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選擇、學思考,
將人生後續的機會最大化
大人學經典作品暢銷增訂版人生不難,只要會選!
累積一個個正確的選擇,就會提高人生成功的機率
「大人學」、「大人的small talk」生涯策略教練Joe與Bryan獨立思考的精華之作
本書兩位作者整合多年來專案管理顧問經驗,運用理性的邏輯思維,打破「對與錯」、「好與壞」等二元思維,不盲目跟隨社會主流價值觀,以獨立思考為核心,告訴讀者「做選擇的思維方法」──面對各種選擇難題時,以獨立的思考方式與脈絡,看懂整體的大局、選擇適合的策略、累積長期籌碼。
重建你的思考途徑,
利用全局思考做出理性選擇的10個原則
1.哪一個選項可以讓未來的選擇增加
2.不要因為害怕、恐懼、或困難而做出選擇
3.不要在憤怒或不平時做出決定
4.預想最壞的情況會怎麼樣,並預做準備
5.計算成本,尤其是機會成本
6.難以決定時,嘗試把狀況推到極端
7.還是很難選擇時,逼自己做些小實驗
8.無論如何,不要盲從與跟風
9.有機會,多學習別人的選擇邏輯
10.選錯沒關係,要有軸轉或停損的勇氣
本書特色──打造屬於自己的大人思考脈絡與選擇術
1.重建思考的邏輯:以實際故事帶領讀者一一看見問題背後的問題,突破思考框架,打造出一套有系統邏輯的選擇路徑。
2.控制人生的風險:把悲觀狀況思考一輪,做足規劃,讓自己在看走眼時不會死透。
3.跳脫二元對立的框架:解決問題,並非一味地仰賴道德與正義,看懂大局的脈絡,才能避免盲目跟風,或一味地憑感覺做出非理性選擇。
4.實現未來的幸福:不被當下的情境困住,理性思考每個選項的長遠影響,問自己:「這個選擇在時間積累後,能讓未來生活更有餘裕嗎?」
│精彩觀點│
關於職涯發展的選擇
1.一個理想的職涯選擇,有兩件事很重要,一是槓桿,二是彈性。槓桿讓你每一分的投入,能獲得一分以上的回報,至於彈性,則強調每個選擇都該讓你的路越來約寬廣,而非越來越狹窄。
2.選擇的關鍵,不在你現在年薪多少,而是自問10年之後,你想靠什麼賺錢。
關於人生態度的選擇
聽到別人的建言、知道大家都排隊跟風的事情時,不要慌忙跟上,反而應該退後一步,想想這個選擇真的跟自己的生涯目標、自身條件吻合嗎?
關於理財的選擇
入市的重點從來都不在對於行情預測準確,而是如何在看錯時不會死透,但看對時能夠大賺。
關於創業經營的選擇
能從市場存活下來的創業者,是透過三項努力累積出競爭力:1.凝聚最小戰鬥單位2.提高執行力,快速測試市場3.盡快產生現金流
關於人生伴侶的選擇
雙方可以彼此「調適」,但不需要磨合,是選擇對象時的一項重要參考指標。
「調適」這件事應該是無所謂、輕鬆、毫不勉強的。為對方做出調適後,甚至根本不會再記得這件事。
關於人際關係的選擇
如果只是待在對與錯的認知中,你就沒辦法去理解「別人可能怎麼想」、「別人可能怎麼做」。
誠摯推薦(依首字筆順排序)
瓦基─「閱讀前哨站」站長
吳淡如─作家
周品均─唯品風尚集團 執行長
周慕姿心理師─心曦心理諮商所創辦人
綠角─財經作家
作者簡介:
張國洋Joe
現為識博管理顧問執行長、大人學共同創辦人、《大人的Small Talk》主持人,在百大上市櫃公司擔任管理講師與顧問。為了對抗雙魚座的感性,一直在努力強化理性思維與邏輯思考。相信邏輯發展能解構任何事物,並讓我們找到合宜的人生策略與方向。跟Bryan合著過三本職場/思考暢銷書,並有兩場共累積超過百萬人次觀看的TEDx演講。
姚詩豪Bryan
