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場超簡單的低碳小旅行,你會發現大自然這個朋友還真是有趣。
◎詳盡的自然探索路徑,清楚的影像紀錄,周到心細的交通工具與動線提供。
◎作者於萬華社大十個學期的自然走讀課程全新總整理,也帶你一起走讀。
本書分別依照捷運可到、公車可到、雙北郊山、東北海岸、水圳步道、水漾溼地等章節,整理出48個用大眾運輸工具就可到達的輕旅地點,現在就讓我們打開五感,從眼觀、耳聽、鼻聞、皮膚觸感、適時品嘗等形式去認識、體驗自然。
「走吧」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吆喝、邀約的意思,邀請大家一起走向大自然;另一個就是真的用雙腳走吧!
經過數年的慢行走讀後,深深感受到雙北地區的得天獨厚,有美麗的山海、宜人的氣候更有便利的交通。
只要你願意,包含都會公園、郊山步道、山溪水圳、溼地埤塘、岬角漁港,只要走出捷運、搭上公車,用雙腳就可以走得很精彩。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7253939.pdf
作者簡介:
無患子(鄭文欽)
學歷:
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系
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所
簡歷:
南山人壽業務襄理
萬華社區大學講師(走吧~和大自然做朋友)
樹林社區大學講師(漫遊生態.探索自然)
環保署環境教育人員(證號:103EP101097-01)
荒野保護協會推廣講師
新北市環保局環境教育志工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一
學習走進繁花似錦的大自然
「人」──從離開母親的子宮就來到有人、有自然、有建築且包羅萬象的世界。不過,這個世界與之相遇的原不只有人,還有雲、山、水、石、樹、草、花、動物、不同形式的建築與空間、習俗、信仰、故事等所謂的大自然。人是徜徉在「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成長氛圍中,體驗了人生。可惜是「人」卻在就學、就業與成家的歷程,因忙碌而忽略了對身邊萬物的駐足與探究,對這個俯拾皆是人生養分的大自然視而不見,也總在諸多理由中,理所當然的忘了「自然」所孕育的存在感!
《走吧!和大自然做朋友》這本書,是鄭文欽陪伴社大夥伴一起探索北台大自然近六年的規劃及探索的紀錄。從小生活在臺南縣仁德鄉的他,童年生活在稻田、圳溝、竹林與豬舍環境中,開啟他與自然的結緣。淡江環工所畢業後,他在八里環教中心、新北環保局水漾志工與荒野保護協會當志工。服務的機會也讓他重燃親近自然、探索自然的本性。他總是提醒自己,親近自然要先放下開車的習慣,以更尊重及學習的態度去接觸自然,同時他也提醒自己要打開人的五感,從眼觀、耳聽、鼻聞、皮膚觸感、適時品嘗等形式去認識、體驗自然。就在腳踏土地、五蘊開啟後,過去錯過的生態美景一一呈現眼前,也發現原來大自然這個朋友還真是有趣!
