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案
還原《色•戒》的歷史背景、重現當年諜戰的原生態氣場
追回被遺忘的名字,「刺丁案」幕後指揮人――陳彬將軍
內容簡介
本書乃是歷經數十年的資料蒐集與採訪,為求還原歷史真相的紀實文本。作者甚至透過陳彬的女兒與陳彬的二位忠實戰友,取得第一手資料,更發掘出鮮為人知的真相,進而促使作為轟動全國的刺殺丁默村的幕後指揮人――陳彬將軍,其捨身為國的英勇事蹟終於得以浮出檯面。
陳彬將軍奉命潛伏在七十六號大魔頭李士群的身邊,與魔鬼同行的數年,見證了李士群一僕多主的多面間諜身分。
許多謎團、懸念也找到了破譯的線索,失落了七十多年的真相得以大白於天下……
本書特色
*本書是還原歷史真相的紀實文本,著力於重現李安執導的電影《色戒》的歷史背景。
*見證上海淪陷時的一段史實,揭開當時諜戰的秘辛。
作者簡介:
施建偉,1939年生於江蘇蘇州,1961年畢業於南開大學中文系。1991年任國立華僑大學中國文化系主任兼海外華人文學研究所所長,同年被破格評為教授、並成為第一批「國務院特殊貢獻專家津貼」獲得者;1993年任同濟大學文法學院副院長兼文化藝術系首任系主任、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所首任所長、對外漢語部主任;2001年被特聘為同濟大學當年文科唯一的「資深教授」。2002年12月榮獲美國加州蒙特利派克市「榮譽公民」;2003年6月被聘為同濟大學「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所」名譽所長;2007年任同濟大學世界華文文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同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中心」名譽顧問。
已出版各類人文著作二十多種,發表各種文章和學術論文三百餘篇。
電子郵箱:
jianwei1939@hotmail.com
jianwei1939@gmail.com
章節試閱
一、 追回被遺忘的名字―「刺丁案」幕後指揮人陳彬
借力於《色戒》掀起的「還原」熱,陳彬終於跨出了歷史的盲區。但對公眾來說,陳彬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名字。
必須掩蓋自己的真實身份,不停地變換不同的面具,在極隱蔽的生存環境裡活動,這是潛伏者工作性質的特殊性所決定。所以,一方面他們在第一線衝鋒陷陣、壯烈犧牲;另一方面,作為無名英雄、幕後英雄,在慶祝勝利的日子裡,他們又無奈地成為被遺忘、或被抹掉的記憶。七十二年前,上海媒體在對刺丁案的報導中,只出現丁默村、鄭蘋如等活躍於前台的人物,從未提到過陳彬,那麼鋤奸行動的指揮者和實施者是誰呢?一片空白。但空白對有些人來說正好是機會,於是什麼軍統陳恭澍等等就進入填補空白的角色。
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國府在淪陷區的潛伏戰士紛紛拋頭露面、領功討賞、彈冠相慶,但刺丁鋤奸組的指揮者始終沒有發聲。
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七年間,在審判丁默村的法庭上,公眾才第一次聽說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刺丁案的指揮者不是別人,而是中統上海站長陳彬將軍。不幸,陳彬已在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五日被日寇在澳門殺害。知情者,莫不痛惜他沒有等到勝利的這一天,卻已為國捐軀(注1)。但不知是由於口誤還是現場書記員的筆誤,在審判記錄中,陳彬的名字時而被誤記為「劉彬」,時而又被誤記為「鄭彬」(注2),然而在九泉之下的先烈已無法親自出面請法庭糾正筆誤。
