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深度媒體《報導者》年度重磅專題
★最具歷史縱深X全球格局的完整紀實
★47張全彩圖文故事+27篇深度剖析報導
新冠肺炎肆虐一年來,這個世界怎麼了?
揭開病毒蔓延後的人性與未來,最全面與深度的紀實◆曾經以為的郵輪療傷之旅,變成移動毒窟的驚魂記憶,在鑽石公主號與老父相繼確診的他,從惴惴不安到求助無門,與病毒共處長達五十天;
◆在疫情前後踏入婚姻的兩千多對兩岸平凡夫妻,承擔著社會矛盾與歷史巨石,在為之下煎熬地等待聚首,在境管措施的阻隔下,永遠錯過了某些人生;
◆ 衝鋒第一線載運病患的一一九救護員,竟然隔了整整一天,才發現病患是載送過高風險個案的計程車運將,經常回應民眾求救的他們,只能不斷向醫療體系求救……。
一支全新跨物種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
以十七年前SARS十倍以上的驚人速率疾速傳播,
先是困鎖超過五千萬中國人,再衝破洲際國境、蔓延全球,
讓全世界陷入封城隔離、經濟停滯、失業飆升的創痛之中。
這場疫病揭示著國際組織的失能、促動著各國政府的改革,
在防疫體制的大局之下,它更顛覆了每個人的生活日常,
因全套裝備汗濕全身的前線醫護、被社會拒斥更加嚴重的移工、
背負三十公斤重裝上陣的民間消毒師、分秒口罩不離身的你我……。
當疫情仍是現在進行式,我們更該擺脫恐懼,
以更理性與寬廣的視角,試圖找出畫下句點的捷徑。
從十七年前的殷鑑到十七年後的反思,
從世界局勢的洗牌到台灣未來的定位,
在疫情中看見被忽視的身影,挖掘被遮蔽的微光,找到災難背後共同的希望。
作者簡介:
楊惠君
【策劃/主編】
從上個世紀開始跑新聞,歷經報禁解除後三度媒體巨變,從手寫稿到電腦打稿、從BB.CALL到智慧手機。先後任職《民生報》醫藥組記者、《蘋果日報》副總編輯,現為《報導者》總主筆兼採訪主任,曾獲曾虛白新聞獎、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卓越新聞獎、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獎。
【全書共同文字作者】
丁元元、史不凡、林雨佑、林慧貞、姜詠諺、柯皓翔、張子午、張軼、 張碩尹、曹馥年、陳映妤、陳潔、 廖珮雯、劉致昕、蔡百蕙、嚴文廷
報導者
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2016年至2020年,獲得亞洲出版協會(SOPA)獎、人權新聞獎、卓越新聞獎、吳舜文新聞獎、曾虛白新聞獎等即時、深度、調查、國際及攝影共55座國內、外重要新聞獎項。
歷年報導集結出版多本專書:《透明的小孩:無國籍移工兒童的故事》、《血淚漁場:跨國直擊台灣遠洋漁業真相》、《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煙囪之島:我們與石化共存的兩萬個日子》、《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烈火黑潮:城市戰地裡的香港人》、《凝視・1095──《報導者》2015–2018影像集》。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石富元(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
侯文詠(作家)
梁賡義(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
陳信聰(公視有話好說製作人兼主持人)
黃立民(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
黃榮村(考試院院長)
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醫師)
楊斯棓(醫師、《人生路引》作者)
葉金川(前衛生署長)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深刻推薦
名人推薦:石富元(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
