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10年走訪拍攝,深入每一座有橡實的臺灣山林,
是一本最完整,傾注所有熱情的臺灣殼斗科植物圖鑑若看過美國暢銷動畫電影「冰原歷險記(Ice Age)」,大家一定知道那隻名叫鼠奎特(Scrat)的史前松鼠為了追逐一顆果實,展開瘋狂的冒險之旅,那果實在牠心中是無比的神聖耀眼,值得以性命相搏。模樣如此奇特的果實好似也曾出現在另一家喻戶曉的日本動畫「龍貓」中,當兩姐妹在雨天等公車時奇遇了龍貓,姐姐還將雨傘贈給牠,龍貓則以一小包果實做為回禮,晚上兩姐妹高興的將果實播在土中與龍貓跳著發芽舞,果實越長越高竟然一夜長成大樹。
這些樣貌可愛,看似戴頂帽子的果實,在許多卡通和兒童繪本中出現過,讓我們從小就對它一點也不覺得陌生。這種果實在西方稱之為「acorn」,而我們則叫它「橡實」。
橡實其實是一類稱為橡樹的樹木果實的特稱,主要由有硬殼的堅果和帽子狀的殼斗所構成,模樣討喜吸引人,而植物學家則依據這特殊的構造將她們歸類為「殼斗科(Oak Family;Fagaceae)」,即殼斗家族或橡實家族。
本書深入一座又一座有橡實的臺灣山林,長期觀察在臺灣的45種殼斗科植物生態樣貌,從新吐枝芽、花開花落、果實發育成熟的過程…看似靜態的森林其實瞬息萬變,而這種種的姿態皆以鏡頭記錄,清楚呈現在您眼前。除了實地觀測,同時也以科學求證的精神,查找植物標本館的鑑定樣本,以及過往植物學家的文獻資料,以探究殼斗科植物座落在臺灣的由來,並描繪出它們與臺灣這塊土地連結的故事。
本書設計:●每一種橡實都以去背圖呈現帶果枝條、堅果構造、果實發育過程;帶花枝條、雌雄花序、花苞構造;葉片上下表面與各種時刻觀測到的葉形變化,可清晰辨識每一種植物的特徵。
●描述在臺分佈位置、保育評估,以及長期觀測紀錄的殼斗科物候,兼具植物鑑賞與生態涵養意義。
●繪製苦櫧屬、石櫟屬、櫟屬共3張直觀圖解式檢索圖,可根據花、葉、果外部特徵,按圖索驥一步一步辨識出殼斗科種類。
作者簡介:
林奐慶
宜蘭高中、臺灣大學森林系研究所畢業,曾於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助理,受到森林的感化,意外轉職為殼斗痴漢。目前移居花蓮,在太陽無限公司上班,從事有機大豆、水稻耕作。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官方.學術.環境機構各界好評推薦★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局長 林華慶 :
『本書極其用心難得,是喜愛自然生態、林業實務工作者及學術研究人員不可或缺的參考工具。』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館長/國立臺灣大學生態演化所所長 胡哲明:
『本書圖文已達到國際一流水準!完整蒐集臺灣殼斗科植物的資訊,相信所有讀者必定會愛不釋手。』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研究博物館主任/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兼任副教授 鍾國芳:
『一本充滿能量的殼斗科生命大百科,跳脫過往圖鑑的編輯方式,將動人的自然觀察書寫與科學藝術做了緊密的結合,建立了自然觀察書籍的新典範。』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作者 鐘詩文:
『十年磨一劍,深入每一個有橡實的臺灣山林,記錄形態完整,放諸四海,應少有能比擬,也是最有溫度的圖鑑書。』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 副教授/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管理處處長 曾彥學:
『一書融合植物分類學、植物物候學、森林生態學、生態旅遊及自然保育觀念,是研究臺灣殼斗科植物的重要參考。』
▌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植物分類博士 楊國禎:
『形態變化多樣性的橡實植物,常有辨識上的困惑,透過此書呈現長期記錄的觀察寫真,打開大眾對於殼斗科植物認知的眼界!』
名人推薦:★官方.學術.環境機構各界好評推薦★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局長 林華慶 :
『本書極其用心難得,是喜愛自然生態、林業實務工作者及學術研究人員不可或缺的參考工具。』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館長/國立臺灣大學生態演化所所長 胡哲明:
『本書圖文已達到國際一流水準!完整蒐集臺灣殼斗科植物的資訊,相信所有讀者必定會愛不釋手。』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研究博物館主任/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兼任副教授 鍾國芳:
『一本充滿能量的殼斗科生命大百科,跳脫過往圖鑑的編輯...
