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衣服來配合我們的身體,還是以我們的身體去配合衣服?
世界上沒有不穿衣服的哲學家吧。不管哪個哲學家都一定要穿上衣服。——鷲田清一如果穿衣服是一種選擇,這選擇代表了什麼?
——朱家安(沃草烙哲學主編)專文導讀
人們故意把衣服亂穿,以確認自己的存在。
穿衣服的哲學,是我們每個人顯現出「自己變成自己」的過程。
日本第一哲學教授鷲田清一,深入淺出解說身體哲學論。長銷日本十二年、再刷超過十六次的經典之作,以我們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制服的意義、面具的功用,身體加工(整形)、減肥迷思與名牌上身的原因,帶領讀者思考與辯證:身體是什麼?為什麼這樣穿衣服?
※
時尚永遠那麼愉悅,但有時候,也能看得見其中的眼淚。
——鷲田清一
自己的身體,居然距離自己如此遙遠,那是因為「我的身體」只是我的一種想像而已,它只是一種「印象」。我們對於自己的身體,永遠只能得到片斷的經驗。因此,我們最初穿上的衣服,就是這個做為印象的身體,所建立起的「全身像」。
我們的身體可以算是一種縫縫補補的精細工藝,想像力則是我們的依靠。當想像力衰弱,衣服卻會挺住我們的想像力,繼續戰鬥。
一個人真正開始「穿衣服」,是把手邊的衣服故意亂穿開始。就像是小孩子還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渴望什麼而在鬧脾氣一樣,那種無處可宣洩的鬱悶,對於世界的困惑,那種被一切遠遠拋在後頭的鬱卒感,表達自己何以存在的不滿與躁動。
★ 與日本第一哲學教授一起思考:‧人們什麼時候開始穿衣服?
‧為什麼開始穿制服,制服有什麼自由和不自由?
‧我們以衣服來包裹身體,補強身體的缺點,到底想要隱藏什麼?
‧穿著寬鬆的衣服、將衣服反穿,以跳脫性別的服裝打扮,會透露出什麼與哲學相關的訊息?
‧當衣服縫補出一個新的身體意象和外在形象,我們需要透過衣服來獲得什麼內在與外在的力量?
作者簡介:
鷲田清一(Washida Kiyokazu)
1949年生於京都市。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博士。歷任大阪大學校長等職務,現為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理事長、校長、仙台媒體中心館長。專長為哲學,從現象學出發,從事臨床哲學與時尚評論等多元研究。主要著作有《時尚迷宮》、《「傾聽」的力量》、《很好懂就是很難懂?》、《穿著哲學上街去》、《人為什麼要穿衣服》等。
譯者簡介:
蘇文淑,雪城大學建築研究所畢,現居京都河畔,譯字為生。
inostoopid@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導讀
穿衣服有什麼好玩的?
沃草烙哲學主編朱家安
人為什麼要用衣服遮住身體?除了保暖和保護,有其它理由嗎?有些人會說,防止害羞也是一個理由,不過我們該遮住身體的哪些地方才不害羞,這是天生的嗎?還是誰決定的呢?當然,這並不是在說我們不該穿衣服,不過,如果穿衣是一種選擇,這選擇代表了什麼?
這本書裡,日本哲學教授鷲田清一從穿衣的時尚談身體哲學。我不懂身體哲學,也算不上時尚。我想這本書的許多讀者,應該都比我更容易進入狀況。然而,就算是我這種初次登錄這兩個世界的人,也能在作者的引導下,理解他陳列的那些議題,並享受思考的樂趣。
本書的行文非常具體,每個問題幾乎都有可以參考的例子,從古代衣著文化到當代時裝設計師的巧思,讓人發現那些跟日常穿著有關,自己過去卻沒想過的有趣問題。有些人調侃哲學,說哲學家處理問題,只會讓問題變更多。我想這本書顯示了,有時候光是發現新問題,也很好玩的。
除了描述問題,作者也給出他自己的各式意見,而進一步享受哲學書的方法,就是質疑作者。作者在書裡有許多主張,不見得每個人都會同意,例如:
制服有蠱惑人反叛的效果(〈對於「制服」的思考〉)。
男性對外在形象的認知缺乏彈性,是因為男性的形體在青春期沒有戲劇性變化(〈跑到「性別」外頭的衣服〉)。
對於時尚的叛逆一旦成功,自己也會成為另種時尚(〈時尚的封閉感〉)。
試著從文章裡找出這些說法,依照脈絡完整地理解它,想像相關案例,並進一步評估這些說法是否真有道理。當你走到這一步,代表你不但在讀哲學書,而且是在進行哲學。
名人推薦:導讀
穿衣服有什麼好玩的?