侯文詠(作家)
梁賡義(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
陳信聰(公視有話好說製作人兼主持人)
黃立民(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
黃榮村(考試院院長)
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醫師)
楊斯棓(醫師、《人生路引》作者)
葉金川(前衛生署長)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深刻推薦
章節試閱
09抗疫浮生錄──從英國到西班牙,我們陷入道德選擇題
文/張碩尹
二○二○年二月,我在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準備著「台北機電人」展覽,也跟家人過了難得的農曆春節,這時候開始,台北街頭已是人人戴口罩、藥房前大排長龍的防疫景象,而西方國家卻活在一個平行的宇宙,占據《BBC》頭版的無非是奧斯卡頒獎典禮、歹戲拖棚的脫歐,以及暴風過後幾個英格蘭小鎮的淹水災情。但疫情很快地在某個時間點陡升,一個沿著陡坡而下的巨大雪球迎面衝往歐洲各國。三月六日,我離開台灣,抵達一家三口居住的英國倫敦時,迎接我們的,是一座又一座的危城。
英國:「低強度」防疫下的霧都,山雨欲來
抵達英國的三月天,希斯洛機場入境大廳仍一如往常地繁忙,成群從度假勝地歸國的旅客推著行李,被陽光烤紅的肌膚上是沒有任何防護配備遮擋的燦爛笑容,所有人在沒有檢疫站、健康量表與任何措施的阻擋之下,長驅直入。
倫敦儘管表面上平和,疫情的爆發卻激起了所有人的恐慌意識。剛回來的幾天,首先每週來家中打掃的波蘭阿姨一聽到我剛從亞洲回來的消息,第二天馬上消失辭職不幹;在地鐵,亞洲人首次有種生人勿近的流氓體驗,不僅眾乘客總是把隔壁的位子讓給你,站在空空如也的電梯中,推著嬰兒車的媽媽還是會很客氣請你先上。
三月中,英國首相鮑里斯.強森(Boris Johnson)發表演說,指出在這場世紀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當中,無數的英國家庭將失去家中摯愛親人;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瓦蘭斯爵士(Sir Patrick Vallance)也表示在目前無法根絕病毒的情況下,與其封城鎖國,不如讓夠多健康的英國人先被感染產生「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不僅能為隔年冬天疫情再次爆發做準備,還能保護老弱婦孺等高危險族群;三月的那段時間中,英國政府仍實施著不禁止大型聚會、不停課、不檢測、輕微症狀者只在家中隔離7天的「低強度」防疫政策。
從消失的同學到與救護車的拉鋸
僅管疫情讓人擔憂,倫敦這座城市的節奏一如往常地緊湊,而我的生活也一如以往地雜亂:早上在一片哭叫聲中匆忙打點,在搖晃的公車中啃著早餐,把小孩送去幼兒園後直奔工作室,在尖峰時段的地鐵裡與推擠的人群分享著彼此的鼻息與口臭,晚上拖著身軀走在回家路上,心裡也不禁懷疑,這個城市連延續百年的鼠患都無法解決,將如何面對新型病毒的肆虐?
兒子幼兒園裡的一連串謎團,也讓生活增添了些詭譎氣氛。一開始,只是零星幾個同學請了病假,接著Leo、Linda到Mateo,一個個學生神祕地消失,連老師都接二連三地曠職;我每天接送小孩上下學,只見愈發冷清的大廳與面色鐵青的園長。一週後,學校果不其然地宣布關閉。僅管活蹦亂跳的三歲兒子與我都沒有明顯症狀,但妻子卻持續低燒與呼吸急促,她的身體感到疼痛,面孔因呼吸困難而蒼白。深夜,當她頹倒在沙發時,我看著那張靜止的面孔,下意識伸出手指探了探鼻息,在均勻呼吸穿過指尖之時鬆一口大氣。
如此漫長又痛苦的日子過了數天,眼見症狀沒有減輕,無計可施下,我們在手機中按下了求救鍵,話筒那端則響起了悠揚的樂曲與忙線中敬請稍待的電話錄音。
那天的我坐在床頭,在足足四十分鐘的漫長等待中,腦海閃過無數念頭。首先,是失去伴侶的可能性,我回想著從年輕的無憂無慮至近期的柴米油鹽到現在的生死之間;接下來,我想到自己的可見未來,就連幫兒子包尿布都會漏糞的我,將在疫情肆虐的倫敦城中,孤立無援、食物短缺。思緒至此,一股由衷而來的恐懼感襲來。