個人在閱讀完無患子所寫的《走吧!和大自然做朋友》這一本書後,驚喜的感受到書中淺顯卻充滿情感的文字敘述;詳盡的自然探索路徑;清楚的影像紀錄;周到心細的交通工具與動線提供。喔!在我居住的環境中,原來有這麼多可以探索的秘境!原來生活的周邊是這麼的多采多姿!原來人是一直生活在繁花似錦的大自然裡!原來我以為的忙碌,卻讓我失去擁抱美好大自然的世界。
感謝《走吧!和大自然做朋友》這一本書貼心地喚醒了我。明天,我就要歡欣地擁抱繁花似錦的大自然,重啟探索「人與自然」的純真,朋友!我們一起去探索、沐浴在自然的懷抱吧!只要人手一本《走吧!和大自然做朋友》這本書,你就可以輕鬆地來到生活的自然、自然的生活。
張寶釧
曾任國小教師、博物館館長、樂齡中心主任
推薦序二
我會和大自然做朋友
我認為無患子是有企圖心的走讀大自然。《走吧!和大自然做朋友》運用寫實的敘事觀點,紀錄作者在大自然涵容下的感動。無患子分享走讀步道、山溪、埤塘或公園……作品內容有無患子不由自主被大自然吸引、包羅萬象的生態知識、保育觀念的精神傳承、土地與人的牽絆,種種面向最終都歸順到—走吧!和大自然做朋友。
我尤其喜歡〈尋找淡水的淡水〉,不只因為臺灣第一套自來水供水系統就出現在日治時期的淡水街,而是作者體會好水尋來不易,多次由下游往上游探尋這個淡水的淡水水源,以及作者說的這一段話「溪水色黯淡不太起眼,其實它是承受了繁華街道的人為汙染才蒙塵,沿著水線上尋,可以發現水質愈往上游愈清澈。」既像一則自然的永恆警示,也像覺醒大自然法則的智慧生成。含蓄卻奧義,渺渺高深,可咀嚼餘韻。
每一路線的後面有「同場加映」,提醒所有的讀者,千萬別跳過。現在看完電影,觀賞者都不會急著走出電影院,渴望片尾能播出的〈幕後花絮〉,有時看導演拍片的專注、有時是演員拍片NG的糗樣、或對演時醞釀情感的尷尬、或因劇情受傷忍痛完成動作……,很真實的畫面,雖不是主劇情,卻緊緊繫住觀看者的情感。而「同場加映」就有這樣的效果,不單看見無患子拍攝的功力,也見作者對一花一草的情感,一景一物的認真與細膩。
《走吧!和大自然做朋友》可以感知大自然之美無所不在,不管是近郊或都市,隨時隨地都能與大自然做最好的朋友。讓我們一起跟著作者探訪,循著小徑、水源或山溪,讓自然走進我們的生活吧!
吳惠花
新北市淡水國小校長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推薦序三
當前環保趨勢最需要的低碳自然小旅行指南
搶先看到無患子這本《走吧!和大自然做朋友》,心裡不禁歡呼~這是當前環保趨勢最需要的低碳自然小旅行指南啊!
無患子加入荒野保護協會的推廣講師志工也十年囉,聽聞他要出書,可以理解就是他很有邏輯+愛分享的具體展現。因為畢業於淡江水環所的背景,無患子對溼地生態特別了解,當溼地教案要改版時,他也擔起編撰重任,對於如何化繁為簡傳達溼地之美,無患子有他獨到的詮釋方式。
無患子平常私底下並不是個嗨咖,甚至還頗為低調,但一上台演講可精彩了,說學逗唱樣樣來,總讓台下觀眾意猶未盡。每次志工培訓邀請他來為學弟妹示範教案,PPT簡報硬生生就被他演成舞台劇!又是表演划船、又是唱歌、又是學鳥音……大家上課好開心!但也產生嚴重的副作用:沒人敢選這套教案,理由是擔心無法表現得跟無患子一樣好。
推廣講師在室內介紹台灣之美,目標是鼓勵聽眾親近自然,於是無患子親身帶大家走出去,只靠大眾交通工具和雙腳,48條路線優游於大台北的山海之間,因為慢下來了,步步皆有迷人的景致。
書裡很特別的「同場加映」是一般旅遊文沒有的,無患子帶你聞嗅一株春天盛開的苦楝花香,俯首拾片綠草上的豔紅鳳凰花瓣,尋聽隱身在樹幹上的蟪蛄鳴唱,為辛苦抓魚的夜鷺加油,或坐在古蹟長廊上發呆吹風。我們不再當個匆匆趕路的遊客,而是來拜訪朋友,聽讀他們的故事。
我們追尋世界浩瀚風景的新奇,也需要貼近生長土地的歸屬感。可能有人發現,書裡有些地方須要團體申請,有些活動要一群人才好安排體驗,怎麼辦呢?誠摯邀請你來參加荒野或社大,這裡有志同道合的夥伴,與你、與大自然做朋友!
