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年,學習未來;
讓台灣,擁抱希望!
當前朝的遺老遺少、懷抱舊思維的人,
仍霸佔著台灣的政治舞台,
被稱為「新世代」的年輕人,
如何看待台灣?
如何憧憬台灣的未來?
二○○六年《時代》雜誌
選出每一個活躍在Web2.0平台的「你」
作為改變世界的風雲人物。
活躍在Web2.0的台灣年輕人,
也將會是改變台灣未來的重要力量。
為了讓台灣人聽到新的聲音,
為了讓台灣邁向幸福的未來
阮銘老師與一群馳騁在Web2.0平台上的一代新人,
展開五場名為「台灣的未來」的精彩對談。
本書集結這五場對談的內容,
希望讓年輕人能取得發言位置,
進而爆發出無盡的生命力與創新力,
不僅能夠改變台灣,更改變「改變台灣的方式」。
對話主題:
第一場 我是誰?從身分認同到國家認同
第二場 台灣的未來掌握在青年們的手中
第三場 改造台灣未來藍圖-經濟、教育、環保議題
第四場 讓世界看見台灣
第五場 二○○八總統大選對台灣未來的意義與影響
座談會內容節錄:
阮銘教授:
什麼是台灣的現狀?
今天的台灣,是一個全球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誕生的新興民主國家,被譽為這一波民主國家中的東方典範,又是一個全球科技革命中誕生的現代資訊大國。
這就是生活在三萬六千平方公里自由國土上的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創造的台灣奇蹟。這就是台灣的「現狀」!
然而,台灣的所謂「主流社會」,政治人物、學者名流、媒體名嘴,對此視而不見。
這些前朝遺老遺少,霸佔著台灣的舞台,唱著過去時代的老調子,讓人們聽不到新的聲音,看不到台灣的未來。
寫這本書,就是要發出一點新的聲音,讓台灣邁向一個幸福的未來。
第二,誰來發聲?
代表這個新時代,代表台灣未來的是誰?
今年年初,美國《時代》雜誌(Time)挑選二○○六年度封面風雲人物,幾經周折選不定。
《時代》雜誌最後選了誰?
選了「你」(YOU)!
《時代》雜誌指出:今天的風雲人物,是在Web2.0平台上自由馳騁的每一個「你」,透過新一代的Web2.0平台,多數人從少數人手中奪取大權,爆發出無盡的生產力與創新力,不僅將改變世界,更改變了「改變世界的方式」。
改變世界要靠自由馳騁在Web2.0平台上的一代新人,改變台灣也要靠自由馳騁在Web2.0平台上的一代新人。
靠舊時代的遺老遺少不可能改變,要讓新一代人從少數遺老遺少手中,拿取權力來改變。
這就是請你們來一起完成這本書的想法。
方法是大家一起討論幾個跟大家都有切身關係的主題,然後匯總起來,整理成書。
今天討論第一個主題:認識你自己。
這個問題既古老,又現代。
「人啊,認識你自己!」是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Tarris)銘刻在德爾斐神廟的格言。
直到今天,從身分認同到國家認同,在台灣還爭論不休,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台灣要走向未來,新一代年輕人怎樣對待認同問題?
作者簡介:
阮銘
一九三一年出生於中國上海,年輕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後遭中共中央黨校校長王震撤銷工作,開除黨籍。二○○二年取得台灣國籍,二○○四年被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近十年來,關心台灣民主發展,長期為捍衛台灣民主自由仗義執言。
著有《民主台灣vs.共產中國》、《去恐懼,開創台灣歷史新時代!》、《兩個台灣的命運--認同TAIWAN vs.認同CHINA》、《從寧靜革命到寧靜建國》、《歷史的錯誤--台美中關係探源》等書。
對談者簡介(按姓氏筆劃排序)
李兆立
一九八一年在台北出生,目前就讀於東海大學政研所碩士班,並在台北工作,算半個台中人兼半個台北人。十五歲以前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忠貞信徒,十八歲以後叛逆至今;大學主修是公共行政,研究所轉戰國際關係,但真正有興趣的是政治哲學。有別於大多數人選擇郭台銘,最想效法的對象是汪平雲與陳博志。
呂家華
現任台灣青年公民論壇協會理事、台大社會系專任助理。這兩年因參與青年國是會議,進而接觸「審議民主」後,開始真正學習如何去愛這塊土地,並且認真思考整個台灣目前遇到的困境是什麼?真正的價值是什麼?期盼能將生命過程中的體驗及感動持續影響周遭所有的人,使大家都能跟這塊土地一起愈來愈好!
