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上海,到成為中國恢復高考後首屆名牌大學畢業生、再到走出中國,陸思良將走遍世界的感悟,凝聚成這本文集。
第一部分中,作者將遊歷中觸目所及燃起的「短暫而綿長的思緒火花」,以散文形式記錄。
第二部分中,則收錄作者多年來在《聯合早報》的作品,書寫聆聽古典音樂的感受與精神漫遊。
作者簡介:
▎陸思良
男,出生於中國上海。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結束「恢復高考」後,上海交通大學首屆畢業,先後獲學士、碩士學位,留校任助教、講師。
1992年11月移居新加坡,1996年成為新加坡公民。長期擔任私人半導體企業的資深工程師、技術經理。1994年至今,在新加坡報章雜誌和海外刊物發表各類文章近八十萬字。中短篇小說集《大日子套小日子》(約30萬字)2022年12月由美國南方出版社(Dixie W. Publishing Corporation)出版。
短篇小說和散文曾經獲得第14屆、15屆和16屆「新語絲網路文學獎」。現為新加坡《聯合早報》專欄作者。
章節試閱
〈黃河上游〉
一、木槳和魚骨架
風刮過亂糟糟但平靜如蠻荒的河岸。
我在風中沿著這片蒼涼的沙灘搜尋,想要找到一支舊木槳什麼的,以證明河對歷史曾經有過的推動力。
結果,我什麼也沒有找到,除了偶然發現的一副白森森的魚的骨架。
我把魚骨架揀在手裡,抖落掉上面的砂土。魚骨架十分扎手。
它太具備形象了,所以扎手。
我坐下,坐在黃河上游的河灘上,仔仔細細地端詳這副魚骨架。我不由得想,我要追溯的歷史上那些也許有過的波瀾壯闊的故事,經過風一樣迅捷的過程,就演變到了我眼前這個沒有半點血肉,卻又保持了形象的結尾。
還是,其實根本就不需要什麼演變。
因為―如果這副還粘著一些砂粒,冰冷冰冷的魚骨架是一個天然的暗示的話,我可以據此推斷―愈是大的故事,愈是從一開始就完全沒有任何細節支持。
我坐著,坐在黃河上游的沙灘上,風繼續在刮。
大的故事深入我心中。
沒有細節,所以它們始終扎痛了人類。
二、羊皮筏子
筏夫們並沒有哼一聲號子,羊皮筏子轉瞬間卻載著他們生命中全部的聲音去遠了……
在黃河上游的這段洶湧澎湃的急流裡,羊皮筏子輕巧自如地向我們展示了一種高超無比的「渡」。
原來一直以為,這個民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這條河,這種急流的方式生存著。
現在懂了,更真切的,它是以羊皮筏子的方式生存著。
(《聯合早報》副刊「文藝城」1996年12月)
〈城市中的迷你哲學〉
一、腳手架
建築業在這座城市裡正熱門。每座新建築的出現都少不了腳手架的搭和拆。
於是,有一天甲說:「腳手架是一具表證,它所擁有的形象和高度永遠是暫時的。」
乙接著分析道:「正因為它懂得隨時隨地放棄它所擁有的一切,它才最終超越了自身,成為了永恆意義上的腳手架。」
第三個人不喜歡說話,只是嘟噥:「難道那種放棄不是被迫的嗎?」
看來,這年代深刻貼切的話語都來自嘟噥。我們的確不能忽略乃至故意抹殺整個人類社會的被迫處境。
討論任何一種高尚行為時,如果否認其中的被迫因素,那其實是在貶低這種行為。
二、Bus站斷想
我站在一個bus站等車。
我正站立在一個介於起點和終點之間的停靠站等待―生命支撐著起點和終點,陡然想要和命運平分什麼。
從起點到終點,再從終點到起點,bus在這座城市中做周而復始的類似圓周運動,想起來,bus站就處在這圓周上。
記得中學裡學過一條幾何學的定理,任何一條貫穿於圓的直徑都平分這個圓。
所以,如果我們的生命真的想要和命運平分什麼,那麼當我們告別bus站,走向未來的時候,就應該找到並遵循一條「直徑」,貫穿整個生活。
三、登船臺
登臨高高的船臺,我突然不得不重視內心的自白:我不是在船臺上建造自我的。
是的,我沒有在船臺上按照某種圖紙規格被像模像樣地造出來,我沒有正式地下過水,我是指「正式的」,我沒有經歷過隆重的剪綵和有紀念意義的首航式,我甚至都還沒有遠航過,沒有,都沒有。
可是,我仍然自始至終擔任了我自己的船長。
(《赤道風》1997年5月第36期)
〈黃河上游〉
一、木槳和魚骨架
風刮過亂糟糟但平靜如蠻荒的河岸。
我在風中沿著這片蒼涼的沙灘搜尋,想要找到一支舊木槳什麼的,以證明河對歷史曾經有過的推動力。
結果,我什麼也沒有找到,除了偶然發現的一副白森森的魚的骨架。
我把魚骨架揀在手裡,抖落掉上面的砂土。魚骨架十分扎手。
它太具備形象了,所以扎手。
我坐下,坐在黃河上游的河灘上,仔仔細細地端詳這副魚骨架。我不由得想,我要追溯的歷史上那些也許有過的波瀾壯闊的故事,經過風一樣迅捷的過程,就演變到了我眼前這個沒有半點血...