沃草烙哲學主編朱家安
人為什麼要用衣服遮住身體?除了保暖和保護,有其它理由嗎?有些人會說,防止害羞也是一個理由,不過我們該遮住身體的哪些地方才不害羞,這是天生的嗎?還是誰決定的呢?當然,這並不是在說我們不該穿衣服,不過,如果穿衣是一種選擇,這選擇代表了什麼?
這本書裡,日本哲學教授鷲田清一從穿衣的時尚談身體哲學。我不懂身體哲學,也算不上時尚。我想這本書的許多讀者,應該都比我更容易進入狀況。然而,就算是我這種初次登錄這兩個世界的人,也能在作者的引導下,理解...
章節試閱
易壞的身體──身體做為一種「印象」
所謂的身體意識,會只因為一點小事便瞬時動搖、混亂起來,幾近可悲。為什麼身體意識會這麼容易被動搖、這麼容易壞掉呢?
如果我說,這是因為身體只不過是一個「印象」而已,大家會不會嚇一跳?沒錯,我們如果沒有身體便活不下去,此刻伸出手也馬上就摸得到身體這個實體,所以如果有人反駁我,說身體怎麼可能只是一個「印象」而已?我並不會驚訝。然而,事實如何呢?
我們都覺得我們的身體是自己最親密的存在,像是被菜刀割到的時候,痛的人只有我而已,別人雖然也知道我很痛,但卻不可能代替我痛。就這層面上來看,「我」幾乎就等同於「我的身體」,「我」毫無疑問的與「我的身體」緊密相連。如果讓我們再細想下去,我對於我的身體所知道的,其實遠比我所想像的要少太多太多了。我只能看得到自己身體表面的一小部分而已,更別說我先前提到的身體內部了。我們連自己的後腦勺跟後背都看不見,更別說是自己的臉,一輩子都別想直接瞧見。可是這張臉,卻會毫不受控的透露出我們內心細微的情感動搖,這是多麼疏於防備哪。
我們對於自己身體所知既少,又無法隨心所欲掌控它,因此我們的身體其實遠比我們所自以為的離我們更為遙遠。
既然我永遠只能看得見與摸得到我自己身體的局部,我對於自己全身的印象,當然也只有站在一段距離外觀看我自己時才能夠想像「噢,我的身體大概看起來就像這樣吧……」。換句話說,「我的身體」只是我的一種想像而已,它只是一種「印象」。無論看或摸,我們對於自己的身體永遠只能得到片斷的經驗。這一個個零碎而片斷的身體感知,必須藉由一個想像出來的「全身像」來把它們串連起來,就像拼起一床百衲被一樣——我們把零碎的片段印象,縫拼成一個完整的「全身像」,從而認知它。從這方面來看,我們最初穿上的衣服,就是這個做為印象的身體所建立起的全身像。從這個面向上來看,身體只不過是一種想像的、詮釋出來的產物而已,因之它才會這麼模糊而易毀。
當別人一臉驚訝的瞪著我們的身體瞧,我們對於自己身體的印象,幾乎馬上就會被動搖。或是當我們被迫穿上不同性別的服飾,我們原本藉由衣服這種自我詮釋所建立起來的自我統整性,立刻就會受到挑戰。
加深「印象」──包圍身體
為了補強這個只是一種「印象」的身體所存在的脆弱性,我們開始用各種方法加強,也就是把「我」這個存在的輪廓再加深一點,以減輕「我」這個存在的脆弱所帶來的不安。比如:活化肌膚感受,讓看不見的身體輪廓變得清晰起來。於是我們喜歡泡進熱水裡,或是沖涼、運動而暢快流汗等等。又或者是與他人身體接觸,像是窩進盤腿而坐的父親懷裡,或是與異性肌膚相親等等。