藍培菁‧藍鯨
荒野保護協會副理事長、推廣講師召集人
名人推薦:推薦序一
學習走進繁花似錦的大自然
「人」──從離開母親的子宮就來到有人、有自然、有建築且包羅萬象的世界。不過,這個世界與之相遇的原不只有人,還有雲、山、水、石、樹、草、花、動物、不同形式的建築與空間、習俗、信仰、故事等所謂的大自然。人是徜徉在「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成長氛圍中,體驗了人生。可惜是「人」卻在就學、就業與成家的歷程,因忙碌而忽略了對身邊萬物的駐足與探究,對這個俯拾皆是人生養分的大自然視而不見,也總在諸多理由中,理所當然的忘了「自然」所孕育的存在感!
《走吧...
章節試閱
一、臺北捷運PaPaGo
臺北的捷運系統四通八達,不管紅線、藍線、黃線、綠線,每個捷運站都是自然探險的起點,只要出發就會有令人驚豔的自然體驗。
路線1 滬尾老街采風行
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 攝影:詹曉雲
滬尾是淡水的舊稱,而名字的由來有多種傳說,其中一個是滬尾之名來自臺語的雨尾。因有觀音山與大屯山的屏障,如水氣自北海岸而來,雨下到淡水即停;而水氣如反方向由臺北市區往往西北方向下,過了關渡雨也會停。所以不論從那個方向來都是雨的尾巴,故以雨尾為名以滬尾記錄之。
當臺北郊山下雨時,淡水老街就成為我帶戶外走讀的最佳雨天後援,況且就算下點小雨,也無礙滬尾的迷人韻味。淡水的發展源自淡水河,街道地景奠基於起伏的五虎崗,五虎崗則來自大屯火山熔岩。老淡水人帶走滬尾,當然要帶出小山城的樣貌,捨大路就巷弄是一定要的,適量的上坡與下行,會在山水與建築之間帶出如畫般的味道。
從捷運站出發從淡水河岸逛起,沿岸有成排木麻黃、苦楝、黃槿與大葉欖仁,放慢腳步選個喜歡的位置或坐或站,傾聽一下河水拍打堤岸的聲音,再和對岸穩重的觀音山打個招呼。接著在中正市場小廣場右切福佑宮,從廟門右方走進重建街,於小廟右切上行清水巖。清水巖位於五虎崗的第三岡崎仔頂,是淡水人的信仰中心之一,廟旁的清水街是早期漢人市街的核心區域,而清水街上的傳統市場一早即人聲鼎沸,是淡水人生活脈動的具體呈現。
沿著清水巖旁的小徑下行先來到淡水警官宿舍,再上行沿重建街小巷到紅樓及木下靜涯紀念公園,接續下行階梯後會來到偕醫館、禮拜堂。在偕醫館與禮拜堂之間有一株白花緬梔老樹,如遇夏季白花盛開之際,可在樹下稍作停留享受沁蜜花香。循馬偕街前行步上人行天橋後,請務必走進多田榮吉故居,體驗昔日淡水街長專屬的水岸第一排無敵河景,幸運的話還會遇上楊桃樹上排排站的可愛小楊桃。淡水的知名小吃阿給的發源地,就在街長故居後方的真理街,三家老店各有特色、任君選擇,適合用來中途補充體力。
回程可沿馬偕街下行滬尾漁港,再沿河岸榕堤慢慢散步走回淡水捷運站,陪伴你的是一樣的淡水河、一樣的觀音山,但不同的方向會有不同的光影,波光粼粼的淡水河值得細細品味。持續進化中的淡水老街區,有山、有水、有海、有景,放緩腳步是滬尾采風行的主軸,畢竟一直前進也一直錯過,暫停可以讓生活更有深度。
滬尾漁港 攝影:曲惠蓮
推薦路線:
淡水捷運站~淡水河右岸~福佑宮~重建街~祖師廟~日本警官宿舍~紅樓~木下靜涯故居~偕醫館~淡水教會~淡水街長故居(阿給)~滬尾漁港~榕堤河岸~淡水老街~淡水捷運站
