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詹鳳春
定價:NT$ 480
優惠價: 6 折, NT$ 286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31日
台灣專業女樹木醫師
多年實務經驗的樹木養護之書
首度完善講述台灣行道樹的溯源,發展與維護,
以及如何保育修護、環境氣候等重重因素交疊之下,
所造成的當前所需著眼的重點問題
樹木醫師的樹語錄—
「有時你挖開土壤,看到兩棵樹在地面上好像互不相干,但根系之間可以靠著一種特殊的菌根,傳遞水分和養分。」
「當你碰觸到葉的表面,它們都會感覺得到,植物也喜歡有人偶爾去摸摸它,和它說話,會刺激它們分泌激素,因而長得更好。」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胖胖樹王瑞閔/金鼎獎科普作家
洪廣冀/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眼底城事
彭文惠/中原大學地景建築學系副教授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
蔡思薇/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
謝俊民/澳門城市大學創新設計學院副教授
——愛樹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序)
「《聆聽樹木的聲音》一書首度深入談論行道樹歷史起源、發展與維護,還有都市環境、氣候等交疊造成行道樹生長種種的問題,不單單只是介紹行道樹種名稱或者樹病症狀。是一本非常難得的文史與實用兼具的科普書籍。」摘自蔡惠卿/《大自然》雜誌前總編輯——專文推薦
▲跨越時空的台灣行道樹追溯紀行
爬梳中國、日本、台灣三地的行道樹歷史,再敘述歐美行道樹安排概念如何輸入至東方,並間接薰染了台灣的道路景觀。
▲致力於「適地適木」,注重風土照護
都市行道樹栽植不同於自然地生長的樹木,須注意都市微氣候、土壤、日照、風等環境因子,才種下合適的樹種,而非一窩蜂只為了方便或觀賞,種植流行樹種。
▲豐富動人的老樹醫案,以自然治療法細心照顧
雲林罹患樹癌的大樟樹、飽受簇葉病侵襲的阿里山染井吉野櫻、大溪受困於小蠹蟲、白蟻的八十歲楓香等,傳遞重視生態環境,不濫用農藥的概念,借用大自然之力或疏導方式來照護病樹。
樹木是宇宙的軸線,連結天與地,也是神的通道
那麼,和我們近距離相處的行道樹呢,是否曾經好好被注視?
何謂行道樹?指的是道路旁、水岸邊或堤防,為了區別土地界線,條列種植,並以同一樹種、同樣型態等間隔植栽的喬木群,多數是用來提供道路空間舒適與提升景觀綠化率。近年來因暖化,
還具備道路降溫及吸收二氧化碳等效益機能。
近代台灣行道樹的思想發展,始於日本博物學家田代安定的導入。在此處,由行道樹的歷史娓娓訴來,並將與台灣行道樹展開脈絡最相關的兩地——中國、日本,一起串連細數從頭,其中又有歐美的都市計畫概念交替浸染,深深影響了台灣道路的規畫與風貌——受到二十世紀初城市美化運動的風潮薰陶,西風東漸,台灣也隨之引進「公園道」這一項道路策畫的概念,像是在台北市仁愛路、敦化北路等路段,即可見到效仿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的林蔭大道;其他還有如擁有「東方小巴黎」美名的東三線,即為今日台北市的中山南路。有成功就有失敗的道路計畫,都為台灣帶來了不同的樹木栽植啟發與參考。
本書更密切探詢行道樹的生存與抉擇,這同樣是當前行道樹的核心議題,其中牽涉到的是樹種挑選與景觀安排,若能扣合適地適木的原則,亦即理解環境後再選擇如何栽種,則可以更妥貼照顧好每一棵樹。樹無法自由來去搬遷己身,因此土壤、日照與風量等風土環境要素缺一不可;隨著環境保護意識高漲,維護與管理更是為了確保綠化系統的完整與永續傳遞,此間每一處環節皆關乎著被種下土地裡的每一棵樹能否安穩居住,並且好好地生長,成為百年大樹、千年巨木。
作者以冷靜且慈悲的溫柔筆觸,從生長空間、種植問題與對策、根系伸展、景觀問題、植栽設計到修剪技巧,搭配具體的治療案例,全面性梳理與詮釋台灣行道樹,並懷著崇敬謙卑的心,靜靜聆聽來自樹木的聲音,感受自然回應與我們的巨大力量。
=案例摘錄=
百歲老樟樹得癌——褐根病
雲林虎尾的百歲樟樹,宛如地方守護神。近年被發現葉片枯黃,初判患有樹癌之稱的「褐根病」,是得靠樹的自身免疫力克服。