停在家門口的救護車引起街坊鄰居的一片恐慌,在窗簾後方一雙雙驚恐眼神下,醫護人員踏入了家門並在三十分鐘後離去,原因是妻子並非「高危險族群」(如高齡者與慢性病患)、也沒有「嚴重症狀」(如高燒不退),在沒有任何檢測與安排入院治療下,醫護人員建議妻子多喝水、多休息、在家調養即可;之後幾天,我們展開了一場與救護車的拉鋸戰,每次,姍姍來遲的救護人員均用各種理由將我們草草打發,但眼前缺氧窒息的妻子臉色已從慘白轉為鐵青;看著揚長而去的救護車,才理解到一個顯而易見的殘酷現實:我們已被醫療系統所拋棄。
二○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居住在南倫敦佩克漢姆(Peckham)的凱拉.威廉姆斯(Kayla Williams)出現呼吸困難與全身疼痛等症狀,應求救專線而來的醫護人員因其「症狀輕微」而拒絕醫治,隔天,威廉姆斯死於家中,時年三十六歲。威廉姆斯的故事,只不過是瘟疫英國其中的一小篇章。
如此的醫療現象,其實是過載的「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所面對的困境。
身居防疫第一線卻問題百出的NHS成立於一九四八年工黨時代,為透過全民徵稅所支持的醫療安全網,它曾是英國社會公義的驕傲,但在保守黨政府長年刪減預算下遊走在破產邊緣。NHS就像是個老態龍鍾的英國老太婆,其反應遲鈍令人詬病,但偶有值得緬懷的可愛之處──它的組織龐大、效率緩慢、候診時間令人髮指;它的醫護人員超量工作抗議頻傳,長久以來的人力不足問題還因脫歐而增加了複雜度;僅管如此,具開放性與包容度的NHS,不論國籍與出身均提供相同的免費醫療[ 非歐盟人士則需每年繳交加保費用。],也有完善的病歷追蹤、順暢的醫院轉診、強調病人隱私的保障。
但新冠肺炎疫情的來襲,凸顯出NHS捉襟見肘的醫療系統、過低的重症監護病床數──英國每千人平均床位為二‧三床,遠低於日本的十三床、韓國十二床、俄羅斯與德國八床、法國六床。如此醫療現狀,與高度依賴全球金融的經濟,造就了英國此次的防疫政策。
妻子遲遲未癒,一家陷入道德選擇題
當下,我們面對的是兩項人生選擇題:選擇一,在倫敦等待著「輕微症狀」消退的一天,但一旦症狀加劇、性命危在旦夕,便只有坐以待斃、自生自滅一途;選擇二,前往其他地方尋求醫療協助,但也意味拖著病體進行長途旅行,除將自己暴露在更多的病毒之中,多少增添其他旅客的染病機率。
瘟疫蔓延之時,我們所面對的是難解的道德困局:面對危險,是以追求個人福祉為優先,或以阻絕疾病傳播的大我為重?自疫情爆發後,網路隨處可見對染病逃亡者的撻伐,似乎這些人都是沒心沒肺的自私之輩,但一旦轉換至真實生活,在眼前的至親與抽象的道德觀念之間權衡輕重,我好奇又有多少人有勇氣選擇後者?
在數天考慮與搖擺不定之後,我與妻子在人生選擇題中勾下選項,並打包著前往西班牙的行李。三月中旬,英國確診人數兩千出頭,但我們決定回到妻子的故鄉,前往確診人數破兩萬、死亡人數破千的西班牙,此計畫乍聽下不合邏輯,但其實,國土廣大的西班牙由十七個自治區(Comunidad autónoma)所構成,在馬德里的中央政府之下,每個區均掌握各自的醫療自主權,如此的劃分,儘管造成通訊混亂、中央地方不同調等矛盾防疫政策,但也讓自治區具有較高的機動性,保障了幾個重災區之外的偏安。例如在疫情之初,加泰隆尼亞(Catalonia)政府便先中央一步進行人口的控管。
那晚,我們的目的地是妻子老家,位在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亞(Galicia)自治區。除了當地有家人支援之外,加利西亞因地處偏遠、人口稀少,醫療資源尚屬充沛,疫情仍在可控制範圍之內。
在前往機場的路上,車窗外是行人冷清的倫敦街頭,少了觀光客的坎頓鎮鬧區(Camden Town)像是五光十色的廢墟,儘管如此,市內交通卻是叫人抓狂地壅塞,在此非常時期,許多人已放棄大眾交通工具、轉而在靜止的自家車上集體浪費生命;在狹小的車廂中,我們一家三口全身披掛雨衣、口罩與醫療手套,如此嚇人景象讓不少行經路人大驚失色,同時,車子龜速的行進速度也讓妻子陷入重重焦慮──當下已是三月二十六日,歐洲各國紛紛關閉國境、航班一個個取消的時期,一旦被困機場等待遙遙無期的班機,一家人是否撐得過如此充滿未知的旅程?
