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兩本79折尋訪日本之美拖延情緒蔣勳楊双子民主世代扁平時代性暴力楊定一二手書現折5%人生貓教練吉竹伸介哥吉拉52種走路方式
暫存清單
放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文藝大眾化」的三線糾葛:台灣知識份子的文化思維及其角力(1930-1937)(電子書)

作者:趙勳達

評價
收藏
3人次試讀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7 NT$ 315 NT$ 450

適用裝置:
適用軟體:
購買新書
9 405
圖書館借閱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文藝大眾化」一詞,隱含著以人民為依歸的價值取向,因此「文藝大眾化」的思維很容易便與本土性、民族性、大眾性這樣的概念相結合。回顧殖民地的情境,橫流其上的殖民論述往往以貶抑、扭曲台灣人民與文化的價值作為象徵權力的實踐,在這種情況下,能連結本土性、民族性、大眾性這些概念的「文藝大眾化」之思維,便可視為具備抵殖民之精神。

「文藝大眾化」為一九三○年代台灣文壇最進步的文學話語,不論是左、右翼知識份子,甚或是新傳統主義者,都在「文藝大眾化」的基礎上對話、合作,或是論爭。當左翼知識份子、右翼知識份子與新傳統主義者盡皆到位之後,其文化思維的角力便形成了本書所謂的「文藝大眾化」的三線糾葛。

本書由三種知識份子的立場出發,析論其各自的文學主張,並討論這樣的主張在殖民地的情境中,究竟能產生多大的效果。由此對於「文藝大眾化」的相關討論,無疑是在建構一部一九三○年代的文學思想史。

作者簡介:

趙勳達

新北市板橋人,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博士。曾任國立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後研究員、國立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一橋大學言語社會研究科客員研究員(日本)。現為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地球村美日語中心日語教師。專長為日治時期台灣文學與文化思潮研究、孫中山研究。著有《《台灣新文學》(1935~1937)定位及其抵殖民精神研究》(台南:台南市立圖書館,2006)、《狂飆時刻: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運動的高峰期(1930~1937)》(台南:台灣文學館,2011)。

作者序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近期最多人購買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