大人學共同創辦人,同時也是企業顧問、專業講師、作家,與Podcast節目《大人的Small Talk》主持人。擅長以詼諧的表達與理性的思維來探討生活中的抉擇。文章常轉載於《商周》、《天下》、《經理人》等媒體。20歲時便致力找出職場的遊戲規則,投入15年經歷小型、中型、大型企業,並在紐約跨國企業擔任主管,擅長解析各種情境下的職場挑戰。近年來將自身經歷濃縮成職場指南,擔綱的課程廣受喜愛,學員已累積上萬人。
兩位合著作品:《三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沒了名片,你還剩下什麼?》
大人學 https://www.darencademy.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誠摯推薦(依首字筆順排序)
瓦基─「閱讀前哨站」站長
吳淡如─作家
周品均─唯品風尚集團 執行長
周慕姿心理師─心曦心理諮商所創辦人
綠角─財經作家
名人推薦:誠摯推薦(依首字筆順排序)
瓦基─「閱讀前哨站」站長
吳淡如─作家
周品均─唯品風尚集團 執行長
周慕姿心理師─心曦心理諮商所創辦人
綠角─財經作家
章節試閱
做出理性選擇的十大原則
「選擇」是很難的一件事。某種程度來說,選擇就是在未知的狀況下「賭一把」。大部分的人生悲劇,往往來自於當事人在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就做了一個可能影響後半輩子、數十年的選擇。比方說選學校、選科系、選第一份工作、選擇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偏偏大部分的人在關鍵的事情上,很少知道該怎麼使用邏輯思考細細推敲,反而只是憑藉感性與直覺而定。
選擇更讓人苦惱的地方,在於可能會有好幾個選項。除非利弊與得失清楚明白,不然其中的取捨總是讓人為難。也因為分析起來很困難,所以有很多人常常思考半天後,卻選出一個自以為很好、客觀上其實沒有這麼棒的選項。
在本書開始之前,想先給各位讀者十個我們自己常用的思考原則。在面對各類選擇時,如果都能以下面的原則思考一遍,就可以有效地讓未來的人生更加順遂。
原則一:哪一個選項可以讓未來的選擇增加?
每個選項都有其優缺點。我自己在比較各選項時,最先思考的問題,通常都是「哪一個對我將來的自由度最有幫助」。
某些選項會帶來短期利益,但長期下來能自由選擇其他選項的機會會減少;而有些選項短期雖然不利,但長期看來會讓選擇的自由度增加。所以基本原則是「選擇能讓長期選項增加的那一個」。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個人很喜歡音樂,卻念了四年的法律系。即將畢業之際他聽了一場音樂會,發現自己真的很想從事音樂工作。那到底該立刻休學去當音樂家,還是多花幾個月的時間拿畢業證書?是我的話,我會多忍耐到畢業。因為拿到法律系的畢業證書,不表示一定得從事法律工作,但因為投入不多,卻對後續的人生是個「保險」。萬一將來音樂家的人生不順遂,至少還有機會回來從事法律工作;但如果沒這保險,我後續的人生選擇就只剩下在音樂領域出頭一途。所以拿到畢業證書,我後續還有兩個人生選擇;但如果不拿,就只會剩下一個選擇。
以此當第一個思考原則,你就能嘗試把人生後續的機會最大化。一旦努力做到這點,加上運氣又不差,人生牌局就會越玩越好!
原則二:不要因為害怕、恐懼、或困難而做出選擇
很多人會因為害怕而做出選擇。比方說害怕孤單、害怕沒工作、害怕無法面對困難的挑戰、覺得跨出舒適圈面對未知很恐怖,所以做了一個讓自己覺得舒適的選擇。
但舒適的選擇,通常都是我們熟悉、沒有挑戰性的,甚至可能是有所缺憾的選擇。因為如果現況很好、可以長期延續、毫無問題,就不會煩惱「要不要選新的」了。但就是因為現況出了問題,即使看起來還不明顯,可是將來遲早會發生,所以我們潛意識才會覺得「似乎是做些改變的時候了」。