一九六四年,台灣中央調查統計局局史檔案的《鄭烈士蘋如》一文中,明確記載:鋤奸組「指揮人陳彬同志領導行動小組同志連發數槍……」(注3)。上世紀九○年代,陳彬在隱蔽戰線上的戰友,溫啟民先生的《記抗日烈士陳彬》(注4)一文,不但把陳彬還原於刺丁案的現場實景之內,而且還簡介了這位英年早逝的先烈的行狀。可惜由於歷史的原因,這些來自海外的資訊,當年都無法進入大陸集體記憶的公共空間。
一九九七年前後,在大陸的內部資料上,第一次出現了陳彬的名字,那是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梅縣委員會文史委員會名義編印的《梅縣文史資料二十九輯‧梅縣將帥錄(第一卷)》第一三四頁上,刊出陳彬的簡介中,提到陳彬「曾組織暗殺汪偽社會部長兼特工部長丁默村的行動」,這是陳彬在大陸的首次破冰,但由於所刊文本屬於地方性的內刊,沒有進入到主流的傳播渠道,故傳播的場域極為有限。
因此,「軍統」「陳恭澍」「劉彬」「鄭彬」之類的傳說,依然以訛傳訛堂而皇之地壟斷著話語權。
整整七十年過去了,直到二○○九年四月,作為此次還原熱的成果《一個女間諜》(注5)出版。書中所錄的「中央調查統計局檔案」終於打撈出沉沒了七十年之久的幕後英雄,該書還把一九四六到一九四七年法庭對丁逆的審判記錄中,「明顯的訛脫」的重大筆誤糾正過來。不過,那些有聲有色地冒名頂替了七十年之久的說謊者,也並沒有在一個早上銷聲匿跡。甚至在二○一一年出版的主流文化的文本中,仍可以發現子虛烏有的「鄭彬」「劉彬」之類的名字(注6)。但既然已經雨過天晴,那麼陽光燦爛的時刻遲早都會降臨。
鑒於陳彬生前所從事的隱蔽工作的特殊性。有關陳彬指揮刺丁行動的細節,先烈個人的事蹟,尚有不少空白和謎團。也許,只有當兩岸體制內秘檔徹底解密之日,方是先烈在民族記憶裡正名歸位之時。
另外,必須辯正的是:在漢奸文人金雄白之流的文本中(注7),也有過若干同名同姓的陳彬(其中之一是新聞界的「民主鬥士」,與金雄白來往密切),還有「陳彬龢」等等。但此陳非彼陳,切莫魚目混珠。我們講述的是中統上海站長的陳彬將軍。
一、 追回被遺忘的名字―「刺丁案」幕後指揮人陳彬
借力於《色戒》掀起的「還原」熱,陳彬終於跨出了歷史的盲區。但對公眾來說,陳彬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名字。
必須掩蓋自己的真實身份,不停地變換不同的面具,在極隱蔽的生存環境裡活動,這是潛伏者工作性質的特殊性所決定。所以,一方面他們在第一線衝鋒陷陣、壯烈犧牲;另一方面,作為無名英雄、幕後英雄,在慶祝勝利的日子裡,他們又無奈地成為被遺忘、或被抹掉的記憶。七十二年前,上海媒體在對刺丁案的報導中,只出現丁默村、鄭蘋如等活躍於前台的人物,從未提到過陳彬,那麼鋤奸行動...
作者序
搶救真相義不容辭、刻不容緩
從上世紀末開始的採訪算起,這個文本的成稿過程時斷時續,前後經歷數十年,居然「跨世紀」。起先,這個家庭的榮辱盛衰,是作為這個時代劇變中,個體命運的個案,進入我的視線的。在往後的歲月中,我從陳將軍當年的戰友溫啟明先生、王應錚夫婦諸前輩及其女兒陳維莉女士那裡,瞭解到許多有別於流行敘說的「獨家新聞」:據台灣原中統局的檔案資料記載,刺丁案的指揮人是中統陳彬將軍(又名陳彬昌)。一九三九年九月,原中統上海區的兩個副區長蘇成德、胡均鶴叛變投敵,區長徐兆麟僥倖逃脫,中統僅在上海就有四十餘人被捕,上海江蘇一帶組織幾乎被一網打盡。在組織解體的嚴重關頭,原中統香港組的少將組長陳彬臨危受命,「一九三九年冬,陳彬奉命調回上海,任中將級站長」。陳彬到上海後,即與已深入虎穴的鄭蘋如等會合,組成鋤奸小組,實施暗殺行動,可惜功虧一簣。李士群暴斃後,中統安插在李身邊的隱蔽戰士陳彬,隨即又接受新的潛伏任務,南下廣州,再次潛伏於敵營,任廣東省海防副司令。一九四五年春,陳彬成功策反廣東海防司令及其部下,刺殺了日寇華南派遣軍特務機關長柴山醇後,不幸壯烈犧牲;抗戰勝利後,殺害陳彬的「兇手依法被判處死刑,國民政府頒發陳氏(按,即陳彬)遺屬撫恤金十年,子女就學讀書免費,併入祀抗日烈士紀念
