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常」,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尋求心理治療師的幫忙,並不是大聲宣告「我有病」,
而是我想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五星評價!「每一個覺得自己『腦子怪怪』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我第一次感到自己被理解,讀完書後我覺得自己充滿力量。」
「這本書讓我了解那些深陷憂鬱的朋友和家人的感受。」
▌這世界很煩!當人生低潮突然來襲,我該怎麼辦?從發現自己有點「不開心」到「恐慌症」,一直到最近出現幻聽,
我的憂鬱症愈來愈嚴重,對藥物也愈來愈依賴。
症狀發作時什麼事都不想做,一個人躲在被窩裡哭,
醒來就想死,喉嚨乾渴卻沒有能力自己去倒水。
內心最支離破碎的時候,我用盡力氣前往諮商診所──
「妳感到絕望嗎?」
「妳有過死亡的念頭嗎?」
「妳想要傷害身邊的人嗎?」
治療師在板子上所列出的清單上打勾,最後說了一句超有建設性的話:
「妳試過嗎?下次當妳恐慌症快發作的時候,妳就……不要發作。」
不會吧!?這就是我付一小時45英鎊鐘點費所得到的建議?如果在我辭掉我的工作、毀掉我的生活、嚇死我身邊的人之前,有想到這個方法來控制情緒就好了!
▌雖然想死,也要找出路!世界上有千百種方法,總有一種適合我的瘋狂。首先,承認自己需要幫助──即使這是個非常、非常艱困的決定。我會與你分享我如何開始進行心理諮商,以及如何選擇適合的心理治療師(不會推薦給你爛透了的那一個)。
接下來,學會分辨憂鬱即將來襲的徵兆。疲累、失眠、莫名想哭分屬於不同程度的症狀,我自己發明了一套關於憂鬱程度的「交通號誌系統」,在不同的失控情況下,使用不同等級的自我照護。
然後,找回屬於自己的日常生活。我了解你和我一樣,發作時只想躺在床上三天三夜什麼都不想做,我幫自己寫了一份「待辦事項清單」和「千萬不要辦清單」,每當焦慮發作,這份清單會讓我優先照顧好自己的需求,不理會世界上其他的事。
患有心理疾病,會讓你覺得無可救藥的寂寞。如果你符合以下任何一種狀況:
‧外表開朗陽光,內心卻感到孤獨痛苦。
‧不確定自己是「有病」,還是「心情不好」。
‧想嘗試去精神科就診,又擔心被他人用異樣眼光看待。
‧身邊有親友正陷於憂鬱,不知道如何跟他相處。
‧不知道如何跟憂鬱症患者相處,擔心一開口會刺激到對方。
請翻開這本書,聽我說罹患憂鬱症的這六年來,我與我不受控的大腦和平共處的心得。
▌書中金句節錄:◎關於他人的眼光——
如果我活在一個將精神健康和身體健康視為同等重要的社會文化中,我還是會需要服用抗憂鬱藥嗎?答案可能是不會。但必須連續好幾個月選擇不工作、不賺錢、不繳帳單、不社交、不能過你自己的生活,這樣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根本是天方夜譚。
◎關於成為一個大人——
每個人生命中,20歲到30歲之間都是最混亂又困惑的時期。你必須要重新塑造一個新的你,來符合這社會上對一個成年人的既有期待。
◎關於憂鬱症藥物——
沒有噁心想吐,沒有頭痛,任何生理上的症狀都沒有。就是覺得好像有人瞬間把整個世界的聲量跟亮度都調高調亮了,所有一切都變得離我好近、好大聲,而我的動作卻是緩慢又笨拙。
◎社群網站的世界——
你美麗的腦袋應該是要拿來裝書、藝術和駕訓班課程,而你卻把它塞滿那些看起來都一樣、眼神死又像是外星人的網美照片,那些照片都是在暗示所有的女人必須又高、又白、又瘦,還都不能笑才有價值。
作者簡介:
Michelle Thomas
蜜雪兒.湯瑪斯
來自英國北威爾斯農村的作家,現居住在布里斯托(Bristol)。2015年,她寫了一篇部落格文章描述她初次(也是最後一次)被批評身材的網路約會後,引起了國際媒體關注。現在,該篇文章的瀏覽量已超過50萬,而她也因此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條打氣訊息。從那時起,她開始為《獨立報》、時尚雜誌《Stylist》、《Standard Issue》、《國際財經時報》和《ShortList》等媒體撰寫文章。她的專長主題是女性主義、身體形象、精神疾病和約會,但她的IG追蹤者也熟悉她糟糕的烹飪、時好時壞的狀況以及她和健身之間分分合合的關係。