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又會反反覆覆、擔心未來,所以最後延遲決定,讓自己繼續待在舒適圈中。但這不是理智在幫你決定,而是「恐懼感」在操控你。恐懼感會讓我們待在一個目前安全、但未必正確的位置,進而錯過改變的機會。
請記得:人生最可怕的地方,並不是失去現有的,而是得不到未來更有價值的那些機會。
原則三:不要在憤怒或不平時做出決定
人在憤怒或覺得不公平時,會傾向於選擇玉石俱焚,而非對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選項。
兩個小朋友在堆砂堡。如果一個小朋友的砂堡被推倒而在地上大哭,即使老師來了,往往怎麼安慰、擦藥、給糖果、送玩具,都沒辦法讓他破涕為笑。除非讓他把另一個小朋友的砂堡也推倒,自己才會高興。這是人性。但如果冷靜下來看,他拒絕了安慰、包紮、糖果、玩具這些益處,一心一意只為了報仇,這樣的選擇其實非常不理性,也對自己毫無益處。
但你我都是人,都有類似的人性,所以請小心這樣的人性陷阱。如果你被老師當掉、跟情人吵架、跟老闆爭執、被客戶抱怨,這時候千萬不要做任何重大的決定,因為很可能是衝動、不明智的一個選擇,變成只是昏了頭、想報復對方、讓對方難堪與受傷。而這類選項通常都會搞壞關係、累積仇恨,也損傷利益。一旦發生這些狀況,通常都會讓將來的人生選擇縮限。因此,一定要訓練自己在盛怒、感覺不公平的情緒下暫不做選擇。如此,選擇的品質才會好。
原則四:預想最壞的情況會怎麼樣,並預做準備
雖然我建議盡量逼自己走出舒適圈,但這不表示要盲目地承擔風險。我在做選擇之前,都會問自己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如果事情不如預期,可能會多壞?」;第二個問題是「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了,我承受得住嗎?」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自己嚇自己。認真細想下去,壞結果有可能根本沒什麼。直覺雖然讓我們覺得某個選擇的風險很大;但是當理性思考過後,可能會發現原本以為的風險,根本沒想像中那麼大。
我自己當年在創業前也有類似的思考。創業聽起來是很可怕的事情,可是當時我分析後,發現我的行業中最慘也就是沒有客人、接不到生意,但因為前期投資非常小,其實不會因此虧錢。這樣一想,就覺得其實根本不可怕。
再來我又思考,如果一直接不到生意,可以這樣嘗試多久?畢竟經營出名聲是需要時間累積的。我發現以當時的儲蓄而言,就算過兩年沒薪水的日子也沒問題。而且真的這麼糟糕的事情都發生了,那我又會如何?想想發現也沒怎麼樣,頂多是回去當上班族。所以一路想下來,就覺得創業其實也沒這麼可怕。當你發現沒這麼可怕時,恐懼感就不會驅趕理性,選擇當然也能更加正確。而且當你連最壞的狀況都想過一輪時,代表你對於這項選擇也做好了全方位的規劃。後續執行時的順暢度,其實也會跟著大幅提升。
原則五:計算成本,尤其是機會成本
另一個讓選擇更理性的習慣,是計算成本。
當手邊有兩個選擇時,你若要讓自己傾向理性思考,就該逼自己計算成本與報酬的關聯。當選項被盡量數值化之後,就能讓我們避開因為憤怒或不平所做的兩敗俱傷選擇。
但要提醒的是:成本不一定只有錢。更多的時候包括時間、人情、機會等等。某個選擇雖然會花比較少錢,但可能會得罪人、損傷人脈、讓親友反目,這也未必是個好選擇。
此外,重大決策還需要考慮機會成本。所謂機會成本,就是被放棄的選項所帶來的潛在價值。比方說,你繼承了一間店面,這時到底是拿來自己開店做生意,還是把店面租出去比較划算?