為什麼這些行為會讓我們覺得很舒服呢?因為我們泡澡、沖涼時,冷熱水與肌膚之間的溫度差異刺激了肌膚、喚醒了肌膚感受。平時看不見的後背、大腿內側這些地方,肌膚的感受在此時浮上了表層,平時沒辦法完整看見的身體輪廓,由於肌膚感受活化,而立體且清楚了起來。就像我們窩在父親膝頭時,會覺得背後好像靠著一堵溫暖的牆一樣感到安心,這種安心感也不單只是一種心理因素。又比如激烈運動後的肌肉痠疼、流汗的涼快、別人的手觸摸我們的身體、喝酒後全身連肌膚底層都感覺熱血沸騰等等,這些感受都能加強我們脆弱的身體印象、強化我們朦朧的身體意象,確實包裹住我們的存在。
服裝可以說也具有相同作用。穿上衣服後,身體一活動便會與身上的衣物摩擦,而隨著肢體擺動,體表各處與布料接觸,這種接觸時的感覺,能讓平時不可見的模糊身體輪廓變得清晰。這種感覺,可以說是人們生存的基調,也能讓我們在心情上得到某種程度的安定吧。
加工身體
仔細想想,在我們意識到我們的身體之前,好像就已經先有一個「理想的身體」了噢。時尚界裡真正擁有話語權的並不是身體,而是理想的身形。如果我們的身材能跟模特兒一樣標準,誰也不用吃那麼多苦頭,得拚命把自己變得跟模特兒一樣了。正是因為我們把模特兒當成標竿,對照之下才覺得自己身材不合標準,於是想盡辦法改造與雕塑,想把自己變得跟模特兒一樣。這當中有一定的極限,誰也不可能突然丟掉贅肉或突然長高,於是我們開始用束腹、束褲、高跟鞋與絲襪還有化妝品來幫助我們,有時還得借助刺青用的錐子跟顏料等等。
女人把胸部跟屁股的肉往上擠,對抗地心引力。以及讓腰看起來更細、乳房看起來更滿、腿看起來更長……。不然就往自己身上抹顏色,披上五顏六色的布料、妝點各種飾品小玩意兒……,這種種作為,都是為了要在我們的身體表面做文章,弄得熱熱鬧鬧的,讓別人因為這樣多元而充滿各種意象的身體所吸引。
然而,我們到底是以什麼為基準,把自己這副身體改造成別的模樣呢?為什麼我們不能滿足於當下的身材,一定要讓它看起來更不像它,死也要把它轉化一番不成呢?
到底想隱藏什麼?
舉個容易了解的例子好了,先前提到過的象徵性切割體表的手法中,有一項「隱藏」的技巧。用衣物來遮掩身體表面的某些部分。從前巴黎報紙上曾出現過這樣一則漫畫。
這則漫畫所要表現的是在不同文化中,人們遮掩的身體部位居然如此不同,有時候甚至完全相反。光從這樣一個例子,我們也可看出身體上絕對沒有什麼非遮掩不可的部位,絕對沒有客觀上(?)需要感到羞恥的部位。
有個更有戲劇性的例子可以用來解釋這件事,北義大利有家修道院的廁所沒有門也沒有隔間,只在入口處擺了一些面具,大家要上廁所的時候,只要戴上面具就好。這個意思是只要你把臉遮起來,就算被別人看見正在排泄的樣子也無所謂。可能是覺得只要模糊了自己是誰,做什麼都沒關係吧。只要把臉遮住,甚至不需要把臉遮住,只要變裝就可以了,感覺就可以放開來做點平常不能做的事。這種心情,搞不好大家都曾經在校慶扮裝遊行的時候感受過吧?不曉得是不是擔心這種「拋開壓抑」的狀態可能會危害到秩序,在英國有個小鎮,據聞如果遮住臉龐走在路上,這樣的行為是違法的。所以,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如此近乎歇斯底里的遮起身體某些部分呢?