堂,以慰忠魂。」
陳彬將軍「刺丁」失手後,又奉命潛伏蘇州,而正巧我的童年是在抗戰後期的蘇州度過的。童年時的我,愛聽大人們茶餘飯後的閒談,於是淪陷區的群魔狂舞、亂世中的種種怪象、各路英雄梟雄奸雄的名字,統統進入了我的記憶中。汪偽特工大頭目、偽江蘇省主席李士群被毒死的新聞,曾是蘇州人的熱門議題。在熱議李案的那些日子裡,家裡的大人們每天都會在茶餘飯後交流著從坊間聽來的最新信息。記得有一天,二舅剛進門還沒坐下就說:「呵,醫生化驗結果,李士群嘴唇上找到幾十種毒菌,哪有不死之理……」。二舅眉飛色舞的神態至今記憶猶新。那時我就聽說過陳彬的名字,這位奉命潛入敵營的臥底將軍,深得李士群的重用,其時側目而視者有之,相爭攀附者也有之。有一位顧醫生一度經常出入我家,後來難覓蹤跡,聽二舅媽說,這是因為顧太太在牌桌上結識了李士群的親信陳彬的夫人,並與陳太太結拜為姐妹,所以不屑再與我們平常人家來往。而後,在李士群暴死後,陳彬就突然人間蒸發,只留下陳太太還在蘇州,但已門庭冷落,太太圈的麻將桌上也難覓其蹤跡……常言道,童年的記憶像刻在石板上的花紋,但怎麼也不會想到,幾十年後的巧遇,會再喚醒上述那些沉睡的童憶。
這世界真小,一九五○年我在上海江灣中學住宿,週末到家母的宿舍度假。家母施瑋,又名施雅媛(一九二二~二○○二),浙江南潯人,南潯中學高材生,略有文采,深得當年任教於潯中的詩人徐遲青睞。徐遲的髮妻陳松女士是家母同班同學、閨中密友。抗戰勝利後,徐遲隨南潯中學校長林黎元先生到蘇州向校友募捐,曾在我家租賃的皇宮後二號暫住,林、徐下榻在二樓面對果園的主臥室裡。後來在一份南潯中學復校捐款人的名單上,我看到了家母的名字。一九四八~一九四九年,我在南潯中學附屬小學住讀,徐遲先生的大女兒徐律是我童年的玩伴。南潯解放後,徐遲因姐夫伍修權的關係全家遷京,我們就失去了聯繫。抗戰時期,古鎮南潯慘遭日寇蹂躪,外公帶全家六口到鄉下避難,於是家母遭遇了那場決定她一生命運的婚姻。外婆說,我出生在蘇州小豬弄。一九四五年,任職於忠義救國軍的家父曾祥禧因在汪偽軍中策反事敗,被昔日的拜兄弟沈某某殺害。而我隨外婆住在二舅家,家母則到上海大夏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求學。輟學後到蘇州私立立達小學任教,一九四八年到上海霍山路國民小學任職。解放前參加了共產黨的地下組織,與何祥芳(其女後來任上海市政協主席)等編在同一小組,何的丈夫陳雲濤解放後任上海師範學院(今上海師範大學)院長,家母在世時,每年總會去新康花園何家與他們相敘。家母以樸素而真誠的激情迎接解放,五十年代初,被任命為上海提籃橋區(現已併入虹口區)惠民路小學校長,借宿在學校的辦公樓裡。
一天大舅來訪,聽見家母神秘地對他說,李士群時期在蘇州炙手可熱的陳彬的太太,現在這裡做教員,要不是公安局來指認,根本認不出鉛華洗盡後的陳太太,與當年的華麗富貴判若兩人……一晃又是八年過去了,一九五八年我曾向家母打聽陳彬女兒的消息,家母這才向我透露了一個本不該透露的秘密:一九四九年後,陳彬夫人溫斐的親友幾乎全部離開大陸,惟夫人溫女士一人帶著女兒留在上海,公安認為疑點頗多,疑似特嫌。
公安在溫家周圍佈置了居委會積極分子監控,同時也經常到溫女士任職的小學瞭解情況。而作為該小學校長、共產黨員的家母,就無法避免地成為公安隨訪的首選對象。家母為人正直,把溫女士在教育第一線敬業盡責的實際情況如實彙報。而公安提醒,要看透假象後面的本質,等等。由於家母不願昧心編造並不存在「特嫌」證據,因此無法滿足公安的要求。不久,家母調至外區任職,一九五八年溫女士被送安徽勞動教養,隨即,病逝農場。從陳彬遺屬的家變中,折射出時代大變遷中個人的渺小和小人物在命運面前的無力、無助、無奈。正如家母所說,在五○年代初遇溫女士時,面對眼前這樣一個平凡無奇的小學教員,很難相信四○年代與她同城而居時,在蘇州城裡所流傳的有關她如何耀眼奪目的各種故事。