1935年把〈愛麗絲夢遊仙境:愛麗絲即作者〉(The Child as Swain)一文放進他的論文集《田園詩的幾種版本》(Some Versions of Pastoral)裡面,卡洛爾才算是初次出現在重要學術著作裡。接下來則是1952年,伊麗莎白‧塞維爾(Elizabeth Sewell)那一本迄今仍然令人費解的《荒謬的原野》(The Field of Nonsense)。菲麗絲‧葛林艾克則是在1955年推出了一本關於史威夫特(Swift)與卡洛爾的半傳記式心理分析研究。但是,在卡洛爾受到忽略的普遍現象中,上述作品只是稍具能見度的例外而已。
在卡洛爾逝世後的六十年之間,的確有其他出色論文問世,但是學界或文學批評界對他的興趣與評論並未持續出現,這一點是如今我們很難想像的。無論是1964年的初版,或1978年的第二版《維多利亞小說研究指南》(Victorian Fiction: A Guide to Research)裡面,都沒有把卡洛爾放進去。然而,到了1980年,學界對於卡洛爾的興趣已經輕易地超過某些最令人尊敬的維多利亞時代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