◆個人網站:https://www.michellethomas.org/
◆IG@msmthomas
譯者簡介:
蘇郁捷
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文化研究碩士。婚後繞了地球半圈,目前定居於美國明尼蘇達州。因為喜歡文字而成為中英自由譯者,在規律無限輪迴的主婦日常裡,偶爾得以轉換身分,獲得精神心靈上的鼓舞和新鮮冒險感。
◆聯絡信箱:yuchiehsu82@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誠摯推薦(依字首筆劃排序)
「如果你也被憂鬱症纏身、面對他人的眼光感到孤寂又痛苦,那麼,希望你可以翻開這本書。這不是教你如何治療憂鬱症的書籍,而是一本誠實、搞笑卻又令人心碎的回憶錄,翻開它,你會發現自己長久以來無法訴說出口的委屈以及痛苦被人說了出來,你更會感嘆『終於有人懂我』。」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臉書粉專/網路平台)
「本書作者以自身經歷,鉅細靡遺地向我們分享用『故障的大腦』生活會是什麼樣子,把憂鬱症患者所面臨到的問題、還有自己的心境轉折,描寫得一覽無遺。這是一個人的生命故事,但也許相近的經驗就在你我身邊上演。誠摯地將這本書,推薦給正在經歷人生最孤獨且害怕不安時期的你。」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作家)
◎美國亞馬遜讀者好評
「每一個『覺得自己腦子怪怪』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我花了一天沉浸在這本書裡,因為這本書讀起來輕鬆、舒服、幽默但有時候也很嚴肅。讀這本書,就像一個溫暖的擁抱。心理受傷了,會讓你感到非常孤獨,但蜜雪兒會讓你不再孤獨,而且勇於在生活中做出改變。」
──Miss B Harry
「這本書讓我了解那些深陷憂鬱的朋友和家人的感受。洞悉憂鬱症患者想法的一本書。如果你像我一樣,身邊有些心理生病的朋友,但你不知道他們的感受也不知道該怎麼幫助他們,本書會讓你用有趣的方式認識憂鬱與焦慮。蜜雪兒用超幽默的方式解說了最難懂的人類情感,讀過這本書的人都能從中獲益。」
──Carmen Bromfield Mason
「每一句話、每一個段落,都讓我邊讀邊點頭!作者就像在描述我的生活!這本書血淋淋、誠實、有趣、悲傷、聰明、勇敢,卻又沉浸在憂鬱裡,再多的形容詞也無法完整說明本書。這麼久以來,我第一次感到被人所理解,讀完書後我覺得自己充滿力量,並且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不再感到孤單。」
──Amazon Reader
名人推薦:◎誠摯推薦(依字首筆劃排序)
「如果你也被憂鬱症纏身、面對他人的眼光感到孤寂又痛苦,那麼,希望你可以翻開這本書。這不是教你如何治療憂鬱症的書籍,而是一本誠實、搞笑卻又令人心碎的回憶錄,翻開它,你會發現自己長久以來無法訴說出口的委屈以及痛苦被人說了出來,你更會感嘆『終於有人懂我』。」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臉書粉專/網路平台)
「本書作者以自身經歷,鉅細靡遺地向我們分享用『故障的大腦』生活會是什麼樣子,把憂鬱症患者所面臨到的問題、還有自己的心境轉折,描寫得一覽無遺。這是一個人...
章節試閱
在陌生人面前承認自己精神有問題
我的家醫給了我一家診所的名字,光聯絡他們就已經夠費力了,預約好會診時間再搞清楚從我住的公寓到診所的路線,在講完並掛上電話的那刻我就又回到了床上,內心支離破碎。
梳洗換衣服準備赴約,我穿了黑色的裙子跟一件80年代風格印花的俗豔上衣。我漂白過的頭髮像是從一頂醜帽子下散開來的乾枯稻草,我站在鏡子前冷酷地檢視自己——一張蒼白、疲憊、苦惱的臉。
我為了看診橫跨整個南倫敦。走路20分鐘到火車站、搭火車25分鐘,再走15分鐘到診所。在我看來,是跑完一場馬拉松的心情。
在米白色的房間,我被一個外型像是低價版本的凱倫.布萊蒂進行評估,她穿著正式裙裝、長髮飄逸,眼神不為所動。我告訴她我感覺有多糟、多難過,她開始對我進行檢測,透過板子上列出的症狀清單跟我交談,用聽起來無趣的單一語調,每唸完一個症狀就只是在空格裡打勾。