林彥志
一九八一年出生,巨蟹座,台中人,目前就讀於政治大學公行所。大學主修的是政治和經濟,順道選擇了法律當輔系,於是常在政治學的課程上當經濟學代理人,上經濟學時卻又成為政治學的守護神,偶爾穿插一點法律觀點。真正的嗜好則是文學與品茶,在四面遭書籍包圍的書桌上,享受一縷清香。
馬文鈺
台大政治系畢業,現正就讀於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大陸組,研究兩岸關係。大學時期曾擔任台大學生會副會長、台大建中北一女校友會會長,社會工作經驗為立委助理、縣長機要秘書以及台灣智庫專案助理。
高閔琳
畢業於台灣大學昆蟲學系。由於天生喜好汲取各種知識,所以從自然科學的專業領域轉而投入社會人文科學,目前就讀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期待能透過多元的視角與開闊的視野看待台灣社會,並透過堅定的信念,讓愛台灣、期待台灣更好的理想付諸實現。
陳怡文
一九八一年生。東吳大學哲學系畢業。二○○五年七月至二○○六年九月,於天主教善牧基金會擔任少女中途之家生輔員;二○○七年三月於國際特赦組織台灣總會擔任執行秘書至今。
陳育青
一九七五年生。主修美術設計和電影,曾獲二○○七年K氏青年人文獎。
廖偉迪
東吳大學社會系雙主修社會工作學系,曾任社會系學會會長及系務、院務會議代表,目前為二○○八年青年國事會議諮詢會委員。二○○八年新年新希望為:「World Peace!!」並期望能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讓台灣更好。
蔡依靜
族名Lamen。父親是花蓮馬太鞍人,母親是台南閩南人。從小在台南求學生活,只要假期就會回到遠在花蓮的部落,享受部落小孩的生活樂趣。也因為這樣的環境,所以超愛旅行和運動,目前回到花蓮當個部落工作者。
劉端鈺
大學及研究所主修法律,在理論研讀及實務經歷中,時時刻刻感受並體驗著台灣社會中的光明與黑暗。除了公法及基因科技法律專業外,更愛閱讀、思辯、塗鴉、書法、舞蹈、藝術以及所有美的人事物。身為年輕人,對於這塊土地上不公不義、光怪離奇的人事物深感痛心及憤怒,但相信可以在各個領域中同心協力去想像並實踐、關心並建言、監督並解決,為所寶貝的台灣努力!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高閔琳:
從小我就是一個很反叛的小孩,很討厭唸中國的歷史,但是卻對台灣這塊土地並不清楚。
正由於從小我就很不喜歡這一套,所以在成長的過程中,很直覺的就覺得自己是台灣人,並且不能接受我所受的教育是這樣教導我的。
至於到目前為止的身分認同,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開始獲得一些知識後,才知道原來自己不只是台灣人,我們還被迫要當所謂中華民國的國民。
我會認為這其實是一個歷史因素使然,迫使我們要去接受這樣的國號,但是,也許在未來的民主化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去改變。
對我來說,覺得現在非常多的年輕人都認同自己是台灣人,尤其是開始有很多機會出國時,透過對他者的認識,會發現自己到底是誰。
我想現在不管是所謂的統獨意識或者是國家認同意識,不管是所謂泛藍或泛綠的年輕人,他們都同樣認同台灣。
也許在不久的未來,當這一批年輕人進入社會的時候,那種改革的力量與契機,或者更深刻的的說,也許要產生一部新的憲法,或是把國家名稱真正改為台灣,時間就不會太遙遠。
呂家華:
我在上大四年之前,不曾想過自己是什麼人。
後來上了筱峰老師的課,他透過馬偕,讓我們去了解台灣是什麼。
我覺得那是一種很不同的方式:老師讓我們知道馬偕雖然不是在台灣出生,他的膚色與外貌都是名副其實的外國人。
可是因為他對這塊土地的感情,以及他為這塊土地做的事情,甚至連死後都葬在這裡,就證明馬偕已經把自己當成台灣人。
這是我第一次不是從藍綠,或是政治的角度看台灣,而是從文化與感動,也是我第一次會想說出自己是台灣人。
