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巨浪之下,無人得以倖免!
北京大學校長陸平、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
蘭州大學校長江隆基、武漢大學校長李達、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彭康
中央音樂學院院長馬思聰、上海音樂學院院長賀綠汀、無錫輕工學院院長陳德鈞
在政治與知識的衝突中心,他們無從躲避,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文化大革命對教育界和知識界帶來怎麼樣的影響?這些政治與知識的衝突,現在是否仍然存在?
本書帶領讀者從教育者和知識份子的角度,全面性的瞭解文化大革命帶來的影響。
文革風暴降臨時,他們首當其衝,坐在火山口上。
在視知識如糞土的極左時代,他們飽受肉體折磨與精神摧殘,更有人死於學生之手……
本書講述九位大學校長的文革遭遇,包括北京大學校長陸平、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蘭州大學校長江隆基、武漢大學校長李達、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彭康、中央音樂學院院長馬思聰、上海音樂學院院長賀綠汀、無錫輕工學院院長陳德鈞。除李達、馬思聰二位為知識家,其他七位都是革命家。受極左思潮的衝擊,大學校長的角色存在不可調和的內在矛盾,既作為中共的教育工作領導者,在學校中必須落實共產黨的各項政策;又要扮演知識守護者的角色,從事培養專業人才的工作。政治與知識的衝突,在他們身上有很多細節的反映。本書帶領讀者從矛盾衝突的漩渦中心,瞭解知識份子處於文革重災區,那多舛命運、身不逢時的靈魂掙扎。
作者簡介:
汪春劼
歷史碩士。曾任教於西北大學、山東大學,現為江南大學教授。出版的專著有《地方治理變遷——基於20世紀無錫的分析》、《校長風度》、《文革風暴中的九位大學校長》。
章節試閱
【「全民聲討」的北京大學校長─陸平】
陸平是一個有著良好執行力的官員,如果他一直在鐵道部門發展,想必也能幹番事業,可在視知識如糞土的極左時代讓他執掌北京大學,其留下的是一地呻吟與四面哀歌。
人生之路中總有幾個關節點,它們決定著你的成功或失敗,順遂或坎坷。一九五七年擔任鐵道部副部長的陸平,被組織任命為北京大學一把手,這是他人生的拐點,由是開啟了他在北大從整人始到被整終的可悲可歎之旅,爭議之聲伴隨著他的後半生。
「踏入是非之地」
一九五七年夏天,突如其來的一場反右運動把知識份子集中的高校變成火藥味甚濃的角鬪場。一批直言的師生響應黨的整風號召,結果「多情總被無情惱」,他們被打成右派,劃入另冊。或自保或人在江湖,其他的師生紛紛拿起筆來做刀槍,向右派們開火。
反右後的高校,成為極左路線的重災區,成為動輒得咎的危險地帶。
陸平就是在這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心境下,來到高校的領頭羊―北京大學。他沒有如履薄冰的恐懼,有的只是勇往直前的自信。當年的《人民日報》對陸平的工作調動有過報導:
「從整風運動和反右派鬪爭中暴露的情況表明,我國許多大、中學校和其他文教單位的政治工作薄弱,領導力量不足,中央對此十分重視,決定從中央黨政機關中抽調一千名優秀的高級和中級幹部以加強文教戰線。」、「目前有一百三十七名高級幹部已經確定抽調,其中六十多人已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這批高教幹部一般都具備政治修養較好、思想水準較高、作風好、身體好、能團結知識份子等條件,他們的文化水準和領導能力也是能夠勝任各種文教部門的領導工作的。在一百三十七人當中,有副部長級幹部五人,部長助理級幹部十人,司、局級幹部一百二十二人。財政部副部長劉墉如,原來是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生,現在又回到母校,擔任副校長;被派往北京大學擔任副校長的陸平,原來是鐵道部副部長。」
北京大學是陸平的母校,一九三四年二十歲的陸平考進了這所名牌學府,就讀於教育系。按理說,從事高校管理工作與他專業對口,在尊重教育規律方面他應該比其他的大學校長佔有優勢。可在入讀北大前,他已不顧個人的安危,參加了地下黨;求學期間,他重心放在革命活動,他是一九三五年一二九學潮的核心人物;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他又投入抗戰的洪流,未能完成學業。聰穎的陸平沒有受到系統的專業訓練,他的知識資本比較欠缺,組織之所以安排他掌管北京大學,他在該校求學是一個重要因素,更關鍵的是他的革命資歷。
------
【政治掛帥時代的清華校長─蔣南翔】