「妳感到絕望長達兩週或更久嗎?」
「是的。」我說,我的眼睛在房裡到處亂飄,渴望找到一個可以讓我集中注意力的物件,窗戶、雜牌面紙盒、醜死了的塑膠花、又是窗戶。
「妳有過死亡的念頭嗎?」
「有。」我說。
「妳有過自殘的念頭嗎?」
「沒有。」
「妳有過傷害妳伴侶的念頭嗎?」
「沒有!」
我無法想像我愛的男人受傷痛苦,這也是另一個讓我失眠的雜念,整天、每一天都讓我充滿恐懼。他在肯頓區上班,幾個星期前一名男子在一個離奇的意外當中被掉落的招牌砸死,而我就相信同樣恐怖的事有可能會發生在他身上。他每天早上離開家去工作時,我能做的就只有盡量不痛哭流涕,但有時我連這樣都做不到。
「沒有,我從沒有想過要傷害我的伴侶。」
她滿意地點點頭,在她的評鑑表上寫下另一個記號。
「每次諮商收費20英鎊。」她說。
「喔。」我抖了起來。
我剛辭掉工作。在診所的網站上,說明他們會補助低收入戶,一年之內的收益每達到一千英鎊,就只向病患收取一英鎊的費用。
「這沒有一點彈性嗎?」我膽怯地問。
「妳可以出示薪資證明。」她試探著。
「我沒有任何證明。」
我沒有證明,因為我什麼收入都沒有。
她眼睛直直盯著我看,撥了撥她豐盈的秀髮,不發一語。
「好,20英鎊沒關係。」我自行退讓。
醫生跟我說這個治療會有效,反正我也沒辦法花上幾個月時間等健保提供的免費服務;更重要的是,我沒有力氣跟別人交涉談條件。「妳等一下回家後,先上網看看布萊內.布朗在TED Talk關於脆弱的力量的專題演說,會有幫助的。」她給我下了指令。
我回到家,先哭完,然後看了TED演講。那不管過去看還是現在看都很精彩,但並不是我所需要的幫助,我本來盼望那特別指定的諮商師能夠助我一臂之力,突然間我覺得這一切都不太妙。
* * *
另一次的正式諮商,我跟著一位有著阿嬤般的形象、名叫莉莉的諮商師,走到二樓另一個燈光昏暗的米白色房間。我其實不太明白,為何身心科專業人士會覺得米白色是中性且讓人平靜的顏色,這種顏色總是激怒我,個人認為,這是個非常自鳴得意的顏色。
這是我人生中第二次,讓我腦袋裡不能說的祕密掌控住發言權。
親耳聽見那個曾經傷害你的思緒被大聲說出來,是一種深沉的絕望感。
想過的事情例如:
我時常害怕不好的事情會發生。
我很怕我男朋友會死。
我厭惡我自己。
這些念頭、這些話語,都藏著特殊的形狀跟質地。他們看似熟悉,卻在當你要從大腦以外的地方檢視他們時就會變得十分陌生。在陌生人面前將這些念頭大聲講出來,與這些思緒正面對峙,感覺像是被活生生地剝掉一層皮。第一次承認你精神上有問題,並拉開布簾直接暴露你的內心,讓別人看清楚裡面的驚悚秘辛,絕對會是你這輩子感到最赤裸、最無能為力的時刻。
第一次諮商的過程中,一整個小時我大多都在哭,我告訴莉莉我整天哭、常常哭,我告訴她我突然對高分貝噪音很反感、我對空間敏感度提高(甚至是超市的推車都變得很⋯⋯邪惡,它們看起來像是有知覺的鋼鐵生物,我每星期買菜的時候,這些生物就在我的視線周圍惡意地滑來滑去),我也告訴她因為我一直感覺到有惡運即將降臨而感到無力沉重。
她點頭,似乎很同意我說的話。
我沒有感覺到放鬆或是安心,但當我釋放了過去六個月裡都在渲染我生活的毒素,感覺就像是摘下了被屎沾到的眼鏡,忽然擁有一種全新的感受。——是放心?是解放?是躁鬱症發作?誰知道。
「可以聊聊當妳恐慌症發作時是什麼感覺嗎?」她問我。
所以,我全都跟她說了。
重述或重新回想那段故事很傷人;哭著都快喘不過氣了還要繼續把話說完,也很傷人。這輩子做過的所有爛事加起來都沒有比現在更讓我覺得孤單且絕望,但這一定就是為了康復所必經的過程吧?
我的新治療師睿智地點頭,「這個嘛,」她果斷地下了結論,「如果下次再發生的話,妳需要⋯⋯」
雖然我的絕望正如濃霧般籠罩,我很專心聽她要說的話,這就是我來看診的目的,這就是解藥了,莉莉會指引我走出這惡夢,然後給予我急迫需要的援助。
「⋯⋯喝杯茶。」
好的⋯⋯
「然後妳需要想點別的事。」她說完了。
等等,什麼鬼?
接著她說了一句話,我發誓這是有人對我說過最具毀滅性,最沒有禮貌的一句話,比任何分手理由、任何口角、任何我最摯愛的親友或我最痛恨的敵人對我說過的話都還爛。
「因為,妳知道的,這世界上比妳更不幸的人還有很多。」
呆滯中我點點頭,她剛剛說的話像是一塊裹屍布緩緩落下覆蓋住我的頭。真是多麼慘痛又苦不堪言的失望診療經驗。
下次妳快要恐慌症發作的時候,就⋯⋯不要發作。妳試過沒有?