你盤算之後,可能估計自己開間咖啡店,日子會很輕鬆,一個月淨利大約有三萬元。這聽起來好像很不錯,但如果你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間店面如果租出去,你或許能得到五萬元,而且什麼事情都不用做。而放棄出租,就會每月損失兩萬,也就是自己開店的機會成本了。
當然,選擇或許不能只看數值面。可能還要考慮自己開店的滿足感、成就感、學得的經驗、跟人互動的樂趣、達成夢想等。但這些也是該理性思考的一環,把各選項的價值與成本、好處與壞處都列出來,再根據人生目標挑一個最接近的,這才是大人的思考方式。
原則六:難以決定時,嘗試把狀況推到極端
當然,保持理性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時我們自以為很理性,但潛意識早已被恐懼感綁架了。但當下自己可能很難察覺自己到底是因為什麼而偏好某個選擇。
這時候我會嘗試做一件事情,就是把手上的選項推到極端,或把環境推到極端,看看這些選項是否還一樣吸引我。如此也會比較容易辨識出來,自己在意的到底是什麼。
例如挑選工作時,我會問自己幾個問題:「如果薪水只有現在的一半,我還會想做嗎?」、「如果主管不是這個人,我還會想做嗎?」、「如果從此工時會變超長,我還會想做嗎?」、「如果公司日後沒有這種規模的大案子,我會想待在這兒嗎?」
把環境推到極端,也是我卡住時常常問自己的問題:「如果我中了樂透,還會想做現在的工作嗎?」、「如果我中了樂透,會想跟誰一起分享?」、「如果我中了樂透,我還會想住在這裡嗎?」
當你嘗試這樣自問時,就能搞清楚自己到底是因為恐懼感、因為無奈、還是因為真心喜歡而選擇某個選項。一旦知道自己潛意識最在意的點,就能回歸理性、從價值跟成本的角度,分析這項選擇的利弊得失。
原則七:還是很難選擇時,逼自己做些小實驗
不過,邏輯分析沒辦法處理資訊不足的狀況。比方說你想跨入一個從來沒做過的產業,若只是關在房間裡自己判斷,那其實不叫分析,而是空想。要有效判斷,就必須先蒐集情報。所謂蒐集情報,可能是問有相關經驗的朋友、買相關的書籍進行了解。更務實的方法,則是讓自己做些小規模的嘗試。
若你是一個工程師,想轉職到比較重銷售的職位。但你沒有銷售經驗,也不擅長跟人交流,更不知道自己到底學不學得來。這時與其在家裡空想,或是跳下去了才後悔,不如嘗試主動爭取一些機會。比方說公司下次銷售拜訪、需要有懂技術的人一起前往時,你可以主動請纓加入。這樣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但最少可以近距離觀察,而且很可能有機會面對面回答客戶的問題。有幾次這種經驗後,就會對這項選擇有更全面的了解。
但我也要提醒,嘗試自己從來沒做過的事情,一開始一定會有較長的學習曲線,所以不要因為一兩次挫折就做出「我一定沒辦法」的結論。可能要多嘗試幾次,才會真正感受到其中的樂趣。但透過這種間接跨界的嘗試,至少可以在風險最低的狀況下,理解到另一個選擇的優劣之處,也能讓後續的判斷更貼近真實。
原則八:無論如何,不要盲從與跟風
雖然大家都做的事情,好像有種「眾人的保證」;但也因為大家都做,競爭一定很激烈,而且好機會也比較難獲得。
對大部分的人而言,接受世俗的價值觀最輕鬆:讀研究所、進大公司、結婚、生小孩、買房子、定期定額買基金、買終生壽險……都是很多人直覺接受的人生選擇。但我要提醒的是:所有選擇的適用性,最後都還是得回歸到個人!
就算很多建議符合90%以上的人,你也有可能剛好是剩下的10%。所以聽到別人的建言、知道大家都排隊跟風的事情時,不要慌忙跟上,反而應該退後一步,想想這個選擇真的跟自己的生涯目標、自身條件吻合嗎?如果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跳進去真的能生存或突圍嗎?會不會只是掉進去變成一個不快樂的分母?若是後者,難道我真得做跟大家一樣的事情?還是可以另闢蹊徑、走出跟大家不同的人生道路?唯有這些都想透了,做出的選擇才是真正為自己量身打造的。
原則九:有機會,多學習別人的選擇邏輯
雖然我建議大家不要跟風,但不表示該因此封閉自己,不理外界趨勢。以我自己而言,雖然某些選擇不符合自己的價值觀,但如果認識那些做了這項選擇、而且過得很好的人,我會想找他聊聊他背後的「人生價值觀」:聽聽當時他為何這麼選、碰到了什麼問題、如何克服等等。雖然這不表示我會跟著選,但我能更全面地了解別人怎麼面對問題,以及如何判斷與執行。
世界上沒有什麼選擇是所有人都適用的。別人選對了、成功了、順遂了,有時候不是表面的選對,而是他有正確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個人特質,然後選出正確的路徑來搭配。簡單地說,這是一個綜效的結果。
所以我對這部分會很感興趣。當你多了解別人怎麼想、別人如何面對人生選擇,就能體會一些更深層的生活心得。這些別人的故事也會讓我們成長,讓自己日後在面對選擇時,可以用更宏觀的策略來看待這些選項。
原則十:選錯沒關係,要有軸轉或停損的勇氣
沒有人能一次選到最完美的人生路程,大部分都是在過程中不斷調整。所以有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必須有「捨得的勇氣」。選到不喜歡的科系,不要因為花了四年,所以逼自己繼續做相關工作;覺得某個工作跟人生的目標不吻合,不要覺得都浪費兩年了,放棄很可惜;不要覺得兩人差異太大,卻因為花了一年的時間交往,害怕從頭來過太辛苦而堅持跟對方耗下去。
有些選擇做錯了,我們雖然會無奈,但也只能坦然接受。調整自己、控制可惜的心情,然後邁開步伐,重新嘗試不同的方向,就能找到更正確的目標。
如果總是陷在可惜的情緒裡,逼自己忍耐,最後很可能會在憤怒或不平的情緒中,做出一個極端或偏頗的選擇。這樣的選擇通常都很糟糕,帶給你的利益也最小。乾脆在沒有被逼到絕境之前,讓自己勇敢離開不好的環境。就長期而言,這樣才能讓自己未來的選項最大化!