遮掩這種觀念近乎強迫性,但其實我們身體上可以說根本沒有任何需要遮起來的地方。就像我剛才提過的,身體上沒有任何需要讓我們感到羞恥的部位,反而是認為一定要遮起某個部位的這種想法,讓我們產生了羞恥感。從這觀點來看,過度巧妙、謹慎的去迴避與性或生殖部位的行為,其實含有「捏造」的成份在。我們可以這麼想,在這「遮掩」的行為背後,其實要隱藏起來的卻是別的事情,因為既然我們身體上根本沒有任何不可見人的,服裝上的「遮掩」,很可能是為了要轉移目標,藉由遮掩所謂必須遮掩的,來隱藏起更重要的其他一些什麼。
有生命的社會皮層──人從什麼時候開始穿衣服?
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穿衣服的呢?剛出生的時候,雖然被包裹上布巾,但並不是自己穿上衣服的。人在意識到自己在別人眼中是什麼樣子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開始對旁人的視線產生想像力的時候,才會自己挑衣服穿,也才開啟了一個人的時尚觀念。那個開端正是所謂的「思春期」。如今的童裝雖然愈來愈潮了,但其實童裝是根據大人的喜好去做的,「思春期」前的孩子只不過是大人們的換裝娃娃而已。孩子身上被套上名為「孩子」的制服,在這段孩童期間,時尚的愉悅並不屬於他們。
一個人真正開始「穿衣服」,是把到手的衣服故意亂穿開始,沒有其他條路。在日本,變形的學生服,應該是日本孩子最早萌芽的時尚意識吧。
為什麼衣服的變形,會是時尚意識的萌芽呢?
「自己」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我們就算想知道也無從得知。那個人跟我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那件事情他做得到,我卻做不到?為什麼他能順順利利就過關,我卻過不了呢?為什麼他不管做什麼都好像很好玩,我卻覺得好無聊?為什麼大家都喜歡他,卻沒人理我?想不通,很不爽,不喜歡、不順利……。這種感覺清清楚楚卡進心坎裡,但這到底是誰的錯呢?不知道阿。此時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對誰不爽、對什麼不滿,唯一清楚的,就是那股不爽的躁動。
是無處可宣洩的鬱悶。這種感覺如果講得誇張一點,是對於時代的一種困惑,好像被時代遠遠拋在後頭而感到的鬱卒。在自己也搞不清楚的情況下,化為動作與氣息,出現在我們身體表面。
鑽研法國文學的文學家多田道太郎,把這種心情比喻為是小孩子還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渴望什麼而在鬧脾氣。這位多田先生已經七十幾歲了,但他的一顆心還像小孩子般纖細柔軟。他說,年輕人打扮得那麼誇張其實是在「哭」。「我覺得年輕女孩子打扮得幾乎奇葩的走在路上,那樣其實是在哭。雖然沒有真的哭喊出來,但她們像哭一樣在堅持自己各種不合理的主張。」「當幽暗深處的地方想被重新解讀,而掙扎著浮上來的時候」,那個掙扎之處就是時尚,一種活著的有生命的社會皮層。
把衣服亂穿──時尚的開始
先前我用了「與制度共枕的衣服」這樣誇張的形容,是因為衣服通常都縫入了針對我們個人形象所做出的各種社會規範(行為模式、性別、性格、道德等等)。由於這樣的衣服穿起來實在是太不舒服了,我們開始故意把衣服穿垮。我們用自己的身體來確認,究竟亂穿到什麼程度為止會被別人白眼、到什麼程度為止會被這社會糾正。可是這一切並不是有意識的為了叛逆而叛逆,我們只不過是不由自主做出這些擦邊球的行為,那是因為,我們想確認自己到底是誰。不用說,我們在這過程中並不是一直都保有自覺性,我們只是不停嘗試著時尚冒險(會不會太帥氣?)、不斷失敗,在依然不確定自己到底是誰的情況下,一步步讓自己的表層與社會意義的制度架構互相磨合,讓我們能夠慢慢去適應這社會。從這個層面來說,時尚這種發生在我們身體表面的遊戲,是一種活著的社會皮層,我們每個人都在那上面顯現出自己變成「自己」的過程。