真是「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上世紀八○年代以後,原先在保密的理由下被掩飾的資訊,也逐漸浮出水面。據一份權威資料透露,當年曾與陳彬共事的胡鈞鶴,經潘漢年推薦、饒漱石批准,五○年代初出任上海市公安局情報委員會主任,兼情報專員。這位四朝(國共日汪)特工,把他在國民黨中統局、日汪七十六號特工總部等機構任職時的資訊積累,作為立功贖罪的資本。據說,提供了上千條有價值的線索,協助抓獲了四百多名潛伏特務,破獲了上百部國民黨的地下電台,成千上萬人因此被審查、監禁。也許出自秘密使命的工作需要,也許另有其他私人的原因,總之,當年陳彬奉命潛伏在李士群身邊時,陳彬家和胡鈞鶴家兩家過從甚密。胡鈞鶴太太趙女士是東北抗日英雄趙尚志的妹妹,還有後大椿(汪偽糧食局長,因向蘇北輸送糧食物資而被汪槍決)的夫人等四人結為四姐妹……雖然沒有證據顯示胡鈞鶴的上千條線索中包括有關陳彬、後大椿及其遺屬的資訊,但據陳彬女兒陳維莉女士回憶,她當年為其母謄抄所謂交代材料時,時常出現一些日偽高層人物的名字,所以當二十一世紀熱播、熱演的諜戰文本中再現上述名字時,就喚醒了她沉睡數十年的記憶。然而人在做,天在看,許多事情不以當事者的主觀願望為轉移,胡鈞鶴雖提供了數量驚人的舉報材料,卻於一九五四年入獄,三十年後始獲平反,享受離休幹部待遇,也算善終。最可憐的莫過溫斐女士,一九五八年被不明不白的莫須有的理由:「曾幫助中統特務陳某管理賬目等問題……」,(摘自一九八○年六月三日中共上海市虹口區唐山學區小教總支給陳維莉的信)被開除公職,病死安徽農場。
這些年來,面對已經搜集的資料,多少次翻出來後,又無奈地重新放回去。直到先烈陳彬女兒陳維莉女士大病初癒,在其子女的強烈推動下才促成文本的定稿。即使如此,直到交印前的最後一刻,由於各種原因,不得不抽下有關先烈遺屬遭遇的部分資訊,擬以後專論補敘。因為現在的文本不是個人空間裡的親屬家史,而是公共空間裡的大時代、大事件、大格局的歷史敘事,任何人物和事件的格局,只能作為宏大敘事的構成要件而存在。在這裡,個人和家庭的變遷,不過是歷史激流中一個稍縱即逝的水泡而已。當然,對受損的具體個體來說,每一次的付出卻是絕對的,所以也是痛苦的。然而,整個歷史長河不就是那無數水泡破碎後的總匯嗎?困難的抉擇在於:宏大敘事就必須忽略鮮活生動的個體的感受?能不能把「私小說」式的抒情從狹小的私密空間中解脫出來,融入大事件的紀實性的公共場域之中?其實,這裡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零和選擇,難道在這大事件的宏大敘事中,私人空間裡的各種元素就不能成為構成的部件而存在嗎?若要完整地敘述真實的歷史背景中的真實的歷史細節,社會時代的大格局本來就是無數個人、家庭小格局的總和,而個體的命運惟有融入時代大格局之中,才會發現其真正屬於私我的價值。
如果沒有溫啟民、王應錚等前輩們對歷史真相的直言不諱、仗義執言,就不可能有現在的這個文本。可惜由於種種延誤,兩位前輩已無法目睹文本的問世。當年,在美國加州洛杉磯的老人公寓裡,溫先生的回憶、在台北和上海對王先生的多次採訪過程中,我都意識到,自己正在做的不是一般意義的拾遺補缺、輯佚鉤沉,而是打撈真相、搶救歷史,因為這個案件的每一個構成要件,無不與大時代的脈動息息相關。
成稿過程中,得到眾多前輩、同輩、後輩的支持,謹在此向一切關懷過本書稿的朋友們,致以最真誠的謝意,恕不一一具名。同時文本藉鑒引述了各種已有的成果,特此致謝。最後,為使今天的讀者能瞭解當年諜戰的原生態實景,所以又把相關的人物生平、機構變遷,事件背景等史料收為附錄。由於這部分資訊本屬大眾共享的公共資源,故不再分別注明,謹在此對所有資訊來源一併致謝。
最後,特向南開大學姚錫佩學姐、台灣的蔡登山先生及秀威資訊所有關心過拙著的朋友致以真摯的謝意!
因為正是學姐的關懷和出版家們的敬業,才使失落了七十多年的真相再次重見天日!