以上十個原則,是面對困難的選擇時,值得一試的思考起點。更具體的選擇情境,請各位讀者繼續閱讀後面的章節。我們收錄的內容包含:職涯發展、人生態度、個人理財、創業經營、人生伴侶、以及人際關係等各類關鍵選擇的細微思考。
(因版面有限,更多內容請閱讀本書)
做出理性選擇的十大原則
「選擇」是很難的一件事。某種程度來說,選擇就是在未知的狀況下「賭一把」。大部分的人生悲劇,往往來自於當事人在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就做了一個可能影響後半輩子、數十年的選擇。比方說選學校、選科系、選第一份工作、選擇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偏偏大部分的人在關鍵的事情上,很少知道該怎麼使用邏輯思考細細推敲,反而只是憑藉感性與直覺而定。
選擇更讓人苦惱的地方,在於可能會有好幾個選項。除非利弊與得失清楚明白,不然其中的取捨總是讓人為難。也因為分析起來很困難,所以有很多人常常思考半天...
作者序
關於大人學選擇
《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初版在2016年上市。這六年來我們獲得許多讀者的支持與回饋:有的朋友家裡放一本,公司放一本,時時翻閱;也有朋友一次買了一打,分送給身邊的人,還指定要先看哪一章(Joe跟Bryan說的,正是我的意思);也有學校的老師、企業的主管買來,當作學生與團隊的參考讀物。
這本書原本是我們多年來在網路發表的文章,擷取其中跟「人生選擇」有關的章節彙編而成。每篇的靈感來自我們個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人生抉擇,包括:如何看懂整體的大局、如何選擇適合的策略、以及如何累積長期籌碼。由於我們的背景是工程師與管理顧問,因此做選擇的時候,總會試著以理性的方式分析,並且把思維過程整理成有邏輯的步驟,這些文章更像是我們在「學習如何做選擇」這件事情上的心得筆記。這本書能夠長銷,獲得市場上的肯定,表示「如何做選擇」確實是現代人急需的一項能力。
人的一生看似一段連續的旅程,是一則包含3萬個日子或70萬個小時的故事。但仔細回顧過往就會發現,我們之所以成為今天的自己,其實源自於生命中幾個重要的選擇:從選擇學校與科系、選擇工作、到選擇交往對象、甚至該不該買房、要不要生小孩......這些決定都造就了我們成年後的生活。我們每一個人就像小說、電視劇裡的主角,在每個劇情轉折處選擇了不同的道路,最終也成就了不同的結局。Amazon創辦人Jeff Bezos説:「We are what we choose.」正是這個意思。
然而,這些年有不少學生、讀友、聽眾帶著各式各樣的人生難題來諮詢,當我們問到:「你當初選擇這條路的考量是什麼?」我發現不少人的回應竟是「我也不知道!」、「身邊的人都這樣選!」或是「我不知道還有其他的路!」從這些回應看來,他們甚至不是「做了錯誤的選擇」,而是根本「不曾為自己做出選擇」。當我們進一步探索他們的想法才知道,原來許多人的難處在於:「不知該如何做選擇,所以只好抄別人的作業」。
我們寫這本書的目的,並非要給讀者個別的人生建議,而是希望能分享一些「做選擇的思維方法」。雖然這些方法都是我們親身驗證過的,但更重要的是,希望讀者能夠親身去實踐這些思維方式,把人生的選擇權拿回來,做自己的主人。唯有如此,我們才有機會從經驗中學習,不斷優化我們的決策,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祝褔閱讀這本書的你,都能看懂大局、選對策略、累積籌碼,成為「相信思考,勇於改變」的成熟大人!