妳是認真的嗎?不會吧!如果在我辭掉工作、毀掉我的事業、嚇死我的爸媽跟變成我男友的負擔之前,我有想到這個方法就好了!
我跟她道謝並用現金付了費用,但幾天後我就打去診所取消我下次的諮商療程。我跟莉莉分享了我最深層的苦痛,在我人生中那段讓我感覺自己像是不斷地接收全世界所有傷痛的時期,她卻完全不加掩飾地、不屑一顧地整個殲滅我。
眾人的智慧告訴我們,走上康復之路的第一件事就是承認自己需要幫助,而這是一個非常、非常艱困的第一步,因此我們通常會在那個一起踏出第一步的人身上挖心掏肺地付出。我們灌輸醫生、治療師和諮商師能擁有超人般直覺的能力,我們以為他們全部都具有卓越且鉅細靡遺的臨床訓練,以應付我們爛透的大腦拋給他們各種可能的情境。我們太想要相信他們的資源沒有極限,相信他們從不犯錯,相信他們可以把我們治好。
所以當他們不能符合這些神人等級的高標準時,輕者會讓你身心俱疲;嚴重的話,就是徹底帶你走進危險境界。雖然能說出來是好事,但「跟誰說」才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為處於一個那樣脆弱的狀態下,聽信一個錯的人給你的建議,絕對只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吃藥可以減輕焦慮,但也不足以讓你好好過生活
那時,我正在一個火車站內的咖啡店上班,這是一份我慢慢愛上的工作。雖然當服務生一點也不光鮮亮麗,大部分從早上六點開始排班,但從我的公寓出發通勤時間只需30秒,薪水沒有比我在喜劇公司領的錢低多少,而且我下午兩點就能下班,讓我有空檔跟多餘的體力寫我的部落格。
咖啡店裡總是擠滿推著嬰兒車的媽媽、遛狗的人,還有剛喝完酒宿醉的顧客,急著用大塊大塊的酸麵包和培根來掩蓋掉他們的絕望。
開始吃藥過了三天,沒有出現任何不好的副作用,直到某一天早晨我感覺到⋯⋯不對勁。這是一種很難形容的感覺,沒有噁心想吐,沒有頭痛,任何生理上的症狀都沒有。好像有人瞬間把整個世界的聲量跟亮度都調高、調亮了,所有一切都變得離我好近、好大聲,而我的動作卻是緩慢又笨拙。我把一大包三公斤重的冰塊灑落在整個廚房地上;我打破了一個咖啡杯;我將咖啡豆倒進磨咖啡機裡,不小心倒錯讓咖啡豆在工作檯上亂飛;我切到手指;我沒辦法吃東西;我沉默地進行一些排列動作,例如不停地重新排列氣泡水跟椰子水瓶罐;我喝花草茶(就連「花草茶」這名詞本身也會惹毛我)。
憂鬱症的孤立感是宇宙無敵等級,像一個沾上污漬的屏幕擋在我與世界的中間。我無法跟我的同事或者顧客對到眼,所以我把自己跟咖啡機綁在一起,整個上班時間我都在煮奶泡跟磨咖啡。我的視線維持朝著地板,並將身體躲在巨大的機器怪獸後面。每個上前到櫃檯領取咖啡的陌生人都是威脅,當我將印度奶茶、伯爵茶、或是美式咖啡遞出去後,每句愉悅的「謝謝!」都滿載著恐嚇意味。
終於,謝天謝地,我的班結束了。我蹣跚地回到家直接爬上床,連跟我那長期受苦的男友說句話都差點沒力氣。接下來的幾個星期,我想我從沒有睡得那麼久、又睡得那麼不好過。我沒辦法好好休息,只能感覺到不同程度的焦慮在我的身體裡爭戰不休。
在我持續吃藥約四個月後,平常設在早上5:30 的鬧鐘響鈴沒把我叫醒,在上班時間過了20分鐘後我老闆打了電話給我。我跳起床、跑到咖啡店、匆匆道歉,整理做好準備事項並在早上六點半開店迎接我第一位顧客。六個小時過後,排班結束我才猛然想起來,我一次都沒去想關於早上發生的事。要是以前,我必定會為了這個愚蠢的失誤將自己千刀萬剮,但今天竟然沒有這樣做。藥物終於發生作用了。我跟其實並不介意的老闆道了歉,然後我就繼續過我的日子,沒有兩次、三次、四次不停遲疑我做的每個決定。