搶救真相義不容辭、刻不容緩
從上世紀末開始的採訪算起,這個文本的成稿過程時斷時續,前後經歷數十年,居然「跨世紀」。起先,這個家庭的榮辱盛衰,是作為這個時代劇變中,個體命運的個案,進入我的視線的。在往後的歲月中,我從陳將軍當年的戰友溫啟明先生、王應錚夫婦諸前輩及其女兒陳維莉女士那裡,瞭解到許多有別於流行敘說的「獨家新聞」:據台灣原中統局的檔案資料記載,刺丁案的指揮人是中統陳彬將軍(又名陳彬昌)。一九三九年九月,原中統上海區的兩個副區長蘇成德、胡均鶴叛變投敵,區長徐兆麟僥倖逃脫,中統僅在上海就有四...
目錄
前言——從記憶被抹掉的地方打撈真相
第一部 忠魂不滅
一、追回被遺忘的名字——「刺丁案」幕後指揮人陳彬
二、中統從香港調來的新站長——臨危受命重組解體的地下軍
三、群魔亂舞 投敵賣國——汪偽特工總部主任丁默村
四、執行重慶下達的密殺令——制裁巨奸 阻嚇投敵逆流
五、靜安寺路上的槍聲——鋤奸行動功敗垂成
六、深入虎穴與魔鬼同行——陳彬奉命潛伏李士群身邊
七、截獲日汪高端機密情報——陳彬陪同潘漢年赴會汪精衛
八、策反偽軍刺殺敵酋——制裁日寇特務機關長柴山醇
九、抗日英雄血濺馬騮洲島——陳彬殺身成仁以身殉國
第二部 深入虎穴
十、七十六號魔頭李士群神秘死亡——一樁沒有破譯的世紀懸案
十一、蘇聯秘密招募外籍特工——李士群成為蘇諜機構情報員
十二、中共特科紅隊的「實習生」——李士群見習諜戰前輩非凡身手
十三、國民黨調查科的「直屬情報員」——假自首、真臥底的李士群
十四、臥底露出破綻被捕入獄——葉吉卿捨身救夫性賄賂成功
十五、國際間諜戰新一輪大博弈——李士群成功滲透日諜機構
十六、從中尉飆升到部長的秘密——蘇諜武田毅雄李士群裡應外合
十七、蘇方遠東戰略的重要部署——李士群投日打蔣
十八、潘漢年密會李士群—— 一樁說不清的歷史懸案
十九、李士群向重慶高層「輸誠」——隱蔽戰士陳彬牽線搭橋
二十、一僕多主的多面間諜——為蘇日國共汪五方服務
二十一、蘇諜「影子小組」全軍覆滅——傾巢之下豈有完卵 鼴鼠慘遭密裁
第三部 還原歷史
二十二、民間熱議「蛇蛻殼」策反計劃——起義前夜內奸「海妖」告密
二十三、國際陰謀中被各方遺棄的棄兒——失事間諜如同報廢工具無人認領
二十四、捨生取義的巾幗英雄——發掘鄭蘋如被埋沒的功績
二十五、沉默的家屬有話要說——為先烈正名歸位是全民族的集體責任
二十六、真相流失以後——撥亂反正是對民族良知的拷問
附 錄
一、記抗日烈士陳彬/溫啟民 著
二、溫仲琦傳略/溫啟民 著
三、中統和軍統
四、朱家驊及中統的內鬥
五、蘇聯間諜武田毅雄
六、蘇聯間諜中西功
七、紅色情報巨頭潘漢年
八、鄭烈士蘋如(台灣「中調局」局史檔案資料,得自台灣「國民政府」藏檔)
九、鄭天如口述資料(楊瑩整理)
十、「七十六號」特工總部
十一、蘇軍總參謀部情報部(情報總局)
十二、「梅機關」
後記——搶救真相義不容辭、刻不容緩
前言——從記憶被抹掉的地方打撈真相
第一部 忠魂不滅
一、追回被遺忘的名字——「刺丁案」幕後指揮人陳彬
二、中統從香港調來的新站長——臨危受命重組解體的地下軍
三、群魔亂舞 投敵賣國——汪偽特工總部主任丁默村
四、執行重慶下達的密殺令——制裁巨奸 阻嚇投敵逆流
五、靜安寺路上的槍聲——鋤奸行動功敗垂成
六、深入虎穴與魔鬼同行——陳彬奉命潛伏李士群身邊
七、截獲日汪高端機密情報——陳彬陪同潘漢年赴會汪精衛
八、策反偽軍刺殺敵酋——制裁日寇特務機關長柴山醇
九、抗日英雄血濺馬騮洲島——陳彬殺...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