他既是清華大學書記兼校長,又是北京市委常委兼市高等學校黨委第一書記,同時還是高等教育部一把手,並是八屆中央候補委員(時省長中能躋身候補中央委員的極少)。在文革前高等學校校長行列中,蔣南翔無疑是最顯赫最耀眼的一顆星星。他的氣場太大。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古都北平,幾千學子為抗日救亡,頂著凜冽的寒風,遊行示威,與軍警發生衝突,這場學潮的「操盤手」為清華大學中文系三年級學生蔣南翔,時年二十二歲,血氣方剛。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九日,人民大會堂,首都青年一萬人集會紀念一二九運動三十周年,政治局委員彭真、團中央書記胡耀邦出席,北京大學校長陸平等一二九運動骨幹蒞臨。蔣南翔在會上做了題為〈學習一二九運動的歷史經驗,做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的長篇講話,《人民日報》全文轉發。此年蔣南翔五十二歲,他身兼多職,是中央候補委員、高教部部長同時兼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和校長,萬人矚目。
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九日上午,由清華大學造反派四一四「鬪蔣作戰部」等單位發起召開「批判鬪爭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蔣南翔―揭開蔣南翔一二九學運領袖的畫皮」大會。東方紅《電0支隊》揭露了蔣南翔在三十年代極力推崇王明、劉少奇的投降主義路線,對抗毛主席的革命路線,臨陣脫逃,出賣學生運動的叛徒嘴臉。會上,羅征啟、譚浩強上臺控訴,揭發起草一二九三十周年紀念文章內幕和政治思想方面蔣南翔自覺對抗毛主席的滔天罪行。與四一四不共戴天的清華大學另一造反組織―團派在幹部韓銀山主持下也召開了「批判蔣南翔大會」。此年蔣南翔五十四歲,被任意醜化,打入另冊。
這三組不同的鏡頭展示的是蔣南翔人生的崛起、高峰、低谷的三個不同階段。其環環相扣,沒有一二九運動的革命資歷,蔣不可能坐上高等教育界的頭把交椅;蔣不擁有權力,也不會成為清華大學的第一號靶子。真是福兮禍之所伏。
「主政清華十四載」
一九五二年冬天,蔣南翔出任共產黨時代清華大學的首位校長。在這之前,國民黨兵敗大陸,老校長梅貽琦隨之也離開了其執政達十七年之久的菁菁校園,在海峽對岸過餘生,其後,清華校長之位空缺了四年,直到蔣南翔上任―這說明有關部門為此任命曾頗費思量;在這之後,蔣南翔主政清華十四載,如果沒有文化大革命這一史無前例的大浩劫,蔣南翔在此位置上還會繼續居留相當時間。
清華曾是蔣南翔的母校,一九三二年他考進清華中文系,在此度過五個寒暑(因領導學潮他推遲一年畢業),這裏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對他都不陌生,只是當其由一名學生升格為一校之長時,清華園物是人非―當年給他上課的老師要麼駕鶴而去(如朱自清、聞一多等),要麼轉到北京大學等外單位,他就讀的中文系已人去樓空。
此時的清華大學剛經歷院系調整,其實力雄厚的文學院、法學院、理學院併入北京大學,而其得到的只是北大工學院。梅貽琦時代清華是一所綜合性大學,而傳到蔣南翔手中,清華已被肢解為純粹的工科院校。
在清華元氣大傷時,蔣南翔來到了清華,此時他三十八歲。三十八歲就能出任中國頂尖學府的掌門人,世所少見;在同期大學校長行列中,蔣南翔是一名虎虎生威的少壯派,一九五二年,首都五大名校校長的年齡分佈是:北京大學馬寅初七十歲,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七十四歲,北京師範大學陳垣七十二歲,北京農業大學孫曉村六十六歲,清華大學蔣南翔三十八歲。
因投身於革命,蔣南翔在清華求學期間,用於學業上的時間很有限;大學畢業後十五年,他一直在黨內從事青年運動,足跡踏遍武漢、重慶、延安、東北等地,在學生工作方面,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著極深的造詣。正因為他是青年工作的行家裏手,組織指派他挑起了清華大學校長的重擔。
【「全民聲討」的北京大學校長─陸平】
陸平是一個有著良好執行力的官員,如果他一直在鐵道部門發展,想必也能幹番事業,可在視知識如糞土的極左時代讓他執掌北京大學,其留下的是一地呻吟與四面哀歌。
人生之路中總有幾個關節點,它們決定著你的成功或失敗,順遂或坎坷。一九五七年擔任鐵道部副部長的陸平,被組織任命為北京大學一把手,這是他人生的拐點,由是開啟了他在北大從整人始到被整終的可悲可歎之旅,爭議之聲伴隨著他的後半生。
「踏入是非之地」
一九五七年夏天,突如其來的一場反右運動把知識份子集中的高校變成火...