淡水河畔金色水岸廣場 攝影:呂碧霜
重建街口許順記前 攝影:余惠櫻
重建街往清水巖石階小徑 攝影:曲惠蓮
清水巖廟埕 攝影:余惠櫻
馬偕街口奇幻街屋 攝影:余惠櫻
偕醫館、禮拜堂與白花緬梔 攝影:無患子
通往紅樓的祕密小巷 攝影:詹曉雲
有紅磚拱門迴廊的紅樓 攝影:余惠櫻
街長故居前遠眺觀音山 攝影:曲惠蓮
同場加映-1:
淡水捷運站的紅花緬梔
淡水的老街區有不少白花緬梔老樹,尤其是舊時外國人聚集的區域,也就是從偕醫館一路往淡江中學、紅毛城的帶狀區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就在淡水捷運站的後方公園,有幾株美麗的紅花緬梔,雖然樹齡不高,但卻異常吸引人。
粉紅色的花無論綻放枝頭或落於草地,都有迷人的角度,難得的是這次發現其中一株結出了八字眉果實,就是照片左下角的「肥肥鼓棒」,成熟後會開裂,風一吹就會飛出翅果。
來到淡水別急著往老街衝,後方的公園其實相當精彩,有幾株經典老榕樹、水黃皮、茄苳、大葉欖仁、中東椰棗、木麻黃……等,四季輪流值班演出,冬天的淡水河岸更有冬候鳥及烏魚的加碼演出。
淡水捷運站的紅花緬梔 攝影:無患子
同場加映-2:
滬尾漁港的白鷺捕食秀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淡水的老街尾靠近紅毛城的那一端,有一個滬尾漁港,會停泊多艘傳統的滬尾舢舨漁船,也是許多遊客會駐足的景點。
一日和家人散步到碼頭邊時,看到遊客們對著一群大白鷺猛拍照,原本以為又是人們在餵食,走進一看才發現,是因為魚群在漲潮時游進碼頭港區,而大白鷺呼朋引伴正在上演捕魚秀。
大白鷺可能脖子太長,捕魚時會先向後縮再加速度向前衝,整體動作沒有小白鷺那麼犀利,要2~3次才會捉到一隻魚,一些小朋友看的哈哈大笑。不只本國遊客,許多外國的朋友也都拿起相機補捉這些精彩畫面。
多保留一些空間給這些鳥兒,單純而友善的觀察會比餵食引誘拍照更能吸引人。
滬尾漁港的白鷺捕食秀 攝影:無患子
路線2 淡江精緻小森林
文學館旁的林蔭道 攝影:無患子
淡江大學是我的母校,陪伴了我六年的時光,自85年研究所畢業已經二十五個年頭,加上我一直居住淡水,習慣它的存在已經超過三十年。淡大的校地不算大,卻非常立體而精緻,從79年首次踏進校園就喜歡上它。淡江校園位處滬尾五虎崗第四崗-大田寮,屬於大屯火山系所延伸的熔岩流尾稜,美麗的宮燈道就位處於熔岩地形的脊線上,由此眺望觀音山與淡水河令人心曠神怡,是昔日滬尾八景之一,也是所有淡大校友的共同回憶。
從淡水捷運站出發走英專路,到清水街口屈臣氏時右切仁愛街一巷,順著路走就可接上克難坡安山岩石階梯,這個地方在大雨時就會變成傳說中的克難坡大瀑布。階梯兩旁是有年紀的木麻黃老樹,板根線條優美、蒼勁有力,坡頂就是驚聲銅像廣場,也是宮燈大道的起點。正圓形的驚聲廣場,搭配半圓形的多層階梯,站在中心點說話,透過聲波的反射會清楚的聽到自己的聲音,猶如古羅馬劇場的神奇效果。
廣場旁有一棵壯碩的老苦楝,粗壯的樹幹同樣充滿力與美,值得駐足欣賞。續往上行,在宮燈大道南側與水源街之間的山坡,有一個小而美的中式庭園,後方延伸出一片帶狀小森林,裡頭有高大的木麻黃、檸檬桉、大葉桉、鳳凰木與臺東漆樹,森林裡還加碼了一個于右任題字的隱藏版祕境涼亭──先覺亭。沿著林下步道可以連上被南洋杉、檸檬桉、正榕、竹柏、美人樹環抱的陽光草坪、牧羊草坪。