作者序
自願為樹的僕人,志在傳達她們各種美麗的姿態,
期許廣眾能愛上她們,以大自然為師,
並且一起守護森林!
小時候在圖書館我最愛翻看繪本與圖鑑一類的書,甚至用零用錢買的第一本書也是介紹東北角潮間帶生物的圖鑑。大學為了能四處遊山玩水而選念森林系,我最愛的課程是植物分類學和樹木學,因為課本裡都是圖畫或照片,且授課老師都會安排實地野外勘察植物,能出去玩又認植物多好啊!那時數位相機正剛興起,不必負擔龐大底片費用,於是也購入一台隨身攜帶,看到漂亮或不知道的植物就拍下作紀錄查詢。當植物越認越多,越覺得每種植物都有不一樣的美與迷人之處。為她們拍照是我在學時最大的樂趣,欣賞她們的美讓我感到心滿意足。
2008年研究所畢業後因為想繼續親近植物,選擇到林試所蓮華池研究中心擔任助理,以便就近每天欣賞與拍攝植物。剛好研究所論文題目與試驗地和研究中心有地緣關係,工作上也有我能貢獻之處,時任主管的黃主任一口就答應。很幸運地,美麗的蓮華池森林就是我第一份工作的辦公室。
住了三個月後發現,看似靜態的森林其實是瞬息萬變,新吐枝芽、花開花落、果實的成長、落葉等。對我來說每天都是第一次的體驗,第一次遇見她們、第一次觀察抽芽、第一次遇見開花、第一次見到結果。即使已經在書中見過照片或文字描述,每個親眼所見還是給我滿滿的感動,但也有感過往圖鑑所能表達的極其有限。於是我就用野人獻曝的心情開始構思如何將這種感動分享出去、如何能將植物變化的各種美表現出來。不過植物種類太多,光是一個科好好的拍完就得花上非常久的時間。剛好那時候是許多橡實掉落的季節,她們迷人的樣貌特別吸引我,因此就把殼斗科當素材開始了。只要一有時間我就四處去看她們,朋友同事都說我被山上的「樹仔精」迷的神魂顛倒沒藥醫了。但我覺得自己只是為殼斗科服務的僕人,想把她們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姿態記錄下來並且傳達出去。
於是我邊拍邊想,嘗試各種手法,參考各式圖鑑圖譜的優點再加上現場實際觀察,漸漸摸索出這本書的架構。例如最早接觸到日本圖鑑--假日森林系列《橡實與松果》,全去背圖的表現方式讓我印象很深,還有廖日京教授2003年出版《臺灣殼斗科植物之圖鑑》,以大量黑白手繪圖呈現做深入探討,是了解臺灣殼斗科植物的必讀之作。因此我想到把傳統的手繪圖全部以彩色去背圖代替來試試看。後來又看到德永桂子全水彩手繪的《日本橡實大圖鑑》,讓我更加確信去背圖的呈現方式。
2011年初,我在蓮華池的工作告一個段落,辭謝長官、主任、同事們的關照,就帶著累積二年多以來觀察、拍攝與文獻閱讀的經驗,和十萬元積蓄,繼續把所需的圖片補齊。雖然不知道十萬元能支撐多久,但就抱著勢在必行的決心,所幸過程中多有前輩、學長姊給予臨時工作,讓我不至於斷炊,這一年又把大部分種類再重新拍攝一次。
進入2012年,開始著重在照片、資料整理與寫作上,最為困擾的是各家植物誌學名使用差異甚大,但又無法逃避這些分類問題,因此開始比對各種分類看法與證據,過程中也發覺不少疑問。後來選用廖日京教授的觀點,再對少數種類做調整。廖教授對殼斗科植物研究數十年如一日,一有新的證據與資料就加以檢視,並反省過去的處理方式,因此每隔數年即有新的著作發表。我的看法是,殼斗科植物族群龐大、變異極多,卻又有如一張白紙,臺灣植物研究百年以來,歷經許多植物學家的努力,漸漸讓這群植物的面容越來越清晰,時至廖教授手上,終於將輪廓精細完整地勾勒出來,我們後人的圖鑑僅只是為其塗抹上色吧。在探尋的過程中我也體會到,植物本來就不是生來被分類的,人類在面對浩瀚無窮的大自然也沒有對錯之分,有新的事證發現與過去認知不同時再予以更正即可,而要認真的是追尋證據的過程是否精確,只要在科學精神下,眾人持續努力終將趨於真實。