作者序
▎自序
「原來一直以為,這個民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這條河, 這種急流的方式生存著。現在懂了,更真切的,它是以羊皮筏子的方式生存著。」──引自〈黃河上游‧二、羊皮筏子〉
這本集子包含有機配對的兩部分。
第一部分「非遊記」裡的散文隨筆,都在新加坡報章雜誌和海外刊物發表過。特意強調「非遊記」,是因為,雖然描寫對象多為各處景物,但它們不是作者周遊全球地域而即興紀實的流水帳,或者流於表面俗套的感想經,更不是洋洋灑灑的「文化苦旅」,它們只是一個熱愛思考的孤獨漂泊者觸景生情所產生、所記錄的「短暫而綿長的思緒火花」。
第一輯「梧桐舊枝」裡的作品是早年發表的,多為章式裁節的短小篇幅。第二輯「杜鵑新音」是近年發表的相對來說篇幅較長的作品,所為闡述觀點需要意思到家,但也自有它們抒發取捨的分寸,儘量做到,意蘊內涵接續地氣。
第二部分「非樂評」是為《聯合早報》撰寫的專欄文章, 僅涉及對於古典音樂的各種側面感受,興之所至,泛泛而談, 可以視之為一種市井氛圍內的精神漫遊。
個人認為,散文在文種定義上已經「散」了,那麼形式上、意味上就更要注重精悍洗練。誠然,久而久之在約束制衡的寫作實踐中提煉和推敲文字,是知性和情趣上的修為過程。
由完成這本集子內文章的寫作,而經常考慮的問題是:作為一個從中國上海移居新加坡逾三十年的海外客,長期進行「島嶼式的孤單寫作」,其前前後後的作品/成果會展現出何種與大陸/國內主流作家不同質的樣貌和理念?又與新加坡本地的華文(中文)寫作有怎樣的聯繫和區別?
另外,也時時不安地捫心自問兼自我鞭策:作為一個中國恢復高考後首屆名牌大學培養的理工男,然後在號稱「第一世界」的城市國家的高科技私企打工幾十載,這類「技術型」票友的書寫經營,其思想和文采能夠達到何種程度,乃至何種高度?
誠懇期待關心的編者和讀者給予中肯有益的評價和批評。
▎自序
「原來一直以為,這個民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這條河, 這種急流的方式生存著。現在懂了,更真切的,它是以羊皮筏子的方式生存著。」──引自〈黃河上游‧二、羊皮筏子〉
這本集子包含有機配對的兩部分。
第一部分「非遊記」裡的散文隨筆,都在新加坡報章雜誌和海外刊物發表過。特意強調「非遊記」,是因為,雖然描寫對象多為各處景物,但它們不是作者周遊全球地域而即興紀實的流水帳,或者流於表面俗套的感想經,更不是洋洋灑灑的「文化苦旅」,它們只是一個熱愛思考的孤獨漂泊者觸景生情所產生、所記錄的「短暫而綿長的思...
目錄
自序
▎第一部分 非遊記
∥第一輯 梧桐舊枝
黃河上游
城市中的迷你哲學
黃山六題
操場拾趣
植物的語言
榴槤三唱
建築工地二章
水的允諾
北國之秋
預警旱情的雨
散文一二
散文詩改編
∥第二輯 杜鵑新音
這很有意思
人心的回歸
人類自由意志的寫照
浮光掠影
風景組合
英倫鄉趣
三地書
城市的封套
星海,星海(外一篇)
陽臺上抽煙的婦女
金字塔的啟示
信仰的力量
人像分析:人是風景人是畫
夔門依舊雄偉,女神更加飄逸
▎第二部分 非樂評
∥第三輯 古典插座
一、古典音樂古典因緣
二、聽舒曼令人心碎
三、大指揮家的面貌
四、天堂的琴聲
五、永遠的阿巴多
六、大提琴的內在力量
七、切入點
八、巴赫的「第一小節」
九、美麗心靈
十、音樂的初心
十一、以小見大
十二、鐵幕後面
十三、音樂標題和標題音樂
十四、「長篇小說」大師
十五、靈魂的飛舞
十六、音樂遠離我們而去
▎補遺
得失之上
我的閱讀停留在那兒
活著
醬油的精華
紅領巾太紅了
自序
▎第一部分 非遊記
∥第一輯 梧桐舊枝
黃河上游
城市中的迷你哲學
黃山六題
操場拾趣
植物的語言
榴槤三唱
建築工地二章
水的允諾
北國之秋
預警旱情的雨
散文一二
散文詩改編
∥第二輯 杜鵑新音
這很有意思
人心的回歸
人類自由意志的寫照
浮光掠影
風景組合
英倫鄉趣
三地書
城市的封套
星海,星海(外一篇)
陽臺上抽煙的婦女
金字塔的啟示
信仰的力量
人像分析:人是風景人是畫
...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