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雜阿含經》的探索
《阿含經》,又稱作《阿笈摩》,是由《雜阿含經》、《中阿含經》、《長阿含經》及《增一阿含經》所構成。此中,以《雜阿含經》為根本,將佛陀所教導的一切事 〈蘊、處、緣起、食、諦、界、四念住等〉間廁結集在內。《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指出:
「說種種禪法,名《雜阿含》,是坐禪人所習。」
由此可知《雜阿含經》除了開顯一切事的義理之外,更是禪法實踐的指導。西元四三五至四四三年間,劉宋時期求那跋陀羅將梵文的《雜阿含經》譯成漢文五十卷。另有譯者不詳的《別譯雜阿含經》二十卷,於西元四三一年就已譯出。這些《阿含經》譯出後,長久以來未被珍惜。到了民國以後,才開始受到中國佛教界的重視,以下分成三個階段來描述《雜阿含經》的探索情形。
第一階段:《雜阿含經》本母的發現
西元一九二四年〈民十三年〉,呂澂發表〈雜阿含經刊定記〉於《內學年刊》第一輯,指出《瑜伽師地論》〈攝事分〉自第八十五卷至九十八卷為《雜阿含經》的本母,並將經文的卷次品目作了初步的釐訂,判定《雜阿含經》為四分十誦如下:
〈一〉五取蘊、六處因緣相應分
第一誦:五取蘊誦
第二誦:六處誦
第三誦:緣起誦
第四誦:食誦
第五誦:諦誦
第六誦:界誦
〈二〉佛弟子所說、佛所說分
第七誦:佛弟子所說誦
第八誦:佛所說誦
〈三〉道品分
第九誦:念住等誦
〈四〉結集分
第十誦:八眾誦
將《雜阿含經》與〈攝事分〉相互對照後,呂澂指出:
「雜含結集,乃以義為部類;每一類中,出經千百,亦但義類相同,諸經卻無次第。至於本母,就義決擇,又不必盡,一門或釋一經、或釋多經;又或多門以釋一經,文段次第更為難見,然比觀經文,固若網在綱,有條不紊也。」
因此,經由《雜阿含經》與〈攝事分〉本母的比對,《雜阿含經》的義理逐漸明朗了。不久,聶耦庚發表〈雜阿含經蘊誦略釋〉登於《內學年刊》第二輯。
第二階段:《阿含經論》的編整與印行
刊印出版《雜阿含經》與〈攝事分〉本母的逐段對讀,使阿含義理再現於世人之前,是一重要的工作。西元一九三八年,蜀藏編刻處印行《雜阿含經論》,依據呂澂四分十誦的編法,由丘檗校訂,將經文分成四十卷,分別配上《瑜伽師地論》〈攝事分〉中契經事本母。一九八三年,新文豐出版社重新印行流通。另一方面,印順導師在一九七一年出版的《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中,先依〈攝事分〉的〈一〉行擇攝、〈二〉處擇攝、〈三〉緣起食諦界擇攝、〈四〉菩提分法擇攝,將雜阿含經中的各別經文列於別頌的各門之下。一九八三年,印順導師進一步將經論詳細編印出來,由正聞出版社出版了《雜阿含經論會編》,分成三大冊,第一、二冊的內容為………。
作者簡介:
林崇安1947年出生,台灣省台中縣人。學歷:美國萊斯大學理學博士(1974)。經歷: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教授,中華佛學研究所教授,圓光佛研所教授,法光、圓光佛研所和內觀教育基金會董事。佛學著作:《佛教教理的探討》、《佛教因明的探討》、《西藏佛教的探討》、《佛教的生命觀與宇宙論》、《印度佛教的深討》、《生活即禪修》、《阿含經的中道與菩提道》、《釋迦牟尼傳原典選集》、《法句經選集》、《本事經與經集選》、《原始佛典中的菩薩道》、《六祖壇經選集》、《佛教宗派源流與思想》、《因明與辨經》、《藏文拼音教材》、《藏文文法教材》、《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廣釋》、《內觀動中禪》。其他論文見個人網站:www.ss.ncu.edu.tw/~calin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林崇安