作者序
引言
【一】
他們絕對「官」不逢時,作為大學校長,文革風暴降臨時,他們首當其衝,坐在火山口上。
由是他們中間多數都飽受肉體折磨與精神摧殘,幸運者熬過了漫漫長夜,看到了邪不壓正;不幸者則為黑暗徹底吞噬,未能等到正義必勝的那一刻。他們的經歷是一個民族災難的縮影。
災難也是財富,但要變成財富,必須對災難有全面的記載與認真的梳理。可遺憾的是,截今為止,筆者既未能見到他們這批當事人系統的文革回憶,也沒有看到任何有關他們這段人生歷程的深入描述。
白雲蒼狗。距文革的爆發已半個世紀。當年的高校掌門人絕大多數都去見了馬克思,剩下不多的也在耄耋之年,精力不濟。依靠當事人去重建記憶已完全不可行。
筆者不自量力,期圖穿越到歷史現場,描繪出一批大學校長在風暴中的多舛命運靈魂掙扎。
【二】
高等學府是文化大革命的搖籃,文革動亂起源於象牙之塔與知識聖殿,天之驕子是文革的急先鋒。作為一校之長,當文革初起時,他們表現各異:束手就擒不作為者有之、頂風作案鎮壓造反者有之、丟車保帥見風使舵者有之……;他們面對的大氣候雖相同,但小環境卻不一樣,同為高等學府的掌舵者,結局大相徑庭:有的「小烤」即軟著陸、有的「大烤」吃盡苦頭、有的「猛烤」命送西天……;即使撒手黃泉,施害者也有差別:地方決策者起主要作用的、造反學生負更大責任的、地方決策者與造反學生合力打造的……。僅從文革大學校長迥異的人生境遇就足見歷史的豐富性與複雜性。但這五光十色的歷史在不少作品中多的是臉譜化、程式化的描寫,有些人物成為罪惡的符號,而另一些人物則成為正義的化身,結果真相被人為地扭曲,以訛傳訛之作流行於網絡與平面媒體。
復旦大學吳中傑教授曾感歎:
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有些當年自己被打入牛棚,吃到許多苦頭的人,卻在各種場合慷慨發言,把這場恐怖風暴的責任,加到不該為它負責的人群身上。因為此時,原黨委的領導人都已復出,重新掌權矣。這真是文人的悲哀,悲哀的文人呀!