這就是抗憂鬱藥物能帶來的改變,藥物確實能減輕焦慮感,讓你可以不用一直被侵入性的煩心想法攻擊,去好好過自己的生活,對我來說,這些藥物直到現在還是有效。
這也不代表著我會一輩子都在吃藥,當然也是有可能,但至少並不是我現階段必須做的決定。老實說,我其實很害怕當我決定停藥之後,可能隨之而來的戒斷症候群。
自行戒藥,是個超級危險、愚蠢又不受控的爛決定
在服用藥物三年後,藥吃完了,我一直有在詢問醫生續開處方箋的意願,但當我發覺自己手邊只剩下少量的藥時,我突然覺得或許可以就⋯⋯不要再去拿藥了,看看沒有藥我可以怎麼解決面對。我腦袋裡一直有個碎碎唸的聲音,遲疑我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吃抗憂鬱藥,這些藥其實會不會只是安慰劑、一種輔助作用;會不會其實是阻擋我從憂鬱症完全康復的一道牆。如果我變得過度依賴那些我並不需要的藥物怎麼辦呢?自從開始吃藥後,我感覺比以前好太多了,在生活中做了很多重大改變,來消除我認為是引發我憂鬱症的成因,這當中抗憂鬱藥幫助了我控制住病症,使工作不再讓我感到有壓力。
我從倫敦搬到布里斯托,跟倫敦比起來,布里斯托就像是在英國西南部另一個比較親切的親戚。我運動飲食也相當正常,會注意引起到憂鬱症發作的誘因,並且大致上知道如何照顧好我的精神狀態。以上種種情況讓我合理推斷,如果我不再需要藥物來控制病情,我就可以不要再吃藥了,何況不試著停藥一陣子,怎麼會知道我到底需不需要吃藥,或許現在就是個試驗的好時機。於是,我沒去看醫生尋求專業意見,自己戒藥了,從每兩天只吃半顆藥,到完全停藥。
很快地,就驗證了自己戒藥是個多爛的主意,這真的是個超級危險、愚蠢、知識不足又不受控的決定,對我的穩定性和自身安全造成了威脅。拜託,拜託各位千萬不要跟我一樣,在沒有醫生專業的監督下自行停憂鬱藥,我本人是個頑皮不聽勸的白癡,想停藥前請務必先跟你的醫生好好討論。
開始停藥的第一週,我以為我在演恐怖片。停藥後的戒斷症候群影響到我對空間的感知;我變得經常錯估自己的步伐直接撞上門框,還有我的動作也感覺又呆又笨重。在做酒吧的工作時,我倒酒的時候都像是在演慢動作,而且總是會倒到滿出來。走在地板上、收酒杯、端食物,都像個鬼魂一樣,感覺到我在離身體幾英寸外的地方飄盪著,放下餐盤時都必須極度緩慢,確保不會因為沒放好而砸了盤子。好幾次我還被自己絆倒,彷彿一夕之間變大腳哈利。
後來,我認識到這種跟你身體抽離的感覺叫做「分裂」,通常與經歷過重大創傷有關,而我並沒有承受過什麼創傷,我猜,那也只是我運氣比較好罷了。
再度回到用藥生活
又再開始吃藥後幾天,我能感覺到我歪七扭八的腦袋整齊地回歸原位,也能感覺到如鬼魅般飄盪的自己跟我身體重新同步對上——從此沒再撞到門框,沒再灑啤酒,我感覺到「一切都對了」。
近年來的研究顯示,藥物確實有幫助,抗憂鬱藥比安慰劑來得有效;而即使這些研究的結果不足以下任何定論,我想我還是會繼續吃藥。打個比方,當我生病時,如果我能夠請病假六個月,並且立刻透過英國國民保健署開始討論治療方案;如果我活在一個將精神健康和身體健康視為同等重要的社會體制中,我還是一樣會崩潰嗎?我還是會需要服用抗憂鬱藥嗎?答案可能是不會。但必須連續好幾個月選擇不工作、不賺錢、不繳帳單、不社交、不能過你自己的生活,這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根本是天方夜譚。所以當人生不受控時,我們又要如何找到正確的方向前進?
偶然看到自己的舊照片,察覺出自己的眼裡藏著痛苦的神情時,那時我想著,這人看起來就是個神經病。患有憂鬱症對我而言像是失去了自我,如果所有你關心的事物,所有你熱愛跟珍惜的一切,對你來說都已經沒有了意義,那活著又是為了什麼?
