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邀請國內十五位任教於休閒、觀光系所的資深教師,依各人學術專業領域貢獻所長。全書內容豐富且架構完善,共具四大主軸。
休閒概念:從休閒的基本概念入門,帶領讀者了解休閒的哲學內涵、休閒的時間觀、休閒動機與需求、休閒的新發展──休閒活動與體適能。
休閒資源:從資源面向看休閒,認識休閒資源與類型、休閒資源規劃以及相關議題,如保謢區與國家公園、世界遺產等。
休閒資訊與傳播:因應資訊時代的來臨,將資訊流通與管理、休閒與傳播列入本書的內容。
總體休閒:配合近年休閒與觀光的發展趨勢,納入生態旅遊、文化觀光、鄉村旅遊、森林遊樂、水域活動等最新議題。
作者簡介:
楊建夫、許秉翔、顏瑞美、黃慧琦、李遇欣、王文誠、魏映雪、李嘉英、張煜權、林如森、陳正利、古宜靈、莊淑姿、劉建麟、郭勝豐
章節試閱
第一章 休閒的哲學基礎
前言
休閒是現代人生活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舉凡靜態的閱讀,動態的慢跑、登山,又或是維持生命為主的餐飲,以宗教性質為主的上教堂作禮拜,小朋友的遊戲活動,甚至是個人修行的沉思、靈修等等,都是休閒的範疇。然而休閒一詞出現時間不長,與遊憩、觀光或旅遊等較早發展且意涵接近的概念,產生了混淆,很多民眾甚至休閒相關科系的大專院校學生,不清楚休閒、遊憩與觀光的差別。所以本章首重解釋休閒意涵,包括起源、古典與現代休閒學派的觀點、Pieper的休閒觀、休閒的定義與休閒的三大內涵;其次是釐清休閒、遊憩與觀光三者意涵上的差異。
第一節 休閒的起源與發展
一. 古典休閒學
休閒學起於何時難以考證,但在西方文獻上談到休閒或將之概念化或模式化者,可追溯至古希臘時代的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因而被推崇為「休閒學之父」。亞里斯多德對同時代人的思想和安寧生活進行整理和分類,並闡述了快樂、幸福、美德和安寧生活等休閒問題(李仲廣、盧昌崇,2004)。他在西元前約300年提出關於休閒的三層架構,這可能是文獻上最早提出休閒內涵的模式。這個模式的三個層面分別是娛樂(amusement)、遊憩(recreation)與沉思(contemplation)。亞里斯多德認為娛樂的層級最低,遊憩居中層,最頂層的休閒內涵則是沉思(圖1-1)。
亞里斯多德認為休閒是一種深思的狀態,也就是一種不需要考慮生存問題、心無羈絆的狀態,意即古希臘哲學家所推崇的沉思、從容、寧靜和忘我(圖1-2)。因此,休閒是對意識、精神、個性的開發。他把休閒視為「一切事物環繞的中心」,是科學和哲學誕生的基本條件之一;人唯獨在休閒時才有幸福可言,恰當地利用閒暇是一生作自由人的基礎(李仲廣、盧昌崇,2004)。這一思想也成了西方文化傳統很重要的部分。
13世紀的學者Thomas Aquinas,20世紀的Josef Pieper和Sebastien de Grazia等著名學者,秉承亞里斯多德的觀點並不斷加以發展,使其理論更臻完善,形成所謂的「古典休閒學」。張廣瑞、宋瑞(2001)認為冠之以「古典」,是這個學派發端於希臘文明時期,並貫穿整個基督教時代,而且他們認為人們應由沉思去了解基督的真理,進而得到終極的快樂,天主教更認為休閒是一種心靈即宗教的態度。
第一章 休閒的哲學基礎
前言
休閒是現代人生活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舉凡靜態的閱讀,動態的慢跑、登山,又或是維持生命為主的餐飲,以宗教性質為主的上教堂作禮拜,小朋友的遊戲活動,甚至是個人修行的沉思、靈修等等,都是休閒的範疇。然而休閒一詞出現時間不長,與遊憩、觀光或旅遊等較早發展且意涵接近的概念,產生了混淆,很多民眾甚至休閒相關科系的大專院校學生,不清楚休閒、遊憩與觀光的差別。所以本章首重解釋休閒意涵,包括起源、古典與現代休閒學派的觀點、Pieper的休閒觀、休閒的定義與休閒的三大內涵;其次是釐清休閒、遊憩...