此病對樹木極具威脅,當病菌入侵根部組織後,會造成木材組織腐朽,漸而無法吸收土壤中養水分。在台灣,主流是採用土壤薰蒸藥劑診治, 一般成效極低,挽救也機率也並非百分百。
當樹冠枯損時根系早已腐爛、發臭,即使使用任何藥劑也難於恢復原本樹木健全性。只能藉由土壤消毒,清除土壤內的病菌不再蔓延感染至其他樹木是為「預防」手法, 而非「治療」。站在土壤生態學的立場,當土壤消毒而失去了所有土壤生物,頓時成為死土。
老楓香與小蠹蟲
大楓香位於大溪大艽芎古道入口邊坡處的,近八十歲高齡。
這幾年生長得並不旺盛,擔心因在邊坡重心不穩而傾倒損壞建物。大楓香根系緊抓邊坡土壤,其蔓延的面積,在在感受巨大生命力。
究竟大楓香為何而衰弱呢?考慮安全是必須伐除。但若可以確保安全性也是有其他治療選擇。
第一關卡為樹木外科,清除腐朽部位,再以人工樹皮美化。當進行清除樹幹腐朽部位,接連出現的小蠹蟲、白蟻等不斷登場。由於經過多年,腐朽面積超出預期,間接影響樹體的物理支持力。每當清創面積不斷擴大,感受樹體的苦痛同時也更為憂心。治療團隊協助大楓香根系伸展,將腐朽化為根系是一大挑戰。配合樹冠修剪減輕樹體重量,經過一個月後大楓香枝葉更新,根系也開始生長。
作者簡介:
詹鳳春
輔仁大學日本文學系學士、東京大學農學院森林科學森林植物學碩士、工學院都市工學環境設計學博士,現任一澍有限公司總經理,曾任國立台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編寫過台日樹木醫手冊,介紹日本樹木醫的知識和制度,救治台灣國家公園級珍貴保護樹木,推廣都市樹木的保健概念。取得日本樹木醫、日本植栽基盤診斷士、自然再生士等執照。著有:《臺日樹木醫手冊》、《實用樹木醫學概論》、《醫樹的人》。
粉絲頁|樹木醫詹鳳春https://reurl.cc/arEg04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作者:詹鳳春
優惠價: 6 折, NT$ 286 NT$ 480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31日
台灣專業女樹木醫師
多年實務經驗的樹木養護之書
首度完善講述台灣行道樹的溯源,發展與維護,
以及如何保育修護、環境氣候等重重因素交疊之下,
所造成的當前所需著眼的重點問題
樹木醫師的樹語錄—
「有時你挖開土壤,看到兩棵樹在地面上好像互不相干,但根系之間可以靠著一種特殊的菌根,傳遞水分和養分。」
「當你碰觸到葉的表面,它們都會感覺得到,植物也喜歡有人偶爾去摸摸它,和它說話,會刺激它們分泌激素,因而長得更好。」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胖胖樹王瑞閔/金鼎獎科普作家
洪廣冀/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眼底城事
彭文惠/中原大學地景建築學系副教授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
蔡思薇/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
謝俊民/澳門城市大學創新設計學院副教授
——愛樹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序)
「《聆聽樹木的聲音》一書首度深入談論行道樹歷史起源、發展與維護,還有都市環境、氣候等交疊造成行道樹生長種種的問題,不單單只是介紹行道樹種名稱或者樹病症狀。是一本非常難得的文史與實用兼具的科普書籍。」摘自蔡惠卿/《大自然》雜誌前總編輯——專文推薦
▲跨越時空的台灣行道樹追溯紀行
爬梳中國、日本、台灣三地的行道樹歷史,再敘述歐美行道樹安排概念如何輸入至東方,並間接薰染了台灣的道路景觀。
▲致力於「適地適木」,注重風土照護
都市行道樹栽植不同於自然地生長的樹木,須注意都市微氣候、土壤、日照、風等環境因子,才種下合適的樹種,而非一窩蜂只為了方便或觀賞,種植流行樹種。
▲豐富動人的老樹醫案,以自然治療法細心照顧
雲林罹患樹癌的大樟樹、飽受簇葉病侵襲的阿里山染井吉野櫻、大溪受困於小蠹蟲、白蟻的八十歲楓香等,傳遞重視生態環境,不濫用農藥的概念,借用大自然之力或疏導方式來照護病樹。
樹木是宇宙的軸線,連結天與地,也是神的通道
那麼,和我們近距離相處的行道樹呢,是否曾經好好被注視?