說實話,就算我的病症不會再嚴重發作,有一部分的我還是永遠都會懼怕自己發瘋(所以拜託你,老天爺,如果祢正在看我的書,不要再讓我變瘋子了。祢可以讓我手腳每根骨頭斷掉,但千萬不要碰我的腦袋)。我沒有信心管好我的大腦,而且我知道我的大腦以後還是有可能突然跟我翻臉。所以為了將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我必須繼續服用抗憂鬱藥。
情感虐待的愛情如何影響我的精神健康
我18歲時,曾有個男生在夜店找上我,他比我大五歲,長得帥、幽默且非常有自信。他是我的第一個男朋友,我們交往了三年。分手的原因是,他愈來愈看不起我、嘲笑我對戲劇的愛、把女演員的身分比喻成妓女、買新衣服給我穿因為他不喜歡我自己選的衣服、拒絕和我上床並且拒絕承認我們是男女朋友。
但即使他不認可我們之間是交往關係,他卻又總是想知道我在哪裡、跟誰在一起,這些舉動讓我(誤)以為他是愛我的。當他指控我跟我們認識的每一個人發生關係,包含我的汽車駕訓班老師,因為我沒有在一小時內回他電話,我也(誤)以為這表示他是愛我的。我自己租房子住,但他總是堅持我們在一起時要待在他家的房間,我們每晚坐的地方都有貓大便跟大麻的臭味。他仍然跟媽媽住在一起,所以我們很少真正「單獨在一起」。為了他,我漸漸地不跟朋友出去,也越來越少跟我的家人見面。
我以為這一切表示:他是真心愛我的。我很快地完全對他著迷,我當時太年輕也非常傻。我只是不知道有更好的人。
直到我21歲上了大學,我才正視自己這段感情。看到別人的交往狀態,我了解到自己苦心經營的關係不太正常。我的同學們的男友很常來找她們,甚至比每個週末回家還要頻繁。他們不會因為女友只是出去一個晚上就發脾氣。他們不會霸凌她們或威脅要分手,或是在她們的朋友面前輕視她們。
大學的第一個聖誕假期,我待在我姐家。她已經懷孕九個月,我兩歲大的外甥女跟著媽媽在廚房裡搖搖晃晃地打轉,因此我忙著陪外甥女玩,讓她不要去煩大肚子的媽媽。當我男友打來時,我正試圖吸引外甥女的注意力,而當我跟他說我正忙著照顧外甥女時,他對我大吼說我都不關心他,立刻掛斷電話。
我內心如石沉大海,我知道我為此不開心了一段時間,但這感覺有點像是⋯⋯真的是時候結束了。當我跟我媽說我的感受時,她溫柔地問我:「妳覺得妳會想跟他分手嗎?」當時我非常震驚。坦白說,在這之前我從未想過我能有這個選擇。我是可以離開的。
在陌生人面前承認自己精神有問題
我的家醫給了我一家診所的名字,光聯絡他們就已經夠費力了,預約好會診時間再搞清楚從我住的公寓到診所的路線,在講完並掛上電話的那刻我就又回到了床上,內心支離破碎。
梳洗換衣服準備赴約,我穿了黑色的裙子跟一件80年代風格印花的俗豔上衣。我漂白過的頭髮像是從一頂醜帽子下散開來的乾枯稻草,我站在鏡子前冷酷地檢視自己——一張蒼白、疲憊、苦惱的臉。
我為了看診橫跨整個南倫敦。走路20分鐘到火車站、搭火車25分鐘,再走15分鐘到診所。在我看來,是跑完一場馬拉松的心情。
在米白色的...
作者序
前言|當你生病了,卻只能在小房間裡對一個陌生人訴說
「請問什麼是『正常』?什麼是『不正常』?」
如果你以為看過心理諮商師的我,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的話,恐怕你要大失所望了。
'首先我要告訴大家,電影裡「躺著看診」的情節都是假的。諮商室裡根本沒有任何可以躺下的家具,有的只是一把椅子,而且很可能是IKEA的特價款。讓患者坐下的地方,旁邊有一個小茶几,上面放著一盒超廉價的面紙(如果你知道一個禮拜會用掉五盒面紙,我保證你也不會特地去買舒潔。)
時鐘掛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所以你根本不知道超貴的鐘點費究竟花費到哪個地步。但是諮詢師一定會跟你說:「現在是專屬於你的時間。」你會不停地聽到這句話。
六年前的某一天,我開始無法停止哭泣,我躲在被單裡將近兩個禮拜的時間,這個狀況持續了整整六個月,半年後我才能正常上班,回復正常人的生活。
我是蜜雪兒․湯瑪斯。我是一個作家。我喜歡美甲,我長得像是辛普森家庭裡的一個人物,我每天都吃抗焦慮藥物。我從來沒想過我會寫一本關於憂鬱症的書,就像我從來沒想過我會得憂鬱症一樣。
我經歷的憂鬱並不是單純的心情不好或是對什麼東西「受夠了」。那是一種醒來就想死的感覺,那是你渴到想哭卻沒有辦法走到廚房喝水的感覺,因為你沒有辦法拿杯子、沒有辦法打開水瓶、沒有辦法把水倒進杯子裡,你就是對任何事都「沒有辦法」。你會開始兇朋友、你會摔家人的門,因為你再也無法承受他們對你的愛。
想像一下,當你生病了。
