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兩本79折尋訪日本之美拖延情緒蔣勳楊双子民主世代扁平時代性暴力楊定一二手書現折5%人生貓教練吉竹伸介哥吉拉52種走路方式
暫存清單
放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荊棘之道:臺灣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電子書)

作者:柳書琴

評價
收藏
29人次試讀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65 NT$ 423 NT$ 650

適用裝置:
適用軟體:
購買新書
88 572
其他二手價
72 466
圖書館借閱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1933年成立的「台灣藝術研究會」及其機關誌《福爾摩沙》,匯育許多優秀作家,堪稱台灣日語作家最重要的文學搖籃。在東京以留學生為主的這股台灣文學運動,追溯其源頭可上溯到1920年代初期,謝春木、王白淵等人為代表人物。他們以反殖鬥爭為標的,有意無意播下的文學種子,在《福爾摩沙》時期首次吐露文學的蓓蕾,到「文聯東京支部」時期在跨域文化運動中盛開,其充滿能動性的文藝精神一直延續到文化控制嚴峻的戰爭時期。本書以獻身累積文學史重述基礎工程之一粒砂土自許,企圖從旅日作家的精神系譜、跨國左翼文藝活動之交流、戰時體制下的國

作者簡介:

編者簡介
柳書琴,清華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學術論述有《戰爭與文壇:日據末期台灣的文學活動》、《荊棘之道: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單篇論文有〈反殖民與反現代論述的多重演繹:王白淵的泰戈爾論與甘地論〉、〈從官製到民製:自我同文主義與興亞文學〉、〈傳統文人及其衍生世代:台灣漢文通俗文藝的發展與延異〉、〈通俗作為一種位置:《三六九小報》與1930年代的台灣讀書市場〉、〈書房夫子與斷頭雞:日據時期台灣傳統文化體系與漢文教育的崩解〉、〈《風月報》到底是誰的所有?:書房、漢文讀者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近期最多人購買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