從我畢業後至今經過已經過二十多年的寒暑交替,校園樹木儼然已有小森林的雛形,有空可以來淡大校園走走逛逛,順便造訪一下館藏豐富的海事博物館喔。
白花緬梔 攝影:無患子
建議路線:
捷運淡水站~英專路~克難坡~驚聲銅像廣場~木麻黃林~宮燈道~帶狀小森林~陽光草坪~牧羊草坪~書卷廣場~海事博物館~文學院林蔭道~淡大公車站~紅27公車~捷運淡水站
克難坡上的高大木麻黃 攝影:曲惠蓮
驚聲銅像廣場 攝影:無患子
驚聲廣場旁的大苦楝樹 攝影:無患子
宮燈大道旁的中式庭園 攝影:無患子
帶狀小森林一隅 攝影:無患子
高大美麗的檸檬桉 攝影:曲惠蓮
于右任題字的先覺亭 攝影:無患子
可遠眺觀音山的森林一隅 攝影:無患子
被大樹環抱的陽光草坪 攝影:無患子
美麗的宮燈大道 攝影:無患子
同場加映:
苦楝花的香氛記憶
一年四季中自己最期待的花訊,就是春天的苦楝,因為那是最深刻的香氛記憶。自民國79年負笈北上淡大就學,每年春天經過大田寮側門時,空氣總有一抹優雅綿長的花香迎面而來,雖不知源自何物,意象卻已深印腦海。
直到近年才猛然發現,那一抹花香來自美麗的苦楝紫花。淡大側門公車總站後方,藏著三株高大的苦楝老樹,年年在春分時節開滿紫花,從前來去匆匆不懂抬頭欣賞,現在年年期待春分的苦楝香,那是三十多年的香氛記憶。
苦楝樹花美、味香、樹型佳,什麼都好就只差名字取得不好,所以一些志工好朋友就以其春天淡紫小花與冬季金黃果實的特徵,為其另取一名實相符的新名──「紫花黃金楝」,期待叫著叫著,有朝一日苦楝能以此名重現花界。
淡大側門外的苦楝香花 攝影:無患子
苦楝的紫色香氛記憶 攝影:無患子
以上內容節錄自《走吧!和大自然做朋友》無患子◎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7253939.pdf
一、臺北捷運PaPaGo
臺北的捷運系統四通八達,不管紅線、藍線、黃線、綠線,每個捷運站都是自然探險的起點,只要出發就會有令人驚豔的自然體驗。
路線1 滬尾老街采風行
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 攝影:詹曉雲
滬尾是淡水的舊稱,而名字的由來有多種傳說,其中一個是滬尾之名來自臺語的雨尾。因有觀音山與大屯山的屏障,如水氣自北海岸而來,雨下到淡水即停;而水氣如反方向由臺北市區往往西北方向下,過了關渡雨也會停。所以不論從那個方向來都是雨的尾巴,故以雨尾為名以滬尾記錄之。
當臺北郊山下雨時,淡水老街就成為我帶戶外走...
作者序
自序
和大自然的緣分是從小就開始,小二的那一年父親帶著一家人,從熱鬧的臺南市區搬到了當時還是鄉下的臺南縣仁德。老爸買的地不算小,但有遠見的只在中央起造一間平房,四房兩廳的格局足夠一家生活,房屋的四週全部留給果樹與青菜,所以每年都有吃不完的芒果、龍眼、椰子與酪梨,四十幾年過去了那棵老龍眼樹還是每年結實累累、果香濃郁。
由於當時老家的四週都是稻田、圳溝、竹林與豬舍,所以庭院內最不缺的就是蜻蜓與蚱蜢,路上隨處可見放養的山羊與黃牛。白天的「放電」行程是追牛車與放風箏,晚上的休閒娛樂就是到田裡抓青蛙和看星星。全家都過得很開心,但住都市的親戚們卻常有疑問,為什麼父親要離開繁華的市區移居到仁德鄉下,我想那是老爸對土地、對自然的一片熱情吧!