你生病了,卻必須對家人、朋友跟同事保密;你得躲在一個小房間裡,告訴一個陌生人這個祕密,一個完全陌生的人,你還希望這個人會了解你,並且幫助你--這是因為,你怕和你共事的人會發現你有精神疾病。
如果你的疾病是糖尿病、腳踝扭傷或胸腔感染,你會選擇隱匿嗎?那為什麼一個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就會感到羞恥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全世界超過三億人患有憂鬱症,2005年至2015年增加了18%以上。英國大約每四個人當中,即有一人有精神方面的狀況。精神問題伴隨而來的「羞恥感」和「污名」,讓人們很難尋求最需要的協助,假如他們有認知到自己需要協助的話。
如果我們每天都把精神健康需求擺在優先順位,就能積極地改善工作、人際關係,甚至整個社會。我把這本書取名為《我爛透了的心理治療師》,因為去跟治療師見面,是我開始負責我的精神健康的第一步(或失誤)。
我想要分享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如何度過生活,不是只有「從生病到痊癒」的過程,而是在患病和康復之間「每一天」的管理過程。我會和你鉅細靡遺地分享,用「故障的大腦」生活會是什麼樣子──衰弱的精神健康會影響你生活中所有一切,從選擇要跟誰約會、你能處理哪一種工作,甚至當你無法面對擁擠的超市、缺乏認知力而無法自己外帶食物、無法決定自己要吃什麼晚餐。我希望這本書能為那些和我有相同狀況的人帶來安慰,這當中包含曾經幫助我康復的實際作法,而當我的日常生活中還是要約會、工作、花錢或做其他事情時,這些方法還持續幫助我管理我的憂鬱症。
這本書是我的真實經歷,雖然我認為這些經驗很有限。身為一個異性戀的白人女性,我的精神疾病並沒有因為我的種族或性向而加劇人們對我的偏見。我不曉得如果我被醫生判定為精神分裂患者、精神病患或邊緣型人格障礙會是怎樣。我沒有毒癮,我的疾病不會讓我變得兇暴。如果我願意的話,我可以隱藏我的精神疾病,但其他人可能無法做到。所以,當我公開我的精神疾病故事時,同時也會分享不同的人所分享的故事,像是產後精神健康狀況改變的人、有生理疾病而直接導致心理疾病的人、精神健康在三十、四十、五十歲或年紀更大時改變的人、因為工作而有生理及心理健康風險的人。
上述這些人都曾經寫信給我,用他們的文字告訴我他們的經歷。因此,有些故事的文字妳可能會覺得過時或帶有歧視,例如瘋人院、瘋子、精神錯亂。這些事情很多人都會討論,但你可能不知道它確實存在我們生活之中。
當我病得很重並經歷嚴重憂鬱期時,我看了、聽了所有我能取得並改善病情的資源。在我閱讀許多努力、誠實、出色的心理專家得著作之後,我覺得這些資料真的很無趣,大部分我得到的資訊都讓人感到痛苦、無趣、乏味,而且平淡無奇。坦白說,這真的令人沮喪,而且沮喪是我最不需要的東西。不過,基於對人類的尊重,我不能告訴你這些書的書名。
在寫這本書時,我聽到各種有精神健康症狀的故事,這讓我了解到,即使我們能尋求一百萬種資源,但我們得找到最適合我們的方式,適合我們瘋狂的特別症狀。我希望你也能找到對你而言合適的方式。
我希望那些正經歷人生最孤單且害怕時期的人,這本書能成為一個支持你的朋友。我希望這能幫助你向你的家人、朋友、同事和伴侶說出你的精神疾病,也能幫助我們改變我們的想法並讓我們能討論我們的內心。
蜜雪兒.湯瑪斯
前言|當你生病了,卻只能在小房間裡對一個陌生人訴說
「請問什麼是『正常』?什麼是『不正常』?」
如果你以為看過心理諮商師的我,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的話,恐怕你要大失所望了。
'首先我要告訴大家,電影裡「躺著看診」的情節都是假的。諮商室裡根本沒有任何可以躺下的家具,有的只是一把椅子,而且很可能是IKEA的特價款。讓患者坐下的地方,旁邊有一個小茶几,上面放著一盒超廉價的面紙(如果你知道一個禮拜會用掉五盒面紙,我保證你也不會特地去買舒潔。)
時鐘掛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所以你根本不知道超貴的鐘點費究竟花費到哪...
目錄
■繁體中文版作者序
寂寞很難,不要害怕說出來
■前言
當你生病了,卻只能在小房間裡對一個陌生人訴說
Chapter 1
My Shit Diagnosis|我爛透了的心理診療
․原來我不是外星人,我只是有點自閉
․電影《大法師》教會我關於焦慮的事
◎真實經驗分享:我們如何發現自己的精神出了問題?