何謂行道樹?指的是道路旁、水岸邊或堤防,為了區別土地界線,條列種植,並以同一樹種、同樣型態等間隔植栽的喬木群,多數是用來提供道路空間舒適與提升景觀綠化率。近年來因暖化,
還具備道路降溫及吸收二氧化碳等效益機能。
近代台灣行道樹的思想發展,始於日本博物學家田代安定的導入。在此處,由行道樹的歷史娓娓訴來,並將與台灣行道樹展開脈絡最相關的兩地——中國、日本,一起串連細數從頭,其中又有歐美的都市計畫概念交替浸染,深深影響了台灣道路的規畫與風貌——受到二十世紀初城市美化運動的風潮薰陶,西風東漸,台灣也隨之引進「公園道」這一項道路策畫的概念,像是在台北市仁愛路、敦化北路等路段,即可見到效仿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的林蔭大道;其他還有如擁有「東方小巴黎」美名的東三線,即為今日台北市的中山南路。有成功就有失敗的道路計畫,都為台灣帶來了不同的樹木栽植啟發與參考。
本書更密切探詢行道樹的生存與抉擇,這同樣是當前行道樹的核心議題,其中牽涉到的是樹種挑選與景觀安排,若能扣合適地適木的原則,亦即理解環境後再選擇如何栽種,則可以更妥貼照顧好每一棵樹。樹無法自由來去搬遷己身,因此土壤、日照與風量等風土環境要素缺一不可;隨著環境保護意識高漲,維護與管理更是為了確保綠化系統的完整與永續傳遞,此間每一處環節皆關乎著被種下土地裡的每一棵樹能否安穩居住,並且好好地生長,成為百年大樹、千年巨木。
作者以冷靜且慈悲的溫柔筆觸,從生長空間、種植問題與對策、根系伸展、景觀問題、植栽設計到修剪技巧,搭配具體的治療案例,全面性梳理與詮釋台灣行道樹,並懷著崇敬謙卑的心,靜靜聆聽來自樹木的聲音,感受自然回應與我們的巨大力量。
=案例摘錄=
百歲老樟樹得癌——褐根病
雲林虎尾的百歲樟樹,宛如地方守護神。近年被發現葉片枯黃,初判患有樹癌之稱的「褐根病」,是得靠樹的自身免疫力克服。
此病對樹木極具威脅,當病菌入侵根部組織後,會造成木材組織腐朽,漸而無法吸收土壤中養水分。在台灣,主流是採用土壤薰蒸藥劑診治, 一般成效極低,挽救也機率也並非百分百。
當樹冠枯損時根系早已腐爛、發臭,即使使用任何藥劑也難於恢復原本樹木健全性。只能藉由土壤消毒,清除土壤內的病菌不再蔓延感染至其他樹木是為「預防」手法, 而非「治療」。站在土壤生態學的立場,當土壤消毒而失去了所有土壤生物,頓時成為死土。
老楓香與小蠹蟲
大楓香位於大溪大艽芎古道入口邊坡處的,近八十歲高齡。
這幾年生長得並不旺盛,擔心因在邊坡重心不穩而傾倒損壞建物。大楓香根系緊抓邊坡土壤,其蔓延的面積,在在感受巨大生命力。
究竟大楓香為何而衰弱呢?考慮安全是必須伐除。但若可以確保安全性也是有其他治療選擇。
第一關卡為樹木外科,清除腐朽部位,再以人工樹皮美化。當進行清除樹幹腐朽部位,接連出現的小蠹蟲、白蟻等不斷登場。由於經過多年,腐朽面積超出預期,間接影響樹體的物理支持力。每當清創面積不斷擴大,感受樹體的苦痛同時也更為憂心。治療團隊協助大楓香根系伸展,將腐朽化為根系是一大挑戰。配合樹冠修剪減輕樹體重量,經過一個月後大楓香枝葉更新,根系也開始生長。
作者簡介:
詹鳳春
輔仁大學日本文學系學士、東京大學農學院森林科學森林植物學碩士、工學院都市工學環境設計學博士,現任一澍有限公司總經理,曾任國立台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編寫過台日樹木醫手冊,介紹日本樹木醫的知識和制度,救治台灣國家公園級珍貴保護樹木,推廣都市樹木的保健概念。取得日本樹木醫、日本植栽基盤診斷士、自然再生士等執照。著有:《臺日樹木醫手冊》、《實用樹木醫學概論》、《醫樹的人》。
粉絲頁|樹木醫詹鳳春https://reurl.cc/arEg04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