優惠價: 9 折, NT$ 198 NT$ 220
本商品已絕版
第一章《雜阿含經》的探索
《阿含經》,又稱作《阿笈摩》,是由《雜阿含經》、《中阿含經》、《長阿含經》及《增一阿含經》所構成。此中,以《雜阿含經》為根本,將佛陀所教導的一切事 〈蘊、處、緣起、食、諦、界、四念住等〉間廁結集在內。《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指出:
「說種種禪法,名《雜阿含》,是坐禪人所習。」
由此可知《雜阿含經》除了開顯一切事的義理之外,更是禪法實踐的指導。西元四三五至四四三年間,劉宋時期求那跋陀羅將梵文的《雜阿含經》譯成漢文五十卷。另有譯者不詳的《別譯雜阿含經》二十卷,於西元四三一年就已譯出。這些《阿含經》譯出後,長久以來未被珍惜。到了民國以後,才開始受到中國佛教界的重視,以下分成三個階段來描述《雜阿含經》的探索情形。
第一階段:《雜阿含經》本母的發現
西元一九二四年〈民十三年〉,呂澂發表〈雜阿含經刊定記〉於《內學年刊》第一輯,指出《瑜伽師地論》〈攝事分〉自第八十五卷至九十八卷為《雜阿含經》的本母,並將經文的卷次品目作了初步的釐訂,判定《雜阿含經》為四分十誦如下:
〈一〉五取蘊、六處因緣相應分
第一誦:五取蘊誦
第二誦:六處誦
第三誦:緣起誦
第四誦:食誦
第五誦:諦誦
第六誦:界誦
〈二〉佛弟子所說、佛所說分
第七誦:佛弟子所說誦
第八誦:佛所說誦
〈三〉道品分
第九誦:念住等誦
〈四〉結集分
第十誦:八眾誦
將《雜阿含經》與〈攝事分〉相互對照後,呂澂指出:
「雜含結集,乃以義為部類;每一類中,出經千百,亦但義類相同,諸經卻無次第。至於本母,就義決擇,又不必盡,一門或釋一經、或釋多經;又或多門以釋一經,文段次第更為難見,然比觀經文,固若網在綱,有條不紊也。」
因此,經由《雜阿含經》與〈攝事分〉本母的比對,《雜阿含經》的義理逐漸明朗了。不久,聶耦庚發表〈雜阿含經蘊誦略釋〉登於《內學年刊》第二輯。
第二階段:《阿含經論》的編整與印行
刊印出版《雜阿含經》與〈攝事分〉本母的逐段對讀,使阿含義理再現於世人之前,是一重要的工作。西元一九三八年,蜀藏編刻處印行《雜阿含經論》,依據呂澂四分十誦的編法,由丘檗校訂,將經文分成四十卷,分別配上《瑜伽師地論》〈攝事分〉中契經事本母。一九八三年,新文豐出版社重新印行流通。另一方面,印順導師在一九七一年出版的《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中,先依〈攝事分〉的〈一〉行擇攝、〈二〉處擇攝、〈三〉緣起食諦界擇攝、〈四〉菩提分法擇攝,將雜阿含經中的各別經文列於別頌的各門之下。一九八三年,印順導師進一步將經論詳細編印出來,由正聞出版社出版了《雜阿含經論會編》,分成三大冊,第一、二冊的內容為………。
作者簡介:
林崇安1947年出生,台灣省台中縣人。學歷:美國萊斯大學理學博士(1974)。經歷: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教授,中華佛學研究所教授,圓光佛研所教授,法光、圓光佛研所和內觀教育基金會董事。佛學著作:《佛教教理的探討》、《佛教因明的探討》、《西藏佛教的探討》、《佛教的生命觀與宇宙論》、《印度佛教的深討》、《生活即禪修》、《阿含經的中道與菩提道》、《釋迦牟尼傳原典選集》、《法句經選集》、《本事經與經集選》、《原始佛典中的菩薩道》、《六祖壇經選集》、《佛教宗派源流與思想》、《因明與辨經》、《藏文拼音教材》、《藏文文法教材》、《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廣釋》、《內觀動中禪》。其他論文見個人網站:www.ss.ncu.edu.tw/~calin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