後來因為有機會參與公共事務,就會發現一些對立是明顯的,大家不會去檢視自己的想法,而是去看別人的政治傾向或意識形態。
另外一種就是渴求更好、更穩定的物質生活,但這不是表現在國家認同或身分上。
因此,他們所期望的是維持現狀,因為他們認為這樣有助於更好的發展,至於所謂的更好的發展現,則意味著去中國工作。
我一直在思考,像我這樣的年輕人,要怎麼去影響其他人。
馬文鈺:
我和很多台灣典型的家庭一樣,父親是所謂的外省第二代,媽媽是本省的嘉義人,所以我父、母親的家族在這塊土地上的族群定義是不一樣的。
我是一九七八年出生的,所以小時候都是接受國立編譯館的論述,並且沒有太多的懷疑。
一直到進了大學,我才發現之前認同的所謂很素樸的原生情感,也就是從我出生之後,在正常教育體制灌輸之下,所認同的這一套自我,發生了一些碰撞。
大學的時候我就開始參與了公共事務,帶領我的一些學長姊,都是相對比較認同台灣的,這時候我才發現台灣人彼此之間有一道很難跨越的鴻溝,顯然文化的藩籬在台灣已經變成了族群。
也是在那個時候漸漸開始發覺自己是台灣人,我們應該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只是在國際上沒有得到那麼多國家的認可。
到了現在年紀漸長,又看到了一個問題,就是許多朋友和同學都出國留學,其中有許多是所謂支持深藍或者是泛藍的朋友,但是在留學的過程中,和真正的所謂PRC(中國人)接觸之後,卻建構出原來我們都是台灣人的意識。
於是當他們回到台灣之後會發現,我們之前的爭執真的很沒有意義。所以我是到大學之後,才開始發現這樣的過程的。
李兆立:
小時候我很認真的覺得自己是中國人,這真是要非常感謝國立編譯館的歷史教科書。
感謝台大政治系的老師,大家會覺得他們是比較活在過去的老師,也就是中華民國派的老師,不過真是要感謝他們給我一些學理上的教育,讓我覺得豁然開朗。
最大的經驗就是在談論到美國獨立與新加坡的經驗,突然發現血緣與歷史並不會成為國家認同的必然的來源。
新加坡人沒有特別想到自己是新加坡人,只是大家因緣際會生活在這裡。
美國當然更複雜,有些人甚至原本是奴隸,但現在卻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他們就是代表美國在國際運動場上很活躍的黑人。
這麼一來就突然變的很清楚,以前我們在談論中華民國時,一下子又是台灣,一下子又是一國兩岸、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當時我覺得非常困惑,為什麼我一定要這樣理解自己?然後,又要這樣去和別人訴說自己的處境?這個不對勁來自於名不正言不順。
反過來說,我就是在這裡生活、長大。生活的過程中並沒有遇到過一個真正的中國人,所以會很自然的覺得自己是台灣人。
其他的朋友雖然不會公然提說自己是台灣人,甚至不想討論這個議題,可是在出國的時候,他們很自然的會在填國籍時納悶,然後就很自然的寫了台灣。
因此,我覺得年輕人因為生活經驗的關係,即便國立編譯館編的教科書再怎麼精美,但是這段歷史記憶讓我們覺得太虛幻了。
所以我們在這個島上,很難將另外一片大陸的故事說成是我們的故事,也就會很自然而然的覺得自己是台灣人。
名人推薦:高閔琳:
從小我就是一個很反叛的小孩,很討厭唸中國的歷史,但是卻對台灣這塊土地並不清楚。
正由於從小我就很不喜歡這一套,所以在成長的過程中,很直覺的就覺得自己是台灣人,並且不能接受我所受的教育是這樣教導我的。
至於到目前為止的身分認同,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開始獲得一些知識後,才知道原來自己不只是台灣人,我們還被迫要當所謂中華民國的國民。
我會認為這其實是一個歷史因素使然,迫使我們要去接受這樣的國號,但是,也許在未來的民主化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去改變。
對我來說,覺得現在非常多的年輕人都認同自己是...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