出於各種各樣的因素,真實的文革在螢屏、網絡、報刊上難得一見。修復歷史的記憶、打撈歷史的真相困難重重,它需要史德、史才、史識,需要大智慧才能穿透文字的迷霧,重建消失的現場,挖掘出表像背後的深層密碼,而這些筆者並不具備。
【三】
文革爆發時,中國內地有大學四百三十四所,其中重點大學六十八所。拙著只寫了九位大學校長,他們是北京大學的陸平、清華大學的蔣南翔、南京大學的匡亞明、蘭州大學的江隆基、武漢大學的李達、西安交通大學的彭康、中央音樂學院的馬思聰、上海音樂學院的賀綠汀、無錫輕工業學院(現江南大學)的陳德鈞。這九人在文革中都挨批挨打,其結局有差異。江隆基懸樑自盡,李達與彭康被迫害致死,馬思聰「叛逃國外」,其他的五位校長度盡劫波東山再起。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極左思潮主宰中國也經歷了思想改造、反右派、反右傾、四清等諸多環節。拙著在重點描述大學校長文革境遇個案的同時,也把鏡頭拉長,展示他們在高校施政時應對頻繁運動的騰挪和閃失、順從與抗爭。
為什麼受高等教育的天之驕子會粗暴地對待同學、老師、校長?為什麼會如此踐踏人性人權?為什麼文化大革命會起源於北大清華這些名牌學府?我們是「喝著狼奶長大的」,文革結束後造反派如此悲情控訴。讓歷史倍感沉重的是,造反派喝下的「狼奶」不少是校長們提供的,這些高等教育的領導者積極宣傳階級性鬪爭性,否定人性否定寬容,他們播下了跳蚤也收穫了跳蚤。這是中國高等教育恥辱的歷史,也是不該遺忘應當深刻反思的一段歷史。思考教育的過去與未來,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認真去做的一件正事。
俄國思想家赫爾岑曾言:「充分地理解過去,我們可以弄清楚現狀;深刻認識過去的意義,我們可以揭示未來的意義;向後看,就是向前進。」任何一個對現實、未來負責的人,都有義務廓清、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都有權利追尋悲劇的前因後果,為了悲劇不再重演,為了那些含恨而去的冤魂。
【四】
二十世紀五○年代開始就強調鬪爭,宣傳不可調和,由是當社會被撕裂時,各派力量都對對立面毫不手軟,上演了一幕幕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悲劇。先是造反派衝擊校領導,工作組介入,校領導下臺受辱;不久工作組因鎮壓學生造反,被趕走;造反派追究工作組的後臺,衝擊黨政機關被當槍使,最終也被工宣隊軍宣隊收拾。
筆者還原當時各派力量博弈的過程,反省參與爆炸時代政治妥協的缺失,呼喚的是國民能從民族悲劇中學會政治理性的建設。可喜的是,一些優秀學者對此已有深刻的認知。如董國強先生對文革初期打倒校長匡亞明的反思極有見地:
造反學生在高壓狀態下的犬儒主義傾向,以及後來在自在狀態下的暴民主義傾向,是否都反映出他們的人格缺損?匡亞明固執地把自己看作「政治正確」的化身,絲毫不能容忍任何不同意見,這是否意味著在他身上「民主」觀念的淡漠和封建家長製作風的根深蒂固?此外,江蘇省委對於籌建溧陽分校以及南大黨委的其他各項工作負有領導責任,但是當工作中出現問題的時候,省委主要負責人不是勇於承擔責任,而是見風使舵,大玩「丟車保帥」的把戲,其「黨性」和「人格」難道沒有令人質疑的地方嗎?……
當基本的政治倫理喪失以後,政治就變成了一場危險的賭博遊戲。如果一個社會容忍了對少數人權利的踐踏,那麼其他社會成員權利的喪失,就只是時間問題。
【五】
傳記著作有著廣大的讀者群,但好的傳記在國內還少見―少見的原因就在於,傳記作者不能客觀全面,不能獨立寫作,不能進入現場。
著名作家沃爾特‧以撒森(Walter Isaacson)寫下的《史蒂夫‧約伯斯傳》贏得廣泛讚譽,反響極好,他為何能成功,只要看看作者的創作過程,就能找到答案:
在過去兩年與約伯斯面對面交流四十多次、對約伯斯一百多位家庭成員、朋友、競爭對手和同事進行採訪。我知道我必須採訪很多人,這些人要麼被他炒過魷魚,要麼被他傷害過、遺棄過,抑或被他以其他方式激怒過,我以為我跟這些人交談會讓約伯斯不舒服。的確,當我的一些採訪對象的言論傳到約伯斯耳中時,他表現得有些憤怒。但幾個月後,他開始鼓勵人們跟我交流,這其中甚至包括他的敵人和前女友。他也沒有對任何事情作出限制。他的妻子勞倫希望我寫作時不受約束或控制,也沒有要求提前看到書的內容。事實上,她還鼓勵我坦率地描述約伯斯的全部:他的優點以及他的缺點。