或許我也繼承了父親對自然土地的熱情,只不過是在我四十多歲才萌芽,陸續和八里環教中心、新北環保局水漾志工與荒野保護協會結緣。然後就在107年的秋天,憑著一股對大自然的熱情,到萬華社大開了一堂自然走讀課「走吧,和大自然做朋友」,和一群一樣擁有自然心的同學們,一起在每週五走讀臺北盆地、擁抱大自然。
「走吧」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吆喝、邀約的意思,邀請大家一起走向大自然;另一個就是真的用雙腳走吧!先放下開車的習慣,從瀏覽大自然轉變為走讀大自然。特別提醒,走進大自然時記得先把嘴巴閉起來,這樣你的眼睛會打開、耳朵會打開、鼻子也會打開,當你腳踏土地、五蘊開啟,過去你錯過的生態美景會一一呈現眼前,更會發現大自然這個朋友還真是有趣。
經過數年的慢行走讀後,深深感受到雙北地區的得天獨厚,有美麗的山海、宜人的氣候更有便利的交通。只要你願意,包含都會公園、郊山步道、山溪水圳、溼地埤塘、岬角漁港,只要走出捷運、搭上公車,用雙腳就可以走得很精彩。我覺得走讀是愛土地的具體行動,剛來臺北時我認為自己是個住淡水的臺南人,但現在覺得自己是來自臺南的淡水人,這兩個身分並不衝突,融合得非常完美。
為了分享自然走讀的喜悅,我每週都會將課程內容以及課前場勘的記錄,整理成短文Line給親朋好友,也放在FB的粉絲專頁「無患子的自然走讀」,希望有緣的人也可以感受自然的美好。轉眼這堂自然走讀課,即將在112年春天進入第十個學期,於是便將這些記錄重新整理並集結成冊,分別依照捷運可到、公車可到、雙北郊山、東北海岸、水圳步道、水漾溼地等章節,整理出48個用大眾運輸工具就可到達的地點,期盼對於想親近大自然的朋友能有些幫助。
感謝萬華社區大學對於這門課的支持,更感謝萬華社大「走吧,和大自然做朋友」專班所有同學的支持,沒有你們就沒有這麼精彩的課程記錄;還要謝謝淡江大學大傳系學弟妹,在拍攝「大淡水環保志」時專訪我們這一班,還一起跟拍到金瓜石上課,為我的環保生涯留下了可貴的影像紀錄;更要感謝我的家人,尤其是太太的力挺與體諒,照顧家庭讓我假日經常外出場勘,無後顧之憂。最後要感謝的是南山馮影總監,因為馮總監的鼓勵,我才有提筆寫作的起心動念,也將這本書獻給馮影總監。
無患子2023.01.24 新北淡水
自序
和大自然的緣分是從小就開始,小二的那一年父親帶著一家人,從熱鬧的臺南市區搬到了當時還是鄉下的臺南縣仁德。老爸買的地不算小,但有遠見的只在中央起造一間平房,四房兩廳的格局足夠一家生活,房屋的四週全部留給果樹與青菜,所以每年都有吃不完的芒果、龍眼、椰子與酪梨,四十幾年過去了那棵老龍眼樹還是每年結實累累、果香濃郁。
由於當時老家的四週都是稻田、圳溝、竹林與豬舍,所以庭院內最不缺的就是蜻蜓與蚱蜢,路上隨處可見放養的山羊與黃牛。白天的「放電」行程是追牛車與放風箏,晚上的休閒娛樂就是到田裡抓青蛙和看星...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