目錄
壹、基本概念篇
第1章 休閒的哲學基礎-楊建夫
第一節 休閒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 休閒的定義
第三節 休閒的內涵
第四節 休閒、遊憩與觀光的差異
第2章 休閒、工作與時間-許秉翔
第一節 時間的種類
第二節 時間的價值
第三節 時間的測量與分配
第四節 家事時間
第3章 動機與需求-顏瑞美
第一節 休閒動機的意義與重要性
第二節 休閒動機的源起
第三節 休閒動機的種類
第四節 休閒動機的特性
第五節 休閒動機理論
第六節 影響休閒動機之因素
第4章 休閒與社會變遷-黃慧琦
第一節 農業與工業時期的轉化
第二節 工業與後工業時期的轉化
第三節 全球化資訊年代與新世紀休閒
第5章 休閒與生命週期-楊建夫
第一節 生命週期
第二節 生命週期與休閒參與活動
第6章 休閒活動與健康體適能-李遇欣
第一節 健康的生活型態
第二節 體適能的意義
第三節 健康體適能評估
第四節 運動處方與訓練原則
貳、休閒資源篇
第7章 休閒資源與地區發展-王文誠
第一節 觀光事業發展
第二節 全球化下之地區觀光事業發展
第三節 地區觀光事業發展架構
第8章 休閒資源規劃-許秉翔
第一節 為什麼要做休閒資源規劃
第二節 休閒資源規劃範疇的界定
第三節 休閒資源調查
第四節 休閒資源的潛力分析與評估
第五節 社區調查
第六節 休閒需求與預測
第9章 休閒資源與類型-楊建夫
第一節 休閒資源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遊憩資源分類法
第三節 台灣的山岳遊憩資源與休閒活動
第10章 保護區與國家公園-魏映雪
第一節 保護區的定義、類別與功能
第二節 保護區的發展歷史與現況
第三節 保護區與旅遊
第四節 台灣的保護區體系
第11章 山岳旅遊-楊建夫
第一節 山岳旅遊的起源
第二節 山岳旅遊的定義與內容
第三節 山岳旅遊的永續發展
第四節 全球的山岳分布
第12章 世界遺產與休閒-楊建夫
第一節 世界遺產的意義與起源
第二節 世界遺產公約與指定標準
第三節 世界遺產名錄與分布
第四節 台灣的世界遺產
第五節 世界遺產休閒與管理
第13章 休閒組織-李嘉英
第一節 組織的內涵
第二節 休閒組織
節三節 我國的休閒組織
參、休閒資訊與傳播篇
第14章 休閒資訊流通與管理-張煜權
第一節 休閒資訊的環境與發展
第二節 資訊科技的休閒新體驗
第三節 休閒資訊通路的整合
第四節 資訊管理於休閒活動之應用
第五節 地理資訊系統於休閒活動之應用
第15章 休閒與傳播-林如森
第一節 休閒概念、休閒產業與傳播
第二節 休閒產業與大眾傳播
第三節 休閒產業與行銷傳播
肆、總體休閒篇
第16章 生態旅遊-陳正利
第一節 生態旅遊的意義與起源
第二節 承載量理論
第三節 國際生態旅遊的議題與建議
第17章 文化觀光-古宜靈
第一節 文化觀光的發展
第二節 文化觀光的類型
第三節 文化觀光的效益與衝擊
第四節 文化觀光的案例
第18章 鄉村旅遊-莊淑姿
第一節 鄉村旅遊的意義與範圍
第二節 鄉村旅遊之特性
第三節 台灣鄉村旅遊發展
第四節 鄉村旅遊的社會影響研究
第19章 森林遊樂-劉建麟
第一節 森林遊樂的意義與起源
第二節 森林遊樂區的選擇
第三節 森林遊樂區的調查
第四節 森林遊樂區的規劃
第五節 森林遊樂區的管理與維護
第20章 水域遊憩活動與管理-郭勝豐
第一節 水域遊憩活動意義與需求
第二節 水域遊憩活動種類與特性
第三節 水域遊憩活動經營管理
第21章 休閒政策與法規-李嘉英
第一節 休閒政策與法規之意義
第二節 休閒權利與休閒服務傳遞系統
第三節 休閒政策內涵與範疇
第四節 當前重要休閒政策及法規
壹、基本概念篇
第1章 休閒的哲學基礎-楊建夫
第一節 休閒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 休閒的定義
第三節 休閒的內涵
第四節 休閒、遊憩與觀光的差異
第2章 休閒、工作與時間-許秉翔
第一節 時間的種類
第二節 時間的價值
第三節 時間的測量與分配
第四節 家事時間
第3章 動機與需求-顏瑞美
第一節 休閒動機的意義與重要性
第二節 休閒動機的源起
第三節 休閒動機的種類
第四節 休閒動機的特性
第五節 休閒動機理論
第六節 影響休閒動機之因素
第4章 休閒與社會變遷-黃慧琦
第一節 農業與工業時期的轉化
第二節 工業...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