Chapter 2
My Shit Decade|我爛透了的十年
․為什麼我的人生不能按照我想像的那樣前進?
․寫下會「讓我感到開心的十件事」
․我逼迫自己成為一個活潑外向的人
◎真實經驗分享:我們的憂鬱症如何隨著時間變化?
Chapter 3
My Shit Job|我爛透了的工作
․我願意用一英鎊買你一個故事
․讓我陷入憂鬱症的「夢幻工作」
․演出教學:憂鬱症的情緒崩潰實況
․我的正能量完全消失了
․我失業,還欠下3000英鎊的稅金
․憂鬱症患者的求職經驗談
․演出教學:如何與親友談論自己的憂鬱症
․寫信告訴老闆,我一直在與憂鬱症搏鬥
․如何保障自己不在職場上受到歧視
◎真實經驗分享:我們的精神狀態如何影響了工作?
Chapter 4
My Shit Meds|我爛透了的抗憂鬱藥
․吃藥可以減輕焦慮,但也不足以讓你好好過生活
․自行戒藥,是個超級危險、愚蠢又不受控的爛決定
․戒斷症候群是一部恐怖片
․我與我的大腦之間的對話
․再度回到用藥生活
․可能會誘發恐慌症的因素
․向全世界公開,我正在服用憂鬱症藥物
◎真實經驗分享:我們服用憂鬱症藥物之後的改變
Chapter 5
My Shit Therapist|我爛透了的心理治療師
․在陌生人面前承認自己精神有問題
․恐慌症發作時,是什麼樣的感覺?
․最討厭聽到,這世上還有很多比你更不幸的人
․在圖書館裡出現思覺失調症的症狀
․你敢說,你真的對「精神病患」沒有一點歧視嗎?
․我那還不賴的另一個心理治療師
․心理治療不會讓你跟你的痛苦分離
․如何選擇你的心理治療師
◎真實經驗分享:我們去看心理諮商師的看診心得
Chapter 6
My Shit Love Life|我爛透了的愛情生活
․我們都是被社群網站和交友軟體逼瘋的頭號病患
․如何正確使用交友軟體而不發瘋
․發出好人卡的正確姿勢
․情感虐待的愛情如何影響我的精神健康
․我在Tinder上認識的那個怪咖
․如何跟一個瘋子談戀愛
․我單身,請不要逼我談戀愛
․送給爛男人的話
◎真實經驗分享:我們的精神健康如何影響了感情生活?
Chapter 7
My Shit Body|我爛透了的身材
․我過胖,不代表我不喜歡我的身體
․擊退攻擊身材言論的方法
․修正社群網路的追蹤名單
․我在Instagram上追蹤的人
․身材問題如何影響你的精神健康
․我的身體:年表記事
․人生第一次的10公里路跑
◎真實經驗分享:我們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如何交互影響?
Chapter 8
My Shit Habits|我爛透了的習慣
․我花了很多時間在霸凌我自己
․當你的大腦正在痛擊你的心臟時,要如何修補你的靈魂
․在腦海中預先演練崩潰情境
․建立起你的支持網絡
․拯救了我生命的藝術創作
◎真實經驗分享:藝術如何幫我們從悲傷之中恢復過來?
․關於自我傷害(自殘)
․為什麼我討厭冥想
◎真實經驗分享:我們如何做到「自我照顧」?
Chapter 9
My Shit Home|我爛透了的家
․那些我所住過暫且稱為家的地方
․跟前男友一起合租的公寓
◎真實經驗分享:我們的居住環境對精神健康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學會可以孤獨但不寂寞
․當你有精神/心理健康問題時,要去哪裡認識新朋友?
․一件發生在我身上簡單卻很美好的事
Chapter 10
My Brilliant Shit Brain|我美好卻又爛透了的大腦
․當瘋子最棒的事情有哪些?
◎真實經驗分享:我們對「瘋子」的讚美
․宏偉而性感的總結
■專有名詞解釋
■推薦閱讀書單
■本書參考資料
■致謝
■繁體中文版作者序
寂寞很難,不要害怕說出來
■前言
當你生病了,卻只能在小房間裡對一個陌生人訴說
Chapter 1
My Shit Diagnosis|我爛透了的心理診療
․原來我不是外星人,我只是有點自閉
․電影《大法師》教會我關於焦慮的事
◎真實經驗分享:我們如何發現自己的精神出了問題?
Chapter 2
My Shit Decade|我爛透了的十年
․為什麼我的人生不能按照我想像的那樣前進?
․寫下會「讓我感到開心的十件事」
․我逼迫自己成為一個活潑外向的人
◎真實經驗分享:我們的憂鬱症如何隨著時間變化?
Chapter 3
My Shit Job|...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