在我整理資料過程中,各大標本館的數位化資料給予極大的便利性,許多原始發表文獻和模式標本皆能透過網站觀看與搜尋,如果沒有這些快速透明的原始資料,這本書根本無法完成。心中非常敬佩前人在沒有電腦網路下還能進行繁雜的分類工作,所付出的苦心不是我們能體會的。而有的時候,無法從相片鑑定的標本,我還是會親自到各大標本館查看,才能更精確描述殼斗科各種的形態變化與分佈範圍,減少因標本鑑定不同所產生的誤差。對模糊較無把握的分佈點我先予以刪除,而看到有特殊形態的標本,也盡可能依循標本資訊親至產地尋找拍攝,放入圖鑑中。不過,山林之大以我個人之力根本以管窺天,無法詳盡陳列也在所難免。
在這本書的製作過程中,內容隨著我的見聞一起成長,從被單純的美所感動而想呈現美麗圖片、到漸漸熟悉特徵變化範圍與物候的規律性、最後經歷有趣的故事或探索爭議性的問題,並嘗試找出解答。書中濃縮了不同時期殼斗科植物給我的感受,所以您會看到在每個物種開始都有果實、花、葉子等圖片,欣賞各物種的姿態,並輔以圖說來描述細微的特徵,觀察她們之間的異同,最後以文章搭配風景圖呈現植物與人與環境的互動,而在部分特質相近的種類,即合作一文便於比較。因此本書的特點在於,無論您是喜歡欣賞植物之美的讀者、想更深入認識殼斗科的自然愛好者、或者發覺疑問想一起探索答案的玩家,這本書都有可看之處,並陪伴您一起成長,值得一再玩味。
從念森林系到接觸野外這麼長的時間,我認為最寶貴的不是獲得植物的知識與技術,而是生活態度塑造。例如包容的審美觀,即使是同一棵樹上也難找出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也不會有相同的果實,久而久之會覺得〝不一樣〞是很健康很正常的事情,只要敞開心胸接納,就會發現各有各的美麗,以此心態面對周遭不一樣的人事物也多能正面看待。反觀工業化社會經常講究一致性、標準化,美與不美也設下定義,稍有不同就會視為異類,如此一來,想像力就容易被侷限,更不懂得尊重與包容彼此的差異。另外還有謙卑與同理心,跟大自然相比,人是如此渺小脆弱,不論身分背景,於大樹面前只是一個微小的過客。抱著謙虛的心態進入森林與面對環境時,就會去思考一些行為會不會對森林造成影響,以及如何避免干擾她們?即產生了同理心。這堂自然課是現代人的必修課程,由大自然來教授我們思考人類扮演的角色與該負起的責任,少了,就是人生中的缺憾。
橡實可愛迷人,是許多人關注她們的起點,初見到果實的興奮之情確實難以按耐,但激情後仍有許多值得我們去思考與關心的議題。因此這本書最期望的是分享從各種角度去欣賞殼斗科植物,先親近她、了解她、認識她、愛上她,進而大家一起保護她。也希望大家在野外時能了解森林中的果實都有其任務與使命,不採稀有植物、不過量採集、不剪枝條、不挖取小苗是對她們基本的尊重,屬於森林的不要帶走,不是森林的不要留下。此外,切莫購買栽植採集過程不透明、來源不清楚的果實與苗木;或者隨意種植不是附近母樹所產的苗木,以減少雜交風險。希望大家能夠一起守護殼斗植物,守護臺灣森林。
最後要感謝老婆從婚前就不斷支持與鼓勵,容忍我長時間以無業遊民的身分與樹搞出軌。謝謝同事們與各領域朋友在山中一起流汗工作、找樹拍照,並與我分享知識見聞,都讓我收穫良多。謝謝曾經給我工作的長官、學長姐、購買我所製作的殼斗科海報的朋友們,幫助我解決經費問題。謝謝曾經教導帶領我入門的老師、幫助我解答解惑的學者專家們。感謝麥浩斯出版社張淑貞社長、編輯錦屏、美編維綺大力協助,讓我能自由發揮並給予專業建議,使這本書更加圓滿。謝謝林務局局長、林試所所長與老師們,在試閱本書內容之後都予以肯定並答應推薦。這麼多年來,幸虧有大家的協助與陪伴,這本書才得以出版,確實得來不易,這份恩情我一直都相當珍惜。
自願為樹的僕人,志在傳達她們各種美麗的姿態,
期許廣眾能愛上她們,以大自然為師,
並且一起守護森林!