真實的約伯斯形象能呈現給世人,有作者的嘔心瀝血精耕細作,但也少不了傳主夫婦的開誠佈公光明坦蕩。遺憾的是,這樣的創作態度,這樣的開明傳主在中國都還是極度欠缺。
楊奎松師曾這樣評價唐德剛的著作:「他把別人講過的故事、史料,用他自己的邏輯、史觀重新梳理、組織,使整個筆調煥然一新,令人大開眼界。很有意思的是,仔細看他的東西,其實沒有很多新東西,不具爆炸性,他的優勢在於他自己對歷史的解讀。他善於議論,善於把一個平常故事講出道理來。」
唐先生的風格是筆者所認同的。拙著所寫的九位校長都不完美,他們的權力含金量有天壤之別,他們的人生有成功有挫折有高峰有低潮,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領導者,他們在時代的夾縫中留下深深的印記。筆者以同理心來觀察九位校長的人生起伏,凸顯極左思潮對人性的扭曲對社會的危害。
【六】
撰寫拙著時,本人適逢知天命之年。不才雖然經歷了文革十年,可年幼的我體悟的荒誕場景僅是有限的幾個畫面:父親一介農民,卻擁有官方供給的專政工具紅纓棍、明月高照時身為紅小兵連長的我同小夥伴一起在地主屋前高喊口號、小學門前圍觀掛牌批鬪者、一位挑著貨擔在鄉下用針線換雞毛鴨毛的小貨郎被我等紅小兵纏住不放,因為他搞投機倒把,挖社會主義牆腳……
眾所周知,文革題材還沒有脫敏,動筆時在下也曾躊躇再三,可聽到一著名大學學生說,他的老師授課時大提文革的優點時,筆者決定犯難而上了。
得益於互聯網,得益於前輩學者的成果,得益於宋永毅先生所主持的大型資料庫,筆者可以粗線條地鉤沉出九位校長文革的境遇,這些境遇足見那段歲月的瘋狂和沉重、可笑與可悲。但筆者學養有限,加之一手資料的不開放1,拙著完全是一塊引玉之磚,這絕非謙詞。
文革初起時,在任的大學校長有四百三十四位,遺憾的是,他們中的百分之九十多在文革中的經歷還是模糊不清―等到這一切都清晰時,文革高校史研究才算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我期待著在眾多文革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四百三十四位校長的文革際遇都「造影成像」,但筆者對此很不樂觀。
引言
【一】
他們絕對「官」不逢時,作為大學校長,文革風暴降臨時,他們首當其衝,坐在火山口上。
由是他們中間多數都飽受肉體折磨與精神摧殘,幸運者熬過了漫漫長夜,看到了邪不壓正;不幸者則為黑暗徹底吞噬,未能等到正義必勝的那一刻。他們的經歷是一個民族災難的縮影。
災難也是財富,但要變成財富,必須對災難有全面的記載與認真的梳理。可遺憾的是,截今為止,筆者既未能見到他們這批當事人系統的文革回憶,也沒有看到任何有關他們這段人生歷程的深入描述。
白雲蒼狗。距文革的爆發已半個世紀。當年的高校掌門人絕大多數...
目錄
推薦序:碾為春泥的芬芳/王海光
引言
「全民聲討」的北京大學校長―陸平
政治掛帥時代的清華校長―蔣南翔
為文革祭旗的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
被貶出京城的蘭州大學校長―江隆基
未能善終的武漢大學校長―李達
死於學生之手的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彭康
離「家」出走的中央音樂學院院長―馬思聰
狂風大浪中捍衛良知的校長―賀綠汀
兩落兩起的無錫輕工學院院長―陳德鈞
後記/汪春劼
推薦序:碾為春泥的芬芳/王海光
引言
「全民聲討」的北京大學校長―陸平
政治掛帥時代的清華校長―蔣南翔
為文革祭旗的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
被貶出京城的蘭州大學校長―江隆基
未能善終的武漢大學校長―李達
死於學生之手的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彭康
離「家」出走的中央音樂學院院長―馬思聰
狂風大浪中捍衛良知的校長―賀綠汀
兩落兩起的無錫輕工學院院長―陳德鈞
後記/汪春劼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