就這樣,故意穿得落魄不羈、鬆鬆垮垮、又髒又亂,把衣服穿得亂七八糟。無奈我們的心思畢竟是飄渺不定的,外表上雖然打扮得很衝,但心底又覺得太衝好像有點害羞,於是這種彆扭的心思反應到了外表上,就故意穿得更衝了。時尚就是這麼迂迴曲折的光線。
把衣服穿得那麼搞怪,當然有時候會被說成「不良」,但比不良更讓我們不舒服的字眼大概是「合身」吧。我們抗拒這個字,並不是因為它顯得很窮酸或太低調,而是,我們知道所謂的「合」不過是假的。合?什麼才是真正適合我們的「合身」尺寸?這個字感覺好像只是一個大多數人的共通概念而已。於是我們像拿著一個禮物盒不斷搖搖晃晃,想猜出裡頭有什麼一樣,我們換穿不同打扮,搖晃自己的形象,想猜出自己是誰。不管是年輕時故意穿著不合尺碼的衣服,太鬆垮或太緊貼,我們之所以那麼做的原因,恐怕只是在於那能讓我們得到一種並不那麼貼合自己的感受吧。
易壞的身體──身體做為一種「印象」
所謂的身體意識,會只因為一點小事便瞬時動搖、混亂起來,幾近可悲。為什麼身體意識會這麼容易被動搖、這麼容易壞掉呢?
如果我說,這是因為身體只不過是一個「印象」而已,大家會不會嚇一跳?沒錯,我們如果沒有身體便活不下去,此刻伸出手也馬上就摸得到身體這個實體,所以如果有人反駁我,說身體怎麼可能只是一個「印象」而已?我並不會驚訝。然而,事實如何呢?
我們都覺得我們的身體是自己最親密的存在,像是被菜刀割到的時候,痛的人只有我而已,別人雖然也知道我很痛,但卻不可能代替...
目錄
導讀 穿衣服有什麼好玩的? 沃草烙哲學主編 朱家安
1 拼拼湊湊的身體
見不得人的身體、痙攣的身體
易壞的身體──身體做為一種「印象」
加深「印象」──包圍身體
強化「印象」──在體表上分隔
私密的身體、公開的身體
所謂「髒」
「境界」這問題
感情這制度
在身上玩花樣
服裝非機能性
加工身體
到底想隱藏什麼?
無事須藏更須藏
面具的祕密
2 丟人現眼的衣服
有生命的社會皮層──人從什麼時候開始穿衣服?
把衣服亂穿──時尚的開始
「非風」──終極時尚
對時代抱持批判──設計師的工作
關於「制服」的思考
「奢侈就是敵人!」
「不要穿上骯髒的工作褲」
自由的制服
不自由的制服
讓人隱身的制服
「一致性」的框架
跟身體打架的衣服
3 不搭調的存在
快垮下來的衣服
不準備的衣服
內外反穿的衣服
為了跑出身體外的衣服?
跑到「性別」外頭的衣服
畏懼川久保玲
皮膚的騷動
宛如機械的身體
纖瘦的身體──減肥症候群
純淨的身體──潔癖症候群
排斥與他者接觸
「他者的他者」──自己
班尼頓廣告
刺青與包裹?
「靈魂的衣裳」
4衣服,這石膏繃帶
《最後的時尚》(la dernière mode)
時尚的封閉感
皺衣服的力量
解構衣服的衣服──三宅一生、川久保玲、山本耀司的作品
處理身體的衣服
解錯離崩
衣服做為一種存在的石膏繃帶──縫縫補補的身體
後記
導讀 穿衣服有什麼好玩的? 沃草烙哲學主編 朱家安
1 拼拼湊湊的身體
見不得人的身體、痙攣的身體
易壞的身體──身體做為一種「印象」
加深「印象」──包圍身體
強化「印象」──在體表上分隔
私密的身體、公開的身體
所謂「髒」
「境界」這問題
感情這制度
在身上玩花樣
服裝非機能性
加工身體
到底想隱藏什麼?
無事須藏更須藏
面具的祕密
2 丟人現眼的衣服
有生命的社會皮層──人從什麼時候開始穿衣服?
把衣服亂穿──時尚的開始
「非風」──終極時尚
對時代抱持批判──設計師的工作
關於「制服」的思...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