小時候在圖書館我最愛翻看繪本與圖鑑一類的書,甚至用零用錢買的第一本書也是介紹東北角潮間帶生物的圖鑑。大學為了能四處遊山玩水而選念森林系,我最愛的課程是植物分類學和樹木學,因為課本裡都是圖畫或照片,且授課老師都會安排實地野外勘察植物,能出去玩又認植物多好啊!那時數位相機正剛興起,不必負擔龐大底片費用,於是也購入一台隨身攜帶,看到漂亮或不知道的植物就拍下作紀錄查詢。當植物越認越多,越覺得每種植物都...
目錄
Part1殼斗科植物介紹
一、橡實與我們
橡實的分佈
橡實在西方的運用
橡實在中國歷史的記載
二、橡實與其他果實種子的比較
各式各樣的果實與種子
橡實的傳播方式
三、橡實的構造與各屬橡實比較
認識橡實的構造
形態多變的橡實
四、認識花與花序的構造
雄花與雌花的構造
雄花序與雌花序的構造
各屬特徵整理表
五、殼斗科的物候
從開花到結成橡實
冬芽到花盛開的過程
橡實結果的過程
Part2臺灣的橡實家族
一、殼斗科各屬之簡介
栗亞科(Castaneoideae)
1.栗屬(Castanea)
2.苦櫧屬(Castanopsis)
3.石櫟屬(Lithocarpus)
水青岡亞科(Fagoideae)
1.水青岡屬(Fagus)
2.櫟屬(Quercus)
二、檢索圖
苦櫧屬檢索圖
石櫟屬檢索圖
櫟屬檢索圖
栗屬
板栗
苦櫧屬
長尾栲
桂林栲
反刺苦櫧
火燒柯
臺灣苦櫧
印度苦櫧
大葉苦櫧
細刺苦櫧
星刺栲
烏來柯
水青岡屬
臺灣山毛櫸
石櫟屬
杏葉石櫟
鬼石櫟
短尾葉石櫟
大葉石櫟
加拉段石櫟
後大埔石櫟
柳葉石櫟
臺灣石櫟
子彈石櫟
菱果石櫟
三斗石櫟
小西氏石櫟
南投石櫟
浸水營石櫟
櫟屬
槲櫟
嶺南青剛櫟
槲樹
赤皮
青剛櫟
圓果青剛櫟
灰背櫟
錐果櫟
森氏櫟
捲斗櫟
波葉櫟
白背櫟
狹葉櫟
短柄枹櫟
毽子櫟
高山櫟
太魯閣櫟
塔塔加櫟
栓皮櫟
附錄.謎樣物種介紹
A.蟾蜍山中神秘的黑櫟
B.八通關越嶺古道的臺東石櫟
Part1殼斗科植物介紹
一、橡實與我們
橡實的分佈
橡實在西方的運用
橡實在中國歷史的記載
二、橡實與其他果實種子的比較
各式各樣的果實與種子
橡實的傳播方式
三、橡實的構造與各屬橡實比較
認識橡實的構造
形態多變的橡實
四、認識花與花序的構造
雄花與雌花的構造
雄花序與雌花序的構造
各屬特徵整理表
五、殼斗科的物候
從開花到結成橡實
冬芽到花盛開的過程
橡實結果的過程
Part2臺灣的橡實家族
一、殼斗科各屬之簡介
栗亞科(Castaneoideae)
1.栗屬(Castanea)
2.苦櫧屬(Castanopsis)
3....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