西班牙:全國緊急狀態,大城宛如戰場
在西班牙,機場大廳是一大票嚴陣以待的警察,不斷複誦的廣播提醒到訪者避免彼此觸摸、保持兩公尺以上的距離;我們過了海關、領了行李,在停車場看到一台黑色廂型車,駕駛座上是我那戴著面罩、全身穿著防護衣的小舅子,四人沒有握手、擁抱,只有面罩深處四目相交的眼神;我們鑽進了後座,發現裡面鋪著滿是漂白水味的白色布簾,像是某齣荒野棄屍的公路殺人電影。
小舅子告訴我,西班牙的幾個大城如馬德里與巴塞隆納已如同戰場,病毒來得又兇又猛,醫療系統應聲崩潰,幾個省分如安達魯西亞(Andalusia)或加利西亞尚且偏安,但四月高峰一來,未來也是難以預料;現在,不論你是退休人員還是醫學院學生全都被拉去醫院,一線球員打完、黃金投手用盡,連坐板凳的也一起下海。
在深夜,車子疾馳於公路,一小時的車程上沒半輛車,像是電玩遊戲;下了交流道之後,夜晚下的市區一片荒蕪景象,燈火輝煌的人行道上空無一人,偶爾只在哨站上瞥見一閃而逝的恍惚人影。這時我才意識到,現下的西班牙已然是個戒嚴國家。
彼時確診與死亡率直逼義大利的西班牙,正在經歷近代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個篇章。其中原因,首先是政府的反應過慢,在疫情初期仍允許大型賽事與集會的舉行;在疫情爆發之後才發現醫療設備的短缺、仰賴中國出口;當病毒在私有化、醫護人員不足的養老院蔓延之時,造成的是慘絕人寰的悲劇──當軍方進入院中時,發現許多遭遺棄的老人直接死於床上。西班牙擁有全歐最完善的醫療體系之一,但二○○八年的全球經濟危機也讓這個系統經歷長達十年的刪減預算,西班牙的每人平均醫院床位只有德國與奧地利的三分之一,但仍高於英國與美國。
三月十三日,西班牙總理佩德羅.桑切斯(Pedro Sanchez)宣布全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Estado de alarma),儘管許多亞洲媒體愛以「封城」形容,但兩者仍有本質上的不同:相較於斷絕交通網絡與人口流動嚴格控管的武漢封城,西班牙緊急狀態限制的是部分的行動自由,其縮減大眾運輸、關閉酒吧、餐廳、娛樂場所等「非必需商業活動」,被勒令待在家中的西班牙人仍然能夠外出購買食品藥物,與處理生活中的必要事務(如蹓狗與倒垃圾)。
偏安西北數日子,人生被按下暫停鍵
在西班牙的這段時間,因緊急狀態之故整天困在屋內數日子,打開新聞放眼所及盡是讓人膽戰心驚的數字──光在四月四日,西班牙與英國各有七百多人過世,同時政府卻認為是個好消息,因為疫情已然「趨緩」,殊不知幾個月前,連一場二十人死亡的火車出軌都被當成國家悲劇。
儘管外面的世界在燃燒,無聊才是每日生活的基調,除陪伴家人、寫字、澆花之外,便看著窗外的日升日落、人生歲月的流走,久而久之物質欲望也愈來愈少,偶爾,我會提著一袋垃圾在空無一人的大街上遊走,在街角的陽光下偷抽菸,突然覺得人生其實還滿不賴的。
就在我們抵達西班牙後沒多久,醫院來做篩檢,兩次的檢查結果是一家人皆陰性,照醫生的診斷,妻子所得的是支氣管炎加上過度緊張。在虛驚一場後,也不禁對整件事情的荒謬感到好笑。
上週,倫敦的媽媽團群組傳來照片,告知眾親友家中新生兒誕生的消息,各方恭喜與祝賀湧來,好事者詢問生產過程順利與否,只見那位媽媽悠悠地說因現下醫療系統已然過載,求救無門下,此次生產是在家中浴缸自行解決。此回答瞬間讓討論串陷入沉默,看著訊息的我卻湧起了一股熟悉的孤立無助感。
我想,這位新生兒、威廉姆斯與我一家的旅途,只不過是瘟疫歐洲的小小故事之一。緊急狀態還會持續到四月底,留在西班牙的我們,人生被按下暫停鍵,原本年初排好的藝術展覽計畫一一取消與延期,未來是一片渾沌的未知狀態。
或許在不久後的未來,當後代回頭觀看這段歷史,從雕刻在石碑上的官方數字下,他們將無從知道,有多少無名之士曾在疫情漩渦中旋轉、並沉沒在歷史長河深處?而活下來的人,都會深深銘記這個影響數十億人的疫情。
09抗疫浮生錄──從英國到西班牙,我們陷入道德選擇題
文/張碩尹
二○二○年二月,我在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準備著「台北機電人」展覽,也跟家人過了難得的農曆春節,這時候開始,台北街頭已是人人戴口罩、藥房前大排長龍的防疫景象,而西方國家卻活在一個平行的宇宙,占據《BBC》頭版的無非是奧斯卡頒獎典禮、歹戲拖棚的脫歐,以及暴風過後幾個英格蘭小鎮的淹水災情。但疫情很快地在某個時間點陡升,一個沿著陡坡而下的巨大雪球迎面衝往歐洲各國。三月六日,我離開台灣,抵達一家三口居住的英國倫敦時,迎接我們的,是一座又一座的危...