關於大人學選擇
《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初版在2016年上市。這六年來我們獲得許多讀者的支持與回饋:有的朋友家裡放一本,公司放一本,時時翻閱;也有朋友一次買了一打,分送給身邊的人,還指定要先看哪一章(Joe跟Bryan說的,正是我的意思);也有學校的老師、企業的主管買來,當作學生與團隊的參考讀物。
這本書原本是我們多年來在網路發表的文章,擷取其中跟「人生選擇」有關的章節彙編而成。每篇的靈感來自我們個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人生抉擇,包括:如何看懂整體的大局、如何選擇適合的策略、以及如何累積長期籌碼。由於我們的背景...
目錄
作者序 關於大人學選擇
前導1.明知要改變,卻怎麼也踏不出第一步?你需要的是「心理戰術」!
前導2.面臨人生兩難時,一個好的決斷公式!
前導3.做出理性選擇的十大原則
【第一章】職涯發展的選擇
1.職場選擇的兩大關鍵:槓桿與彈性
2.跳脫職涯困境的五個方法
3.上班也好,創業也罷,獨立存活才是關鍵!
4.遇到責任灰色地帶,該撇清責任還是多做一點?
5.新主管空降而來,我有什麼選擇?
6.對工作感到厭倦時,除了離職還有什麼選擇?
7.職場卡關時,壯遊是個好選擇嗎?
8.轉職是為了追尋理想,還是為了逃避?
9.如何選擇正確的轉職時機
10.該去大公司或者小公司?該選好制度還是自由度?
11.轉職與創業時,如何獲得父母的支持
【第二章】人生態度的選擇
1.讓自己容易快樂的五個生活態度
2.讓我頓悟人生的兩個秘密
3.人多的地方不要去v.s順勢而為
4.「順勢而為」或是「不去人多處」的四個思考點
5.面對人生的分歧時,該怎麼做選擇?
6.可惜,是人生道路上最危險的陷阱!
7.大腦使用手冊(一):建立個人的思維模型1
8.大腦使用手冊(二):獨立思考,從懷疑開始
9.看新聞的三種必備態度
10.實用的「斯多葛哲學」:如果無法消除煩惱,至少把它放在對的地方!
【第三章】個人理財的選擇
1.你選擇用錢投資什麼?
2.買房子與租房子的兩難
3.存夠了錢就能及早退休,享受人生?
4.用錢的方式,決定你的快樂程度
5.多花錢,就一定是不好的選擇嗎?
6.25歲起該懂的理財規劃!兩個公式讓你走入財務的正循環
7.金融投資的十二個原則
【第四章】創業經營的選擇
1.創業的起點:選擇你的商業模式
2.新創團隊該選擇把心力聚焦在何處?
3.選擇你的創業夥伴
4.選擇你想滿足的目的
5.經營事業長遠的基石:了解經營的成本
6.你的夥伴是真心相隨,還是出於無奈?
【第五章】人生伴侶的選擇
1.選擇成為一個體貼的人
2.愛情總是不順遂?因為你總用著錯誤的篩選機制
3.選擇伴侶的關鍵要素
4.如何讓未來伴侶的父母喜歡自己
5.如何讓自己的父母喜歡未來的伴侶
【第六章】人際關係的選擇
1.人生穩當的交友策略:親近「螞蟻」但遠離「蚱蜢」
2.三十五歲不結婚,如何在親朋好友的眼中活得自在一點?
3.人際關係不順利?也許是你太過用力「當」好人
4.你的人際關係多成功,取決於認知邊界的廣度
5.所謂做自己,就是用自己的意志扮演自己想要的角色
【總結】
1.解決問題,不要仰賴道德與正義
2.該堅持到底還是適時停損?評估的兩個關鍵指標
3.對個人選擇負責的三個態度
作者序 關於大人學選擇
前導1.明知要改變,卻怎麼也踏不出第一步?你需要的是「心理戰術」!
前導2.面臨人生兩難時,一個好的決斷公式!
前導3.做出理性選擇的十大原則
【第一章】職涯發展的選擇
1.職場選擇的兩大關鍵:槓桿與彈性
2.跳脫職涯困境的五個方法
3.上班也好,創業也罷,獨立存活才是關鍵!
4.遇到責任灰色地帶,該撇清責任還是多做一點?
5.新主管空降而來,我有什麼選擇?
6.對工作感到厭倦時,除了離職還有什麼選擇?
7.職場卡關時,壯遊是個好選擇嗎?
8.轉職是為了追尋理想,還是為了逃避?
9.如何選擇正...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