目錄
序曲 大疫之下的歷史守門任務──不只尋找遏止之道,更論證防疫的理路
PART I 厄夜再臨
01 SARS隔離黑洞的記憶──三位歷經和平封院醫師的生命選擇
02 十七年前實驗室之謎──SARS最後一位確診者的自白
03 十七年後的翻拍重演──中國沒有單純的天災,背後都是人禍
PART II 黯黑之城
04 吹哨者李文亮最後的抉擇──滿屏的網路國葬,是否正推著中國轉向?
05 恍若圍城的困境──方艙醫院真的是患者的「諾亞方舟」嗎?
06 封城之下「被英雄」的無名者──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與志工
07 擋掉上百關鍵字的輿論戰──從審查到宣傳的中國式抗疫
官方疫情「趨緩」下的北京:知否,知否,蕭條依舊
PART III 尋找方舟
08 我和病毒共處的五十天──來自「鑽石公主號」感染者的聲音
09 抗疫浮生錄──從英國到西班牙,我們陷入道德選擇題
10 愛在瘟疫蔓延時──扛著時代巨石的兩岸家庭
11 溫州人把病毒帶到義大利?──Prada、Gucci 背後華工給世界的解釋
12 「你們、我們」思維的代價──因移工宿舍導致疫情失控的新加坡
13 希臘難民新危機──防疫標語,成為難民營最諷刺的笑話
日本東京「自肅」中:疫情下的東奧、櫻花、雪
PART IV 這是戰爭
14 封境焦土戰與病毒變異的賽跑──失去先機的快篩、疫苗研發
15 不只是製藥,這是戰爭!──不為搶占商機,乃為展現實力
16 一一九救護員的SOS──緊急救護前線的防疫孤兒
17 疫情下的陪病風暴──照護他人卻缺乏照護的染病黑洞
18 疲於奔命的兩百七十五名獸醫──動保與防疫業務的拉扯
PART V 全員台灣隊
19 編織台灣防疫網的雙手──從里幹事到接線員的防疫現場
20 傳遞愛與使命的手譯員──沒有障礙的人,只有障礙的社會
21 衝鋒前線的民間消毒師──背負三十公斤迅速武裝上陣
罩住疾病的二公克之重:一片口罩如何送到你我手上
PART VI 一個新世界
22 來自義大利重症病房醫師的聲音──危機下的改革與動員
23 WHO為何走上鋼索?──防疫失靈與跛腳官僚後的重新定位
24 走上一條永續安全的路──疫情推動的低碳交通與綠色運輸
25 韓國從環境惡棍到力推綠色新政──在紓困同時帶動產業轉型
26 總舖師與水腳最漫長的寒冬──疫情下失溫的古早菜和宴客文化
27 繁華落盡的老上海味──台灣第一代江浙菜大廚收山
致我們還能這般生活的日常:疫情下的台灣
後記 疫情後的微光──新冠肺炎帶給世界的十個契機
序曲 大疫之下的歷史守門任務──不只尋找遏止之道,更論證防疫的理路
PART I 厄夜再臨
01 SARS隔離黑洞的記憶──三位歷經和平封院醫師的生命選擇
02 十七年前實驗室之謎──SARS最後一位確診者的自白
03 十七年後的翻拍重演──中國沒有單純的天災,背後都是人禍
PART II 黯黑之城
04 吹哨者李文亮最後的抉擇──滿屏的網路國葬,是否正推著中國轉向?
05 恍若圍城的困境──方艙醫院真的是患者的「諾亞方舟」嗎?
06 封城之下「被英雄」的無名者──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與志工
07 擋掉上百關鍵字的輿論戰──從審查到宣傳...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